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精選暑假調查報告合集八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暑假調查報告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暑假調查報告合集八篇

暑假調查報告 篇1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負責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已誕生了九個與農業相關的中央一號檔案,而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就是其中的目標之一。在此基礎上,7月8號下午,河南師範大學“傳遞希望·情暖鄉村”改革開放成就宣講團的部分隊員來到了石樓村村石大爺家中進行走訪,在幽深的小院裏與石大爺拉開了家常。

石大爺是濟源鋼鐵廠的退休工人,去年的六月份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中。作爲一名老工人,石大爺早已習慣了忙碌的工作,家中閒適的生活讓他很不適應。考慮到黑頭羊的技術要求簡單,疫情風險較低,便投資買了幾隻黑頭羊進行致富試驗。據石大爺介紹,黑頭羊的營養價值要遠遠高於普通羊羔,市場價一直穩定在較高水平。望着圈子裏幾隻歡快的小羊,石大爺樂滋滋的說:“可別小瞧了這幾隻羊,到年根兒就能賣四五千嘞!”聽到這些,隊員們既驚訝又折服,這不正是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生動體現嗎?

隨後,石大爺又熱情地帶我們來到兒子--石振林的地裏。大約四五畝的莊稼地裏除了一部分玉米外,主要還有花生、辣椒、金銀花等經濟作物。看到石振林一家正在採摘金銀花,我們的隊員們便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他們的隊伍中。勞作之餘,我們還跟石振林進行了交流,瞭解到金銀花葯用價值昂貴,收購價可達50元/斤,利潤相當可觀。據說,現在農產品的銷售已由買方市場轉爲賣方市場,每到農產品成熟季節,村口便停滿了前來收購的大卡車。望着眼前的滿目綠意,石振林一臉的欣慰。“農民致富了,真是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在石樓村我們瞭解到,像石大爺家這樣種植名優經濟作物或發展養殖業的農戶還有很多。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確給老百姓帶來了福音。

暑假調查報告 篇2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爲電子商務對社會

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爲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爲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爲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爲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透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

調查數據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衆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爲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互聯網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用戶》、《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透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爲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暑假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主題:關於xx縣xx鎮中學生暑假打工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人:xx一中高二xx班xx

三、前言:

㈠調查目的:瞭解中學生對於父母等的依賴程度和對自身的磨練認識

㈡調查時間:XX.08.01

㈢調查地點:xx縣xx鎮

㈣調查方式:對於街坊鄰居進行問卷調查

四、調查體會:

實踐是體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式的日趨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許多大學生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我覺得,作爲一名高中生的我,應該早些立足於社會實踐,這次實踐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這樣才能積累經驗,因爲這些經驗就是無形資產,在關鍵時刻就會顯現出作用。

五、正文

中國有句俗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當今看來確實如此。自計劃生育實行以來我們這代90後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父母嬌生慣養最後恨鐵不成鋼,另一種就是從小立志最後成就夢想,當然,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了……同樣都是在象牙塔中長大,往往就是有人選擇做井底之蛙,只有少數人選擇海闊天空,兒這兩者正是我這次調查報告要探討的問題。

一說起吃得苦,我就想起了我的鄰居,她今年正好初中畢業,中考不是很理想,正準備就讀長沙護校,暑假她就在新華書店打暑假工,薪水也不低,正好可以磨練自己,我不禁想起和她年紀大小的不知有多少正吹着空調吃着零食看着電視……

爲此,我在街坊鄰居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以下爲問卷調查樣式)

關於中學生暑假打工的問卷調查

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犧牲寶貴的時間支援這次調查問卷,以下共十個問題,九個選擇題,在您認同的選項上打鉤,最後是一個建議題,熱情歡迎您對此次問卷調查提出寶貴的意見

1.您覺得現在就業形勢會繼續嚴峻下去嗎?

會( ) 不會( ) 不知道( )

2.您認爲中學生應該在暑假期間打工嗎?

是( ) 否( ) 其他( )

3.如果可以,您支援您的孩子在暑假期間打工嗎?

