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環境描寫的敘事作文

敘事作文 環境描寫(一)

關於環境描寫的敘事作文

作文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環境描寫,引人入勝。 在初中敘事作文中,環境描寫不宜過多,有兩三處即可。每一處兩三句即可。

例一:------

從那以後,我們成了朋友。在他的引導下,我的心靈和我的個子一樣,很快的長高長大了。

然而,彭老師要走了,他考上了研究生,不能教我們初三的余文樂。最後的一節課,天氣好像也知道我們的心情,窗外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教室裏靜極了,同學們默讀課文的時候,彭老師輕輕的在課桌間走來走去,我分明看到了淚水在他的眼眶裏打轉------ 例二:爲自己喝彩

坐在寫字檯前,手裏拿着體育測驗成績單:鉛球70分,800米75分,100米50分------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想想自己一米六零的身高,想想同桌,說真的,越來越懊惱。行了!不看了,我抽出一本《簡愛》,心不在焉的翻了起來。漸漸的,矮小、卑微的簡愛讓我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覺,難道,我們就沒有一些能讓自己驕傲的東西嗎?

下午,走在回寢室的路上,下着雨,銀杏葉簌簌落了一地,葉面上盈滿了雨水,它在爲我哭泣嗎?頭頂上是灰沉沉的天,它在爲我感到難過嗎?

浸着茫然的淚水度過了夜晚,第二天一到教室,卻被幾個同學叫住了:“阿杜,快來看一道題。”我走過去,是填寫詩句“閣中弟子今安在”的後面一句。“是檻外長江空自流吧。”,我說,“那是王勃的《滕王閣詩》的最後兩句,這裏還有個故事呢------”我滔滔不絕的講着,卻不知周圍已經引來陣陣感慨:“強,真強!”“你好厲害啊。”哦?是嗎?我很厲害?我一夥,我到底是很沒用還是真的很不錯呢?

窗外停止了淅淅瀝瀝的雨聲,只有隔壁還滴着水,“叮咚,叮叮咚。”我聽得有點出神,但我依舊見不到烏雲外面的陽光,我也疑惑陽光是否會真的出現。

“告訴你哦,喂!想什麼呢?”前桌同學講我的思緒從雨聲中拉了回來。“怎麼了,什麼事?”“告訴你,可不要太激動。這次數學競賽,你獲得了二等獎,那可是全國級別的呀!唉,哪像我,天生沒有一點數學細胞。有你一半就夠了------”對了,那是四月份的全國競賽,現在有結果了,而且還是二等獎。這就是我的價值嗎?我的價值?我的價值?讓我的成績來證明,對了,其實我並非不優秀。

眼前的書桌鋪滿抹抹暖暖的光。擡頭,烏雲已散,天正對着我微笑。

我輕輕舒了一口氣,走到教師外,銀杏葉伸展着她扇形的身軀,黃燦燦的,呵,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忽然想起簡愛的一句話:“我渺小,我孤獨,但當我們的靈魂走過墳墓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有閃光之處。”

是的,我們都有閃光之處,就讓我們爲此鼓掌,爲自己喝彩!

作文課訓練環境描寫,可以將文中的環境描寫刪去,讓學生補寫,再與原文比較,這樣效果不錯。然後學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作文,添加合適的環境描寫。

“寫景烘托”式

畫家畫月,如果孤零零地畫出個月亮,就會顯得格外單調,甚至會神采匱乏。如果在月亮周圍勾上幾縷雲彩,以雲託月,情況就會大不一樣,那個月亮就會格外有神,這種技法,就是“烘托”。作文也需要這種技法。

作爲一名初中生,考試大多爲寫人敘事類作文,一個好的“寫景烘托”式的開頭,有利於爲人物的摹刻和事情的敘述設定入情的域境和氛圍。作爲一種實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初中語文課文中也有許多可資典範的例子。如: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換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荊風《驛路梨花》)

這是小說驛路梨花的開頭。以對山的描寫爲情節的展開鋪墊。如此大山,暮色又迫臨,對行進在路途中的人,夜間的住宿確乎是一個必須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心情該是多麼焦急啊!由此可見,對小茅屋的主人的猜度與讚美等一系列的情節張本鋪墊,是爲“寫景烘托”式開頭。

