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大學就業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在開頭提出問題來,引起讀者對調查課題的關注,促使讀者思考。以下是CN人才網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大學就業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就業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就業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一)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大局,是穩就業的重要一環。爲了解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最新進展情況以及影響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爲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四川省統計局人口就業處和調查中心於近期組織開展了2015年四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意向問卷調查。

調查採用面訪方式,抽選了成都、綿陽、西昌等地21所重點和普通本專科院校的部分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就業與創業意向兩方面,共計完成有效樣本3000個。本期主要對2015年四川高校畢業生就業意向及相關情況進行分析。調查顯示,2015年四川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總體偏低,就業矛盾依然突出,半數以上學生對就業形勢不樂觀,除畢業生供需總量失衡外,缺乏就業經驗與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資訊不足對大學生就業構成較大影響。

一、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狀況

調查顯示,20xx年四川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出以下五個特徵:

(一)半數以上學生對就業形勢持悲觀態度。受訪學生中,56.5%的學生認爲2015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較前一、兩年更加嚴峻,37.7%的學生認爲相差不多,5.8%的學生認爲就業形勢有所好轉,反映出多數大學生對就業前景不樂觀。

圖一:學生就業形勢受訪情況

分性別看,女生比男生悲觀,有58.4%的女生認爲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比男生佔比高4.1個百分點;分戶籍看,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鎮的學生悲觀,來自農村的學生有59.8%持悲觀看法,高出城鎮學生佔比6.7個百分點;分學歷層次看,碩士及博士生持悲觀看法的佔比最高,達57.2%,其次是專科生和本科生,佔比分別爲53.2%和50.9%;分專業看,文史財經類學生持悲觀看法的佔比最高,爲57.7%,藝體類比重最低爲51.5%。

(二)近八成學生就業願望較爲強烈。面對並不樂觀的就業形勢,近八成學生表現出了較爲強烈的就業願望。受訪學生中,打算畢業後立即就業的比重佔到78.6%。分性別看,女生就業願望更爲迫切,畢業後立即就業的佔比達到86.8%,大大高於男生71.3%的水平;分學歷層次看,學歷越高,立即就業的願望越強烈,碩士及博士、本科、專科生佔比分別爲86.5%、59.3%和52.4%;分專業看,理工農醫類學生立即就業的願望最強烈,佔比居各專業首位,達到81%,高出文史財經類和藝體類4.2和6.6個百分點。

(三)簽約率總體偏低,近四成學生尚未找到接收單位。在2240位打算畢業後立即就業(不含自主創業)的受訪學生中,已協議簽約的有812位學生,佔36.3%,等待簽約的有323位,佔14.4%,等待接收單位最後答覆的有252位,佔11.2%,尚未找到接收單位的有853位學生,佔38.1%。分類別看,就業情況總體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男生好於女生。男生的協議簽約率爲41.7%,較女生高10.5個百分點;二是來自城鎮的學生好於來自農村的學生。城鎮學生有37.7%已協議簽約,比農村學生高2.8個百分點;三是博士及碩士生好於本、專科生。三個學歷層次學生協議簽約率分別爲59.9%、35.3%和20.9%;四是理工農醫類學生好於文史財經和藝體類學生。理工農醫類學生協議簽約率41%,其次是文史財經類,爲33.5%,藝體類簽約率最低,僅爲23.6%。從尚未找到接收單位的853位學生看,也呈現出四個居多的相似特徵,即女生居多,佔56.7%;農村學生居多,佔58.1%;專科生居多,佔37.7%;文史財經類學生居多,佔46.2%。

(四)個人發展、薪酬福利與單位前景是大學生擇業最爲看重的三個因素。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擇業最看重的要素條件中(多選),個人發展空間列首位,有71.4%的學生選擇,薪酬福利與單位前景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別有48.6%和44.2%的學生選擇。此外,工作環境也受到近四成學生的重視。分性別看,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個人發展空間,男生佔比73.6%,比女生高了4.1個百分點,而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薪酬福利與單位前景,女生佔比爲51.3%、45.3%,分別比男生高了5.8和2.3個百分點。

