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讀書作文

讀書的樂趣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的樂趣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的樂趣作文(3篇)

讀書的樂趣作文1

午後的陽光輕輕地流淌,一杯香茗,任目光撫過書頁——讀書真是人間難得的幸福。

讀着讀着,我走進了那幽深的歷史隧道。我來到了古奧運會的賽場上,觀賞着激烈的比賽;我在天空中俯瞰着雄偉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我站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街道上;我站在麥哲倫環球航行的甲板上;我煎熬在法西斯的陰霾之中;我坐在聯合國會議的座椅上;我在指揮“阿波羅11號”升空……

讀着讀着,我似乎走進了書中的世界。我潛入了神祕的海洋,與魚兒們一起暢快地遊動;我進入了茂密的亞馬遜叢林,與食鳥蜘蛛一起探險;我開啟金字塔之門,探索古埃及的祕密;我登上外星飛碟,與外星人一起對話;我在浩瀚宇宙中,敲動着文明之門……

讀着讀着,我眼前的一切都變化起來,模糊起來,最後又聚成了清晰可辨的畫面。我看到了在封建社會的教條與愚昧中,那廟堂裏舉香膜拜的老農。我看見了李白與蘇東坡在月光下把酒臨風,吟詩作對。我也看見了光怪陸離的異國風情:一羣美國人豪放灑脫地行走在大街上,幾位英國紳士謙遜地施禮相見。啊這就是生活,日本人多麼的緊張,北歐人多麼悠閒……

讀着讀着,我進入了書的故事裏,和主人公們一起歡笑悲歌。巴黎聖母院裏,絕望的鐘聲敲打着我的思緒;基督山伯爵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我的心;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深深地感動着我。我知道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成爲“三個火槍手”中的一員,我知道了經歷過戰爭與和平人們是怎樣渴望生活的寧靜……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美文。《讀者》《啓迪》《美文》……每一本都載滿了情思與智慧。漫步其中,我變得愈來愈成熟,愈來愈深厚,愈來愈清醒,愈來愈優雅……

讓我輕輕地開啟書頁,輕輕地走進去,讓我的思緒如絲一般曲折綿長……

午後的陽光輕輕地流淌,一杯香茗,任目光撫過書頁——讀書真是人間難得的幸福。

讀着讀着,我走進了那幽深的歷史隧道。我來到了古奧運會的賽場上,觀賞着激烈的比賽;我在天空中俯瞰着雄偉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我站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街道上;我站在麥哲倫環球航行的甲板上;我煎熬在法西斯的陰霾之中;我坐在聯合國會議的座椅上;我在指揮“阿波羅11號”升空……

讀着讀着,我似乎走進了書中的世界。我潛入了神祕的海洋,與魚兒們一起暢快地遊動;我進入了茂密的亞馬遜叢林,與食鳥蜘蛛一起探險;我開啟金字塔之門,探索古埃及的祕密;我登上外星飛碟,與外星人一起對話;我在浩瀚宇宙中,敲動着文明之門……

讀着讀着,我眼前的一切都變化起來,模糊起來,最後又聚成了清晰可辨的畫面。我看到了在封建社會的教條與愚昧中,那廟堂裏舉香膜拜的老農。我看見了李白與蘇東坡在月光下把酒臨風,吟詩作對。我也看見了光怪陸離的異國風情:一羣美國人豪放灑脫地行走在大街上,幾位英國紳士謙遜地施禮相見。啊這就是生活,日本人多麼的緊張,北歐人多麼悠閒……

讀着讀着,我進入了書的故事裏,和主人公們一起歡笑悲歌。巴黎聖母院裏,絕望的鐘聲敲打着我的思緒;基督山伯爵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我的心;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深深地感動着我。我知道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成爲“三個火槍手”中的一員,我知道了經歷過戰爭與和平人們是怎樣渴望生活的寧靜……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美文。《讀者》《啓迪》《美文》……每一本都載滿了情思與智慧。漫步其中,我變得愈來愈成熟,愈來愈深厚,愈來愈清醒,愈來愈優雅……

讓我輕輕地開啟書頁,輕輕地走進去,讓我的思緒如絲一般曲折綿長……

讀書的樂趣作文2

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述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書籍給我們描繪了自然界的奇觀壯景,千姿萬態,書籍指引我們度過難關,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日,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的腦海充滿崇高歡樂的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有一個東方故事,敘述了兩個不同命運的人所作的夢。其中一個是國王,另一個是乞丐。國王每天夜裏夢見自己成了乞丐,而乞丐則夜夜夢見自己成了王子,住在宮殿裏。我不敢說這位國王愚蠢可笑,因爲有時候想象的世界比現實生活更生動,更吸引人。不管怎樣,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在書籍的世界裏不但可以變成國王,而且,還可以浪跡萬水千山,遍遊天下的名勝之最。這種旅遊既不使人疲倦,又無交通不便之處,也無須花錢破費:

在那些無所不有的鉅富之中,有許多人都說,他們一生中最純潔的幸福,主要來源於書籍。阿斯查姆(英國作家)在《校長》一書中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敘述他最後一次拜訪簡·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他碰上她坐在一個凸窗上,正在閱讀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寫的有關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家)之死的一篇精彩的文章。當時,她父母親都在花園裏遊獵,獵犬追奔,吠聲越窗而入。阿斯查姆見格雷夫人不陪父母遊獵,竟獨自憑窗讀書,驚訝不已。可是她卻滿不在乎地說:“他們在花園裏得到的全部快樂,遠遠不及我在柏拉圖的書裏享受的快樂。”馬考雷(英國曆史學家兼政治家)曾經權位顯赫,家財萬貫,名馳遐邇。然而,他在自傳裏卻這樣寫道,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都是在書本里度過的。他曾經給一位小姑娘回了一封娓娓動聽的信,裏面有這樣一段話:“承蒙饋贈惠書,謹致謝意。我一向樂意成全小姑娘的幸福。最使我欣慰的莫過於看見她喜愛書籍,因爲當她到了我這般年紀,她會懂得,書籍比任何餡餅、蛋糕、玩具和世上的一切風景名勝更有價值,即使有人提出,只要我不再讀書,就可成爲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身居王宮,享受珍饈佳酒,擁有車馬萬乘,華服貴飾,侍衛隨從,前呼後擁,我也決不答應。我寧願做一個窮漢子,擠在一間窄小卻富有藏書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不好讀書的國王。”