2、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下落,但暑氣並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裏哪些屹立着的古樹是靜靜的。樹葉也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葉君健《看戲》)

以“靜”烘托人們等待開戲彰的寧靜氣氛。不僅如此,而且與後文梅蘭芳表演之時山呼海嘯的場景對比,表現藝術穿透性的感染力,反襯梅蘭芳高超的表演技藝。

3、乾乾淨淨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風推着它爬上山頭。山之邊,梯田裏的莊稼像綠海里捲來的一道道浪頭。(高風《金黃的大斗笠》)

同樣,同學們因“寫景烘托”式開頭成功的文章也爲數不少,如:

1、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地上透亮的水泡,圓了又破,破了又圓,一張一合地哭訴着一位世紀老人的溘然長逝。水泡千百次地重複着一個永遠的名字:冰心(樊瑞《百年冰心》見《作文》1999年第十期)

2、我的頭髮溼了,渾身沾滿了泥漿。清明節特有的雨絲欲斷不續,從遙遠的天際無聲地飄落在荒涼的山野上。我踩着泥濘艱難地走着,尋找着,任憑雨水灑在頭上、臉上、身上??(胡波 《又逢清明節》 見李曉明 毛劍冰編“金榜作文系列叢書”《寫人散文》)

3、3月26日晚18:55時,天邊最後一抹晚霞尚未褪盡,週末的鋼城還沉浸在一片熱鬧歡快的氛圍中。十里鋼城,電車、巴士、“的士”穿梭不已,自行車的鈴鐺聲,汽車的嗽叭聲,小攤販的叫賣聲,時起時伏。大大小小的百貨店、食品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有誰能料想到,這將是一個血色黃昏。 (江俐《血色黃昏——“3·26”車禍紀實》 見王競前 宋怡明編“金榜作文系列叢書”《記事散文》)

當然,好的作文開頭技法決非僅此二種,但如果同學們熟練掌握並能結合文題恰當選用一種開頭技法,一定會對同學們作文質量和成績的提高裨益良多。

 敘事作文 環境描寫(二)

記敘文中的環境描寫

一、基本概念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多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活環境、社會關係、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自然環境主要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季節變化、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草樹木等。

二、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背景

交代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2.渲樑氣氛

作者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透過對一定環境中給人某種強烈感覺的景象進行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

3.烘托心情

景物的描繪暗示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爲了抒情。

4.推動情節

對事情的變化和經過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5.環境描寫有時和文章主旨有關,能夠起到昇華主題(中心)的作用。

6.襯托人物性格(品格、形象等)

性格是指對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爲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英勇、頑強、剛毅、懦弱等等。有的環境描寫還有對人物的性格、品德等的反襯作用。

三、環境描寫的應用

任何環境描寫的作用都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面面俱到同時具備的。在寫作中,我們要嘗試有目的地運用環境描寫,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運用環境描寫時要做到:抓住特徵——重點描寫獨具特色的景物;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目的明確——爲實現環境描寫的某些作用。

四、環境描寫與景物描寫的區別:

(一)  環境描寫例文

小蔥青青  白的雪,青的蔥,紅紅的是她的小手。

她總是那麼靜靜地站着。低着頭,眼睛朝下看。扎兩條小辮子,穿一身紅底藍花的棉襖、棉褲。一雙黑布棉鞋羞澀地臥在白雪中。臉蛋兒紅紅的,那雙小手也是紅的。看不到那雙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輕輕地蓋在小街和屋頂上,只有那小蔥是青青的。

說不清什麼時候起,這小集市裏有了她。她的小蔥總是那麼嫩,那麼青,像她自己一樣。她從不吆喝,從不擡價。換了別人,這樣的蔥,一定會扯開嗓子吆喝出:“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誘人的詞句。她極少說話,說,也是輕聲細語的幾個字,“要多少”、“幾斤幾兩”、“幾角幾分”。只有在說話的時候,她才偶而看對方一眼。啊,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還蘊含一絲憂傷,但憂傷中分明顯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鎮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蔥。沒有人跟她討價還價,連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雙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愛護她。菜主們常對鎮上人說,的蔥不如小妹妹的,買她的吧。鎮上哪恁好的蔥?沒有人一下子買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蔥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斷,價格也好。

