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有關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錦集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工作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工作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錦集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單元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並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角和直角本冊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透過各種實際活動初步認識即可。如認識角,只要透過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對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認識,知道什麼樣的圖形是角;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畫角就可以了。關於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識,將在以後的教材中進一步學習。

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淺顯,但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語言必須是科學的、準確的。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

2、幫助學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間觀念

課時建議:

2課時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透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圓紙片、剪刀、吸管、三角板、三角形紙片、紅領巾、圖釘、兩個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天天在這裏學習、遊戲、鍛鍊。出示課本38頁主題掛圖: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好多平面圖形,你發現了嗎?

2.藉助三角形紙片,問:爲什麼叫三角形?角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找角

(1)我們的新朋友就藏在這幅圖裏,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2)出示紅領巾、三角板、剪刀、吸管,指出它們上面的角。

(3)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當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找一找,哪裏有角呢?讓學生多說。

2。折角

(1)取出圓形紙片,上面有角嗎?你能想辦法在上面折出角嗎?

(2)生折角,展示不同形狀的角(貼在黑板上)。

(3)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師把不同形狀的角畫出來。

3。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請同學們把你折出的角,像老師這樣做(師示範用角的“頂點”刺刺手心),說說有什麼感覺?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我們把這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板書)

(2)請同學們再摸摸這個地方(師示範摸邊),有什麼感覺?生說。

我們把這直直的地方叫做角的邊。(板書)

(3)那麼,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生說,師板書。

4。製作活動角

(1)用一個圖釘,兩根硬紙條做成一個活動角。(注意安全)

(2)轉動硬紙條,體驗角的大小:如何讓角變大、變小?

5。畫角

(1)試一試畫一個角,並讓生說是怎樣畫角的。

(2)教師示範畫角的方法。(板書: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3)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指出一些角的頂點和邊。

2。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角的下面畫“√”)

3。做課本練習八的第二題:學生自己數一數,說一說。

4。做第3題.先讓學生作出判斷,再讓學生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最後教師要藉助活動角:依次剪短角的邊,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從而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課堂作業:

(1)角有()個頂點,()條邊。

(2)畫出形狀不同的兩個角,並標出角的頂點和邊。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評價一下自己在這節課表現。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成員將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態度,認真貫徹上級檔案精神和學校辦學理念,以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以高效減負、培養素質、提高質量爲重點,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的學習和研究,在教研和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快樂。讓每一位學生在新學期有更高的發展與提高。

工作目標:

1、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領會實質與精神,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現代教育觀,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進一步熟悉教材的特點和體系。做好教學計劃。

2、進一步規範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向40分鐘要質量。在教學中“精備、精選、精構、精講、精練”一節課,真正做到提高教學質量功在課上。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3、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把隨機和固定的教研時間結合起來,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教研組教師互相聽課,評課、使教研組形成一個教學研究的氛圍,努力探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二年級每一位數學教師的聰明才智,凝聚集體智慧,不斷提升實施新課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駕御課堂的能力,爲每一位老師搭建平臺。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4、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利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計算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增強多媒體資訊技術運用於現代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每一單元結束後,進行單元檢測,以查缺補。實施措施:

1、加強教師學習,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學期仍然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學習新課程教學法。

2、課堂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爲主體,努力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經歷過程,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發展其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探索意識與創新意識。

加強課堂教學後的反思,數學後記的撰寫。教學後記的撰寫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原因分析、改進對策等。

3、完善評價體系,構建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策略:注重過程,促進發展,強調多元。

4、加強教研組建設,切實提高教研效率。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學生73人, 8班共有學生70人。兩個班級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類班,大部分學生基礎不紮實,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很多學生存在怕數學科的心理。但他們還是存在一顆想學好數學的心,也想融入變化多端的數學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試中獨領風騷,鑑於此,對他們正確引導,教學中適當調整難度,起點放低點,步子邁小點,還是會有好成績的。