支援( ) 不支援( ) 其他( )

4.您送您孩子去打工是希望賺錢還是磨練您的孩子?

賺錢( ) 磨練( ) 其他( )

5.以下暑假工類型您會給您的孩子選哪樣?

輕鬆但薪水低( ) 辛苦但薪水高( ) 孩子做主( )

6.您覺得您的孩子能勝任暑假工的工作嗎?

能( ) 還好( ) 不能( )

7.您認爲暑假工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男孩( ) 女孩( ) 差不多( )

8.您認爲中學生暑假打工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前者( ) 後者( )

9.您親朋好友的小孩有暑假打工的嗎?

有( ) 沒有( ) 不清楚( )

10.您對本次調查問卷有什麼建議呢?

建議:

非常感謝您對於本次調查的支援,希望不會耽誤您寶貴的時間!

打工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當今大人普遍同意孩子應該在適當時間提早涉足社會生活,磨練自己以免日後走出社會能夠適應社會,不得不說,作爲一名高二學生的我,在電視節目中就已經瞭解到社會是有多麼的殘酷、多麼的現實,當然這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爲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預示着的人生的收穫即將開始,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中學生應該提早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爲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以後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透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爲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慶幸的是我們還是在校學生,我們只有真正的把本領學好,才能在未來真正進入社會時不至於這樣不知所措。

暑假調查報告 篇4

每年的暑假對於廣小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誘惑,長長的兩個月時間我們通常會做精心的計劃,包括學習、旅遊、訪親等。而對於我們浙江旅遊職業學院的學生來說,旅遊更是重點中的重點,不僅僅是出於喜愛,更是原於其與自身專業息息相關。社會上的衆多相關單位對於暑假這一檔期所推出的活動也是精彩紛呈。在面對衆多誘惑的同時,我們也不禁多了份冷靜與思考,究竟什麼樣形式的旅遊是我們所熱衷的?而它的內容又包含了哪些?屆此,我們對學院四個系的大一,大二乃至大三的近100位學生作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100份,實收98份,其中大一有55份,大二30份,大三8份(由於畢業實習原因不能填寫),教師5份。

經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學生普遍對假期旅遊充滿期待。有90%以上的人都有假期出遊的打算,近70%的同學會選擇與自己的同窗好友或昔日老友一起外出。特別是部分從城鎮上來的同學,很多好友都在高中升大學時選擇棄學從業,故導致兩好友不能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暑期正好彌補了這一遺憾,而且同學之間因年齡相仿,志趣相投便於溝通與交流,若與父母出遊則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壓制。

近80%的同學會選擇自己組織遊玩,這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心理上,老師們也如此。如今更多的旅行社推出優惠政策、黃金套餐,但仍不足以吸引學生的眼球。當代大學生開拓創新的組織能力在進一步加強。儘管今年是紅色旅遊年,但同學們普遍選擇了採摘遊。這種接近大自然、最純樸、最直接的旅遊仍是大衆所愛。有近50%的同學選擇了三日遊,20.8%的同學說若在金錢條件允許下會進行爲期一週的旅行,29.2%的同學出於考慮家庭等多方面因素會出遊1—2天,以短線居多,主要圍繞附近省市。一般價位在500元左右,不包括自己的零花錢在內,基本上升幅度控制在1000元以內。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羣體,其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年齡階段,很多同學看到父母勞累工作後很難開口向其要錢。於是有近30%的同學是利用平常的週末等時間外出兼職,賺錢後用於平常乃至暑期的消費。有將近50.6%的同學選擇了山水,看來中國的風景如畫仍是大家欣賞的一個重點。其餘近30%選擇了海濱,甚至包括衆多出生在海邊的同學,這種安逸休閒、身心放鬆的度假方式在暑期將得到最好的體現。19.4%的人選擇了人文類,“紅色之旅”一直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個亮點,特別是今年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代,衆多同學的選擇還是讓大家看到了“紅色”所帶來的震撼力。對於看小說式旅遊同學們表示概念有點模糊,但很大一批表示不贊同。遊玩在於一種心境,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真正體會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厚賜。

