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大學生村官日記彙編10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村官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村官日記彙編10篇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1

成長的過程就是破繭爲蝶,掙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澀,在陽光下抖動輕盈美麗的翅膀,幸福的顫抖。作爲一名在基層工作七年的當代大學生"村官",從繁華的城市到落寞的鄉村,承受落差,穿過迷茫,走向從容,我期待破繭爲蝶、展翅高飛。青春無限,行者無疆……

 星期一 晴

爲了深入推進創先爭優,紮實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加大對年輕黨員幹部的培養,加強村黨支部力量,促進村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經鄉黨委研究,決定選派我到甕背村擔任第一支部書記。我從一名基層年青的公務員,再次回到工作七年的農村熱土,懷着要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堅定信念,鄉領導把我送到這個將與我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村莊,並召開了黨員幹部大會宣讀我任職檔案,會上黨員們樸實的話語充滿熱情和希冀,讓我感動。喧囂過後,弱大的村委會異常的寂靜,心中一片茫然。主任楊昌銀見我一個人在辦公室裏發呆,主動過來與我聊天:"你要經常來,多到村裏轉轉,和村民們擺擺龍門陣,問問冷暖,幫幫他們,時間長了你就真的成了甕揹人了。"主任的一席話我非常清楚,因爲他們並不知道我在農村工作了7年。在村民眼裏,我是有能耐的大學生"村官",盼着我爲他們辦好事,辦事實,帶領他們致富,我心裏想一定要把甕背村打造成爲我曾經工作過的省級新農村開天村一樣。

 星期三 陰轉多雲

爲了給以後開展工作奠定堅定基礎,這幾天我深入實際,瞭解村情民意,透過走訪調查,我瞭解到:全村共有347戶,1549人,國土面積14.5平方公里,其中田1582畝,土576畝,人均耕地面積0.6畝,森林覆蓋率達63%,農業以水稻、玉米、蔬菜爲主,經濟作物有油茶、花生、棗子等,畜牧業以牛、豬、羊爲主,20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467元,境內礦產資源較爲豐富主要有硫鐵、鋅、磷等。基礎設施較爲薄弱,目前建有小水池10口,蓄水200立方米,大小灌渠15公里,硬化公路220米,連戶路500米,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村村通廣播電視全部覆蓋,有村級小學1所,入學率達100%;有村級衛生室一個,20xx年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2

“今天在謝家崴子村裏走訪,發現這個村與國家5A級風景區本溪水洞相鄰,地理位置優越,雖然已有幾家村民將庭院簡單裝修開辦農家樂,但入住率不高,收入不理想,應向村長建議增加基礎投入,擴大宣傳,吸引更多的遊客來。 ”這是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謝家崴子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大學生村官都書宇前年在民情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如今,謝家崴子村村委會採納了都書宇提出的建議,村裏增加了亮化工程,增加了娛樂項目,加大了宣傳力度,去年“十一”黃金週,全村開辦農家樂的農戶合計增收30多萬元。

在本溪市,每位大學生村官手裏都有一本“民情日記”,記錄着他們在鄉間走訪羣衆、爲羣衆辦實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點點滴滴。火連寨街道火連寨村榆樹底、磚瓦窯一帶受地勢影響,居民吃不上自來水,遇到天旱的時候,經常發生人地爭水現象,大學生村官郭立行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他協助村幹部,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映,爭取項目資金10萬多元,爲村裏打了一眼200多米深的水井,鋪設1000多米管道,把清涼的自來水送到了村民家裏。南芬區郭家街道解放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關顯旭在走訪中發現,村民沒有好的致富項目,就多次帶着村裏的黨員和致富能手趕往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英額門鎮孤山子村,學習防風、蒼朮種植技術,回村後開始在本村種植,當年每個種植戶就增收5000多元。

基層艱苦的環境不僅提升了這些大學生村官服務羣衆的本領,也增進了他們與羣衆的感情,大學生村官王冠壹在民情日記裏寫道:有時候爲村民辦事,有人問我,你幫這個,幫那個,不拿一分錢,圖個啥?我說,力所能及地給大夥解決點實際問題,這就是我追求的目標。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3

“幹好工作不僅靠知識、學歷,還得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和工作方法。”