(五)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教科文衛行業、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大學生就業首選。從地域選擇看,約七成的大學生看好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的發展機會。受訪學生中選擇在四川就業的達63.4%,其中選擇在成都就業的佔比達45.9%。選擇北上廣深的佔11.1%,另有11.9%的學生選擇在北上廣深以外的東部沿XX市就業。選擇在四川以外其他中西部地區就業的學生只佔10.9%。

從返鄉就業意願看,在全部受訪學生中,願意回到家鄉所在地區就業的佔三分之二。其中,男生佔比68.5%,較女生高3.1個百分點;農村學生佔比69.9%,較城鎮學生高6.1個百分點;碩/博士生佔比69.8%,分別比本、專科學生高2.3和5.5個百分點;藝體類、理工農醫類專業學生佔比均超過70%,明顯高於文史財經專業類學生。

從行業選擇看,教科文衛、金融保險和製造業是最具吸引力的行業。在各行業中,教科文衛最具吸引力,被20.9%的學生作爲首選,其次是金融保險和製造業,分別有17.3%和12.6%的學生選擇。比重超過10%的還有建築房地產和公共管理(黨政機關),分別爲12%和11.1%。不受青睞的行業主要是農林水利礦產、批發零售和餐飲住宿,比重均在3.5%以下。

從單位選擇看,國有大中型企業仍是大學生就業首選。受訪學生中有28.4%將國有大中型企業作爲理想的就業單位,佔比居各類單位之首,其次是科研事業單位,佔15%,黨政機關列第三位,佔14.1%,外資和民營企業也佔有較高比重,分別爲12.5%和7.6%。近年隨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大學生對公務員的追捧熱度雖然在明顯減退,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仍有較大的吸引力。據調查,打算在未來幾年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仍佔到三分之一。由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就業穩定性仍是目前大學生擇業的重要參考因素;另一方面,由於進入門檻較高競爭激烈,加之就業困難,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正逐步由集中向分散多元轉變。

(六)約一半的學生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近年,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擇業觀念正在逐步變化,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的大學生逐漸增多。調查顯示,對於有到基層(小城鎮及鄉村社區)就業的機會,45.3%的大學生表示樂於接受,35.4%的大學生表示勉強可以接受,只有19.3%的大學生表示不接受。對於有到小微企業就業的機會,53.9%的大學生表示樂於接受,35.4%的大學生表示勉強可以接受,只有10.7%的大學生表示不接受。分性別看,男生更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有47.7%的男生願意到基層就業,有55%的男生願意到小微企業就業,分別比女生佔比高4.4和2個百分點;分戶籍看,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鎮的學生更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來自農村的學生有49.2%願意到基層就業,有58.1%願意到小微企業就業,分別比城鎮學生佔比高8.3和7.7個百分點;分學歷層次看,學歷層次越低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的比重越高,專科生中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的比重分別爲51.1%和65.7%,明顯高於本科生44.8%和50.6%的水平,碩士及以上學歷生比重最低,僅爲36.2%和41%。分專業看,願意到基層就業的佔比以理工農醫類居首,爲48.4%,分別比文史財經類、藝體類高5.8和6.4個百分點;對於到小微企業就業,藝體類與理工農醫類佔比十分接近,分別爲56.4%和56.3%,比文史財經類佔比高出5個多百分點,綜合看理工農醫類學生更願意到基層和小微企業就業。

二、缺乏就業經驗與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資訊不足對大學生就業構成較大影響

據調查,目前大學生就業矛盾依舊突出,主要源於大學畢業生數量供需失衡。一方面是高校大幅擴招導致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逐年持續攀升,另一方面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影響對大學生的需求較爲疲軟。除此以外,對大學生就業構成較大影響的因素主要爲以下三個:

(一)缺乏就業經驗與技能。不少受訪學生抱怨,目前學校開設的一些課程與市場需求嚴重偏離,花了大量時間學了很多無用的東西,學非所用,學用脫節,高校教改雷聲大,雨點小。受訪學生建議:1、加快推進教改,調整課程設定,壓縮理論課的比重,尤其是對內容陳舊且與就業關係不大的理論課大幅削減;2、增加就業技能培訓課程,加強對大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在如何合理定位及制定職業規劃等方面有針對性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3、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延長實習時間,增加在校學生與社會及用人單位的接觸,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部份大學生對薪酬期望偏高,尤以專科生最爲突出。調查顯示,受訪學生對月薪的期望值以4001元以上爲主體,佔比達到65.8%。其中,6001元以上佔比高達35.7%,其次是4001—6000元,佔比爲30.1%,經測算受訪學生對月薪的期望值平均約爲5060元,比目前剛畢業大學生實際月薪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分本、專科看,教育部直屬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期望值與實際值相差最小,爲16.6%,一般本科和專科院校畢業生期望值均比實際值高出30%以上,其中專科最高,差距達33.6%。專科生薪酬期望值與實際值相差最大,而實際簽約率最低,由此不難看出,自身定位的不恰當和薪酬要求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對部分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有效就業資訊不足。部份學生反映一些高校在提供就業服務尤其是引進用人單位和提供有效就業資訊方面做得不夠。在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缺少通暢的資訊渠道,大學生得到的很多是過時的、無用的甚至是虛假的就業資訊,真正有用的不多,就業資訊渠道不暢造成的資訊不對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據調查,有近六成大學生將用人單位資訊列爲最想獲得的就業指導。受訪學生建議:1、增加現場招聘會的次數,多組織有誠信的招聘單位入校宣講。目前各類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得招聘資訊最主要的渠道,受訪學生中有56.9%是透過招聘會獲得就業資訊,居各種資訊渠道的首位;2、對少數缺乏誠信,提供虛假資訊的招聘單位予以公開曝光;3、大力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系統建設,構建大型就業資訊交流平臺,實現高校之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人才及勞動力市場之間就業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資訊充分共享。

  大學就業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但由於中小企業的先天弱勢,融資困難等問題日益成爲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溫州作爲浙江南部開放城市之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透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新路。爲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2004年1月上旬,我們對XX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溫州經濟與金融業發展概況

(一)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

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典型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據統計,XX市2003年工業生產總值258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達2450億元,佔95%。

1、民營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支柱。溫州民營中小企業包括私營企業、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涉及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目前,XX市個體工商戶20多萬戶,非公有制企業13萬多家,企業的數量佔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98.8%,中小企業上交的稅收佔全市財政收入的70%,創造的外貿出口額佔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5%以上,從業人員佔全市企業職工總數的80%左右。

2、輕工業是主要產業。目前,溫州輕工業在產業規模、產品質量、配套體系、技術含量、品牌形象、營銷網絡上,都已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溫州已經建成了“中國鞋都”、 “中國印刷城”等18個“國”字號基地,擁有7箇中國馳名商標,15箇中國名牌產品和36個國家免檢產品。全國現有100多類輕工產品,溫州有50多類,輕工產品在國內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

3、具有外向型經濟特徵。據統計,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辦企業3萬多家,累計投資額超千億元,年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創造了600多億元的gdp,相當於溫州本市gdp的60%。溫州人還在全國各地建起了40多萬個銷售網點,構築了龐大的市場網絡,不僅推銷了上千億元的溫州產品,還及時反饋了各類資訊,架起了溫州與國內外合作的橋樑,帶動了溫州本土經濟的發展。

(二)溫州的金融業發展概況

XX市金融業比較發達,全市共有金融機構1300多家,其中,銀行機構670多家,保險機構約60家,證券機構20家,農村信用社530多家。

1、金融組織機構比較健全。溫州擁有比較完整的金融組織體系,除人民銀行、銀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外,商業性金融機構紛紛在當地設立了營業網點,此外還有不少擔保公司及典當行也已成爲融資的一種補充手段。目前,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有8家落戶溫州,光大和民生銀行也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市場,這在全國同等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