在對5位老師所作的抽樣調查中,令我們深感爲人父母的不易。一部分老師在孩子剛經歷“黑色高考”後,均希望能陪同孩子去各大高校參觀,爲填報志願做個參考,目的能獲取相關方面的資訊;另一部分則會選擇讓孩子與同學出遊,更多的體現了家長那份包容之心,有極強的指向性思想。希望孩子在一個更寬鬆的環境下生長,接受更多的挑戰,獨自承擔生命的重量,從小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透過此次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今的社會,我們在大學生身上還是看到了那種質樸的、接近大自然的、純然一色的希望。旅遊不僅僅能起到身心放鬆的效果,更讓我們在學習之餘,多了一個與自然接觸,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在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充分享受千年文化所帶給我們的震撼!

暑假調查報告 篇5

一、市場調查問卷

1、性別 A 男 B 女 2、所在年級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3、旅遊喜好

A 非常喜歡 B 比較喜歡 C 沒有感覺 D 不喜歡 4、旅遊次數

A 至今沒有 B 1-2次 C 3-4次 D 5-6次 E 7次以上 5、旅遊時間

A 週末 B 法定假日 C 寒暑假 6、旅遊目的地

A 國內 B 省內 C 學校周邊 D 國外 7、旅遊景觀類型

A 現代都市人文景觀 B 自然文化景觀 C 歷史人文景觀

8、旅遊目的

A 娛樂身心 B 增長知識見識 C 探望友人親戚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目的

本報告着重就大學生假期旅遊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瞭解大學生對旅遊的偏好和基本特徵,爲我國旅遊業開發大學生旅遊市場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總體界定爲在校大學生。

主要調查內容爲:在校期間的旅遊次數、在校期間的旅遊形式、在校期間的出遊範圍、旅遊資訊的獲取途徑和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因素。

(三)調查方法

由於本次調查時間有限,且考慮到科學性和可行性。本組對臨近的所高校在讀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並於20xx年4月24-25日,分別到臨近幾所高校及對網上的一部分大學在校生進行了隨機抽取發放調查問卷。共計發放問卷100份,實際收回問卷100份,經我們認真審覈以及與被調查者的溝通保證了收回調查問卷的質量。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樣本結構分析

1、性別結構特徵

本次調查選擇在校大學生爲對象,調查發放100份問卷中男性佔54%,女性佔46%。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年級分佈特徵

本次調研小組對各大高校隨機問卷調查的樣本中,大一學生所佔比例爲8%,大二學生佔29%,大三學生佔52%,大四學生佔11%。結果顯示大三學生居多

(二)大學生旅遊基本特徵分析

1、旅遊喜好

據統計結果顯示,調查的大學生中有87%選擇喜歡旅遊,其中更有35%的大學生非常喜歡旅遊。說明在大學生羣中旅遊市場或說其潛在市場巨大。

2、旅遊次數

調查結果顯示每年至少出遊1次的學生人數比例高達88%,2次以上的人數比例爲39%。說明大部分大學生有着強烈的旅遊需求,出遊頻率較高。

3、旅遊時間

在對於旅遊時間的安排上選擇寒暑假這個時間段的人數最多,佔總人數的42%。選擇在法定假日出遊的人數比例爲35%。最後選擇在週末出遊的人數最少,只佔到總人數的23%。綜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長,有利於長途旅行。而在普通節假日時間較短,沒有充分時間做好旅遊前的準備工作和遊後的休整。另外,五一、十一黃金週長假亦是旅遊高峯,故選擇法定假日的同學也不在少數。

(三)大學生旅遊目的地問題研究

1、旅遊目的地

調查顯示,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佔總人數45%的人偏向於在國內,而選擇省內的有38%,最後選擇在學校周邊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爲11%、6%。這說明大學生旅遊已經不再侷限於室內,而延伸至省內、國內甚至是國外。

2、旅遊景觀類型

在這個問題的選擇上,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偏好於名山大川等自然文化景觀,其人數佔到總數的48%。其次是繁華的現代都市人文景觀,人數比例佔總數的32%。而對於其他景觀例如歷史文化景觀只佔到20%。以上說明自然旅遊資源在對在校大學生旅遊產品開發設計當中應該佔據重要位置。

