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1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嵖岈山,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

早上,下了一點小雨,空氣很清新。我們在山門前下車,看到旁邊有幾個賣糉子的。那青青的竹葉好像剛從竹子上摘下來一樣新鮮。

這時,一個老外先生悠閒地轉到了山門前,他一頭黃髮,高高的個子,在人羣中十分顯眼。只見他,東瞧瞧,西望望,然後向一個賣糉子的攤點走去。

我是第一次見外國人,便好奇地注視着他。哦,原來他想買糉子。他用英語問,賣糉子的用漢語回答,實際上是誰也不懂對方的話,可是心裏又都明白:老外問價買糉子。老外掏出來一張10元的人民幣,伸出兩個手指,那意思是:買兩個糉子,10元錢夠不夠?賣糉子的給他裝了兩個糉子,又找了他錢,老外“OK!OK!”地笑着走了。

我們幾乎是一起往山上走。那位老外先生,把袋子提到眼前,大概是欣賞裏面的糉子吧?到底受不着糉子的吸引,他掏出一個糉子,又仔細看了一陣子,這才輕輕放到嘴裏——哎呀,他沒有剝去竹葉外皮,我忍不住笑起來。可能是咬不動吧,他用勁一擠,糉子肉從一個角里像牙膏一樣被擠出來,他就這樣,擠一點兒,津津有味地吃一點兒。周圍的人都友好地笑着。

這時,一個小夥子趕上來,他一看到老外的吃相,就親切地拍拍老外的肩膀,用英語和老外交流起來,還邊說便接過老外手裏的糉子,幫他把皮剝開。老外一個勁說“Thanks”。

正因爲這件事很有趣,所以,我特意把它記了下來。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2

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端午節是在我十歲那年。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一回家,就看到門口掛着艾葉,我好奇怪怎麼掛起艾葉,我家從沒好好過端午節。這時,媽媽從屋裏出來,手裏拿着大大的綠油油的葉子,我問:“是準備包糉子嗎?”媽媽說:“是呀,你看我買了糯米,臘肉,紅棗,下午我們一起包糉子吧。”我自言自語說,“反正包糉子一般都是媽媽一個人包,我們在旁邊等着吃。”

下午,媽媽叫我一起包糉子,地上放着一臉盆洗好的糯米,一碗肉和紅棗,用開水漂乾淨的糉葉棕繩,媽媽先給我示範如何包糉子,“包糉子是講究方法的:先將糉葉旋轉成漏斗狀, 再放適量糯米和肉,也可放發紅棗,稍稍壓緊,用糉葉包好,不要讓米漏出來,然後用棕繩綁好,紮結實。你看懂了嗎?”我點點頭就開始包起來。

看着容易幹起來難,我把糉葉轉成漏斗狀,放進糯米,不知怎麼回事,糯米全漏出來。把糯米從糉葉上弄乾淨,接着再來,好不容易包好,給媽媽看,媽媽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糉葉破了,沒辦法,糉葉不要了。於是,我拿起新的糉葉,媽媽手把手地教我,終於完成了一個,媽媽不管我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包。媽媽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就包了二三十個,眼看糯米快完了,我只包了兩個。

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高壓鍋煮了一個多小時,糉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糉子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去信江橋看龍舟賽,信江橋頭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擠進護欄邊。看,兩艘龍舟奮力向前,岸邊人們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牀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着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擡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媽媽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媽媽也跟着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5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糉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6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很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之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7

今天早晨起牀,就聞到一股糉子的香味,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我和爸爸媽媽要去大姨家玩。到了大姨家,我看到妹妹在溜冰;我也想學,於是妹妹脫掉鞋子,給我玩。我穿上溜冰鞋,媽媽讓我原地踏步,一開使我心裏害怕,摔了很多次,眼睛裏直冒金花!

漫漫的,我掌握了技巧終於學會了溜冰,心裏驕傲自滿!滑着滑着就倒了。大姨對我說:“即使你學會了溜冰,也不能夠驕傲自滿哦!加油啊!”

聽了大姨的話,我回想我在學習上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會驕傲自滿。接着成績就一落千丈!

我想自己不能夠再驕傲了,因爲“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我不能貪玩了,也不能驕傲。因爲分數只能夠代表一時,不能代表一世!

這是多麼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8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將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9

一年當中有很多快樂的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兒童節、中秋節……可我覺得最快樂的節日是春節。

春節時我國傳統的節日,就像歐美人過聖誕節一樣,非常隆重。

每到春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將屋裏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將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除夕上午,我們一家人忙着貼對聯、掛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晚上,親戚朋友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是一年當中最快樂,最熱鬧的時候了。大家舉着酒杯相互敬酒,相互祝福。一邊吃着豐盛的飯菜,一邊談論一年當中發生的快樂的事情。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吃過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劇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節目內容可真豐富呀!有美妙的歌舞;有讓人心驚肉跳的雜技;有讓人哈哈大笑的小品;有妙趣橫生的相聲;有讓人拍手叫好的魔術;有展示國家科技魅力的機器人……

當新年的鐘聲快要敲響時,我和爸爸一起盡情地燃放煙花。此時,鄰家的煙花也紛紛響起。各式各樣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將仙居城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

春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呀!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10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之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之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爲今天的糉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爲要吃糉子,所以媽媽要包糉子。首先將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接着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將糉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糉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纔會又香又糯。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鍋蓋,陣陣糉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糉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爲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夠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