2、金融業務快速增長。2003年XX市本外幣存款增加331.52億元,年末餘額爲1876.71億元,增長21.5%;貸款增加402.28億元,餘額1343.15億元,增長42.8%,當年貸款增加額超過存款增加70多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1756.33億元,比年初增加342.21億元,增長24.2%;人民幣貸款餘額1312.94億元,比年初增加380.86億元,同比增長40.84%。

3、金融業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溫州金融業在業務規模擴大較快的同時,信貸資產質量不斷優化,全市不良貸款率從1999年的近12%下降到2003年末的2.39%,大大低於全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率的平均水平。2003年,XX市銀行、信用社賬面利潤26.81億元,同比增加10.03億元,增長59.77%,遠高於存貸款規模增長幅度。全市商業銀行年資產利潤率約1.4%,人均年利潤超過20萬元,比上年均有明顯提高。四大國有銀行在溫州的分支機構的資產利潤率和人均利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二、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與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溫州也不例外。但從對溫州的考察中,我們瞭解到溫州的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在於企業成長期對資金的需求,而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以及企業規模發展後的繁榮階段,往往能夠透過相對充裕的原始資本的集聚和金融機構的信用支援來解決融資問題。

(一)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1、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給予積極支援。

第一,提供寬鬆的企業用地環境。爲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用地,浙江省和XX市相繼出臺《關於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優惠政策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規定了透過土地整理等途徑獲取的折抵建設用地指標,可用於支援重點企業用地;對因歷史原因未辦理用地手續,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採用調劑、整理、置換等方法,優先解決工業園區的企業用地。這些政策的落實,有效地緩解了溫州中小企業的土地緊缺狀況。

第二,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XX市政府大力倡導政府的服務意識,堅持不干預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營,由銀行自主決定發放貸款,並從多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爲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第三,支援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按照原國家經貿委《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有關檔案精神,XX市積極探索透過建立信用擔保基金的方式,除政府撥出專項資金補助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引導設立不以盈利爲目的的擔保公司外,還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設立擔保公司,同時落實信用擔保企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確保信用擔保企業穩定發展。

2、利用財政政策支援中小企業融資。

第一,發揮財政貼息作用,支援企業技改。爲鼓勵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XX市運用技改貼息政策,樹立“四兩撥千斤”的理財觀念,全市每年安排財政貼息資金近6000萬元,用以引導和吸引信貸資金、社會資金20多億元投入企業技改,加快中小企業發展。

第二,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週轉困難。按照“走出去”的戰略要求,爲支援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去年XX市落實出口商品貼息、質押貸款貼息、國際市場開拓項目補助等資金近8500多萬元。同時,針對國家出口退稅滯後給出口企業帶來資金週轉困難的實際情況(據瞭解溫州出口退稅欠款約35億元),XX市將財政調度資金和銀行資金相配套,建立10.5億元的外貿信貸資金,並要求銀行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利息浮動的優惠,幫助解決市區自營出口和外貿流通企業的資金困難。

第三,切實落實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在嚴格執行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切實用足用好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稅前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並加快退稅速度,支援經濟發展。2003年批准減免稅額2.4億元,批准稅前扣除額2.9億元,批准抵免稅額1.3億元。

3、金融體系充分支援中小企業融資。

第一,充分發揮浮動利率的作用。XX市是人民銀行最早確定的利率改革試點城市之一,1998年以後,在中小企業已成爲溫州各商業銀行主要客戶的情況下,XX市取消了利率差別浮動政策,實行統一浮動利率。長期的利率改革有效強化了銀行信貸支援中小企業的激勵機制,有利於信貸風險與資金價格的匹配,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同時,也促使企業減少從民間高利借入資金,增加從銀行機構借入資金,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第二,信貸創新支援中小企業融資。溫州金融業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創造了“三包一掛鉤”、 “五要素管理法”等形式,有力地改善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管理。所謂“三包一掛鉤”是指銀行的小額信貸經營由信貸員包貸款、包管理、包回收,收回的到期貸款利息與信貸員收入掛鉤,從而強化對信貸人員的激勵機制和獎罰機制。XX市工行自2002年下半年開辦“三包一掛鉤”小額貸款業務以來,已累計發放貸款40多億元,貸款餘額23.48億元,效益非常明顯。“五要素管理法”主要突出對企業法人代表的品行、自有資金比例、銷售貨款歸行率、企業日均存款餘額和銷售納稅額的考察,爲貸款的發放和風險的把握提供可靠資訊。XX市農行自2001年推出該辦法以來,切實轉變了國有銀行難以與民營中小企業“親近”的局面,形成了國有銀行信貸的獨特模式。