3、旅遊目的

在本次調查中,我組發現大學生的旅遊動機主要爲娛樂身心爲主,選擇此項的人數爲64人。同時,出於增長知識目的人數爲21人。透過跟被調查對象的交談中,以探訪親友和人際交往需要爲目的的旅遊並沒有我們最初預想的多,僅有15人和12人。

四、結論與建議

大學生旅遊市場是一個現階段還處於低谷期的潛力股,具有很大的升空間,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樣本結構分析

本次調查對周邊高校及在網上對部分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發放的100份問卷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並且以閒暇時間較多的大三、大學生居多。從性別特徵和每年旅遊頻率的交叉分析我組得出,大學生旅遊市場中男女差別不是很大,但從我們調查統計所得的數據中可得到男生每年旅遊的頻率比女生要多出一些。從年級分佈與旅遊消費支出的交叉分析中可得出大二、大三的學生每年的旅遊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大部分在1000-20xx元。大一和大四的學生每年旅遊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平均爲1000元以下。

2、大學生旅遊基本特徵分析

從調查和整理出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出遊態度都很好,高達87%的學生表示喜歡旅遊。這跟他們出遊意向完全相符。從選擇出遊時間和出遊方式交叉分析中我們得出:更多的大學生選擇在寒暑假及法定假日自助遊或與朋友、同學結伴到省內或國內景點進行遊玩。寒暑假大學生沒有了學業壓力,到省外旅遊可以擴展知識面,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充足的時間促使大學生們都做出這樣一致的`選擇。而選擇週末在學校周邊和市內出遊的學生,多爲大一新生或遠離家鄉異地求學的大二學生。

(二)建議

1.提升傳統旅遊的附加值,結合網絡技術形成大學生旅遊新模式 目前在大學生旅遊消費羣中,自助或結伴遊,班級集體組織這幾種形式佔了絕大部分比例。大學生喜歡動用身邊的資源,從調查表明,上網查找資料和好友同學介紹爲主要資訊來源。而報刊廣告、旅行社傳單等宣傳對大學生影響不大。

同時調查表明,只有24%的大學生表示有班級或集體組織的旅遊活動,由此可見學校對大學生旅遊這方面並沒有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大學生旅遊市場仍然有很大市場空間。需要針對學生羣體,提升服務的附加值。在目前傳統的旅遊模式外,提出“大學生特色旅遊”概念,例如:大學生社團主體旅遊活動、校際交流遊活動、假期社會實踐遊活動。對大學生熱點旅遊目的地考察, 並以此爲切入點推出新穎的模式,以吸引大學生羣體。並給體驗過的大學生留下較好的影響,以便在校園內大學生羣中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旅遊消費。

2、針對大學生需求推出相應的旅遊產品

調查表明,大學生對出遊都抱有樂意和喜歡的態度。在對大學生的旅遊消費中,食宿是所有大學生都重視的一項,其比重爲35%。在門票、交通、娛樂和購物上,男生和女生的選擇有些許的差異。男生偏重門票和交通,而女生偏重娛樂和購物。對於這些特徵,相關開發商可以設計多項套餐以供選擇,如包含食宿餐飲。也可開發團體旅遊活動,主要以多種優惠方式拓展市場。在大學生較喜歡的自然地域景觀建立經濟、專業化的青年旅館。主要面向於自助外出旅遊或其他社會青年。爲他們提供經濟、衛生、安全的住宿環境,裝修設施等以簡潔實用爲主,但服務一定要完善到位。同時旅遊企業可以推出面向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型套餐,在特定時期(如寒暑假,或法定的長假)制定特殊的優惠價格。在旅遊淡季,可以與學生社團接觸推出短期小範圍的戶外活動以吸引大學生。旅遊目的地也可參與旅遊企業的配合,共同爲大學生羣體提供優惠及特色的服務。大學生旅遊消費中的經濟問題不是單一方面所能解決的,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和努力將加快大學生旅遊市場的開發,進一步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3、營銷走進校園

