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6篇

一天即將完結,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生活日記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6篇

數學生活日記 篇1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要去買菜。

我們來到菜市場,菜市場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特別熱鬧。我和媽媽來到一個攤位。“老闆,西紅柿怎麼賣呀?”“今天西紅柿的價錢是昨天的90%!”聽了老闆的話,我就想:今天的價錢是昨天的90%,那麼今天的價錢是多少呢?昨天是1。2元一斤,今天就是1。2乘90%等於1。08元。緊接着我又算出了今天價錢是昨天的95%的茄子的價錢,是1。2乘95%等於1。14元等等。最後,媽媽買完了菜,分別是:茄子3元,西紅柿2。5元,黃瓜1。4元,還有兩個雞腿共花10元,還買了一個西瓜花了8。5元,我算了算,共花了25。4元。

透過這次買菜我不僅學會了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充分地瞭解到社會中的物價。

數學生活日記 篇2

生活中的數學需要我們細心發現,爲同學們特別提供了數學生活日記容積與體積,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由於容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因此不少同學認爲容積就是體積。其實,體積與容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有區別的:

一、意義不同。體積是指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而容積是指木箱、油桶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一個物體有體積,但它不一定有容積。

二、測量方法不同。求物體的體積是從物體的外面測量它的長、寬、高進行計算,而求物體的容積則必須從裏面來測量它的長、寬、高,然後計算。因此,對於同一個物體,一般地說,它的容積要比體積小。

三、單位名稱不完全相同。體積單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固體、氣體的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相同,而盛液體的容積單位一般用升、毫升。

本文就是我們爲廣大同學準備的數學生活日記容積與體積,希望可以爲大家的學習起到一定作用!

數學生活日記 篇3

今天,我在《小學奧數解題方法大全》上看到這麼一題,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三角形,綠色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15%,黃色三角形面積是21平方釐米,問:矩形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佔面積和另一個三角形面積,這怎麼求嗎?坐在椅子上媽媽看了一眼,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媽媽用是激將法,目是激怒我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爲了讓媽媽認爲她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着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佔了矩形一半,一個黃三角形和一個綠三角形又佔矩形一半,而綠色三角形面積佔矩形面積15%那麼黃色三角形佔矩形面積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釐米)。

原來這麼簡單,多虧了媽媽激將法啊!

數學生活日記 篇4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我眼中,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的學科,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在我的數學啓蒙老師鄭徵的靈活教導下,我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例如:你去文具店買6本練習本,每本5角錢,一共要用多少錢?42位師生去遊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300元夠不夠?家裏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兒瓷磚?

我在學習了米、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就學會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測量身高。我給自己量的身高是146釐米,也可用學過的小數的知識表示爲1。46米。我還給爸爸、媽媽量身高,分別量出的數據爲175釐米(或1。75米)和165釐米(或1。65米)。我還透過測量我的一步長度,學會了用步子大致估算戶外某個運動場的面積。長=一步長度(0。4米)×步數,寬=一步長度(0。4米)×步數,運動場的面積=長×寬。看到家裏的正方形地板磚,我也用尺子量出了它的邊長是80釐米。我很快算出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就是80釐米×80釐米=6400平方釐米,而1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所以6400平方釐米=0。64平方米。我的臥室一共鋪了16塊,那面積就可表示爲0。64平方米×16=10。24平方米。

透過實際動手測量、計算,加深了我對米、釐米以及小數和麪積的理解,鞏固了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透過對自己身高的測量,感受到了自己成長的快樂。

我喜歡數學這門學科,因爲它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太緊密了。我知道只有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讓數學真正地爲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數學王國的奇妙和樂趣吧!

數學生活日記 篇5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裏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麼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佈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佈圖,我看到分佈圖上面最大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全是6層高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和層數,我就能算出戶數,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爸爸任務後,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幹,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人數來,不容易。

數學生活日記 篇6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數據:“一張厚度爲0、01釐米紙對摺30次之後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紙,透過對摺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峯嗎?但很多意想不到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透過計算,這一切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釐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釐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瑪峯高度8848·13米轉化爲884813釐米,透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摺30次之後紙張厚度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峯高度,而且還是後者10多倍。

其實,像這樣驚人數據在平常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眼睛。

標籤:模板 錦集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