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我教默默寫遊記作文

五一假期裏,默默對我說:“媽媽,我們老師要家長帶着孩子去遊玩兒,回來寫一篇作文。”

我教默默寫遊記作文

因爲有事,再加上天氣預報一直說有大雨,本不打算出去了。但是默默要寫作文,我總不能讓她呆在家裏,然後編出一篇文章來吧。和她爸爸商量過後,帶着一種“也許天會放晴”的僥倖心理,我和默默去了雲臺山。

回來後,默默要寫作文了。孩子還沒有正經寫過這類文章,我讓她先給我口述一下,結果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內容默默都放在了等車的過程和去的路上,真正在雲臺山遊玩的經過卻輕輕一句就帶過了,主次不分,詳略不當。

看來孩子在這一方面還是一個盲區,我只得耐着性子“循循善誘”了:

“默默,你知道嗎,把到某一個地方遊覽的過程記下來,這樣的文章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遊記。”先解釋一下概念吧,即使分不清,也在腦子裏留一個印記。

“既然是遊玩,就要告訴大家,你是什麼時間去的,是和誰去的,還有去了哪裏,這些是一定不能少的。”學習記事,該明白記事的要素吧。

“你在遊玩的過程中見到的事物、聽到的聲音一定很多,但是咱不能都寫下來,要選擇這個景點裏面最有代表性的方面,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風景。這些儘量介紹得詳細點。別人讀了你的文章後如果也想到這個地方去遊玩,這就說明你寫得好了。”我想讓默默明白選材要有主次,不可有一種剜到籃兒裏就是菜的錯誤認識。

“你在遊玩的時候,見到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有一些想法,寫出來,讓讀你文章的人分享你的快樂,那樣,大家會更喜歡你的作文的。”有事有情,有景有理,這樣文章才更有可讀性,也更能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所謂的“共鳴”,是不是就指這些?

給默默一通分析後,她的第一篇正兒八經的遊記誕生了——

遊雲臺山

5月2日(時間),我們4點就起來了,因爲我和媽媽(人物)要去雲臺山(地點)玩兒啦!(開篇點明敘事的要素,而且語言還很活潑呢)

在車上,我想:雲臺山是不是跟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峯一樣高呢?我問了問媽媽,媽媽說:“到了你就知道了。”我多麼盼望汽車快點到雲臺山啊。(因爲是第一次去,寫自己對雲臺山神祕面貌的猜測,很符合孩子的心理)

終於到了,我們要去爬山啦!我發現山上到處都是碧綠碧綠的草、高高的樹和清清的泉水。(觀察還算仔細,而且幾個形容詞很是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我最喜歡的是泉水,因爲泉水很清,水裏有很多很多的鵝卵石,有可愛的小魚,還有自由自在游來游去的蝌蚪。我們來到了一個叫“長生泉”的地方,聽說喝了長生泉的水會長生不老,媽媽就拿了杯子蓋兒接了一蓋兒水,我喝了一口,感覺甜甜的、涼涼的。(重點寫雲臺山上的泉水,而且從多角度去展現,視覺、味覺雙管齊下,手法也夠豐富了)

今天我在雲臺山玩兒得真高興。以後我還要來這裏看風景。(話不多,但是遊雲臺山的快樂心情盡現,感受雖談不上深刻,但足以表現出對雲臺山風景的依戀了)

回頭一看自己的評語,自己都想笑,是不是有點“總是自己的孩子好”的自誇嫌疑呀。不過也不用不好意思,一些教育專家不是都說,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的一切嗎?咱就好好欣賞一把吧。

後記:這篇文章其實是默默上週的作文了,因爲她把作文字交給了老師,我也記不住她的原文,就沒有整理。

巧的是,作文字發下來後,默默的語文老師李老師真的就給她批了一句:“雲臺山的風景真美,老師下週也想去看看。”哎喲,可把李默萱給美壞了!由此可見,老師的鼓勵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驚喜呀!

現在看來,默默的這篇小遊記還很稚嫩,但是已經具備遊記的雛形了,慢慢地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