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1

春節,是一面旗幟,是中國人關於春天的圖騰。很久以前,家鄉人民就有過春節逛廟會的習俗,這個習慣一直保留至今,沒有改變。爲期二十天的中國狂歡節——翰園春節大廟會,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拉開序幕。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

冷風也許可以鎖住每一粒種子的眼睛,人們卻歡笑着開啟了一串串鞭炮的喉嚨。廟會上,濃郁的大宋文化猶如一壺陳年老酒,醇美甘甜,讓在場所有人陶醉其中。喜慶的節日氣氛好像動感的節奏,明亮歡快,感染着每一個人。大家全身心投入其中,臉上綻放着燦爛的笑容。人們用火紅裝點這春天的盛會。遠遠望去,微風掀起紅色的波浪,流動的人羣好似一片歡樂的海洋。

精彩的節目自然必不可少。這邊龍騰虎躍同賀新春,令不少遊客駐足觀賞,那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向來往的人們展示中原風采。

別具一格的民間手工藝品同樣吸引着遊客的眼球。

老開封的泥泥狗、布老虎、小麪人……一大批優秀的民間工藝師用一雙靈巧的雙手續寫着燦爛的文化。我們看到一個做糖畫的藝人,只見那位藝人以勺爲筆,以糖爲墨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做起畫來猶如神來之筆。出神入化的動作,栩栩如生的造型,不禁令人拍案叫絕。藝人將“筆”飽蘸“墨汁”後,隨着縷縷糖絲的.飄灑,勾勒出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優美的線條;不一會兒一隻機靈可愛的小兔在藝人的手下躍然“紙”上;一眨眼的功夫,又一隻小巧玲瓏的燕子誕生於他的巧手之下。這位藝人的動作一氣呵成,十分流暢,宛如行雲流水,看着令人賞心悅目。

喜氣洋洋的廟會寄託着家鄉人民對新年的期盼,對童真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這裏,人們無拘無束,盡情釋放着快樂。在這喜慶祥和的節日中,我感受到了淳樸的家鄉人民那份如火的熱情,還有中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光輝的大宋文化。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2

大年初四,媽媽帶我去大唐西市逛廟會了。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一個阿姨頭上戴了一個用氣球編的帽子,我很想要一個,我就問媽媽:“媽媽,能不能給我買一個?”媽媽說:“看前面有沒有吧!”

走呀,走呀,終於到廟會的入口了。那裏有很多賣各種各樣氣球的人,於是,我們就去買了一個用氣球編的五角星。買完,我們就到廟會裏去玩了。一進到廟會裏,我們就發現有很多人來玩,還有許多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再往裏走,有一個地方正在表演節目。我們看了幾個節目,還參觀了書法院,就到中午了。我們買了幾串肉串,還買了一杯雪梨湯,吃了肯德基。吃完飯以後,玩了一會兒,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3

正月初四那天下午,我和媽媽去大唐西市逛廟會。

哇!真熱鬧,一進門我們就看見到處張燈結綵,人來人往,真是熱鬧非凡,路兩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五花八門的東西讓我都看不過來了。只見人們臉上全都洋溢着笑容,雖然看不見前方的路,但仍然高興地往前走着。有的手裏拿着各式各樣的烤串,有的拿着椰子,看得我直流口水,其中最讓我着迷的就是——吹糖人的。

只見那個爺爺用一個小勺子舀了一勺糖稀,放在手中按了幾下,然後用手拽出四個細細的小棒,又在前面拽出了一大塊糖,這到底是幹什麼的呢?一會兒你就知道了!接着把嘴放在糖的缺口上用力的吹,一邊吹一邊按,原來的那個糖塊漸漸地鼓起,變成了一隻小牛,我不禁暗暗地爲他叫好。媽媽給我買了一隻小雞造型的,我對它愛不釋手。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已經是下午六點多了,我們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大門,我還不時地回頭望幾眼,廟會上有這麼多人,分明是個人會啊!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4

今天是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去逛了成都大廟會。

武侯祠裏到處張燈結綵、人山人海!夾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簡直不是我們自己走,而是被別人推着走。人羣就像一列列擠在一起的“火車”,在“軌道”上蝸牛般的蠕動。

