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有關考試工作計劃3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考試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考試工作計劃3篇

考試工作計劃 篇1

一、比較11年說明與10說明的改變

兩年的說明變化不是很大,在能力要求方面的改變是:1、幾項能力要求的順序進行了調整,11年山東生物高考考試說明學習心得及今後工作計劃。原順序是"理解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現在的順序是"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把實驗與探究能力順序提到第二位,從山東往年理綜高考命題來看,生物實驗設計年年都有,且賦分很高。今年還是很重視實驗和探究能力。以課本實驗爲抓手,多做中等難度實驗題。2、具體要求方面:理解能力中"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內容"改爲"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獲取資訊的能力中"重視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改爲"關注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他能力要求未變。

在考試內容中,則去掉了原來的"與課程標準的瞭解水平相當"。

題型示例中增加了10年的5個山東試題,1個全國題,1個上海理綜題,

從考試範圍與要求看,與去年完全一致的必考知識部分,保持了相對穩定,選修一去了一部分知識點,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

總體來看,和去年高考相比較,預計今年難度會下降。下一步,應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和夯實基礎知識,二輪中儘早迴歸課本。

二、今後工作思路

透過對考試說明的研究,結合泰安二輪複習研討會精神,談一下今後工作思路。

1、繼續加強高考研究,確保科學備考

考試說明是高中生物教學和高考命題的依據。對比前幾年的考試說明,找出每年考試說明的新變化,分析這些新變化的原因及其蘊含的資訊,準確把握備考方向。細化考試說明提出的4項能力要求,明確每項能力的內涵及4項能力間的聯繫,找出考查每項能力的最佳和最常用的知識載體;細化說明規定的內容範圍,明確考試說明對每個知識點要求掌握的程度,分析以某一知識點爲載體所能考查的能力。

高考試題是考試說明的直接體現,從高考試題中獲得的體驗與資訊是最直接、最感性的。運用大規模考試的命題理論與技術,學習和研析高考試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找出高考命題的一般規律和近幾年命題的演變軌跡,爲科學備考複習提供有效的依據

2、繼續夯實基礎,突出主幹,構建知識網絡。

依據考試說明對學生薄弱點進行復習,並引導學生運用精加工策略、比較和歸納等方法突出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並透過網絡圖、流程圖或概念圖等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工作計劃《11年山東生物高考考試說明學習心得及今後工作計劃》。透過教師的創造性活動,給舊內容賦予新思路,給複習課注入活力,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高效活化學生思維。

3、加強實驗複習,高效提升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

實驗與探究能力是新課程高考重點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加強實驗複習,必將高效提升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

一要把考試說明規定的19個必修實驗與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指導考生掌握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結果分析,總結和領悟其中的實驗基本原則,重視培養遷移能力。

二要對上述實驗進行適當拓展和延伸,若將實驗材料換一換,步驟改一改,情境變一變,實驗並一併,都會拓展出許多新實驗。若將實驗進行延伸,也會得到許多新實驗,如用質壁分離實驗測定細胞液濃度、判斷細胞的年齡和生命狀態。

三要指導考生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經典實驗。新課標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很多,如酶的發現、光合作用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等,這些都凝聚了科學家的智慧和汗水,蘊藏着極爲豐富的科學思想和技術方法,教師要注重引導考生總結和領悟實驗與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四要重視採用多題型訓練學生紙筆回答實驗題的能力。指導考生熟悉實驗題的一般題型,常見的實驗題型有:補充完善型、分析結果型、修正評價型、設計型、綜合型等,且大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指導考生明確命題意圖和要求,準確選擇實驗材料,依據實驗原理和實驗基本原則,克服思維定式,要用簡潔、清晰、邏輯性強的語言或其他形式準確地描述或回答實驗題,從而掌握不同題型解題規律和技巧。

4、理論聯繫實際,高效提升學生獲取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課程理念爲指導,複習時應盡力挖掘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問題情境可源於生活、生產實踐,也可源於生命科學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及綜合,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解生命科學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判斷和決策能力,培養考生獲取與處理資訊的能力、遷移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要遵循"高起點、低落點、不超標"的原則進行"理論聯繫實際",不管情境有多新、試題能力價值有多大,但答案一定要落在課程標準和不同教材的交集之內,杜絕本末倒置、一味求新、偏離高考方向的複習方式。