11月9日星期二晴

中午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化解了一起矛盾糾紛,我把這平生第一次的工作實踐記在了自己的《大學生村官工作日誌》裏。我還寫下了感言:解決羣衆糾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藝術。羣衆糾紛處理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在羣衆中的威信。在處理羣衆糾紛時應該始終站在有理的一方,支援正確的羣衆,當斷就斷,不能模棱兩可。更不能因羣衆多說兩句,就改變立場和觀點,或搖擺不定。只要公正,在調解時就能做到理直氣壯,你說的話纔有用、纔有說服力,羣衆也容易理解和接受。要大膽開展工作,敢於以硬碰硬,狠剎歪風,以“正”壓“邪”。農民朋友大多數是講道理的,要把國家的大政方針落到基層實處,關鍵是要學會站在農民朋友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透過調解糾紛工作我認識到,“幹好工作不僅靠知識、學歷,還得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和工作方法。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4

1月15日 週二 晴

爲進一步加強村級黨員對十八大精神和美好鎮村建設的瞭解,在集中開展農村黨員幹部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對因行動不便而無法到學的老黨員開展上門送學的活動,藉此機會走訪部分老黨員,傾聽他們的聲音。

我們第一站,來到了我村老黨員,老村幹,同時也是困難戶,陳文照家裏。陳文照因爲身患股骨頭壞死導致下肢殘疾,失去了行走能力。去年,我幫他申請辦理了殘疾證,並跟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協調爭取到了殘疾人輪椅一部,老人也按期拿到了國家給予的殘疾人補助。當時,老人爲了感謝我,特地積蓄了一箱土雞蛋送給我,被我婉然謝絕了。我留了手機號碼給他,有事的時候可以直接打電話找我。一年來,每當接到老人的電話,我總是熱情耐心的給他講解他的疑惑,幫他解決難題。考慮到老兩口無任何經濟來源,唯一的兒子自身的家庭負擔也很重。今年,我們也正在幫他申請低保戶。

今天下午,我再一次來到老人家,老人熱情的跟我打了招呼,並讓老伴去搬凳子。看到老人坐在輪椅上能來去自如,一陣喜悅油然心生,體味到了爲民辦事的成果。老人也高興的說到,幸虧有了輪椅,想出去散散心的時候就讓他老伴推着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晴天的時候坐在外面曬曬太陽聊聊天。要不天天睡在牀上,在家裏悶的難受,都與世隔絕了。談到國家給的殘疾補助,他說去年按時打到了他的糧補存摺上,雖然不多,但也能少量補貼點家用。

我向老人說明了這次來的主要目的。身爲老黨員,因爲行動不便,沒能參加村裏的集中學習,特地來送學上門,幫助他學習十八大精神。老人一拿到我送來的學習資料就開始翻閱了起來,幽默的說到:“雖然我腿殘疾了,但是腦子還是行的。看電視的時候,我喜歡看《新聞聯播》,經常看新聞頻道,瞭解國家大事,也知道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在全世界都影響很大。”看到老人房間椅子上有幾本已經快要翻爛的書,心裏不禁生出敬意,爲老人這種雖身患殘疾但仍堅持學習不斷進步的精神所振奮。我也憑藉自己這段時間對十八大精神的學習,用簡單通俗的語言給他講解十八大的會議精神,介紹了當前的“美好鎮村”建設。老人聽的津津有味,也對“美好鎮村”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5

今天,又是一個陰雨綿綿的下雨天,山上泥濘的小路顯得更加難行,說實話,這樣的天氣很不合適下村。但是,爲了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籌資任務,我和村“兩委”的同事們還是分組對不願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幾戶羣衆進行走訪。

整點行裝,穿上雨鞋,帶上雨傘,我們的第一站是去竹林組小組長張富貴家。40分鐘過後,我們來到了他家,經過簡單的寒暄,我們開始交流這兩項工作的繳費情況。在張組長的介紹中,瞭解到竹林組合作醫療的籌款情況很好,已全部完成,但是全組應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近百人,目前繳納的只有90人。張組長談到,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基本沒什麼問題,主要是養老保險的困難。首先是合作醫療工作開展近10年,農戶得到實惠,農戶基本已認可這項工作,但是養老保險纔開展2年多,有少部分羣衆對這項政策尚不理解,有很多年輕人認爲自己還年輕,以後再參加不遲,還有養老保險工作開展2年多,養老保險的.存摺至今未發放到農戶手中,農戶存在不放心的心理,同時部分羣衆本身繳納能力有限也成籌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透過交談,我們決定到3戶工作比較難做的羣衆,上門進行逐一走訪做工作。在農戶家中,經過耐心細緻的政策講解,這3戶羣衆最終解除了心中的疑惑,當場繳納養老保險籌資款,我們這一組今天的任務圓滿完成。回頭想想今天的工作,雖然口水話說了不少,工作完成得不容易,但心裏還是充滿了成就感。農村工作是繁瑣的,是苦的,也是累的,但是能將惠民政策宣講到位,落到實處,真正惠及於民,心裏又是甜甜的。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6