突然,我看到了一個牌子:米上刻字。什麼米上刻字?我對此感到很好奇。於是我擠出了人羣,來到了那個牌子下。原來那兒在賣一些小玩意兒。這些小玩意兒可不一般,他們是一些玻璃做的小東西,裏面裝着一粒米,有的米上寫着:I love you;有的寫着:健康幸福;有的寫着:聰明伶俐;還有的——可真神奇呀!我們平常寫字,一個字也要比一粒米大,可是這裏的每粒米上卻有好幾個字。

我們想親眼看看叔叔是怎樣做到的。於是我按叔叔的要求把我們想要的字寫在紙上。叔叔開始給我刻字了。我們本以爲他要用顯微鏡,而且會一筆一劃非常慢地刻。可事實和我們想的正好相反,叔叔不但沒用顯微鏡,而且還刻得特別快。他的筆在米粒上行雲流水一般地劃過,我們目不轉睛地看着,也沒有看清叔叔刻的什麼字。我真懷疑叔叔的眼睛有放大功能。我開始擔心起來:字這麼小,我怎麼能看清呢?可神奇的是:米放進玻璃海豚裏後,米和字神奇地變大了。叔叔說這個玻璃海豚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我茫然地點了點頭。

我和爸爸媽媽匆匆向武侯祠的一個廣場趕去。聽說那裏會有精彩的節目。廣場上人頭攢動。我看見一個人正在表演上刀山。上刀山就是爬一種梯子,這梯子可是非同尋常。每一梯都是刀刃呀!他每爬一梯我都爲他擔心:萬一把腳割破了怎麼辦?萬一把手割破了怎麼辦?萬一從梯子上摔下來怎們辦?種種事故圍繞着我的腦袋轉。我的心都揪緊了。終於,他下來了,沒有受一點傷,大家都爲他鬆了一口氣。

這邊的上刀山剛結束,一陣摩托車的轟鳴聲又把大家吸引了過去。什麼?摩托車在鐵球裏開!摩托車在鐵球裏飛奔的雜技你一定沒有聽說過吧,就連做夢也沒想到吧?我也一樣!只見摩托車一會兒水平轉,一會兒上下轉。我和爸爸媽媽看得瞠目結舌。人羣裏的驚呼聲此起彼伏。摩托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增加到第四輛時,有兩輛水平轉,有兩輛上下轉,眼看就要撞上了,他們又避開了。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雖然我沒有雜技演員那些高超的技術,也沒有米上刻字的本領,但是將來我要用我的智慧,用我的知識,用我的才華,去博得那雷鳴般的掌聲。

小學生春節逛廟會日記5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起的格外的早,因爲我們要去逛廟會。

吃完飯,天氣晴朗,太陽照下來很暖和。我們走着去。到了那裏,迎門的是兩頭大牛在拜年並且還在說話呢!往裏走,一座小山上的樹上掛了一些紅燈籠。原來是猜燈謎的,好多遊客都在那猜來猜去。繼續走,“媽,快看!”我叫道,“捏麪人的。”爸爸媽媽聞聲過來了,這捏麪人的桌上有好多彩面做的人,捏的有唱戲的、有小牛。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兒童,以及各種神話故事、戲劇、歷史人物精緻的玻璃框內,就成爲人們喜愛的工藝美術品。“這些都是我的獎狀。”我扭頭一看也是捏麪人的,但是他的做工很細緻一些,多。我和爸爸媽媽讚不絕口的誇這位老人。

“十八變。”我一聽帶着我的好奇心走過去,那個人靈活的擺動着,一甩變成了三個燈籠。媽媽說:“我們小時候都是玩這長大的。”我買了一個那個人教我怎麼玩,我很快就學會了。做轉糖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裏。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他們汲取了傳統皮影製作的特徵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說來就來,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着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籤,便大功告成。我舉着騰雲駕霧的飛龍,對着陽光凝望,它是那麼晶瑩剔透,活靈活現,一時還捨不得吃,只輕輕用舌尖舔一下。

隨着人流,我們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裏真是應有僅有,我看的“口水直流三千尺”又買了許多小吃。

逛廟會我不僅吃到了各種小吃,還了解了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