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千燈古鎮參觀記作文

千燈古老的,有多少古老的屋子,有多少古典建築,有多少古老街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千燈古鎮參觀記作文

千燈古鎮參觀記作文【篇一】

古鎮千燈,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着天下無數仁人志士。

如今,千燈古鎮儲存完好的景點有:我國明清之際傑出的思想家顧炎武故居,始建於樑天監三年(503年)的秦峯塔,素有”土建築金字塔“之稱的少卿山,石板街和一線天及水秀橋麗的明清古石橋。蘇州崑山古千燈古鎮是崑曲的發源地,崑曲的創始人顧堅的故居、顧堅紀念館就在南大街116號,有崑曲現場表演,南大街上還有留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的故居有現場表演蘇州評臺的古戲臺,千燈館,等文人雅士遊賞之地。

顧炎武(1613一1682),初名絛,字寧人,人稱亭林先生,崑山人。少時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權貴鬥爭;後又參加抗清起義。學識淵博,爲著名學者。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亭林詩文集》等。

千燈古鎮參觀記作文【篇二】

千燈鎮隸屬崑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崑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鎮上保留着堪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行,明清石板街爲“江南一絕”,是江蘇省內儲存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綿延長達2公里,“足踩青石板,頭頂一線天”。

千燈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崑山縣東南36裏,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謂文人雅稱;一謂因墩上長滿茜草之故。

有關“千燈”這個地名的來歷,說法很多,有的說:“原來這裏有數千個的土墩,所以稱‘千墩’”;有的說:“原來這裏長有茜草,所以稱‘茜墩’”;更有的說:“原來這裏燈多,所以稱‘千燈’”。

其實,千燈的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崑山城東南36裏,三甲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因爲該地土墩上長滿了一種草:“根可以做紅色染料,也可以做藥材,這種草稱‘茜草’。”所以,在那時把“千墩”易名爲“茜墩”。

“茜墩”這個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後。茜墩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人們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點不妥,應該用這個“燈”更好。這個“燈”字,象徵着光明的使者,象徵着輝煌,象徵着富裕,與“金千燈”相符。“千燈”這個地名就由此而來。一九六六年四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改名爲“千燈”至今。

古鎮千燈鎮上有七座建於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與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古鎮白牆黑瓦,昆韻盎然。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峯塔及、顧堅紀念館。

據《千燈在線》網站記載,古鎮千燈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素有“金千燈”之美稱。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着天下無數仁人志士。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她美麗、富饒、古老而充滿生機,至今仍保留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棋盤式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沒想到千燈更小。說通俗點,就是一座小廟,一座破塔,一條石板街,幾個名人故居。沒有什麼東西好看,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吃。”假如這是你遊千燈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遊客,只能說你沒雅興。

千燈古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是很難讓遊客在腦海中留下記憶的,遊千燈古鎮應該去尋千燈的文化。

千燈歷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顧炎武、顧堅等,古蹟有:秦峯塔、古戲臺等,文化特色的店鋪有:聚珍堂、雅玩閣等;顧炎武作爲封建時代的偉大學者,他的道德言行,學問文章雖然帶有那個時代的侷限性,但其對後世的進步影響還是不可磨滅的。

秦峯塔——又稱釋迦佛塔,位於千燈鎮尚書浦西岸,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從義開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廣寺基,建造此塔。因位於秦柱山之陽,名秦峯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爲延福禪院,秦峯塔亦進行重建,已有900餘年的歷史了。

雅玩閣是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內有一師傅叫雅風,是一個正直的江湖藝人。店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女士叫芳芳,店中有着再現明奇人王叔遠的核舟記一牧長不過4.5釐米、寬只有2釐米、高2.1釐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兩層,共有8扇窗,每扇窗都能開啟。船上是共有29個人,一個人只有一粒黃豆大小,但每個人的五官清晰可見。船上還雕有牡丹等飾物。真是精妙絕倫。令人讚歎不已。

千燈類似的文遊之地還人很多,絕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體會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江南水鄉的古樸風貌,才能瞭解真正的特色獨具的千燈。

千燈古鎮參觀記作文【篇三】

千燈有多少古老。走進老街,走進塔園,走進典當,走進顧炎武故居……

小時候,只知道千燈有個塔,在我家鄉村莊邊向西望去,就能看得到那高高的塔尖,光光的矗立那個遠方,像一把沒有開啟的雨傘,巍然屹立在那個地方。不僅我能看得到,只要在千燈地方,不管是東南西北,都會看到。後知道一點點“秦峯塔”是什麼用途,據史志記載,是吳淞江與澱山湖一帶航船出行的標誌。