5、精選習題,規範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精選題目,按照"不貪多,抓落實;定時練,重強化;靠高考,多動手"原則進行規範訓練,向規範要質量、要分數。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認真讀題審題,找出關鍵字詞,挖掘隱含條件,獲取有效資訊;仔細分析題意,弄清命題意圖;引導學生掌握答題得高分的技巧;狠抓落實,加大糾錯力度,引導考生主動建立"錯題本",找到自己知識的缺陷、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範的疏漏,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透過規範訓練,讓考生掌握相應的答題技巧,具有良好的應試心理準備,提高應試能力。

考試工作計劃 篇2

一眨眼,大一這學期就要進入結尾了,看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期末考試了,我也知道自己要開始計劃複習了,不然到了期末考試那天,考出的成績肯定是不會如意的。爲此我現在制定自己對期末考試的複習計劃:

首先,重新回顧書本知識。學期已經要進入結尾部分了,就要開始去回顧之前學過的東西了,畢竟經歷這麼久的時間,有些知識肯定也是忘記了的,所以我打算重溫上課學習的內容,把每一個科目的內容從頭再看一遍,加固知識的記憶,讓學過的知識在腦海裏的記憶更加深。在最後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我會努力看完所有的課本的,讓記憶得到鞏固,幫助自己在期末考試那天更好的準備。

第二,背重點知識。上面對書本進行回顧,那只是簡單的加深記憶,所以下一步就是對重點知識進行背誦,把重點知識記牢靠,才能更好的運用上去。我會計劃好每天要背的內容,早上多讀幾遍,背誦幾遍,晚上睡前在背一遍,我相信知識是足夠被記住的。期末考試考的`是一個學期學的所有東西,但是會有側重點,而老師一般所選的題材也都是書上重點知識。

第三,訓練自己答題的速度。在複習期間,我還要加強自己對答題速度的訓練。由於自己以前沒有養成好的答題習慣,在考試的時候總是看的很慢,還看不到重點,導致每次考試時間都不夠,如此試卷就做不完,分數自然也是得不到高分的。所以在剩下的時間裏,我會自己去做一些試卷,逐步的訓練自己的速度,不管是看題,還是解題,我都要把速度給訓練上來,這樣才能保障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寫卷子上的題目,纔不會因爲沒有時間做不完造成分數的丟失。

最後,把書本後面的練習做了。書本每一節後面都有些練習題,都是直接與知識相關的,之前自己偷懶不做,錯過了提升自己的好機會,那我就在學期的最後,把它們都寫了,也算是進一步對知識的運用,既能夠對知識有更深的一個記憶,又對知識點進行了實際運用,我想有了這樣的複習,我後面考試是不會差的。

學期就快結束了,期末考試也越來越臨近,爲了讓這次的期末考試的成績更好,我一定要搞好複習,按照自己制定的複習計劃一步步的進行,讓自己有一個好成績。

考試工作計劃 篇3

各教學單位:

根據學校20xx年度教學工作計劃安排,20xx—xxxx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即將開始,爲做好本期考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考試時間

1、集中考試時間

集中考試時間爲第19周(20xx年1月11—1月xx日)。第9周結束教學的課程,考試時間爲第10周(20xx年11月9日—11月13日),其具體要求參照執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要求。

如果因學生人數多,在規定時間無法安排的,可以提出申請提前安排專業課考試。

2、分散考試時間

分散考試一般安排在分散考試課程教學結束當週最後一次上課時間隨堂進行。

需安排統一時間考覈的分散考試課程,由開課單位提出申請,教務處協調解決考場安排問題。

二、課程考覈組織形式與考覈方式

1、課程考覈組織形式

(1)課程考覈組織形式分爲集中組織和分散組織兩種,其中,集中考覈課程一般爲4門左右。

(2)通識教育課考覈組織形式由教務處與開課單位協商確定。學科基礎課考覈組織形式由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與教學班多數學生所在院系協商確定,意見不一致時由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決定。專業課考覈組織形式由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確定。