第三,完善貸款抵押辦法。XX市抵押貸款起步早、發展快,在《擔保法》實施之前,各商業銀行就開始推行抵押貸款,目前全市抵押貸款餘額的佔比超過了50%。抵押方式的改進主要包括:(1)提高了資產抵押率,根據實際情況,優良客戶的資產抵押率可以達到90%甚至100%。(2)擴大抵押品範圍,抵押物從有形資產擴大到無形資產,出現了土地使用權質押、土地按揭、品牌抵押等。(3)取得有關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援,簡化辦理手續,降低貸款人費用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4、初步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第一,組建多層次擔保機構。XX市已擁有各類擔保機構9家,總註冊資本8100萬元,其中政府出資1160萬元(3家),企業出資5800萬元,個人出資1240萬元,已初步形成擔保資金來源多元化、發展態勢多層次的格局。

第二,積極開拓信用擔保融資業務。溫州擔保公司成立後,積極與多家銀行開展協作,這不僅擴大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選擇空間,而且有利於引導信貸資金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發揮功效。截止到2003年11月底,9家擔保機構爲919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貸款擔保,共計1926筆,金額達7億元,有效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

第三,運用多種措施控制擔保風險。溫州擔保機構在操作中,一是注重對企業信用評估,建立企業信用檔案,透過銀行信貸登記系統的建立和查詢,解決了中小企業在借貸行爲過程中資訊不對稱造成的瓶頸制約;二是規範業務操作、嚴格按規定程序辦理、加強執行監管;三是實施反擔保措施;四是擔保堅持以小額、短期擔保爲主;五是建立銀保風險共擔機制,一旦出險,放貸銀行和擔保公司各自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透過這些嚴格的防範措施,全市擔保機構累計僅發生代償總額50萬元,代償率爲0.07%,擔保風險總體控制良好。

(二)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1992年以前,XX市民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家庭積蓄資金、合夥集資和企業盈利等,銀行融資相對處於次要地位。隨着中小企業規模的擴大,其融資方式相繼發生變化,總的趨勢是自有資金佔有最大比重,銀行貸款開始大幅增長,民間借貸佔比相對縮小。

1、自有資金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溫州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主要是個人原始投資、企業盈餘積累和股東增資,這些資金具有無需到期償還、無需支付利息的優勢,成爲企業經營過程中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根據對190家企業的調查,其中1995年以後成立的有89家,這些企業成立時的註冊資本共50686萬元,至2000年末註冊資本達到74422萬元,大約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增長了46.8%。而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多家企業由於經營積累的時間更長,自有資金增加額更多,註冊資本平均增長了127%。可見,自有資金仍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資金來源。

2、銀行信貸在融資結構中越來越重要。隨着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業發展成爲集團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再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也在增加。據溫州人民銀行調查顯示,在中小企業全部負債中,銀行貸款佔的比重平均爲61%,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外部融資中主要是來自銀行貸款資金,這充分顯示了銀行信貸服務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在190份調查問卷中,150家企業(佔78.9%)遇到資金困難時首先想到向銀行、信用社貸款,而選擇商業信用和民間借款的分別爲13家和27家,沒有企業再要求向政府部門借款。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依賴正在增強。