書籍爲我們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光怪陸離的思想之宮,這是千真萬確的。讓.保羅·理治特(德國作家)曾經說過:“從藝術女神居住的巴拿撕斯山峯上所看到的風光要比坐在王位上所看到的宏偉壯闊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說來,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裏面反映出來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一切都成了鏡子”,喬治·麥克唐納(英國著名作家)曾經說過:“即便是最平淡無奇的房子,一旦我從鏡面裏去欣賞時,也就變得富有詩意的了。”

書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賦予我們的規勸和慰藉,質同金玉,價值無量。我們讀書時,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們攜手共遊,飛越無數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國土。

冬日,當我們坐在爐旁烤火時,無須動步,就可以藉助書籍,走到天涯海角,或者飛上天國,在那裏受到斯賓塞(英國詩人)之下那羣美麗仙姑的歡迎,還可以聽到彌爾頓(英國詩人)筆下那羣天使們圍繞我們高唱樂園讚美詩。科學、藝術、文學、哲學——總之,人類思想所發掘的一切,人類勞動所創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難的代價換來的一切經驗,所有這一切,都在書籍的世界裏等待我們。

讀書的樂趣作文3

書是一扇沉重的門,它垂青於每一個敲門者。它敞開的門扉裏,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走進書裏去,從書裏走出來,讓美麗的浪花滋潤你的心靈,讓動人的智慧樹起你人生的路標。

只有會讀,才能會寫。學寫作文,應從讀書開始。

片段一以書爲本

看一個人讀些什麼書就可知道他的爲人,就像看一個人同什麼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爲人一樣。因爲世界上有與人爲友的,也有與書爲友的。無論是書友或朋友,我們都應該擇其最佳者而從之。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個最好的朋友。它始終不渝,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將來也永遠不變。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侶。在我們窮愁潦倒、臨危遭難的時候,它也不會拋棄我們,對我們總是一往情深。在我們年輕時,好書陶冶我們的性情,增長我們的知識;到我們年老時,它又給我們以安慰和勉勵。(斯邁爾斯《書友》)

蝸言蝸語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個最好的朋友,和好朋友談話其實就是談心。那份親切自然、無拘無束的心境,以及那種不計利害得失的相互感染,只有愛讀書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以書爲友,其樂無窮!

片段二多看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

如果有人問我:你這一生感到最吃虧的是什麼?

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書看得太少了!……

可是,書讀得太少,只讀完小學就開始工作;從15歲出外到現在,30多年了,處處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勞心、勞力,卻不一定能獲得跟人家一樣的待遇,這樣的吃虧,纔是一輩子吃虧!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書,裏面有句話寫得真好:“多看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說得實在有道理。我馬上把它抄下來,放在書桌上,作爲我的座右銘,讓它時時提醒我……多看一本書。(林煥彰《多看一本書》)

蝸言蝸語

“多看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就是說,把書本當人生看,從他人的生活中汲取經驗教訓,擴大眼界,豐富自己。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僅僅依靠個人的直接經驗是不夠的,還要善於從間接經驗中學習有益的東西,而讀書就是向間接經驗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片段三書籍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書籍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沒有上過任何學校,只要你願意去求教,它們都不拒絕。我讀過一點點書,最初是爲了從裏面尋找快樂和安慰,後來,是爲了從裏面尋找苦惱和疑問。只要活着,我今後還要讀一點點書,這是爲了更深地認識我自己和我同輩人知識的貧乏。

書籍,在所有動物裏面只有人這種動物才能製造出來。讀書,人才能更加像人。(嚴文井《談讀書》)

蝸言蝸語

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是小讀者的老朋友、好朋友,他的《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等作品,深受廣大小讀者的歡迎和好評。他在這裏談的雖然是他個人的讀書經驗,但對我們如何讀書卻有重要的借鑑作用。特別是他所說的只有讀書“人才更加像人”,實在太深刻了!

片段四閒書不“閒”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以後的成長,也得益於多看書。

可那時我生活在山東農村,而農村很少有書。特別是,家長和老師往往把課本以外的書統稱爲“閒書”。他們是不贊成小孩子看“閒書”的。老師甚至在課堂上大聲宣佈:“在學校裏、課堂上,統統不許看閒書!”據說老師是完全出於好意,因爲農村孩子能夠到學校唸書已屬不易。既然有機會到學校唸書了,就不能分心。尤其是閒書,壞在一個“閒”字上。農村講究勤奮,唸書則要勤懇。

但我還是千方百計到處看“閒書”。(李仁曉《“閒書”助我成長》)

蝸言蝸語

我們習慣上所說的“閒書”,通常指專業以外的書。實際上“閒書”一說,很難成立。書的“閒”與“不閒”,看對誰說。對有心人而言,世上無閒書,處處留心皆學問;對無心人而言,什麼書都是閒書,都無用處。書是寫給有心人讀的。只有有心人,才能嚐到讀書的樂趣。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