(3)課程考覈組織形式一般在課程結束前適當時間採用隨機方式確定,不能將選修課固化爲分散考覈組織形式。

(4)課程名稱及其代碼相同的課程應採用同一考覈組織形式。

2、課程考覈方式

(1)考覈方式包括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面試(或答辯)、操作、討論、論文、設計等,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要求選擇單一考覈方式,也可選擇多種方式結合的考覈方式。課程具體考覈方式由課程負責人確定,無課程負責人的由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確定。

(2)課程名稱及其代碼相同的課程應採用相同考覈方式,同一教學班的同一門課程必須統一考覈方式。進行課程教學範式改革或考試改革的教學班,可以申請採用不同於其他班級的考覈方式。

(3)無論是集中考覈還是分散考覈,不採用命題出卷方式(閉卷或開卷)考試的,應制定詳細的考試方案。

3、考覈組織形式與考覈方式確認

(1)考覈組織形式與考覈方式確定後,由開課單位在教務管理系統(考試管理—考試方式)進行確認,並填報《xx財經政法大學課程考覈方式確認表》,20xx年11月30日前報教務處。不採用命題出卷方式(閉卷或開卷)考覈的,應另附考覈方案,各單位要對考覈方案嚴格審查把關。

(2)《xx財經政法大學課程考覈方式確認表》應包括本學期所有課程的“考覈組織形式”和“考覈方式”。

三、命題與制卷

1、命題教師

一門課程只有一個任課教師的,任課教師爲命題教師。一門課程有多個任課教師的,由課程負責人或教研室主任從中指定命題教師。實行“教考分離”的,由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在不擔任該課程教學的校內外教師中指定命題教師。

2、命題依據

命題應以課程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爲依據,試題內容、範圍、深度均應符合有關規定,可以適當兼顧使用教材、參考書及講授內容。

3、命題質量

(1)試題應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學大綱中對知識、能力的基本要求,較全面的地覆蓋課程的基本內容,並體現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要兼顧對學生能力的考覈。在考覈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重點考覈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屬基本要求的題目應占70%—80%,屬應用性、綜合提高性的題目應占20%—30%左右。

(2)試題應難易適度、題量適當。比較容易的題目一般佔30%,中等難度的一般佔50%,比較難的一般佔20%。考覈成績基本符合正態分佈,優秀率(90分以上成績)一般不高於20%,不及格率(60分以下成績)一般不高於10%,能夠反映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的程度。絕大多數學生能在2小時內做完答題。

(3)開卷考試、非命題出卷考試應以理解性和應用性題目爲主,不能出認知性的題目,其答案不應含有可從教材或其他允許攜帶的資料上直接抄錄的內容。

(4)雙語教學課程考試命題還應符合《xx財經政法大學雙語教學管理規定》。

(5)課程教學範式改革課程考試命題還應體現相應要求。

4、試卷要素

(1)試題卷、答題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上的課程名稱應與人才培養方案上的課程名稱一致。

(2)卷首學年學期、使用院系、班級或選課號等資訊填寫完整正確。

(3)總分分值爲100分,大小題分值均標示準確。

(4)每頁標註頁碼。

(5)答題卷左邊密封線內爲姓名、學號、班級或選課號、座號。

(6)凡需要使用計算器或詞典等輔助工具的閉卷考試課程,須在試卷上註明並提前告知學生;開卷考試的,應在試卷上註明學生可以攜帶的資料或輔助工具並提前告知學生。凡未註明者,考試時學生一律不準使用相關工具或規定以外的資料,否則以作弊論處。

5、試卷(含答題卷)格式

試卷(含答題卷)應統一使用《xx財經政法大學試卷模板》。命題出卷考試使用A4紙模版,試題卷和答題卷分開;非命題出卷考試用A3幅面專用答題卷。文字、數字、符號要統一規範,每個大題包括本題答題要求、每小題分數及總分。試題一律打印,採用原稿製版印刷,答題捲上每題下面要預留出考生解答的空白位置。命題教師需在試卷母卷袋上註明試卷名稱、使用班級、印刷份數。

