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有關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飛快,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爲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工作計劃了。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篇1

爲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根據國務院、省、滄州市鄉村振興戰略檔案精神,長豐鎮緊緊圍繞《任丘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暫行辦法》,深入貫徹落實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議精神,緊密結合實際,特定如下工作計劃。

20xx年的工作目標:立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力爭鄉風文明更加濃厚,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羣衆生活更加幸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一、圍繞產業興旺,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

(一)成立專門機構,落實組織責任。成立了以鎮主要負責人爲領導的農村振興發展辦公室,建立健全全鎮土地糾紛調解架構組織,致力於優化產業佈局。在已完成3.5萬畝土地流轉工作的基礎上,20xx年年底爭取新增土地流轉1000畝。

(二)建設農業品牌,打造農業名片。打造長豐農業品牌,20xx年12月完成任丘蜜桃、黃莊蜜桃、任丘小蜜梨3個地理標誌申請。進一步做大做強全鎮種植、養殖行業,藉助鎖井、四蔡村等蔬菜大棚種植平臺,輻射帶動周邊蔬菜大棚發展,打造綠色健康蔬菜園區;以北張村志勇肉雞、士京養殖和生豬養殖大戶等專業養殖合作社爲中心,整合現有養殖資源,推動全鎮養殖行業規模化發展。

(三)發展綠色農業,推進科技農業。繼續推進道路、水利、電力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農作物秸杆綜合利用,合理降低使用化肥和農藥。持續抓好雨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在原有綠化種植的基礎上,保障萬畝方和千畝方苗木成活率,20xx年全鎮實現森林覆蓋率50%以上,種植強筋小麥4000畝,產量預計0.16萬噸,力爭在11月份完成。

二、圍繞生態宜居,打造鄉村環境新面貌

(一)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嚴格落實鎮村網格管理機制。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一步加大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管控好鎮域秸稈禁燒,降低燃煤污染,嚴厲打擊小塑料等“散亂污”企業加工攤點;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河長制管理措施,切實發揮黨員幹部羣衆在溝渠、河道維護等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保持鎮域河渠水面、堤岸兩側乾淨整潔,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倡導良好衛生習慣,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全面提高我鎮農村廁改率。結合鎮村實際,抓好各村改造廁所的複查維修,積極主動配合施工隊伍,按照分批推動、連片實施的工作方案,力爭20xx年底衛生廁所改造普及率達76%以上,確保改得好,用得住。

(三)全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在抓好環衛公司日常保潔的基礎上,立足我鎮實際,制定《長豐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方案》。以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爲整治內容,開展民居院落“四清五化”整治活動,配合上級部門對具備條件的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項目的建設。20xx年4月底完成村莊春季清潔行動,重點解決村莊內外環境“髒亂差”的問題;在9月底前完成村莊“五清”任務;在年底60%的村完成“三建”任務。

三、圍繞鄉風文明,構築美麗幸福新格局

(一)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評選“十星級文明戶”活動爲載體,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羣衆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以尋找“最美家庭”爲平臺,面向鎮村黨員幹部、道德模範等領域有代表性的家庭,廣泛徵集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強化精神文明建設。

(二)豐富農村羣衆文化活動。充分利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各村文化廣場,以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羣衆文化娛樂活動;圍繞“春節”、“國慶”、“重陽節”等節日活動,推動長豐大鼓等傳統文化發展,提高文化藝術魅力,強化傳承與保護。

(三)助推農村文明村莊創建。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市文明辦“十個一”要求,以柳村美麗庭院爲標準,大力推進全鎮美麗庭院創建。在柳村、袁莊、寇村、金元村、四蔡村8個精品村莊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有序推進,20xx年12月底完成長豐村等重點村美麗村莊打造,力爭在20xx年我鎮文明鄉村達到50%。

四、圍繞治理有效,開創和諧穩定新局面

(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20xx年全鎮農村“兩委”換屆完成的基礎上,堅持以黨支部爲統領,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級各類組織(村委會、村監會、民調會、婦聯、團支部等),從業務指導、辦公場地、人員配備、資金政策支援等方面,鼓勵和激發各類組織發揮作用。20xx年底全鎮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級組織架構佔比達到100%。

(二)加強社會治理。積極建立“兩會一約”,有效發揮全鎮32個村村規民約作用,提高各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覆蓋率,20xx年年底力爭達到全覆蓋。建立健全鎮村管理、服務、協調功能,主動化解農村各類社會矛盾,嚴厲打擊“黑惡痞霸賴”和邪教組織,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羣衆自治的良性互動。

(三)建立完善調解機制。嚴格落實精準服務羣衆機制,堅持領導幹部每日接訪制度,進一步細化完善鎮村網格管理責任制,壓實責任,關口前移,固牢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切實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確保北京不去、河北不聚。

