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小學生寒假遊記作文600字

寒假有即將來臨,寒假應該去遊玩,領略風光。遊記作文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小學生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一:

在這個寒假假期,也就是我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假期裏,大人們爲了避開城市的嘈雜聲,到清靜的地方享受一下,於是帶我到鼎湖山附近的鳳凰鎮遊玩。鼎湖山主要分爲兩大景區:一是由主道上主峯到大鼎和慶雲寺;二是從鳳凰鎮進去的九龍湖附近一帶的雨林溝谷。

在這次旅遊裏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天到牛歸欄穀雨林探險的時候,那裏十分刺激:單,雙鋼索懸在水面上,離水面有一米多兩米那麼高,而且每條至少有五米多,長的有十幾米長,而容腳走的就只有一條几毫米寬的鋼索。特別是那些單鋼索,雖然沒有雙鋼索那樣長,但是由於上下兩條鋼索是垂直對齊的,所以爬的時候背脊不是向上就是向下,看上去已覺很危險,還有下面的索拉不直,站上去更讓你心驚膽戰。

而最難的就是爬那些山路了。那些所謂的山路其實是一些比較矮的懸崖峭壁罷了,只不過在兩旁加了一排繩索和鐵鏈,而且因爲是雨林的關係,四周都有溪水流下來,加之有的石頭上有青苔,所以經常都會太滑而差點跌到,又有的地方太陡峭太高,一定要抓緊繩索,用腳踩着石壁的凹痕和突出來的地方纔能爬上去,從山腳到山上再出來至少要1個小時才能走完全程。而這個探險最可貴的是可以充分體現團隊中的團結精神:後面的隊員可以把上面的情況報告給前面的隊員聽(如樹枝阿,岩石阿);而先鋒則把前面的情況報告給後面的隊員聽(如溼滑的地面阿,鋼索阿) 。

這次旅我真高興,因爲我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也懂得了怎樣團結合作。

  小學生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二:

長城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長城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谷,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直到達終點嘉峪關。全長1.2萬餘華里,故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築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步完成的。從修築伊始到最後完成,歷時2000多年,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總長超過50000公里。長城以其氣勢磅礴而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從衛星上遙瞰人類的家鄉--地球,所見不多的建築物之一即有萬里長城的身影,她是中華民族艱苦卓絕、堅韌不拔、古老文明的象徵。

在公元前五至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爲了防禦北方草原強悍的遊牧部落襲擾中原,位於北部的燕、趙、秦等國於要衝之地高築城牆。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列國長城連成一線,從而形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延錦萬里的軍事屏障,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古代工程奇蹟。自秦以後直至明朝等各代都規模不等地新築和增築過長城。特別是明代,爲了防止蒙古族崛起和東方女貞族人的入侵,朝廷採取"高築牆"方針,對長城進行了18次大規模修築,延續時間長達200餘年,將歷代土石城牆都改爲條石城磚壘砌,工程艱鉅浩大。到清代康熙帝決定採用"懷柔"政策,決心罷修長城。從此長城成爲歷史的遺蹟。

長城不是一道弧立的城牆,而是由關城、敵樓、煙墩等組成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歷代修築長城都依照"因地勢用險要塞"的原則,關城隘口或建在山峽深谷、危崖絕壁之間,或建在河流轉折之處,或建在交通要塞,以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到了明代,城牆防禦體系極其嚴密,城牆以磚石砌成,高約10米,寬約5米,內爲宇牆,外爲垛口。牆上每隔30-100米建有敵樓,敵樓有實心和空心兩種,平面有方形和圓型。實心敵臺只能在頂部瞭望射擊,而空心敵臺下層住人,頂部瞭望射擊。敵樓還有儲藏軍械、糧草的券室和運兵通道。在高居山嶺的城牆上還壘砌有雕堡式煙墩,一旦戰爭爆發,位於前線的煙墩點菸報警,頃刻之間消息即可傳遍全線,士兵透過能容十人並行的牆頂通道奔赴戰場,從垛口進行射擊。

歷代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上設有關隘或關城,並派重兵鎮守,如明代設立"九邊"重鎮,即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這些重鎮分區、分段把守長城。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等。

山海關南抵渤海,北踞燕山,位於河北秦皇島東15公里。"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它是萬里長城關隘的起點,"關內"、"關外"的分界處,與居庸關、嘉峪關並稱爲長城三大名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

居庸關在距北京50公里的昌平縣境內,有南北兩口,南爲南口,北稱八達嶺。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是名將徐達督建的。關城位於長達20公里的深谷之中,因山勢雄奇,自古即有"絕險"之稱,是北京西北的門戶。自金代起即被譽爲"居庸疊翠"而列入燕京八景之一。

嘉峪關在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之南,北爲茫茫天際的.荒野,佔據"絲綢之路"的咽喉,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與東邊的山海關遙相對峙,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長城是中國的驕傲,也征服了世界。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小學生寒假遊記作文600字三:

左盼、右盼,終於把朝思暮想的寒假給盼來了。雖然只有二十幾天,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小假。緊張的大腦在此刻可以放鬆下來,呼吸新的空氣,把學習壓力放下,好好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日子。該玩的時候就玩,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

放假了,當然得好好的去玩一通,早就聽說蘇州的虎丘塔很有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於是我和爸爸媽媽就準備去看看這“吳中第一名勝”。爸爸驅車1個多小時,纔到達了虎丘。

剛一進門,步入眼簾的就是那虎丘塔。我興奮地對媽媽說:“虎丘塔果然有些斜。”“是啊,畢竟以是2500多年的歷史了,磚頭都爛掉了。”媽媽溫和地說,眼睛裏充滿了可惜,“幸虧我們來得早,還能看得見,不知道哪一天它就會倒塌了。”

入虎丘後,沿山路而行,一路上可見著名的虎丘十八景。這些名勝古蹟都有引人入勝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要是雲巖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於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磚塔,共7層,高47.5米,但由於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多年前就開始向西北方傾斜。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1956年在塔內發現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窯蓮花碗罕見的藝術品,看着這些介紹,我不禁讚歎道:“我們的祖先真是厲害,竟能設計出如此精妙絕倫,而又令人讚歎不絕的藝術品,真令人佩服。”

山上有一石井,傳說爲唐代陸羽所挖,稱爲“陸羽井”。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書——《茶經》的作者。據《蘇州府志》記載,陸羽曾長期寓居虎丘,一邊研究茶葉,一邊著作《茶經》。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評爲“天下第五泉”。

最神祕的要數是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攜刻着的四個大字“虎丘劍池”。據說這四個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虎丘二字已非彥氏真筆,而是後人補書刻上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上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吳王闔閭墓可能就在這裏。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3千爲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就這樣,隨着夕陽西下,伴隨着陣陣清爽的,醉人的臘梅香中,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神祕而又古老的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