前兩天一位大媽和我提到她兒子在外打工,和用人單位發生了衝突,大媽對我說:"小李啊,聽說你是學法律的,你給我們講講,讓我們也多點了解,行嗎?"我一聽,這正是好事啊,我的專業知識派上用場了。

這兩天,我忙活着把婚姻法、勞動法、民法等法律條文設計、裝訂成冊,散發給村民羣衆閱讀。在書記、主任的幫助下,今天下午我在村部又開了法律講座,好多村民羣衆來聽講,他們聽得很認真,有些村民甚至還做了筆記。我覺得自己講得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們很包容我,一直在鼓勵我:"小李,講得不錯!"……這次的講座讓我有了更多的想法。

這麼長時間的接觸,我發現農民們的思想非常保守,嚴重地制約了他們的發展。要想發展,就要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宣講法律知識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爲他們普及科學知識、傳授實用技能,幫助他們掌握脫貧致富的本領。一分知識一分才,一分本事一分"錢".我村主要是糧食作物,產業結構單一,我們作爲大學生"村官",應該引導村民羣衆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新上致富項目,例如設施栽培、畜禽養殖……在這裏,我要從小事做起,爲他們多做實事。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7

20xx年5月2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與村主任蘇紅軍一起調研村裏核桃產業基地建設情況。前往基地的路上,蘇主任指着路邊成片核桃樹林,爲我講解村上核桃產業基地發展情況,他說:“去年10月份,咱們村1、2、3、4組分散種植的核桃樹集中整合,在原有200畝的基礎上,形成了目前500畝初掛果,1000畝新種植的種植規模。現在的品種主要以清香、香玲、魯光爲主。村核桃基地規模擴大了,農民的人均年收入肯定有大幅提高。”蘇主任說,“現在規模效益不是很明顯,就4500元左右。如果能夠突破咱們村發展的瓶頸,那咱村農民人均年收入就會大大提高。”我急忙問蘇主任,“那制約咱們發展的瓶頸是什麼?”蘇主任接着說,“最大的障礙就是資金不足;其次是缺水。你看看,咱們村多黃土半坡地分佈,農田灌溉、人畜飲水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

透過這次親身調研,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蘇家坡村核桃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俗話說,“一口不能吃上大胖子”,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謀發展,全心全意地幹實事。逐步引進先進核桃種植技術,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發展綠色農業、創意農業,不斷增加核桃產業的附加值。發展好蘇家坡村核桃產業,做大做強“一村一品”,關係到我村農民生活幸福、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作爲蘇家坡村的大學生村官,理應更自覺地關注市、縣、鎮的惠農富農強農政策,結合村上實際,多申請政策、多跑跑路子,做好村“兩委”爲民服務的好助手。

20xx年5月28日 星期三 晴轉多雲

馬上進入夏收高峯期,“秸稈禁燒”迫在眉睫,如何勸誡村民“秸稈禁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鎮黨委、政府早早地佈置了“秸稈禁燒”工作,透過早計劃、早預防、早行動,將“秸稈禁燒”工作儘早宣傳和落實到位。讓村民們儘早知道今年“秸稈禁燒”工作的要求和處罰措施“誰點火處罰誰,誰着火處罰誰”。在宣傳方式上做到全面和深入,透過廣播、張貼標語、懸掛橫幅、流動宣傳車、電喇叭等方式深入宣傳。併成立督查組,巡查應急大隊,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對鎮村兩級幹部工作的落實做到嚴格要求。截止目前,張貼秸稈禁燒通告8000張,懸掛橫幅50條,流動宣傳車2輛。

爲大力宣傳秸稈禁燒政策,一大早,我和副鎮長彌玉龍來到紫郭村宣講“秸稈禁燒”相關政策,路上遇見村民劉滿良在地裏準備收麥,經過一番交談。村民笑着告訴我:“以前收完麥後,村民爲圖省事放一把火燒完後,就可以直接播種了,今年聽到宣傳車宣傳‘禁止焚燒秸稈,誰點火罰誰’後,沒人敢點麥茬,要麼把秸稈粉碎還田,增強土壤肥力,要麼送到飼料廠加工利用,變廢爲錢。”

