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付出了汗水,也收穫了成果,先準備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總結纔是好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有愛心、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相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具體措施

1、辯證把握課程目標。教學中,在全面把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內心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教學中要善於利用本學科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聯繫,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要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績

1、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了成績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體素質。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真善美與假惡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質。

3、使學生養成勤勞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爲習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得到提高。

5、教學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道德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道德行爲和能力,而且使學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初步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條件有限,不夠主動,學習上顯得有些被動。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紮實,成績不夠理想。

四、改進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透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

2、積極嘗試設計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成績。

3、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4、教學中把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5、繼續關注言行不良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從而校正學生錯誤的言行。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回顧自己這一個學期的社會教學,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社會科目的外延非常豐富。

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繫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 “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

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

本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祖國,我爲你自豪》、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以及第四單元《只有一個地球》的內容網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後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爲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

四、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

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教學個性

小學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定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定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

1、以兒童社會生活爲主線引導教學回到兒童生活中,讓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素材成爲教學活動的基礎,讓教學活動能夠解決兒童真實存在的問題。

2、尊重兒童生活。充分尊重兒童生活的現實狀況,尊重兒童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提出適宜的發展區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

3、以兒童生活的邏輯爲線索,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安排各話題的教學內容。這個理念貫穿我們教材始終。

4、點面結合,點指社會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會生活的領域。

本課程的綜合,不僅僅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同時也是各種認知、情感、能力的綜合。

二、目標達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3、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透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 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困惑問題

1、如何讓孩子們知行統一。

在當今社會,由於物慾膨脹及虛擬世界的衝擊,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感動,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爲父母的養育和教誨都是理所當然的。當然也有許多同學他們在品德課上認真聽課,課下努力地忠實地實踐着,他們做好事,家長不讓,說那是傻,長此以往沒有了熱情。再如有孩子什麼都很積極地配合着老師,可班裏卻有學生認爲他在討好老師。

所以我覺得我肩上的責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學校的領導、家長和社會來幫助我完成這件看似平凡卻又影響深遠的工作,一代代孩子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漫不經心的薰陶下長大,他怎麼會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怎樣對社會負責任呢?針對學生這種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實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太遠,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增加他們的主動性有難度。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在農村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沒有收集資料的途徑,表面上說可以看書、看電視,調查訪問、或是上網,但四十幾個學生中只有三五個有條件上網。

還有一部分別說上網了,家裏沒有可助性工具書,家長忙活於生計,沒有精力與能力去幫孩子,學生們好多時候無法自主學習,有的根本獲取不到有價值的資訊,有些知識點靠探究是永遠也探究不出來的,所以還是要老師講,講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動,這是矛盾的。

3、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爲此,下學期要制定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把這批同學分爲三個組。

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

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

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爲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纔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四、改進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中心,以問題研究爲手段,以個性發展爲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4

這一學期時間短教學顯得特別緊張,有步驟、有計劃地完成了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教學任務。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 完成教學情況:

1、學生完成了六年級上冊共四個單元的學習。

第一單元 《科學技術與人類》 第二單元 《我們熱愛和平》 第三單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單元 《走進生活的舞臺》 在學習完以後並對這幾單元進行了系統的複習。在此基礎上對20xx年級品德與社會知識進行了系統地複習。

1、學生了解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兩次世界大戰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

2、知道我們的前輩爲反對戰爭、保衛家園而 進行的奮鬥,深刻體會和平對於全體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義

3、學生認識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所帶來的。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4、受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認識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5、體會“人民代表爲人民”的深刻含義,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愛你給社會責任感。

6、認識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學生逐步不建立正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7、學會了用法律保護自己,學會感恩,學會銘記,學會汲取。

8、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爲祖國自豪、爲祖國驕傲的情感。

二、 取得成功的經驗

1、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爲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強調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條件有限,不夠主動,學習上顯得有些被動。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紮實,成績不夠理想。

四、 改進教學的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爲。讓學生透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2、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多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學習所任科目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成績。

3、 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4、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5、在課堂上,繼續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學生錯誤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優良品德的形成與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爲習慣。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與時俱進,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轉變觀念,樹立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

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轉變觀念,力求樹立先進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認真鑽研教材,探索種種教學方式。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學期我力爭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多渠道地蒐集資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總體效果良好。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加強德育方面的滲透。

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爲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裏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透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蹟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

四、善於從教材出發,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透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後,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以上是我對一個學期以來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