針對大學生對目的地資訊的獲取來源的特點,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應樹立新的營銷理念。首先在大學生內部建立起固定的旅遊品牌,以傳播旅遊文化,培養長期且固定的市場。在其傳播性強的特徵上,只要企業初步獲得多數大學生認同,就能以此爲基礎擴大影響和獲得更大的市場。其次透過網絡技術的幫助加深校園內營銷的效果和廣度。網絡上關於大學生旅遊網較多,但多爲非盈利自發性組織,穩定性尚有所欠缺,且未能與傳統旅遊接軌。因此較大的旅遊企業可以在各高校內部網設立分區或友情連結,組成一個專業、便捷、高效的只面向在校大學生的旅遊網絡。旅遊企業之間也可合作共同完成旅遊網絡的建設,在網上發佈企業的旅遊資訊,同時還可以爲有出遊計劃的大學生提供豐富、專業的參考。

暑假調查報告 篇6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爲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爲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爲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爲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爲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透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

調查數據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衆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爲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互聯網世界》、《資訊與電腦》、《中國計算機用戶》、《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透過閱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爲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暑假調查報告 篇7

受教育難,農民的第二苦;農村的教育資源本來就匱乏,很多農村教師的工資經常被拖欠,這已是一個老話題,中國農民受教育難也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教育產業化的政策下,衆多農民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學更是難於上青天。

中國農民的孩子受教育難,一是表現爲教育資源匱乏,這包括硬件和軟件;二是教育收費尤其是高校收費,相對農民收入來說太高而難以支付。三是在各省市高考不同錄取分數線下,廣大農村地區與城市對比,高考分數線太高了,這對農民子弟有失公平。他們在經過一路艱難困苦後,好不容易走到了高考大關前,卻要邁過比城裏孩子高得多的門檻才能進入高校,這實在不公平。

宜黃縣黃陂鎮芒坳村,全校200餘名學生竟然只有三個教師,並且教室低矮潮溼,光線暗淡,課桌椅參差不齊。

象上面這種情況其實在江西省的許多農村裏非常多見,一是基礎環境設施差;二是有學生沒老師,雖然各地政府也曾多次幫助改善基礎設施,但也只是杯水車薪,變化甚微。

中小學首先擔負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重任,同時更高學府的人才也全靠中小學輸送,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可以說,要發展教育,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中小學教育。而現在中小學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就在農村中小學教育。

當然,要改善農村的中小學教育並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各地各級政府能把農村教育的環境改善當作一件大事,羣策羣力,我想辦法比困難總是要多。

那麼要如何才能好改善農村中小學教育?我想應該從環境和師資這兩個最爲突出的問題抓起。

首先就是要改善基礎環境設施,改善環境最主要的就是資金問題,教學條件差這也是多年來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是主要因素的之一,我想假若政府能每年從各縣的財政收入中投入一小部分,再可以去找一些企業贊助一部分,用到農村教育上,農村的教育環境肯定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的問題是我國農村中小學教育點很多,要把每個學校的環境都改善好,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而如今,已經有很多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非常少,象有的小學的總人數六個年級加起來還不到40人,一個年級平均只有七個人左右,甚至有的年級一個學生也沒有,而老師也有六七位,教室也有六七個,這樣就造成了環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針對這種情況,有的縣教委也進行了教學點的調整,把幾個人數少的學校合併成一個學校,搬遷到一個交通較好的中心地帶,這樣就可以節省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但調整後又帶來了一些新的難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有些學生的家離學校太遠,上學非常不方便。二是路程一遠就要求這些學生在學校吃和住,無形中給農民增加了負擔。三是這些住校的學生年紀還小,自制和自理能力較差,不便於管理。

但可以說,教學點的調整,確實爲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環境的改善節省了不少資金,使中小學的教育環境大爲改善,同時又緩和了一些學校老師不足的現象。

農村教育的又一個薄弱點就在於教師不足,可以說在一些農村教書的老師大多還是一些民辦教師,正兒八經的教師沒有幾個願到鄉村去,這主要是因爲農村教師的工資較低。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又差,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導致沒有幾個教師願到鄉村中小學去教書。