以前在石浦工作,很少到千燈,後來到千燈工作,幾乎是天天在古鎮上散步。卻還是讀不懂千燈這塊古老鎮子裏,到底有多少深沉的文化底蘊。就邊走邊看,慢慢的在街上行走,看着風光,確實有點古色古香的味兒好濃。那些古老的街巷,有原始的風景小巷,一下子讓我沉戀在這街、弄、橋、河,所帶給人的一種美感心情。飄出那悠悠的崑腔、細膩的絲竹,那些唱腔樂曲,一直流傳到今天的人們心中,已經成爲一種歷史文化遺存,把它定格在歷史的舞臺上,繼承和發揚。

千燈古老的,有多少古老的屋子,有多少古典建築,有多少古老街弄。只要認真去品讀那遠去的風貌,確實有點味兒的老屋,靜靜的院落裏,鋪設的石板有一種感覺,知道遠去的時代和深沉的歲月留給後人深沉記憶,和多麼美好的視覺。破舊的門窗框,不朽的石庫門,灰舊的磚木牆,顯得蒼老而無力。房子里老者,坐在門內,活像一尊古老的雕像,凝沉的目光看着每一個遊客。

古老的鎮,總有古老的河,也有古老的橋,石板街上,從南到北有着多座不同的小橋,穿越一座石結構的小橋,來到棋盤格式的古街,古老與現代的交叉和變換着動與靜的經典文化。琴行、書畫、崑曲都圍繞這方寸地。雙口古井、小巷小弄也能展示特有的深沉文化底蘊。老房子臨河而建,從河裏以石頭壘成駁岸,然後再用磚砌的牆。轉角處有一條深長擋風雨的廊棚,舊時大戶人家的河灘,獨用享受一道特有的小鎮風景。

我曾經從事地方修志工作後,對古老的千燈,又一次認真的閱讀,瞭解和探究千燈的.文化。一些河流、街弄的名稱,都離不開千燈這個古老文化的遺存。小溪小巷一條條深深的弄廊啊,浜連着巷,巷繞着溪,溪連着岸,這些名稱的來歷,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形成了一個小鎮的整體,活像一個九曲十八彎的風景圖。

來千燈必去的是顧炎武故居,坐落石板街南端,走進那個院落,炎武銅像屹立在門口中央,靜觀肅然。看羊他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名言就在這裏吶喊。這裏留下的不是風景,是做人的尊嚴,是愛國的熱情,是激勵人的奮進和士氣。遊客們走進來是繼承文化和傳承愛國精神。沿着故居向裏面走,看到的是另一種文化。那是顧炎武從小生活過的地方,濃縮一生的精華。並不懂的文化有多深奧,不知有多神祕,只知他是七十二偉人之一。

然後,來到“典當”那個院落,踏進這個門檻裏,一下子讓我想起那種深不莫測擋牆門,到底有多少神祕,籠罩在人們心頭。走進細看才知道,典當存在了幾百年,原是商賈生意上的經營之道,流傳千燈是商貿重鎮。爲開發旅遊,這裏住進20多戶人家,都搬出典當院落,住了好多年住戶卻相互還不認識。可想而知,龐大的徽州建築在那歲月裏,有多麼的氣派和深奧啊。

看着一些斑駁的、破堪的、廢舊的牆壁;石級、駁岸、河灘;街道、河流、長廊、庭院,都是人們眼中的風景。旅遊開發以來,一些新穎的古典建築,長廊、亭子遍及到古鎮的每一處風景中,人們坐在亭子裏一邊品茶,一邊看風景,一邊聽悠揚的崑曲。行走的年輕人,時不時伸出相機來,喀嚓、喀嚓的拍着千燈那古老的風光照。尚書浦的幾座石拱橋,還有好多條船隻,人們享受河光風景的最佳遊覽。河溪中,傳來了船孃的民謠聲,一位攝影朋友,盤坐在船頭上,認真、細心、專業看風景,聽到不斷喀嚓聲,只看到他專心致致,把古鎮景色拍到他喜愛的相機裏,也許回去靜靜的欣賞。

當然,想走出古鎮時,卻知道還有好多的地方,沒有看夠,旅遊項目在開發和完善之中,只能等待下次的到來,再去慢慢的品味這古鎮的風景。身臨其境卻還是不知古鎮奧妙,到底這裏有多少文化能讓你懂得真正的涵義,唯有在書本里翻閱一些古老的東西,才明白最有說服力的價值。穿越那些小巷小弄,別有一番新的視覺,在我的腦海裏,像一幕幕電影鏡頭一閃一個美……千燈真的美在何處,無法解讀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