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精選44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三年級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精選44篇)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人們要把糉子紛紛投進河裏,讓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屍體,而去吃糉子。說起糉子,我那時還小,不會包,婆婆一邊包糉子,一邊對我說:“先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然後再把圓錐的裏面裝上糯米,把上部的糉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爲止,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都摺好,用線將糉子捆綁結實,放到鍋裏一煮,這樣,糉子就包好啦!”我按婆婆說的包糉子,呀!真的包出一個三角型的糉子了!吃着甜甜的糉子,心裏高興極了。

端午節不光可以吃糉子,還有其它的活動。如在門上掛艾草,塗雄黃……我們家通常包糉子的是我和我婆婆,我的婆婆可厲害了,包的糉子一會是方的,一會是三角形的,一會又是圓的,真有意思!我們一家人吃着糉子,高興極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回姥姥家過端午節。姥姥煮了一大鍋糉子。我急忙掀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個個寶塔似的糉子穿着翠綠的外衣,系黃色的腰帶,好看極了。我一口氣吃了兩個肉糉子,又軟又滑,即香又不油膩,非常好吃。

姥姥還炸了一大盆菜角,一個個菜角像彎彎的金月亮,吃起來又酥又香,姐姐都吃了五個。姥姥看着我們吃得這麼香,很高興,還給我們每人一個香包,非常漂亮,還很香。姥姥說帶上這個香包可以避邪,還可以驅趕蚊蟲。我和姐姐帶着香包摟住姥姥說:“姥姥你真好,謝謝您!”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一般家庭過端午節都在家團團圓圓,可是我們卻不一樣,因爲我爸爸發燒好幾天了,所以我就陪爸爸在醫院裏過端午。

但是在醫院裏我可以當護士阿姨的“小助手”,也就是爸爸的“換藥水員”。可是醫院到處是病人,我怕被傳染,所以只能戴着口罩進進出出。

爸爸的藥水可多了,一共有三包,所以等爸爸掛完已經4點多了。這時我就想像當護士要不停的給病人換藥水,還有打針,她們真辛苦。儘管護士這麼辛苦,但也很了不起,我長大也想當護士。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決定今天教我包糉子,這可把我樂壞了。

奶奶先拿出事先洗好的糉葉和繩子,又拿出提前泡好的糯米和炒好的肉,最後拿出糖、豆、鹽、花生等各種配料。奶奶把所有配料倒進一個大鍋裏,用勺子攪拌均勻,這樣包糉子用的陷就做好了。

奶奶開始作示範了,她先把準備好的糉葉捲成雪糕筒狀,然後把弄好的陷舀一勺進去,接着把多出來的糉葉繞着“雪糕筒”轉幾圈,最後用繩子把糉葉的形狀固定住,這樣就包好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看完示範後,我心想:這也太容易了吧,如果讓我包,我準會比奶奶包得好。於是,我照着奶奶樣子去做,包了幾個,個個都露陷了。奶奶走過來笑眯眯地說:“別急,一個一個慢慢包。”我聽了便認真地包了一個,果然,這一次比上幾次包得好多啦。於是,我開始認認真真地包好每一個糉子,不一會兒,所有的糉子都包好了,奶奶直誇我呢。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真的好開心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5

六月二十日星期六涼快的一天!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辟邪的日子,還是走親訪友的日子!

昨天下午放學後,我們立馬出發——姥姥家。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個賣香包的,我挑了一個金黃的香包,上面有兩個小鈴鐺,還刻了祝福的詞語:一生平安。我們回到姥姥家,天已經黑了。姥姥給我找出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毛線,給我編成了花花線。我戴在手上和腳上,再陪上我的香包,我就不怕“五毒”了。

“五毒”是蛇,蠍子,蜘蛛,蜈蚣,蟾蜍。它們都是毒性最強的,在端午節他們會出來搗亂。我帶上我的香包和花花線,我就不怕它們了。

我的端午節非常愉快,祝你們端午節愉快!