6、試題套數

(1)每門課程應統一命A、B兩套試卷,建有試題庫的課程應使用試題庫組成A、B卷。A、B卷的題型、題量、覆蓋面、難易程度應基本相同或相當,重複率不超過10%。同一課程試題與最近四年我校已使用過的試題重複率不得超過20%,不得采用同類考試中已經使用過的試卷作爲考試試卷。

(2)A、B卷均應包括試題卷、答題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3)不同班級的同一門課程由兩名及以上教師承擔的,要統一命題,使用相同試題。

7、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應註明“xx財經政法大學20xx—20xx學年第1學期《課程名稱》A(或B)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中應說明給分標準,並註明得分點。

(3)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格式使用《xx財經政法大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模板》。

8、命題時間

各教學單位務必於12月14日前完成命題工作,並報送《xx財經政法大學試卷審批表》、《xx財經政法大學期末課程考覈一覽表》。

9、試卷(含答題卷)審覈

命題教師是命題質量第一責任人,教研室主任及教學副院長(副主任)應負責審覈把關。試卷經審覈後由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密封並在封口處簽名,由教學辦公室主任(教學祕書)檢查後簽字簽收。

試卷審覈後,A、B卷分別密封,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另行密封。印製前由命題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從中隨機抽取一套印製供考試使用,另一份保持密封作爲備用。試題交接要有完備的程序,有關人員要簽字。

10、試卷(含答題卷)印刷

開課單位負責試卷(含答題卷)印刷,要嚴格保管和分發,確保試卷的保密與安全。

集中考試試卷均由主考單位在學校指定地點統一印刷,並負責試卷的考前保管、分發與回收工作。學生所在院系教學辦公室主任(教學祕書)在考試前按教務處要求覈對考試科目,到主考單位領取考試試卷,主考單位與學生所在院系進行試卷轉交時要有憑證,並簽字備案。

各主考單位應於20xx年12月25日前將印刷試卷分發完畢,印刷份數應按照教學班實際人數加5份印刷(登陸正方教務系統—選課管理—查詢打印—點名冊打印),考試人數較多的課程,應準備2包備用試卷(各50份),並由開課單位妥善保管。

四、考風考紀教育

1、各院系在考前須加強對學生的考風考紀宣傳教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校《學籍管理規定》、《課程考覈管理規定》、《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等檔案。強調對於考試作弊或違紀達到一定程度的學生,學校將取消其學士學位申請資格;所有考試違紀、作弊學生資訊將錄入教育部學生學信檔案,確保每位學生知道考試違規的後果及應承擔的責任。教育學生誠信考試、遵守考場紀律,消除考試違規的動機。

2、課程緩考一般不予辦理。學生確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課程考覈,最遲應於考前一天持有關證明向所院系提出緩考申請,經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和教務處長批准後到教務科辦理緩考手續,並由院系教學辦公室通知任課教師。考前不辦理緩考手續者,無論何種原因,均不能補辦手續,該門課程只能重修。

3、未註冊、未選課和不在任課教師的授課名單內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擅自參加考試者,任課教師對其答卷不予評分或登分。

五、監考

1、監考是教師的基本工作職責之一,各單位所派監考人員應爲本單位在職人員,不允許安排研究生或其他人員參加監考工作。每個考場配備監考人員標準爲:學生人數50人以下的,安排2名監考;學生人數50—100人的,安排2—3名監考;學生人數100人以上的,安排3—4名監考。一名教師不能同時擔任多個考場的監考。

監考人員如因不可抗拒因素而不能參加監考,必須至少提前半天以上向所在單位請假,由所在單位另行安排人員接替。凡無故不監考的,按相關規定處理。

2、各單位在考前應召開期末考試培訓工作會,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學校《課程考覈管理規定》、《學籍管理規定》、《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學和教學管理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等檔案規定,進一步明確考試工作要求,重申考試工作紀律。