3、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仍佔一定比例。目前這種融資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小型民營企業和農村小企業中。據溫州人民銀行調查表明,與20世紀80年代末相比,溫州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民間借款的佔比由原來的30%下降到了2003年的15%左右,但借貸資金的總規模比原來增加了2倍多。融資結構分析顯示,小型企業向親友借款和內部集資的分別佔68.6%和45.7%,中等企業分別爲45.8%和41.0%;農村企業分別爲59.3%和46.5%,城市企業分別爲48.9%和45.6%,不同規模和區域的企業發生這類融資活動的概率存在明顯差別,主要是農村小型初創企業多采用這種融資方式。但從總體上看,隨着企業的發展和社會投資規模的擴大,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在融資結構中的佔比正在逐步縮小。

(三)溫州中小企業融資中的問題

由於中小企業的特點是變數大、風險大;資產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負債能力有限;類型多、資金需求量小頻率高,加大了融資的複雜性和成本代價。而作爲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來說,需要實行謹慎管理的原則,儘量減少融資中的風險,且更多傾向於向大型企業一次提供大額貸款。這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爲一個世界性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溫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最大的特點在於企業自有資金的相對充裕,因而其融資難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

1、管理薄弱、信用等級偏低是融資中的瓶頸。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風險在於貸款資金本息的及時回收,這就要求借款企業有着良好的財務管理和較高的信用級別。透過對XX市13家市級銀行機構的調查表明,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考慮的主要因素,高度集中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企業的風險程度和信用狀況兩個方面,而這恰恰是中小企業的薄弱之處。在隨機抽樣的190家中小企業中,大量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模仿性強,惡性競爭,銷售利潤率低,企業淘汰率高,這種不穩定的發展直接制約了企業的融資來源。此外,一些中小企業法人財產和股東私人財產劃分不明確,股東比較容易轉移企業財產,造成不能用企業全部財產承擔其債務,一旦經營虧損無法扭轉時容易逃廢債務。

2、信貸經營機制上的抵押擔保問題突出。抵押創新減輕了銀行貸款對企業內部資訊的依賴,但又將銀企矛盾的焦點引到了抵押資源不足的問題上。目前,溫州各商業銀行的抵押和保證貸款餘額合計已佔全部貸款的90%以上,貸款保全措施難以落實成爲企業融資得不到滿足的主要原因,而企業互保又會增加各自的或有負債,容易使資本狀況較好的企業也陷入“債務鏈條”危機。另外,抵押貸款又往往遇到抵押品不足的問題,據調查,一般企業可被銀行接受的抵押資產約佔其總資產的1/4,抵押品的創新總是跟不上抵押需求。

3、現有信貸業務種類不能滿足中小企業需求。雖然銀行已在信貸業務方面有所創新,但由於種種原因,信貸業務品種仍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如目前XX市普遍開辦的自然人生產經營性貸款,一般不要求客戶提供工商營業執照等經營憑證,對資金用途也難以嚴格審查、有效控制。雖然貸款主要被用於私營企業的生產經營,但表面上確有類似於無指定用途消費貸款的嫌疑,存在着潛在的風險,商業銀行對這項業務的政策前景頗有顧慮。另外,銀行系統的信貸統計體系滯後於信貸業務的創新,商業銀行各自爲政,沒有中小企業相關的統一科目,制約了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監測分析。

三、政策建議與啓示

溫州屬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不僅民間擁有大量的資金,而且市場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它爲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溫州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雖然不能照搬到其他地方,但是從溫州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借鑑與啓示。

(一)發揮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引導作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中小企業的發展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發展中小企業,政府的作用在於創造有利於企業的經濟環境,同時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調查中我們瞭解到,溫州的中小企業在完成原始積累後,普遍徘徊於發展欠規劃、擴張無潛力、經營管理家族化的低層次水平。因此,在推進中小企業的規範、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對中小企業的引領和指導作用。一是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資源要素的實際情況,創造中小企業產生和發展的經濟環境。中小企業經濟從實質上來說是“草根經濟”,需要鼓勵民間的投資和經營,政府可以提供資訊、培訓和輔助性的政策支援,包括按國家規定提供土地和適當的財稅政策;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組織引導,要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長遠規劃中,研究制訂相應產業政策,協調解決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三是要採取切實措施,引導中小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強化內部控制,打破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體系

