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小學生日記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1

明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冬至”,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在這冬至節前後,許多人家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爲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當然也爲了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冬至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在冬至這一天,好多人家也會去給已故的親人墳頭添一把土,表示給已故的親人添溫暖。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我們江南尤爲盛行。湯圓用糯米粉製成,內包用赤豆製成的豆沙,加上芝麻暈油等,這種圓形的甜品,也許原來也有與赤豆粥相同的起源?但後來逐漸引伸到“團圓”“圓滿”,閤家同吃表達人們對家庭幸福的祝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可見冬至吃湯圓的風氣之盛。

還有哦,今晚我剛剛去親戚吃“冬至”圓回來,就急不可待的想在這裏留下點腳印了。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2

冬至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冬至我們都要吃餃子。

放學,回到了家,我開啟電腦看作文要求是什麼?看完老師提出的要求後,媽媽對我說:“笑笑,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話呀?”我急忙說:“是什麼呀?”媽媽笑着說:“這句話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看來冬至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我要去和麪了。我在面盆裏放上面,倒上水把面和成團,讓它醒一會,我先去拌餃子餡,把韭菜切碎,和上絞好的肉餡,放上些鹽和油,一聞啊:真香。

接下來就該擀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餡放皮裏,在姥姥的指導下,把餃子沿邊一點點的捏在一起,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幾個就會好的,餃子包完了,就該下餃子了,我在鍋裏添上了水,待水燒開了,我把餃子慢慢的放到鍋裏,下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要不然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裏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攪着,等開鍋後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後,餃子就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裏的餃子,個個水靈靈的,看看就誘人,吃上去一定很香,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上些蒜泥和醋。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我深深體驗到了冬至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大人們的辛苦。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3

星期三的早上一起牀,爸爸就對我說:“今天晚上去奶奶家吃餃子,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我心裏很奇怪,沒聽說過這個節日呀,我就問爸爸,爸爸說:“冬至是一個節氣,是一年中白天最短,晚上最長的一天。也是最冷的時候到了。”“哦,原來是這樣,”我好象明白了。

下午放學,我就來到奶奶家。晚上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回來了。奶奶包了好多的餃子,有我最愛吃的白菜餡的,還有韭菜雞蛋的。我們一家人爲這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有說有笑的可高興了,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我聽了好像是人們爲了紀念古代醫學家,它在冬至這天爲了救治貧苦的百姓,把一些食物做成餃子的形狀,給百姓們吃。後來人們也在冬至這一天包餃子來懷念他。

今天,我不僅吃了美味可口的餃子,也讓我知道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有意義啊!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4

中午,我和媽媽到姥姥家一起過”冬至節“,我們吃的羊肉湯。我本來就不喜歡吃羊肉,聽到媽媽和姥姥說要吃羊肉湯時,我對錶姐做了個嘔吐的表情,表姐笑了笑,沒有理我。我斜着眼看這表姐,心想:哼!難道你很喜歡吃羊肉?我坐在餐桌旁,看着一本漫畫書,媽媽和姥姥坐在一旁聊着天,我邊聽她們的談話邊看書,真是三心二意呀!“嗯,真香!”姥姥拿起鍋蓋,聞着羊肉的香味,對我們說。我撇了撇嘴,不慢地自言自語,羊肉纔不好吃呢!羊肉又煮了一會,姥姥再次開啟鍋,對我說:“這回好了,你來嚐嚐。”我連忙擺手:"不嘗不嘗!”“爲什麼呢?”姥姥問我,“我討厭羊肉。”我撅着小嘴,感覺自己的嘴能掛起一個小油壺。姥姥說:“冬至這天喝羊肉湯,一個冬天都暖暖和和,不凍手腳,不凍耳朵,更不凍小臉蛋。暖暖和和過冬天,平平安安迎新年!”聽了姥姥的話,我立刻反駁:“去年冬天沒有過冬至節,我也不是照樣好好的嗎?”

“今年天氣特殊,和你去年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啦?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我也一樣健康!”

“今年正月打春,會有倒春寒,會冷的不一樣!”

媽媽聽了我和姥姥的辯論,說:“別爭啦,飯已經熟啦!挑食影響健康。聽得姥姥話,不會吃得眼前虧!”表姐和表弟也過來,準備吃飯了。我端起媽媽在我的要求下盛得極少的羊肉湯,眥着牙,抿了一口,一縷香香的暖暖的軟軟的細流浸入了我的牙齒,滲進我的喉嚨,進入了我的肚子中,好舒服!“啊,好喝!”“真香!”“好吃!”“媽媽,我還要喝!”“你個調皮鬼!”媽媽嗔怪着點了一下我的鼻子,轉身又給我盛了一碗。

“對有些東西的喜愛是可以改變的!特別是姥姥做的食物!”朝姥姥扮了一個鬼臉。

小學生冬至日記最新精選5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來臨了。

冬至俗稱“冬節”,被人們稱爲“小年”。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民間有“吃了湯圓長一歲”之說。

晚上,媽媽早早揉好麪糰,準備搓湯圓。媽媽把精心揉好的糯米粉團放在一個大篩子中間,我們全家圍坐在大篩子旁邊,開始搓湯圓。媽媽捻了一點粉團,搓成長條,再掰成一小段一小段。我們每人拿一段放在手心裏,來回搓着。媽媽搓得像個玻璃球;弟弟怎麼搓都有裂痕;我呢,搓得像個鵪鶉蛋。這時,媽媽手把手地教我們包餡兒。先用大拇指往湯圓的中間一壓,其他四指拖住粉團,不斷旋轉,形成一個“小碗”。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用勺子舀了一點芋泥放進“碗”中,然後左手託着粉團,右手捏邊,把“口”封住,再一次把湯圓放在手心搓。不一會兒,一個小乒乓球似的湯圓在我手上誕生了!媽媽立刻對我讚不絕口:“我家的鍇逸可真是心靈手巧啊!”我聽了,心裏比吃了湯圓還甜。“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我情不自禁唱起了小曲。接着,爸爸給我捏了一條龍,真是惟妙惟肖。弟弟看了,連忙說:“我也會,我也會”他很快也捏了一隻,可是我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什麼都不像。最後,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四不像”。

不知不覺,我們全家已經搓了一百多個湯圓。最後,媽媽把一個特製的大湯圓放在中間,我和弟弟高興得手舞足蹈:“Yeah!大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