說到底,我們要做好秸稈禁燒的宣傳工作,鼓勵大家在秸稈綜合利用上下功夫,發展低茬收割、粉碎還田等措施,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生產沼氣等綜合利用新技術,發展農村循環經濟。

 20xx年5月29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按照民政部門要求,我與村委會主任對我村的危房戶逐一進行走訪和核查。經走訪統計,我村共涉及危房戶20戶,其中1戶房屋無法居住,2戶房屋破損嚴重,其餘房屋不同程度有漏雨、傾斜現象,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在這20戶羣衆的家裏,我詳細詢問了他們家裏的情況,得知12戶都是年齡大的老人一個人在家,他們的兒女或者出去打工,或者同父母分家,造成房屋年久失修,給老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在4組老人魚彩霞家裏,我問:“阿姨啊!你看你屋裏都成這樣了,還不跟兒子一起住嗎?”,魚阿姨說:“好我的娃啊! 我兒子和兒媳早都叫我跟他們一起住,但是我就是捨不得老屋,住不慣樓房,在這裏住的舒心呀!”。多麼樸實而又讓人揪心的話語啊!我同村長一起對她說:“你一個人住碰到大雨天可怎麼辦啊!你最好是和兒女一起住。那樣才讓人放心呀”。

現在的農村,普遍都存在這種老人在屋守家,兒女們在外打工或是分家等現象。這些留守老人都渴望留在老屋,落葉歸根。而他們的安全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由於沒有人照顧,只有自食其力,而他們居住的生活環境並不是他們所能及的,所以他們的生命安全就成了一個大的問題。

怎樣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而又有保障的居住環境?作爲一名村幹部,我覺得應從一下幾個方面去做:一是積極聯繫老人的兒女及親屬,讓他們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職責;二是對那些不願離開老屋的老人,由政府民政部門牽頭,對其的居住環境進行修繕並給予適當補助;三是對於那些危房戶,要成立對口安置點以應對突發狀況;四是村幹部要切實負起責任,確立幫扶對象,定期對幫扶對象的生活進行幫助。

 20xx年5月31日 星期六 小雨

籌備一週多的“村官”學習交流活動今天如期舉辦終於圓滿結束了。五月份的東少樑村景色迷人,遊人絡繹不絕。在我腦海中閃現過一個想法,繳請全韓城市“大學生村官”到我們東少樑村來學習、交流。

有想法就要有行動,我主動和上級溝通,積極組織這次活動。5月31日“韓城市大學生村官交流團”來到芝川鎮東少樑村學習交流,在此次活動中組織了大家參觀了我村“大學生村官”爲民服務室,新農村和新型社區建設及入戶參觀,學習經驗,爲以後的工作積累寶貴經驗。然後大家做了自我介紹,提出問題,互相交流探討學習,最後我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給大家介紹了我村的詳細情況和新區建設及長遠規劃,大家口口稱讚,表示對我村值得借鑑學習。

下午大家進行了野外學習觀賞,參觀我村金鯽鯉魚養殖基地,學習了養殖經驗,觀賞了黃河沿邊的風景,漫步於沙灘,訴說這各自的工作經歷,大家相互鼓舞,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創建新的篇章。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省級重點示範園”春豐果業合作社,在技術人員的陪同講解種植下學習經驗,然後參觀了“輝強養殖專業合作社”學習總結了魚鰍養殖經驗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

此次活動舉辦的很成功,這次活動主要是拓寬村官視野增強村官之間的友誼,爲了激發村官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強韓城各村官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習示範“新型農村”建設以及當地特色養殖行業的經驗。

此次活動志在開闊村官的視野和加強韓城各村官之間的溝通,做到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爲今後的工作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8

農村工作雖然艱苦但基層工作卻十分重要性

11月1日星期一晴

爲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村官”團隊合作意識和業務工作能力,更好地爲基層各項事業發展服務,根據安排我進入到普查隊伍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培訓工作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環節,我透過參加人口普查培訓班、普查知識學習、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使我對書本上抽象的概念有了實踐性的理解,提升了業務水平,確保了入戶登記工作順利開展。

我充分發揮在基層工作貼近人民羣衆的優勢,多管齊下進行政策宣傳。透過個別講解、會議培訓,在日常各項工作開展中穿插人口普查知識宣講,把上級有關政策、要求和精神貫徹到千家萬戶。廣泛宣傳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讓村民瞭解普查、支援普查、參與普查,提高了羣衆的參與率、知曉率。