五、圍繞生活富裕,推進民生事業新發展

(一)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始終堅持“兩不愁、三保障”原則,強化扶貧領域紀律監督,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20xx年繼續鞏固20xx年幫扶成果,對已脫貧的79戶134人跟蹤服務,做到脫貧不脫鉤,防止返貧;對49戶94人未脫貧戶,實施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存在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努力探索扶貧工作新路徑,確保20xx年全部脫貧。

(二)全力服務社會民生保障。着力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退役軍人等各類羣體的關心關愛服務,深化“量體裁衣”式殘疾人服務。努力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續保全覆蓋,完善醫療救助、減災救災等保障制度,關心、關注、關愛弱勢羣體,切實維護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紮實開展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培養農村複合型人才,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扭轉羣衆增收致富後續乏力局面,有效解決人民羣衆生產、生活困難。

(三)全力盤活集體資產。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透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方式盤活集體資產,整合集體資源,改革完善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村股份合作社經營機制,消除農村集體收入“空白村”佔比,大幅增加農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村的佔比,實現資產變股權,村民當股東,爲今後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篇2

根據中央、省、市精神和縣委、縣政府《關於印發<平江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平江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xx年度工作計劃>的通知》(平發〔20xx〕8號)檔案要求,立足我鎮實際,按照“黨建主業、脫貧主線、振興主題、項目主導、村級主體、黨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設,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指引,認真貫徹市委“一三五”發展思路,深入貫徹縣委“344”總體思路,以“六主”思路爲總覽,以“四大會戰”爲抓手,以產業升級、村容整治、鄉風淳化、治理提質、民生保障爲重點,狠抓生態立鎮、產業強鎮、旅遊興鎮和改革活鎮四項重點工作,着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示範點,讓梅仙鎮的羣衆生活更加富裕,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社會建設更加和諧。

二、具體要求

1.產業發展目標: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夯實民生基礎,3年內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鎮治喪中心建設;兩院,中心幼兒園區、集鎮衛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設;強力推進重點項目,高標準推進蒙華鐵路,S322、S208火電配套公路、運煤專線項目建設;全力擦亮旅遊名片,打造三山一峽一谷,即開發建設梧桐山、黃柏山、五角山、碧龍峽、神衝谷旅遊景區。

2.城鎮建設目標:做好規劃設計,將梅仙鎮建設成具有顯著風貌特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和諧宜居、生活富裕、美麗文明的小鎮。

3.生態環境建設目標:以改善生活和發展環境,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爲目標。堅持走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鎮的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

4.社會人文發展目標: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公共服務事業完備,文明程度和現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會和諧、繁榮、穩定、文明,人居環境優良。

三、具體措施

(一)實施強基固本工程

1.加強鎮村幹部隊伍建設。

2.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強化基層黨組織在“雙增雙減”、“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推進星級黨組織創建。

3.從嚴黨員教育管理。從嚴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每月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黨日活動。

4.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大力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實施文明新風培育工程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重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不斷灌注到移民羣衆的頭腦之中。

2.強化道德實踐養成。積極倡導鄉賢文化,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深入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活動。

3.開展“最美梅仙人”評選表彰和宣傳教育。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運用榜樣的力量推動形成良好風尚。

4.深化誠信建設活動。利用公益主題日和文明創建微信交流羣平臺,把誠信教育融入到社會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廣大移民羣衆的誠信素質。

(三)實施民主法治建設工程

1.強化法治宣傳教育。結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場所設立“法制長廊”“法律宣傳欄”。

2.深化平安梅仙建設。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手段,注重對影響社會穩定各種問題收集研判,及時採取果斷措施進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適合鎮村實際的法律援助機制,在各村設定法律援助資訊員。

(四)實施移風易俗工程

1.堅持“治陋習、樹新風”活動開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他事不辦,反對亂埋亂葬、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倡導厚養薄葬。倡導滿月、喬遷、祝壽、慶生、升學、升職等喜事不辦,推動形成文明節儉新風尚。

2.建立完善“一約一會”。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自治組織。

3.黨員幹部要帶頭。透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員帶頭作爲爭做合格黨員的具體實踐。

(五)實施基層文明創建工程

1.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深入開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着力培育現代文明家庭。

2.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網上祭英烈、向國旗敬禮簽名寄語等活動,讓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3.開展文明村鎮創建。

(六)實施文化引領工程

1.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完善梅仙鎮綜合文化藝術中心、各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好基層文化設施作用,讓農村文化平臺更好地服務於羣衆。

2.加強民間文化隊伍建設。配備鎮村文化專幹,提高鄉鎮文化站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

3.豐富羣衆文化體育生活。深入開展文化、科技、和百場文藝進基層等各類文化活動,讓農民羣衆在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社會風氣。

四、加快美麗鄉鎮建設

全面貫徹落實“天藍、地綠、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化爲梅仙鎮扶貧開發的生動實踐,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鎮的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讓梅仙七萬羣衆的生活過的更舒適、更紅火。統籌推進梅仙鎮特色小鎮建設,全面提升鎮區和各行政村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功能,補齊發展短板,夯實全鎮發展基礎。