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做到的。要解決師資問題首先就是要提高農村中小教師的待遇,只有待遇提高了,使他們的生活可以得到較大的改善,我想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到農村教書。很多地方都把教師比作是人世間最光輝的事業,但教師首先是人,同樣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只有生活能維持下去,我想爲了理想進入農村中小學教育的人也不在少數。

另外就是要改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生活住宿環境,很多農村的老師住宿條件非常簡陋,可以說有的地方連最簡單的一個單間也沒有,試想一下,沒有容身之地的教師如何去備好他的課,又怎麼能教好他的學生,俗話說‘安居尚能樂業’,沒有安定的生活環境,教師又怎麼能教好他的書。

當然現在很多地方就有關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環境設施和教師不足的現象有了足夠高的重視,也相應的想了一些改善的方法,但在很多地方,農村的教育問題還存在着非常大的問題等待着各部門去協調解決。

總之,農村教育還非常的落後,還需要多方的關愛,爲了使小學生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我們還必須加大力度改善農村教育落後的這種現狀,只有教學環境變好了,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好、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爲我國的人口素質的提高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

是財政撥款不到位。按浙江省的有關規定,教育經費財政撥款增長數要高於財政收入增長數,由於各地財政收入不同,而教師工資基本固定,所以經濟條件越差的地區財政負擔越重。就我縣來說,雖然我縣每年的教育經費比例在增加,從20xx年的1.43%到20xx年的1.73%增加0.3個百分點,未能達到省裏規定每年增長1.5%的要求。二是稅費改革後,教育經費缺額較大。我省稅費改革,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爲了彌補經費不足,省政府採取了轉移支付的辦法,雖然彌補了部分教育經費,但仍缺額800萬元左右。三是教育部門的“創優達標”要求越來越高,有盲目攀比的現象。比如計算機課、英語課的開設,在經費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只有透過學生贊助,購置電腦、多媒體設備,裝配視聽教室等,不但增加了教學經費的困難,也同時增加了學生負擔。

一是代管費不按規定使用。

有關部門明確規定,代管費開支內容爲課本費、音像教材費、作業費、講義費、班會費五項,單獨覈算,多退少不補。但學校把上面“兩報一刊”的任務攤派到每個學生頭上,每人在20元左右,多數學校代管費超支;也有的學校對節餘的代管費不退還學生,對超支的部分則計入下學期代管費中開支。

二是以開辦實驗班爲名向學生搞贊助。

一些學校已申請開辦了實驗班,但在經費沒有來源、收費標準不提高的前提下,向學生收取贊助費。以某鎮中心小學爲例,開學之初向部分學生收取贊助費300元至20xx元不等,用於購置多媒體設備。高中學校贊助的對象更普遍,費用更高。

 三是以畢業班的名義進行暑假補習,收取補習費。

對於高三學生,考慮到明年高考提前一個月進行,允許高三年級學生暑期可以進行補習。但從檢查情況看,學校在高三學生補習的同時,也組織高一、高二學生參加補習,收取費用。

暑假調查報告 篇8

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開始了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實踐”是件聽起來輕鬆,實則卻“蘊味”十足,甚至意義深刻的事。實踐能使你已成的“慣性”和被特定環境“保護”的生活重新增添一些色彩,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夾雜着忙與快樂。

“萬事開頭難”這話一點兒也不假,雖然我參與實踐的時間不長,但求職之路的艱辛和求到職之後的茫然讓我感嘆市場競爭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艱辛。

奔波了好多天之後,我找到了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暑期社會實踐單位。

走進一超市食品店。

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下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它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食品店裏,別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我問他們爲什麼,他們總說從我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我這種不知名遭遇吧!我並沒有因爲我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後,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銷售員,每天9點鐘-下午2點再從下午的4點-晚上9點鐘分段時間上班,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並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觸了社會,瞭解了未來.在食品店裏雖然我是以銷售爲主,但我不時還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爲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裏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爲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爲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有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2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爲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爲了鍛鍊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爲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爲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