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趣事作文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1

清明節這幾天,總是細雨綿綿下個不停,老天彷彿也有意地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了憂愁和悲傷,但對於掃墓的人來說是再應景不過了,我和爸爸媽媽因爲思念家鄉,便一起回到鄉下與家人一起來掃墓和踏春,感受伴隨憂傷的美,

去的時候正是早上七點多,太陽纔剛摘掉面紗。我們來到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半山腰上有曾祖父祖母的墓。一家人攜帶酒食,水果,紙錢,鞭炮上山了。到墓前,把食物供祭上去,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再爲墳墓培上一些新土,栽上幾株春天剛張出來的鮮花插在墓上。接下來再去點燃蠟燭和香,一家人排着隊給祖先磕頭,當爸爸磕頭時,心裏想着曾祖母以前疼愛他的場景,雙膝輕輕跪下雙手合十,眼睛目視前方......

回去的路上正巧下起了雨,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就像人們祭拜祖先時留下的淚水,在天空中飛舞着,默默哭泣着!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那一年破例碰上個大晴天,反倒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了。

走着走着,來到了田野裏,小路的兩旁開滿了剛剛綻放的鮮花,看上去花朵都被雨水壓彎了腰。雨停了,遠處穿來幾聲嬌柔的鳥叫,聲音是多麼的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叫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慢慢地,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變得異常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淒涼,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樹枝上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還是溼漉漉的,擁擠的小巷,家家戶戶門前的自行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是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裏說的那樣“鳥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雖然清明節是一個沉重的節日,但在暖春四月是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纔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只回去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指責。

去尋找清明節的美吧,駐足在那獨一無二的春色中,你總會發現的!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2

一年時光如白馬過隙,清明節如期而至。

我們買祭品,拿着鐮刀去上墳。放眼望去,大片大片油菜花引起人們遐思,也許是對先人一種懷念吧。也許是清明風,或是清明雨,徒留人們去細細感傷。

念清明風,風拂梨花。

“梨花風起正清明”,如詩句所說一般,清明風總夾雜着淡淡梨花香。瞧那遮掩半邊山野白紗裙,是梨花又開吧?纖細交錯枝丫,雪白花瓣,淡黃蕊,交織成一幅淡雅畫,彷彿連春風都化爲一位多愁善感姑娘。梨花似毫無哀傷之意,只顧着爭這春光,淋漓盡致地舞開裙襬,你推我擠地嬉鬧着。只是人們望見這片耀眼白,又在這令人傷心節日裏,心情也許會有些沉重,更加想念這些墳里人們生前在心頭留下溫暖吧。又或是這清明梨花吧,喚醒那些陳舊溫暖與回憶。只是我出生前,這些長輩們便已去世,所以我也沒有太大悲傷,一路上只顧欣賞這潔白梨花。

思清明雨,雨滴垂柳。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也倒是事實。說起清明雨,人們腦海裏會鋪展開這樣一幅畫卷來:紛紛綿綿細雨打落在青色屋檐上,濺起水花。男子們穿着白衣,寬大袖子遮在祭品上,縮着脖子腳步匆匆;女子們一手撐着油布傘,一手提起長裙,眉宇間充滿清明哀愁。那只是幅古代水墨畫罷,而現在,人們在小雨之後,蹲在垂淚柳樹下,眼角、眉梢也滿是憂愁。以往清明總是雨水繁多,今年這天卻是雨後晴好,也讓我們少些憂傷。總之還是有很多事都要擔心,擔心剛換上新鞋再粘上髒兮兮泥巴,擔心弄花臉上漂亮妝容,擔心……唯獨忘那淚水綿綿清明雨。是什麼時候忘它呢?就在人們駕着時光列車飛逝時候,在那時或許丟掉很多珍貴東西吧。這也告誡我,好好珍惜眼前美好,不要讓這清明雨沖刷走那些心底裏珍貴人和事。

時光可以讓一切不停進化,可它不能阻止我們保留最初人,最初事,最初那些美好。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衆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爲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4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清明節已經來了。

又是一個清明節,我跟家人準備去掃墓。

清明節是這樣來的: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幫助他的人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最後想起來了便去找他。但是晉文公沒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可是他們沒出來,上山一找他們死了。所以他就把這天設爲寒食節,也叫清明節。

我跟家人到了山上,看見了爺爺,姥姥,姥爺的墓。我們全家肅然起敬,默哀了好長時間。沒過一會便開始燒錢,我想您們走的那麼早,我還沒孝敬你們的。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好好孝敬你們。還對着他們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然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象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

走的時候我還默哀了好長時間並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的離去。清明節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呀,是那麼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