環境描寫敘事作文 (三)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着黑紗,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拄着柺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着小女兒,妻子領着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張望。一羣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腳望着,望着……

——《十里長街送總理》

雨來的家在還鄉河邊上的蘆花村。這是晉察冀邊區的一個小村莊。蘆花村,多麼美的名字啊!原來,還鄉河裏長着許多蘆葦,蘆葦開花的時候,風一吹,鵝毛一樣的葦絮就漫天飛舞,把小小的村莊都罩在柔軟的蘆花裏。

——《小英雄雨來》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孫犁《蘆花蕩》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

環境描寫敘事作文(四)

記敘文中的環境描寫(補充資料)

聰明的選擇

我們生活在一個斑斕但充滿誘惑的世界。在層出不窮的誘惑中,我們所做出的一定是聰明的選擇嗎?

那天萬里無雲的天空藍得哀傷,安靜得只有飛鳥一聲聲淒涼的嘆息。樹葉在秋風裏一身蕭索地假寐,不知它有沒有夢到我那串無影無蹤的藍玻璃手鍊。

那串玻璃球其實並不貴重,但它卻是我今天即將送給朋友的生日禮物。精心挑選的禮物丟失了很可惜,更嚴重的是我也陷入了無禮物可送的窘境。正自鬱悶,一縷深陷在叢叢草綠中的藍光飄進了我的視野。只見一串漂亮的藍手鍊安詳地躺在初秋尚未枯黃的草坪上,那光芒、那藍色是如此陌生,但也是與那串失蹤了的手鍊有說不出的相似,對啊!我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可以用這串“無主之物”做生日禮物!

想到這裏,我心中的鬱悶頓時無影無蹤,兩三步躍入草坪小心翼翼地撿起那串冰冷的手鍊,這溫度讓我想起了寫着學生守則的那塊牌子,同樣冰冷的溫度。而那牌子上,有一條赫然是:撿到失物要交公。失物……這可是失物!猶豫再三,我決定交公,因爲這纔是最聰明的選擇。

我又拈起那串藍手鍊,放在掌心,此時它已不似最初那般冰冷。在耀眼的陽光下氤氳着睛朗的光芒,無端地讓人覺得舒爽。兩根手指來回地揉搓那圓滑的珠子,像葛朗臺貪婪地撫摸金幣。我將它舉過頭頂,仰視,於是萬里無雲、藍得亮堂的天和圓滑透徹、藍得像海的手鍊交相輝映,讓我心中無比快樂。我很清楚自己心中的不捨,但還是走向放學後清清冷冷的教學處。而教學處的大門,就在一閃一閃的藍色中愈發近了。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而對誘惑與人生準則,擇善而爲,堅持正確的準則,這纔是真正聰明的選擇。

示例點評:本文第二段簡短的環境描寫不僅成功地渲染出哀傷、淒涼的氣氛,襯托出“我”憂傷的心情,還自然地引出了事件的起因,不着痕跡。

第五段的環境描寫與第二段的環境描寫相照應,體現出作者做出正確選擇後心情的變化。

相關練習

1.假如今天陰雲密佈,但你憑藉聰明和智慧,在競賽中取得了特別好的成績,心情無比激動。如果請你描寫此時的環境,你會怎樣寫?試試看吧!

2.假如今天陽光明媚,但是你因爲馬虎,在競賽中出現了很大的失誤,成績很不理想,導致心情極其鬱悶。如果請你描寫此時的環境,你會怎樣寫?試試看吧!