立法先行是發達國家規範和扶持中小企業融資行爲的普遍經驗。爲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頒佈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但爲了真正落實有關的內容,仍需制定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法規,使中小企業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規範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爲。當前尤其應該儘快考慮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定及查詢辦法,規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關問題,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中小企業信用資訊徵集和評價辦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

(三)引導商業銀行加強中小企業信貸服務

中小企業作爲整個經濟增長中不斷成長的主體,將隨着其發展壯大而增加對金融機構信貸的需求,爲此,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一是完善小額信貸營銷機制,健全貸款營銷的約束與激勵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信貸人員發放、回收貸款的綜合考覈辦法,鼓勵信貸人員在提高信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新貸款;二是鼓勵金融業務創新,銀行機構要把業務創新作爲處理好風險與投入的關係、優化金融服務和信貸結構的關鍵措施來抓,實現金融工具多樣化,開發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結算等需求的金融工具;三是繼續加強抵押業務創新,適當擴大貸款抵押率,對經貸款審查、評估確認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中小企業,增加發放信用貸款。

(四)建立與中小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融資體系

國內外經驗表明,大銀行往往是偏愛給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因而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一批與其制度、規模相適應的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對於小額的、靈活的、缺少足值抵押或擔保的借貸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這部分資金需求需要零售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信貸服務才能得到滿足,這在現行銀行業體制下仍然很難實現。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對現行的融資體系進行改革。一是可以考慮放寬金融市場準入,中小企業相對發達的地區,設立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機構特別是社區銀行,發揮社區銀行與當地密切聯繫的優勢,提供社區金融服務。爲了防止小銀行的存款支付風險,也可設立地方貸款銀行,不允許吸收存款,專門辦理小額信貸,再將資產轉售給大型商業銀行進行同業融資,作爲現有銀行體系的補充;二是引導現有金融機構明確市場定位,積極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明確定位於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

(五)發展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溫州的實踐表明,信用擔保公司的設立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有着重要的作用。民營化、市場化的信用擔保機制相對於政府包辦的擔保機制,具有較多的優越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由於信用擔保公司是一種新型的融資保證渠道,在其市場準入及業務經營、風險監管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一是加強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在溫州調研期間,XX市政府認爲信用擔保公司實質上也是一種金融機構,它同樣產生金融風險。當借款人一旦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擔保公司將不得不進行代償,這種代償的債務實際上就是金融風險,因此作爲金融監管部門應該承擔對擔保業的監管責任;二是規範擔保業務行爲。信用擔保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對抵押品的認定及融資,需要有統一的操作規範,不論是政府及非政府主辦的擔保機構,也不論是盈利還是非盈利的擔保公司,在業務操作和財務管理方面應該執行統一的制度和辦法;三是政府應該鼓勵成立爲中小企業服務的擔保公司,鼓勵民間資金投資於擔保機構,並從資本金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援,採取對項目貼息的方式擴大信用擔保業務的開展,以發揮信用擔保的規模放大效應;四是完善擔保公司的治理結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規範擔保經營,嚴格限制股東貸款的關聯擔保,保持擔保公司自身的信譽;五是以中小企業爲突破口,將完善信用擔保機制和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結合起來,由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相互配合,建立起包括信用徵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在內的社會化資訊平臺,切實改善銀企聯繫的外部環境,使銀行和擔保機構等有關方面能夠及時瞭解企業及法人的信用等全面情況。

(六)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直接融資

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出路之一。從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看,資本市場融資不僅是解決資金問題,而且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範發展,推動科技與資本結合。因此,針對我國目前資本市場體系不健全,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需要,應儘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條件。包括建立爲中小企業服務的新的證券市場、儘快推出爲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創業板、辦好作爲股份代辦轉讓系統的三板市場、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基金、發展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爲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開闢直接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