3、監考教師應在開考前到本單位教學辦公室領取試卷,並提前xx分鐘進入考場。髮捲前應檢查、覈對學生證件,安排學生按指定位置就坐。認真組織學生徹底清理考場,要求學生將手機、書籍、筆記、書報、紙張等所有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板書考試相關要求,尤其要板書“攜帶資料、小抄、手機等參加考試是作弊行爲”。宣讀《考場宣講內容》,並請考場內兩名學生代表簽字確認。

4、監考教師在考前5分鐘面向考生展示密封完好後當場開啓試卷密封袋,清點試卷份數,並按當場學生實考人數分發試卷。

5、監考教師在考試中應認真監督學生考試,發現學生有違規行爲時應當及時制止,並當場進行認定,暫扣學生證件,收繳其試卷、違規所用材料及物品,終止其繼續參加考試,在試卷上標明“違紀”或“作弊”字樣,在《考場記錄單》上如實記錄其姓名、學號及違規的詳細情節(必要時附情況說明),由考生簽字後責令其離開考場。考生拒不簽字的,由監考人員在記錄單註明相關情況。考試結束,監考人員應及時將《考場記錄單》、違規考生試卷和違規所用材料、物品隨正常試卷交到相應教學單位。學生所在院系必須在該課程考試結束後一小時內拿出處理意見,並報教務處。

6、監考教師應完整、準確地填寫《考場記錄單》。

7、考試監考實行誰監考誰負責制,監考教師考前應認真熟悉監考職責,在監考過程中,應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對考場的考試紀律負責。因清理考場不徹底、不宣讀或不認真宣讀《考場宣講內容》、工作疏忽,造成較多學生考試違規的,按《教學和教學管理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嚴肅處理。

學校巡考組發現學生考試違規的,將視情節在《教務簡報》上通報監考教師及其單位,並按相關規定處理。

8、集中考試完畢後,監考教師應將試卷(含答題卷)等所有考試材料送交本單位教學辦公室主任(教學祕書)密封裝訂、儲存。

六、試卷評閱

1、評閱試卷時應密封含答題卷,在評卷教師所在單位適宜的辦公或教研場所評卷。嚴禁拆封評卷,不允許在規定以外地方評卷。

2、各單位在評卷前應進行評卷培訓,評卷教師正式評卷前應先進行試評,流水評卷的應統一把握評卷標準。

3、一門課程只有一名任課教師的,該教師爲評卷教師,也可以安排其他教師參加進行流水評卷。一門課程由兩名以上任課教師的,實行統一地點、統一時間、集體評閱、流水作業。一門課程由三名以上教師承擔的,流水評卷的教師人數可適當減少,但至少爲三人。

4、評卷教師應嚴格按照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進行評閱,保證客觀、公正、準確,杜絕人情分。

5、用紅色鋼筆或圓珠筆評卷,採用給分制,分值使用阿拉伯數字,在規定位置規範書寫得分數字與簽名,嚴禁使用“×”、“√”、“-”等符號。主觀題應給出得分點得分。所有卷面得分合計無誤後填寫在題首與卷首得分處,嚴格做到卷面、題首、卷首三處分數統一,數字書寫無誤。所有大題批閱完畢,合計出總分,填寫在卷首“總分”處。

6、評卷中凡是分數改動處,必須劃掉原分數,另寫正確分數並將其劃圈圈住,並在所劃圈的右下角簽寫改動教師的全名。

7、所有試卷評閱後都要進行復核,複覈簽字手續要齊全。只有一位任課教師的課程,由教研室主任指定另一位教師進行復核。

8、總分合計人應在試卷“總分合計人”處簽名,試卷複覈人應在“試卷複覈人”處簽名。總分合計人與試卷複覈人簽名不能是同一人。

9、試卷分析

(1)試卷分析以教學班爲單位,即每門課程每個教學班做一份試卷分析。試卷分析由任課教師負責。

(2)不同教學班的同一門課程命題質量分析應完全相同,應根據命題教師意見作出;各班考試結果不同,其所反映出的教與學問題和改進教學的思考與建議應不同。考試成績嚴重偏離正態分佈的,要特別分析原因。