普查過程中,配合普查員,頭頂烈日,走家串戶,腳踏實地開展調查。採取入戶詢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做到“見人登人,見戶登戶”。按照規定進行,深入細緻調查瞭解情況,確保“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做到調查清楚、情況明瞭,做到人口普查個個參與、科學發展人人受益。爲人口普查工作的圓滿完成提供了真實準確的數據基礎,爲下一階段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人口普查必須進戶調查,還得等村民在家的時間,有時真是連飯都顧不上吃,深刻體會到農村工作雖然艱苦但基層工作卻十分重要性。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9

xxxx年4月9日 星期三 天氣晴

剛進村的時候,瞭解到我村有好幾名孤兒,對他們就多了一份關注和關心。正好今天是星期六,孩子們都放假在家,我就買了些點心,去看看他們,瞭解一下情況。

下過雨的村路,非常難走。車軲轆碾出的印跡,一道一道的,一邊高一邊低。我騎着電動自行車,摔了一跤,只能推着走。王莊離村部又特別的遠,花了近半小時纔到了王洋、王夢陽的家裏。

他們的奶奶看到我來很激動,孩子們懂事地偎在我身邊。 老奶奶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她家離大隊部又遠。我把手機號留了下來,讓她有什麼事情打個電話,我給跑跑腿。老奶奶一直感激地說:“好閨女,好閨女啊,共產黨好啊,把你們送過來,感謝黨和政府啊,對我們這麼關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組織上把我們選派到這裏,不僅是要我們帶領農民羣衆致富,也是要求我們當好村民,把村民當親人,真心實意地關愛他們,這樣,纔不辜負村民羣衆對我們的期待!

xxxx年4月9日 星期三 天氣晴

前兩天一位大媽和我提到她兒子在外打工,和用人單位發生了衝突,大媽對我說:“小李啊,聽說你是學法律的,你給我們講講,讓我們也多點了解,行嗎?”我一聽,這正是好事啊,我的專業知識派上用場了。

這兩天,我忙活着把婚姻法、勞動法、民法等法律條文設計、裝訂成冊,散發給村民羣衆閱讀。在書記、主任的幫助下,今天下午我在村部又開了法律講座,好多村民羣衆來聽講,他們聽得很認真,有些村民甚至還做了筆記。我覺得自己講得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們很包容我,一直在鼓勵我:“小李,講得不錯!”……

這次的講座讓我有了更多的想法。這麼長時間的接觸,我發現農民們的思想非常保守,嚴重地制約了他們的發展。要想發展,就要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宣講法律知識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爲他們普及科學知識、傳授實用技能,幫助他們掌握脫貧致富的本領。一分知識一分才,一分本事一分“錢”。我村主要是糧食作物,產業結構單一,我們作爲大學生“村官”,應該引導村民羣衆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新上致富項目,例如設施栽培、畜禽養殖……

在這裏,我要從小事做起,爲他們多做實事。

 xxxx年4月9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日子,萬物在我眼中都是那麼可愛!多年來沒有得到解決的飲水問題,在鄉鎮黨委的大力支援下,在我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自來水廠負責人終於答應,爲我們村修建自來水管道了!這表明:我們村終於可以喝上方便乾淨的自來水了!村民羣衆的生活質量又能有所提高了。

自來水廠負責人和我們不僅在解決飲水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透過協商,在我村的規劃、魚塘養殖等問題上也有了更新的發展理念。

這個月開始鋪設自來水管道,明年開春全村人就都可以用上自來水了。想到村裏一路蔓延的管道,想到村民們臉上的朵朵笑容,我感覺自己的責任更加重了。在這裏,我就要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腳踏實地地爲村民羣衆辦些實事。

xxxx年3月1日晴

今天是3月的第一天,呼吸着胡蓮池村的新鮮空氣,走遍村裏的每一個角落,空氣的新鮮和路邊的高低不平形成巨大反差。修路是全村老百姓最關心的事,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自己越來越感覺到身上的壓力巨大,資金如何籌措。修路,這是每一位村民期待的事,真希望能夠得到各級的支援,完成老百姓的心願。我對自己說:如果今年村裏的路修不完,我明年還會來,長期關注蓮池村的發展是我的責任,我就是村裏的一分子。

xxxx年3月27日晴

今天我向村幹部宣講了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強農惠農政策,尤其是對農民負擔政策、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及家電下鄉等政策進行了詳細講解。當我們向村幹部問到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是否落實時,當地一位王姓幹部感慨萬千:“真是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種田不交稅、孩子上學不要費,還有這補那補,政策實在是太好了,農戶家裏的困難只是一時的,日子將會

