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一定有不少可以計劃的東西吧。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法律援助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1

20xx年法律援助工作將圍繞“應援盡援、應援優援”的目標,着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發揮法律援助在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職能作用,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上新臺階。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省、市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意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爲本、服務爲民,加強規範化建設,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努力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質量和效率,爲促進解決民生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一)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提升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

加強對法律援助的宣傳工作,透過廣泛宣傳,使各部門更加重視法律援助工作,使社會各界積極支援法律援助工作。利用集會、交流會、培訓班等場所及活動進行廣泛宣傳,適時舉辦法律援助專項調研及座談,不斷總結經驗,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1.繼續強化實物和戶外宣傳。我們計劃將法律援助相關知識印製在畫冊、雨傘和口杯等實物以及公交車車身、拉手、站臺等公共場所上進行直觀宣傳。利用節日和鄉鎮逢集的時機開展送法到街頭、到社區活動,進行流動宣傳。

2.強化新聞資訊報道工作。爲提升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我們將投入一定的精力,利用報紙、網站和省、市、縣電視臺,強化典型案例宣傳報道。

(二)強化法律援助管理,提升法律援助數量和質量

1.提升業務總量。進一步調動法律援助機構和廣大法律服務人員拓展業務、爲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實現全縣法律援助業務總量穩中有升。

2.降低受援門檻。逐步放寬經濟困難標準,把有關民生事項納入援助範圍,不斷完善適應縣情、覆蓋廣泛、滿足公衆需求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3.創新服務方式。繼續規範非訴訟調解業務,積極探索完善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司法鑑定、公證等服務手段的銜接配合機制,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方法,努力爲基層困難羣衆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幫助。

4.強化質量監管。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體系,科學合理制定案件質量標準,細化評估指標,完善保障措施。採取發放監督卡、跟蹤調查、旁聽庭審、聘請監督員等形式,及時糾正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

(三)整合法律援助資源,提升法律援助大平臺建設

1.對內實現系統聚力。按照“規範管理、高效執行”的思路,搭建集法律諮詢、法律服務、分流承辦、監督管理、維護穩定等職能爲一體的“12348”綜合性法律服務平臺。

2.對外着重橫向借力。強化行業性法律服務組織建設和相關業務部門的溝通聯繫,精心打造勞動仲裁法律援助(調解)工作站、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援助(調解)工作站、醫療法律援助(調解)工作站、婦女兒童法律援助(心理諮詢)工作站、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行業性法律援助站所。

三、考覈檢查

(一)法律諮詢

1.各鎮司法所每天要將來訪諮詢及時錄入省廳法律援助資訊系統。諮詢資訊和事項必須錄入規範完整,答覆意見必須解答到位。

2.來訪諮詢錄入數要求每天不少於1條,每月必須在30條以上,嚴禁一個月一次性突擊錄入。

3.每季度縣法律援助中心將對各司法所錄入情況進行考覈,考覈分爲25分,全年共100分。當季度諮詢錄入數最高的所爲25分,用25除以該所錄入數得出當季度錄入考覈係數,其他所季度得分以該係數乘以一個季度本所諮詢錄入數。年終,對完成任務的司法所根據得分進行考覈獎勵。

(二)法律援助案件辦理

1.援助案件必須到縣法律援助中心先審批後辦理。

2.對重大、疑難複雜的案件,法律援助承辦機構應該組織集體討論研究後確定承辦方案,以確保辦案質量和效果。

3.全縣註冊執業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年必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件以上。

4.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過程中要將案件辦理相關資訊及時錄入省廳辦案資訊系統。案件辦結後要按照省廳卷宗歸檔要求,在30個工作日內將卷宗交援助中心歸檔,援助中心審覈合格後按財務規定及時向辦案人員支付辦案補貼。

5.年終,對辦理援助案件成績突出的法律服務機構和承辦人員縣局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援助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取消一切評先、評優。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2

爲推進“法律進社區”,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體系,更好地爲社會弱勢羣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在新的一年裏,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現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法律服務爲切入點,以社會特困弱勢羣衆法律援助爲重點,建立完善社區援助志願者服務體系,進一步將法律援助服務向社區延伸,方便羣衆求助,滿足羣衆法律需求,解決羣衆涉法實際困難。

二、宗旨原則

社區法律援助志願者的.宗旨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行爲準則:志願參加,量力而行,講求實效,持之以恆

三、服務內容

1、對特困家庭提供義務法律服務。以社區內基本無勞動收入的特困家庭爲服務重點,主要爲特困家庭提供義務法律諮詢、非訴訟調解、訴訟代理等援助服務;

2、廣泛開展社區法律服務活動。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定期組織法律援助志願者在社區內開展法律諮詢、講座等活動,志願者配合司法所和社區開展法律宣傳、依法治理、人民調解、刑釋解教人員的法律幫教工作

3、做好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爲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根據資源配置情況,由社區聘請法律援助者作爲常年法律顧問,開展社區服務工作。

