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範文

難忘的學習生活又即將告一段落了,我們肯定學習到了不少學問,這時候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學習總結了。你所見過的學習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範文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1

一、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如何激活學生學習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望呢?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材,利用工具書初步瞭解所學知識,提出質疑,或透過課外書籍、網絡、諮詢、請教等收集有關資料,或在生活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尋找與課文相關的資訊,或按照老師佈置的思考題,做好準備;開設了“課前演講”,每堂課5分鐘進行說話訓練(以說話爲主),形式多樣,暢所欲言:講故事,品美文、聊時事。以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如:聽、說、讀、辯等。重視閱讀教學,擴大閱讀視野,補充同題材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繼續採用“讀書交流會”形式。進行閱讀教學的輔助指導。

二、關注課堂,搞好常規教學

抓好常規課語文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特別注重抓好這一個環節。

1、認真備課,堅持提前備課,做到深入鑽研教材寫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3、注重語文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課前預習、聽課學習、訓練拓展、反饋遷移各學習環節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學習與課後練習及背誦相結合,做到聽、說、讀、寫協調發展。在寫作教學方面,將課堂作文和課下週記,平時的閱讀摘抄結合起來處理,既完成了教材規定的寫作教學任務,又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本冊教材課文教學與寫作訓練脫節的不足,使學生的寫作水平較過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寫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關心愛護和轉變差生。總的說142班的語文基礎極爲一般,且兩級分化較爲嚴重,因此,當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我就給學生很大的鼓勵,使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三、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當然,在取得進步的同時,我也逐漸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如對於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語文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在語文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等等。這些都是我今後必須努力改進的目標。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2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7)、(8)班語文教學工作。本人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並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現將個人覺得較有特色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新課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比如在教《石榴》一文我展示有關石榴的畫面,播放有關“石榴”的詩詞,從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的情感;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本學期繼續實行“課前推詩”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詩、評詩的氛圍中進入課文,同時,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二)培養探究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而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

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地毯下的塵土》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美國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我讓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課外書,透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指導學生深入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形成大語文觀。

本學期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順利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理想的、整體的教育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今後我將加倍努力,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懈探索。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新初一13和14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各位領導的正確指導和各位師生的大力支援下,工作圓滿結束。現將一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實工作,勤奮學習。

好習慣成就感未來。紮紮實實工作,本來就是我一向秉承的好習慣。作爲一個新初一的老師,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老師沒有好習慣就很難服衆,很難讓學生養成好習慣。所以,一個學期以來,我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秩序。刻苦讀書學習,認真備課、寫文章,積極參加教研,用心聽課評課。

二、培養習慣,抓實基礎。

學生剛到初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都還停留在小學。加上又是普通班,比較懶散,所以一切都必須擦掉重新開始。這個學期我主要抓學生的習慣,比如上課紀律,完成作業的質量,做題速度,聽課方法,書寫水平。上課一本爲本,課本上每一個生僻字,每一個知識點都必須講過。書寫必須工整,書寫不僅在考試中很重要,而且它將爲你的美好人生奠基。一旦學生打好了基礎,養成了好喜慣接下來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三、重視閱讀,不斷積累。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對於新初一同學來說讀書就更加重要,他是對個人素質的一種提高,也是積累素材的必要手段,所以,這個學期我們把閱讀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讀了《西遊記》《駱駝祥子》《朝花夕拾》等十幾本書,透過讀書,同學們體會到不同的人生感悟,並且積累了不同的素材,爲寫作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四、寫作日更,逐步提高。

爲了讓學生不懼怕寫作,甚至愛上寫作,我這個學期一開始就制定計劃,每天寫作,原創日更。不一定寫生活,還練習寫讀後感,改編小故事,一個主題的文章如果沒有寫好,可能會連着幾天寫一樣的文章,直到文章水平大幅度提高,師生都滿意。

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都沒有出現像以前的普通班同學一樣的毛病,他們寫字工整了,讀書多了,習慣養成了,寫作有水平了,每次考試看到作文也不再害怕了。

七年級語文學習總結4

本學期第一學段已經結束,語文的教學的階段性任務也隨之完成。現在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一些做法值得總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啓發思維,訓練方法爲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課堂上體現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

教師已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爲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