越來越好!”我們又問道:“在生產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解決的?”她反映了三個問題:一是農村信貸手續複雜,建議簡化手續;二是農村衛生醫療點佈局少,農民看病較遠。需要建議建立健全村衛生室;對她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我們都一一記錄下來。根據

大學生村官日記 篇10

“農村工作要真本領”

村官日記:今天是掛職的第一天,按照村委會主任的安排,我們去了解村灌溉水源的糾紛問題。跟着村委會主任沿3公里長的水渠走了一個來回,我們已感到疲憊。村委會主任不時地介紹水源糾紛產生的原因:這條渠由村裏開挖並負責日常維護,但水渠流經其他村時常被截流。每到用水高峯難免發生不愉快。

這不是什麼難事,只要打幾口抗旱機井就可以了。我心裏想,於是我們提議,召集開個會,一起想辦法。會議由我主持,結果我剛把想法說完,大家就議論紛紛。原來其中涉及錢及時間的問題,我這才明白農村工作得要有真本領呀!

村委會主任助理的主要職責是協助村委會主任處理村裏事務,這對於沒有絲毫農村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個巨大挑戰。法學院03級的葛春玲在蘭溪村任職,“上任”伊始便碰到了棘手事情:久旱未雨,而雙搶插秧又急需用水,村裏一個小水庫去年承包出去,承包主以“放水魚苗會死”爲由拒絕開閘。面對承包主拿出的合同,葛春玲當衆指出這種損害大衆利益的合同是無效的。在法律面前,承包人服了。在村民們的歡呼聲中,兩股清泉流入了嗷嗷待哺的旱田中。

和葛春玲一樣,26名村委會主任助理都奮鬥在一線。他們處理糾紛,設計黑板報,舉辦法律學習班,兢兢業業地履行職責。

 喜歡看着孩子們歡快地學習

村官日記:當我們在課堂上宣佈要離開時,他們眼中流露着戀戀不捨。放學後,孩子們都低着頭不說話,走出去很遠卻突然停下,回頭看我們。農村的孩子十分樸實,他們不會說一些感人的話,但他們的眼神和舉止飽含着真情。我真的捨不得他們。在這裏的15天,我喜歡當老師的感覺,喜歡看着孩子們歡快地學習,喜歡這個安靜淳樸的村莊。

在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之餘,財大學子們的主業便是爲村裏的孩子開辦暑期學習班。聽說城裏的大學生要給孩子上課,十里八村的家長都把自家孩子送來了。三都村的熊蘭蘭等3名村委會主任助理把學習班辦在村委會,前來上課的學生有80多名,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二的都有。他們將這些學生按年級分成三個班,因材施教。農村孩子們在這個課堂上第一次聽到了標準的英語發音,第一次玩起了課堂互動遊戲,也第一次站在了演講臺上,勇敢地說出了自己的理想。

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天,但螺溪鎮的孩子們卻對這幫大學生老師們充滿了依戀。知道他們要走了,西崗村的七八個孩子冒着烈日,步行五六公里路到鎮上買來了小禮品。回來的幾天時間,熊蘭蘭每天都會收到孩子們寄來的信件。讀三年級的周運飛在信中這樣寫道:在三都上課的期間是我最快樂的時刻,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還會回去的

村官日記:在保全村十多天的生活,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農民最務實,最能吃苦,也最有奉獻精神。這樣一片被農民們深愛的土地,怎叫人不留戀呢?

不回頭了吧,我深知,在內心深處,這片土地時時在召喚着自己。我們已經把這片土地認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了。且不說再見吧,我們還會回去的。

在豐田村任職的向仕勝雖然回到了學校,但他的心依然在村裏。這些天他正趕着寫信,向泰和鎮主要領導反映村裏水庫、道路修建問題。他對記者說,他想幫村裏爭取點資金。而熊蘭蘭也沒閒着,她們在三村都設了個法律援助中心,讓村民們碰到法律問題打電話進行諮詢,熊蘭蘭知道,以她個人的能力不能完全勝任,她想得到院裏領導、教授的支援,這些天她正在爲此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