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小學生日記

小學生數學日記錦集5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數學日記錦集5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今天,我在做小數報暑假動腦筋樂園時,被一道“排隊”的應用題給難倒了。先是草草的看了兩遍,覺得無從下手,先過,一會再說。雖然題目放到一邊了,但是我腦子裏還是一遍遍的在思考着題中幾個數字的關係,想着想着,就從這些數字中“找出了一條縫”:“哦!這題原來這麼簡單啊,我真是太聰明啦!”我拍了拍腦袋興奮地說道。

題目是這樣的:五年級參加數學夏令營的同學想排成一個正方形隊,結果多出6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1人重新排列,卻少了9人。五年級參加數學夏令營的同學有多少人?

雖然看起來有些難,但只要構思清楚就沒問題了。如果這樣的話,可以分析出來參加的有8到10個班,每個班50到60人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樣的話一個年級的人數就會有500人左右,參加的人可能要有100到200人。在列式的時候,應把正方形隊伍邊長人數設爲x+6=(x+1)—9,應該是沒錯的,問題是x等於多少呢?我實在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就只能按大約數去一個一個試了:x=15,x=14,x=13……一直寫到x=7,x=8時纔得到了正確的結果:7×7+6=8×8—9=55人。答:五年級參加數學夏令營的同學有55人。

這道題其實並不難,只要耐心一點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由此可見,解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有序,往往不能從一個角度去想,要“拐彎抹角”,可以換個角度或多個角度去想,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更快更全面地解決數學難題。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星期六,我和媽媽決定自己做一盤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

我們花2元買來一隻蘋果,花1元9角買來3根香蕉,花1元2角買來一株生菜,花了5角錢買了幾隻小番茄,這樣總共用了5元6角就做成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算式是2元+1.9元+1.2元+0.5元=5.6元。

上次在必勝客可要26元才能吃到,自己家裏做便宜多了,可以便宜20元零4角,算式是26元——5.4元=20.4元。

我對媽媽說:“下次就在自己家裏吃,不到這麼貴的`必勝客去了。”媽媽誇我真懂事,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了,我心裏很高興。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我雖然十分數學課,喜歡做題目,但是我真的討厭數學考試。這不,眼看半個學期就要過去了,而數學期中考試又要在今天下午準時開考。

我昨天花了很多時間去複習數學,還做了無數習題和試卷,得出的分數都在95分以上。雖然我的心漸漸地平穩起來,但是我的心剛平穩不久,擔心與緊張又“捲土而來”,這期中考試是江東區教育局出的,裏面的題目肯定是很靈活很複雜的題,資料上得出的分數能說明什麼問題呀。我昨天晚上在牀上輾反側。

試卷發下來了,只有一張,正反兩面全是題目。我拿到了卷子,迅速寫上了名字和班級,開始做題目。說來也巧,填空題大部分我以前都做過,所以速度很快,真是要多順有多順,不多時,我已做完填空題的大部分。當我做到填空題倒數第二題時,一道甲數xx,已數xx,甲數比已數多多少?我一見,這還不簡單,甲數減已數再除以已數不就行了,可後面一題又問:還可以用另一種算式解答的是什麼?我一見呆住了,但我反過來一想,這種類型的題雖然沒有做,但這種體型梅老師講過,再說複習時,這節課內容我還反反覆覆地看過,應該不成問題。最後,經過草紙的演算,這道題終於解出來了。

之後,我在做題時特別注意多讀題,認真仔細審題。試卷全部做完之後,離結束時間還有20多分鐘時間,我又從頭至尾檢查了一遍,時間到了,我才交卷。

透過這次考試,我明白一個道理:考試其實並不可怕,透過考試不但可以檢測出我們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掌握情況,而且可以查漏補缺,對於自己不會的內容考試過後可以問老師同學或自己看書,找到正確答案。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裏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樣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明白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明白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佈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佈圖,我看到分佈圖上面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留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就應這樣算:161-3×2-10×1=145。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以前,我一直以爲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爺爺看着這兩路車,突然笑着對我說:”小溦,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

“”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

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爺爺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嗎?”

“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着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塗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

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

因爲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爺爺聽了誇我:”答案正確!100分。”

“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四年級的小學生數學日記2

那一天我看了《小學生週報》,從一個版面上看到了這樣一道數學題:一隻小猴子從30米的地方搬香蕉,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現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幾根了呢?如果是120根呢?

題後已經給我們示範了一題60根的題,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點時又剩下15根。15+15=30(根),再將30根一齊搬到家,就不會空空如也,至少還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一展身手,便試解一道搬120根的題:

小猴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頭至起點再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頭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類推,最後一次也只剩下15根,合起來共60根。離家15米時再分兩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這樣,還有30根。

從這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肯動腦,什麼都可以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