3.今天很的複習課上,有同學看課外書,被老師發現,老師震怒。請你寫一寫此時教室中的氣氛。

4.課下,你不小心撞倒了一位暴脾氣且不講理的同學,他很憤怒。一場“惡戰”看來無法避免,請你描寫一下當時的環境,表現緊張的氣氛。

5.母親節,你和父親精心佈置,收拾好屋子,準備好晚餐,要給媽媽一個驚喜。請你描寫屋子裏的環境,突出“溫馨”的氣氛。

1、仲夏的午後,金色的陽光經過教學樓旁那一排挺拔蔥鬱的水杉細密的枝葉篩濾過後,照進教室的玻璃窗來,分外分外的亮麗。

2、周圍是那麼寧靜,薄薄的晨霧,如輕紗籠罩着校園,雄偉壯觀的教學樓,隱沒在淡淡的晨霧中,整個校園的黎明是那麼的溫馨而幽美。

3、在學校的中院有一個菱形的金魚池,裏面有許多紅色的小金魚,它們在清清的水裏追逐着、嬉戲着。花園似的校園,點綴得五彩斑斕,更顯得生氣盎然。一座座別具風格的教學樓,在翠綠欲滴的樹兒和嬌羞欲語的花兒的裝飾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機,形成了一種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 4、稻田兩旁有幾棵大樹,一陣清風吹過,樹葉輕輕地飄落下來,投進大地母親的懷抱.它們就像一隻只彩蝶在空中飛舞.一片片樹葉把道路,披上一層金色的地毯.

5、春天使大地煥然一新,春天給學校滿園春色,春天給我們歡樂和希望,催促我們奮發向上。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花園,多麼美麗,多麼可愛,我們在這裏茁壯成長。

6、南方的八月間,驕陽似火。中午時分,太陽把樹葉都曬得捲縮起來。知了扯着長聲聒個

不停,給悶熱的天氣更添上一層煩躁。

7、七月,透藍的天空,懸着火球似的太陽,雲彩好似被太陽燒化了,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8、 空中沒有一片雲,沒有一點風,頭頂上一輪烈日,所有的樹木都沒精打采地、懶洋洋地

站在那裏。

9、 夜,太靜了,而且月光又像朦朧的銀紗織出的霧一樣,在樹葉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

上,人的臉上,閃現出一種莊嚴而聖潔的光。

敘事作文 環境描寫(五)

在記敘文中妙用環境描寫

僅僅“記敘”,結果猶如畫一張路程圖;如果能把印象寫出,卻同畫一幅風景畫一樣……人家看了你的風景畫,就會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勞你解釋,不用你說明,一切都從畫面上直接感到。                                   ——葉聖陶《文心》 材料一: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趕上鄰村晚上有電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們和街坊閒聊,對我放鬆警惕的時候,偷偷地與幾個小孩兒去看電影了。電影散場時,夜已經很深了,我愉快地往回走。

材料二: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趕上鄰村晚上有電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們和街坊閒聊,對我放鬆警惕的時候,偷偷地與幾個小孩兒去看電影了。電影散場時,夜已經很深了,滿天的繁星就像集鎮小攤上賣的發光的銀鈕釦,一閃一閃,好看極了!柔柔的月光灑滿了小路,一陣陣略帶涼意的風,吹過樹林“沙沙”地響,吹在臉上就像姥姥講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撫摸我的臉蛋一樣。(以優美的環境描寫形象地傳達出了我的愉快心情)

在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穿插自然環境描寫,是一種寫作的技法。我們應該學會能夠恰當地進行自然環境描寫,好的自然環境描寫能爲我們的文章“錦上添花”。

環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依據。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點到而止的簡要環境描寫,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或映襯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材料四: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魯迅《故鄉》

深冬季節、陰晦的天氣、沉寂、荒涼的故鄉景象更襯托出了“我”悲涼的心情。——烘托人物心情

可見,遊記或以寫景物爲主的文章,要透過具體展現獨特的地域風貌和自然景色,來讚美祖國山河的壯麗和大自然的奇妙。除此之外,在寫人記事的文章裏,也往往需要描寫景物。在寫這些文章時,可以透過穿插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爲故事發展鋪設條件;推動情節發展;襯托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抒發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總之,要藉助景物描寫,來達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 大家讀讀下面這篇短文,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透過景物描寫來突出中心思想的: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一個五歲的弟弟,叫小強。別看他小,但是很願意幫助人。記得那是一個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園裏去玩。這裏的景色真美呀!

假山威武地聳立着。柳條在微風的吹動下輕輕搖曳,花兒鮮豔奪目,競相開放。弟弟拿起一塊小石片,側着身子,舉起右手,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往河裏一投。小石片在水面上前進,激起了層層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進!

標籤:描寫 環境 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