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推進“三城同創”和美麗鄉村建設,着力加快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整治亂搭濫建現象,加強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美麗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態綠化水平

建設條田林網,鄉村主幹道路100%綠化,G106沿線、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兩側30-50米的綠化任務。

(二)着力完善基礎設施

完善道路、水、電、通信、供暖、亮化、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增強鎮區發展承載力。

(三)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工作

堅決整治非法採礦採砂等違法行爲,全面加強國土資源管理。

1.依法拆除違法違章建築和私搭亂建。嚴厲打擊、拆除侵街佔道的私搭亂建,清理、修整有礙觀瞻的坍塌房屋等。

2.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佔用基本農田、耕地的行爲。開展違法違規建設專項整治行動,集中對土地執法檢查及新建違法違規建築物實施依法拆除復墾;加強日常土地動態巡查工作,將土地違法行爲制止在萌芽狀態。

3.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及地質災害防治。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開採砂石資源違法行爲,減少非法開採砂石資源活動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和地質環境破壞,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五、堅持深化改革創新

全面完成鄉鎮職能轉型,提升全鎮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服務羣衆的能力。探索實行梅仙鎮落實戶籍改革、金融服務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任務,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鎮農村改革相關任務,打造全縣第一個農業農村改革示範點,總結出可推廣、可複製的農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農村改革相關資產資源的確權頒證工作

按照《關於湖南省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林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所有權、農村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等進行確權登記頒證。

(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擴大農村互助擔保基金試點範圍;強化梅仙鎮涉農金融機構支農力度;加強“三農”保險發展;

(三)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確定資格、清產覈資、資產量化、配置股權、制定章程、設定機構、完善制度、強化監管等工作程序,積極開展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四)積極推進涉農扶貧項目資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類項目資金,把經營性生產建設項目資金採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企業生產中進行分紅,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五)創新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

開展農村產權交易、林地管護、農水設施巡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等服務,提升農村綜合服務水平。

(六)改造提升鎮村管理服務模式

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大廳、審管資訊互動政務雲平臺等功能,着力打造集資訊公開、互動交流、網上辦事爲一體的便民高效服務平臺;加強城鄉綜合執法改革。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篇3

結合大壩工作實際,按照“十三五”總體規劃,指導大壩鎮不斷提升鎮域經濟綜合實力,以構建和諧社會爲目標,加強平安鎮村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治理,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全面推動全鎮各項事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緊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科學指導謀劃大壩產業振興藍圖作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加快完善大壩現代經濟產業體系。

一是依託工業園區,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完善福和產業轉移園大壩工業區有關路網、水網、電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工業區品位;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更多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落戶工業區;加強優質服務,促進進園企業形成產業鏈。幫助粵深鋼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供條件,全方位拉動大壩工業經濟發展。

二是依託縣大環城路、贛深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羣衆幸福指數。縣大環城路、贛深高鐵等重點項目工程是市、縣“三賽”重點項目,也是推動和平踏上發展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的關鍵;更是提速大壩發展和融合河源、惠州、深圳等城市1小時生活圈的關鍵之路。我們將指導鎮委鎮政府舉全鎮之力,推進大環城公路和贛深高鐵大壩段的各項建設,依託縣大環城路、贛深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毗鄰縣城的區域優勢,提升羣衆幸福指數。

三是依託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打造特色溫泉小鎮,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利用天上人間度假村毗鄰縣城的區域優勢和湯湖村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功能和藉助縣委、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力量,指導天上人間度假村及湯湖村個體溫泉向溫泉之都靠攏,打造成上檔次、高品位的天上人間度假村服務行業,帶動大壩鎮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

四是依託農產品資源和生態資源,加快農業經濟建設。推進農村農業改革作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耕地流轉工作。農村土地流轉是發展規模化經營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生產發展的需要,也是解決農業、農村長期發展的關鍵手段。引導和鼓勵農戶在自願的前提下,採取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將分散的閒置土地、小規模土地適度向種田能手、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實行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透過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油茶、椪柑、百香果等種植,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才能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才能促進農業產業向大規模、高品質方向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豐收,農民收入的增長,實現農村產業興旺。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爲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一是圍繞加強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和管理監督,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提高基層幹部農村基層工作的本領及處理農村事務的能力;

二是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推選道德模範、鄉賢成立村民議事會,實行由支部會議“提”、村民議事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定”的村級事務決策機制,確保村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六、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作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鞏固發展農村環境乾淨整潔、農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設規劃更加科學。結合村莊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土地利用、村莊改造、產業佈局等因素,高標準、高起點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二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堅持把道路建設、環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動中心等美麗鄉村建設工程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三是生態旅遊更加興旺。依託溫泉小鎮建設格局,按照文化爲魂、休閒爲用、富民爲本爲開發方針,充分挖掘古村落等客家文化,打造一批集鄉村旅遊、村民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民宿羣,整合提升一批具有生產、觀賞、遊樂功能的休閒觀光農業園區,讓美麗環境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