4、開通法律援助服務電話。社區向受援對象公佈志願者聯繫電話,隨時接聽解答特困家庭的法律諮詢

在實際工作中,我社區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務途徑和方法,更好地爲社會弱勢羣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3

20xx年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以十八屆四中全會會議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省、市法律援助工作精神,落實局黨組“主動、有爲、有效”的工作理念,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公衆知曉率,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和滿意度,高質量高標準完成爲民辦實事任務。

一、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打造品牌視窗

法律援助服務大廳和政務中心法律援助視窗繼續推行開放式服務辦公,進一步規範便民視窗的服務指引、法律諮詢、申請受理、答疑解惑等職責。

1、規範熱線值班制度。從轄區內執業律師、執業法律工作者中擇優挑選一批經驗豐富、業務精湛、態度認真的專業人員(暫定25名),負責接待羣衆來訪,接聽來電諮詢,每位人員做到着裝整潔、服務熱情,登記詳細,解答專業。

2、程序規範,標準服務。視窗工作人員在接待、審查、指派等過程中推行陽光服務,實現接待人員掛牌上崗,做好值班日誌、來電來訪及網上系統登記和輿情分析。

3、開闢綠色通道。對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弱勢羣體的法律援助申請,簡化申請手續,對申請法律援助的弱勢羣體提供“一站式”服務,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申請、申請審批、指派等流程全部在大廳內一站完成;

二、進一步加強法援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1、加大三級宣傳力度。市中心組織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深化“法援蒼生、與您同行”法律援助系列宣傳和服務活動,切實維護困難羣衆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鄉鎮(街道)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至少開展1次以上的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義務爲當地羣衆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諮詢、轉介4件合符條件的法律援助案件。

2、開展媒體大宣傳。每季度組織值班律師就來電來訪、法律求助聚焦進行輿情分析、案例剖析,適時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

三、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完善管理體制

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建設,科學完善法律援助管理機制,確保法律援助各項工作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1、科學指派,確保爲民辦實事任務順利完成。結合考評工作指導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做好當地轄區內合符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引導執業律師、執業法律工作者對在接待羣衆諮詢過程中遇到合符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做好法律援助申請轉介工作,確保全年爲民辦實事任務的.順利完成。

2、加大指導監督力度,確保案件質量。法律援助受案範圍、條件、程序、承辦人姓名、承辦結果、補貼發放等內容在政務公開欄、法治瀏陽網上公開;完善聽庭和回訪制度,採取隨機抽查的方式確定聽庭案件,主要是援助律師庭前準備、案件事實把握及法律運用,案件回訪達到100%;開展案卷質量評查和質量檢查,嚴格落實執行上級統一的法律援助新文書格式,提高法律援助服務標準。

四、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業務素質

1根據轄區實際採取分片召開例會的形式,加強對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和市直有關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員的法律援助實務培訓。指導各援助工作站負責對本轄區內村(社區)聯絡員的培訓。

2、對法律援助熱線值班人員進行培訓,從着裝形象、首問責任、崗位職責、視窗工作規範、諮詢接待技巧、羣衆滿意服務標準、視窗工作紀律、法律援助條例等內容進行學習和培訓,加強法律援助服務熱線文明用語、視窗首問責任、羣衆滿意服務標準等工作制度監督執行,有效提高視窗接待規範水平和法律服務業務質量。

五、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法律援助惠民服務工程。

1、構建法律援助服務網絡。以市法律援助中心建設爲中心點,在全市鄉鎮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工、青、婦、老、殘聯、看守所等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並在全市401個行政村建立法律援助聯繫點,組建聯絡員,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2、建立法律援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提高法律援助服務標準,擴大法律援助受援面,繼續加大對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弱勢羣體的法律援助力度,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困難羣衆,實現“能援盡援,應援優援”。

3、推廣“點援制”。積極推廣受援人在法律援助中心公佈的法律援助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名單中選擇承辦人,再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該承辦人的辦案方式。

4、積極推行資訊系統建設。透過融合電話、網站、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建立健全標準統一、功能完善、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法律援助資訊管理系統,方便羣衆網上諮詢和申請,逐步實現網上受理、審批和指派,全力將法律援助中心打造成爲集公衆維權、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於一體的對外便民法律服務平臺。

5、創新工作方式。逐步完善援調對接機制、推行疑難案件討論制度,權力義務告知書制度和聽庭制度等,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服務水平與辦案質量,豐富和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方式,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法律援助需求。

6、繼續加大投入。積極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彙報法律援助工作,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提供經費保障,確保法律援助工作縱深發展。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4

全區法律援助工作要緊密圍繞深化三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民生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着力提升法律援助辦案數量和質量,着力強化法律援助服務困難羣衆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快法律援助基層基礎建設的步伐和進程,推動全區法律援助事業實現新的科學發展。

1、提升業務總量。繼續鞏固、完善、發展以辦案服務爲中心的新型工作格局,進一步調動法律援助機構和廣大法律服務人員拓展業務、爲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區法律援助業務總量比上年增長25%以上。