(3)“綜合分析”部分應注意與《試卷審批表》上“試題難易比例”、《試卷分析》前半部分的教務管理系統自動統計數字、《考場記錄單》上“交卷情況”的協調與一致。

10、平時成績

平時成績是學生平時學習狀態的集中反映,平時成績管理是過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平時成績應是根據平時各項考覈成績及其比例計算出的,評定要有合理依據,嚴禁隨意給出平時總評成績。建議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比例爲30%以內(含30%)。任課教師應在課程考覈方式確認表中註明平時成績記載規則說明。

11、評卷簽名實行誰評卷誰簽名、誰簽名誰負責,嚴禁冒用他人簽名。

12、集體評卷時間定於20xx年1月12日—18日進行。需提前評卷的應提出申請,以課程名稱、評卷時間的格式報教務處教務科。評卷期間,教務處將組織檢查各單位是否按評卷安排進行評卷。

七、成績錄入及打印

1、成績錄入

成績應錄入教務管理系統。平時成績在期末集中考試之前錄入,錄入時應先設定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所佔總成績比例,然後錄入平時成績,提交儲存;在期末集中考試後將試卷成績錄入“期末成績”一欄,但平時成績不能做修改。對於緩考、考試違紀或作弊的學生由教務處統一錄入,任課教師只需錄入有試卷成績及《考場記錄單》上“缺考”學生情況,其他的有名單沒試卷或有試卷沒名單的請及時透過本單位教學辦公室與教務科聯繫。

2、成績打印

成績錄入完畢提交後,按教學班打印《考試成績登記表》(格式二,成績登記表一般打印格式二,如有實驗成績,考試成績登記表則需打印格式一)和《試卷分析》(格式三)一式兩份,並由任課教師按要求填寫其中相關資訊,一份隨同試卷留存所在院系存檔,一份交主考教師所在單位,由主考教師所在單位送教務處教務科。

3、20xx年1月20日前完成成績錄入及成績單打印。

八、試卷管理

1、命題教師應對試卷安全負責,嚴格控制電子版試卷的傳遞,不得透過互聯網傳遞電子版試卷,考試後試卷及標準答案禁止對外公佈。

2、教學副院長(副主任)、教學辦公室主任(教學祕書)以及接觸試卷的相關人員,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謹防試卷泄密。

3、集中考試試卷由開課單位在學校指定地點統一印刷,並負責試卷的考前保管、分發與回收工作。各單位教學辦公室主任(教學祕書)在考試前按教務處要求覈對考試科目,到主考單位領取試卷。主考單位與學生所在院系進行試卷轉交時要有憑證,並簽字備案。

各主考單位務必於20xx年12月25日前將所印刷試卷分發完畢,印刷份數應按照教學班實際人數加5份印刷(登陸正方教務系統—選課管理—查詢打印—點名冊打印),參加考試人數較多的課程,應準備2包備用試卷(各50份),並由開課單位妥善保管。

4、評卷結束後,每門課程試卷以教學班級爲單位整理裝袋儲存。內附考試樣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考場記錄單、考場簽名表、考前5分鐘給學生宣講的內容、成績登記表(格式一或格式二)、試卷分析(格式三)、平時成績記載簿。試卷袋封面內容應按照要求進行填寫。

考試試卷及材料均由開課單位負責保管,具體保管期限執行《xx財經政法大學教學檔案管理細則》規定,採取試題卷與答題卷分開出卷的,只需儲存答題卷和兩份空白試題卷。

5、試卷袋內容經開課單位教學副院長(副主任)審查後,由開課單位教學辦公室審覈後上架妥善保管。

6、分散考試的課程,也以教學班級爲單位儲存考覈檔案,包括成績登記表(格式二)、試卷分析(格式三)、平時成績記載表等相關資訊檔案。以試卷形式考試的,需要打印格式三。

九、考試組織

1、爲了加強期末考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期末考務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期末考務工作。安排督導工作組、巡視檢查組進行巡視,加強考風考紀檢查,對全校考務工作進行檢查評比,擬評選出六個考務先進單位。考試期間,教務處定期編印考務簡報,並按教學檔案下發、儲存。

標籤:考試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