二.教學計劃

1.加強自身學習。

①加強課本的研讀。教科書是一切教學的出發點,同時也是考試的歸屬地,任何一個數學知識點都會從教科書中找到類型題或者相似題或者其影子。對教科書能否吃透,專研到位,直接決定着教學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也就決定着研讀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人由於生活的環境,面對的對象,自身知識侷限等多方面原因,視野和出發點都有侷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侷限,因此,多閱讀教學參考類的書,吸取他人的經驗,借鑑他人所長彌補自己所短,對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強化課改意識。新課改已經全面鋪開,新課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獨具時代性,前瞻性,科學性,因此,加強新課改知識的學習,領悟新課改思想,增強新課改意識,是時代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因此,積極參與新課改培訓,領會新課改精髓,並應用於實踐中是當前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新陳代謝。

④認真參與組內備課。珍惜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充分利用好這次集體備課機會,從同行們那裏學習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長的東西,並積極實施好組內的各項安排,落實好課時要求。

⑤增強聽課意識。按照學校的要求,積極參加新課改年級的課堂聽課活動,聽取授課教師的點評,發現亮點,記錄亮點,積累亮點,點亮亮點。

2.抓好課堂教學主戰場,激發師生學習數學熱情。

①加強新課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每一節新課的開展,都有其現實意義,有其價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這方面知識,可起到一個良好的開端作用。

②精選精講例題。對於學生自己學得會的,不講,對於學生討論後可以解決的,給以適當點撥,對於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完成的,要慢慢講,細細的講,爭取每個學生都聽得進,聽得懂,學得會。對於超越學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講。

③精心佈置課後作業。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反饋,作業質量的高低,一定層面可以反映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作業的佈置需要科學化,分層化,多樣化,且知識點具有全面性。

3.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①利用晚自習,充分給以每個學生耐心、細心、全面的輔導。讓學生積累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②利用自習課時間,尋找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輔導,公式背不出來的,抓背公式,不交作業的,責令補交作業。

4.做好作業、考試反饋工作。

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和考卷,老師進行批改,總結共性問題,發現個性問題,有針對性的給以反饋,及時消除困惑。

5.規範作答,養成良好習慣。

現在學生的數學答卷,條理不清晰,邏輯混亂,因果顛倒,這是基礎不紮實的表現,更是一種思維的缺陷。因此,現階段抓好規範答題,有助於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的養成,避免將來高考失分和日後生活的凌亂。

6.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普及數學價值規律的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難,數學煩,難在何處,煩在何方?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透過課堂,移植中外數學趣味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透過多媒體,降低數學思維難度等等都是提高學生興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將及時作出調整,以期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今學期二年級共有學生40人,上學期期末成績不太好,大多數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作業能夠按時完成,上課認真聽講,但是,也有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好做小動作,學習成績比較差。這個班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少,大都上進心差,對自己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因此學習上缺乏上進心,今學期要注意方法引導,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聯繫具體情景,初步認識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理解乘法口訣,能熟記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能聯繫乘除法的含義,應用學過的表內乘除法計算解決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初步認識線段、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會用釐米和米作單位測量線段或物體長度;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位置;會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在觀察同一個物體時,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學會用方快圖表示統計的結果,會看看圖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和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的發生的可能性,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數學思考方面

(1)使學生在認識乘法、除法的含義以及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發展數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維。

(2)使學生在認識圖形、測量長度、確定位置、辨別方向、觀察物體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簡單平面圖形的特徵,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會用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

(3)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意義合作用。

(4)使學生在用乘法口訣計算相應的除法,用表內乘除法計算簡單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長度測量、估計物體的長度,根據統計結果提出或回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1)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繫學過的實際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叢生活中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用學過的乘除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借據擺學具、畫圖形等方法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

(3)使學生在拼圖形、測量長度、描述物體的位置和方向、觀察物體以及簡單的調查等活動中,進一步學會與同伴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並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編制口訣、觀察和發現平面圖形的特徵、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確定物體位置方向,增強數學的好奇心。

(2)使學生在用學過的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測量估計物體的長度、描述物體簡的位置關係,感受數學活動過程的探索性和數學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初步養成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教學任務保障:

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發生更、發展的全過程,有一條清晰的邏輯教學思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有成功感。

2、優生方面:

在教學中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動機。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學習活動,讓他們透過活動,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透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爲他們提供充足的創造與探索的空間,釋放創造潛能。

3、差生培養:

以學生以有的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幫助理解數學概念,透過大量的豐富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注意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問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別人交流讓他們產生興趣,自覺參入到學習中來,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歡樂。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透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透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透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透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1.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

3.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透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5.透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6.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採取的主要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啓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