2、降低受援門檻。鼓勵和支援各工作站逐步放寬經濟困難標準,把有關民生事項納入援助範圍,不斷完善適應區情、覆蓋廣泛、滿足公衆需求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3、創新服務方式。繼續拓展和規範非訴訟調解業務,積極探索完善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司法鑑定、公證等服務手段的銜接配合機制,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方法,努力爲基層困難羣衆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幫助。將辦結非訴訟調解案件納入法律援助工作考覈體系,推動非訴訟調解業務的開展。

4、強化質量監管。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體系,科學合理制定案件質量標準,細化評估指標,完善保障措施。採取發放監督卡、跟蹤調查、旁聽庭審、聘請監督員等形式,及時糾正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認可度和公信力。

5、注重輿情分析。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機制,建立法律援助建議制度,積極介入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化解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努力爲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施行依法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6、加強標準化建設。積極貫徹司法部有關安排部署,認真總結“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本區實際,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實體標準、程序標準、質量標準和業務流程,完善相關制度規範,推動便民服務工作標準化、常態化、長效化。

7、加強資訊化建設。繼續全面應用司法部法律援助資訊管理系統,推行法律援助案件網上申請、受理、實時監控,完善辦案、審批、查詢、監督等功能,加強對各類資訊的綜合、分析、研判,不斷提升服務決策的功能和作用。爭取在底全區所有法律援助工作站都可以進行網上審批辦案。

8、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按照中央、省市區委統一部署,組織引導法律援助機構和人員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投入“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廣大法律援助人員“以人爲本、服務爲民”的職業精神,增強法律援助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9、深入開展職業化建設。認真貫徹廳黨委《關於貫徹省委政法委<關於緊緊圍繞“三項重點工作”切實加強政法隊伍職業化建設的三年規劃>的實施意見》,及時總結秦皇島市試點工作經驗和做法,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求,在全區範圍內推動法律援助隊伍職業化建設。

10、加強執法執業監督管理。充分利用2312348專線、便民視窗等形式,進一步暢通投訴渠道,規範投訴處理工作,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羣衆的批評監督。健全完善區、鄉、村三級培訓機制,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加強業務培訓。按照“1+1”法律援助志願者項目的要求,做好法律援助志願者管理工作。

11、抓好典型推廣。部署開展法律援助“雙先”、“雙十佳”和“百優法律援助精品案例”評選表彰活動,採取多種渠道和形式進行宣傳推介,打造鮮亮品牌,擴大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12、突出宣傳重點。深入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等活動,強化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求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羣衆喜聞樂見,擴大基層法律援助公衆知曉率。

13、整合宣傳資源。整合司法行政系統資源,堅持將法律援助宣傳工作融入法制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過程中,注重在開展司法行政工作中宣傳法律援助,發揮職能優勢,形成系統合力。

14、強化機制保障。對現有的規章制度予以清理、修訂、補充、完善,把接待、申請、受理、審查、指派、監督、補貼發放、歸檔管理等各環節工作制度建立並完善起來,形成用制度規範行爲、按制度辦理業務、靠制度管理工作的新型機制,進一步推進法律援助工作專業化、規範化水平。

法律援助工作計劃5

20XX年要繼續全面深入貫徹《法律援助條例》,按照上級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全面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的新發展,爲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新龍池做出新貢獻。現將今年工作安排如下:

一、紮實有效地開展好法律援助的各項業務工作,嚴格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提高法律服務質量。

二、廣泛宣傳法律援助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組織的街頭宣傳諮詢活動,採用懸掛宣傳條幅,發放宣傳單,設立諮詢臺等形式讓社會了解法律援助,支援法律援助,促進條例的貫徹實施;利用5.19助殘日、9.1《法律援助條例》實施紀念日和12.4法制宣傳日,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播放等方式開展宣傳,營造良好的議論氛圍。讓社會知曉法律援助制度對保障弱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發揮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宣傳法律援助是國家爲保障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權利。

三、壯大法律援助隊伍,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網絡,集中整合工會、婦聯、團委、殘聯、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和支援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儘可能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四、加強檔案管理,未歸檔的案卷儘早止整理歸檔。

五、認真解答法律諮詢問題,做好援助案件代理,真正做到維護弱勢羣體的合法權益。

六、按照區局統一的要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每半年向區法律援助中心報送統計報表、工作簡報和資訊。案件的受理依照檔案規定進行審批,嚴格執行“四統一”的原則。同時加大走訪、電話回訪力度,對重大、疑難案件組織集中討論研究,切實保障辦案質量。

七、在農忙、春節等大批農民工返鄉之際,組織各村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宣傳法律援助知識,增強了農民工的維權意識。

八、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技能。全體工作人員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學習業務知識。切實提高政治和業務水平,按時參加集中學習。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結合本職工作,學以致用學有所得。

九、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宣傳力度。落實便民利民措施,簡化對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程序。

1、降低法律援助門檻,繼續開闢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2、對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其經濟條件,直接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