媽媽後記:今天端午節,天氣很給力喲!特別涼爽的感覺,讓我們過了一個舒服又溫馨的節日!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早上,我非纏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無奈,只好叫我這個“冒失鬼。”

我先看着媽媽包,只見糉葉、糉米在媽媽嫺熟的手法下完成了。媽媽又叫我自己包一變。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先拿起糉葉,做成糉子的雛形,緊接着,我抓起一把糯米往糉葉裏放,剛放進去,糉葉 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顆顆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我不敢怠慢,趕忙把地上的糉葉撿起來,洗了一遍(因爲我媽媽很節約糧食)。我又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這次, 糉葉在我手裏乖乖的,一點也不像是剛纔的那一片脾氣暴躁的糉葉。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包好了一個糉子。

接着,我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7

端午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既忙碌又有趣。

天還矇矇亮時,奶奶就將傳說有驅魔祛鬼神效的昌蒲、艾葉、榴花、蒜頭綁在一起,插在門楣上。然後開始張羅着包糉子,品種可全啦!有赤豆糉、棗子糉、鹹肉糉、香腸糉……還有不同的造型呢!傳統的三角型、西洋的斧頭型、創意的五角型……品種齊全,包好的場面可壯觀了,讓我等不及就想咬上一口。

到了晚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着餐桌,細細地品嚐着奶奶充滿愛心的糉子,熱乎乎的,還帶有蘆葉的清香呢!美味之極!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四時花竟巧,九子糉爭新。”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8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賽龍舟和吃棕子。

這一天,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媽媽給我說了端午節的又來後,就開始教我包棕子了。我看媽媽包一個棕子,然後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棕子,可是棕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媽媽說:“快把棕子放到碗裏解開,棕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着包棕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於學會了包棕子。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棕子。”於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後。媽媽把棕子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就煮好了。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吃完後,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後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衝到終點。最後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裏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9

今天端午節我和外婆他們去了大外婆家。

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們乘着車子來到大外婆家。路上,媽媽說:“我記得她家在水簾洞53號。”“啊?”我迷惑不解,“水簾洞?”舅媽也笑了。外婆也奇怪地說:“什麼水簾洞啊?”媽媽又回答:“水簾洞就是水簾洞,我的記性很好的。不會錯!”我們只能聽她的話了。舅舅說話了:“我記得有一個農工商超市的。”但我看看窗外,只有高高大大的大橋,沒有超市。“農工商!”舅舅叫着。“哪兒?”我和舅媽異口同聲。繞了一個大圈子,終於找到了農工商,有順着媽媽說的“說的“水簾洞”,我們找到了這個小區。我一看,真的是水簾洞,是水簾洞53號,真是太太太好笑了,好像這裏是花果山一樣。

我就是這樣“笑”到大外婆家的,這真是一次有趣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中午在外婆家吃好午飯後,媽媽和外婆去購物,我和爸爸去了公園。

我們來到公園,公園到處是遊玩的人,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我們先去看了4D電影,我感覺到恐龍世界裏,這裏的恐龍好可怕,我都躲在爸爸身後了。然後我們去乘小火車,我在火車站臺等小火車,等了半天都沒有來,就換了下一個項目,就是森林之旅。我在森林之旅中發現三角龍和老虎、企鵝、海豚在一起。

這一個項目結束後我們去了太空漫步,在上面我感覺我有恐高症,這對我來說太誇張了,我一邊太空漫步一邊還聽着音樂呢!最後我們去划船了,別看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可是船長呢!我還看見別人用水槍在打仗呢!我玩的非常開心。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1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過端午節。

我們來到家和超市,爸爸、媽媽去買東西了,我看到了我們班的同學季官清,我們兩個在超市門口說着話,忽然發現旁邊大樹上的鳥窩裏掉下來一個鳥蛋,但是鳥蛋已經破碎,我們心裏挺難過的。

我們來到了東營奶奶家,一看奶奶正在包糉子,我也去幫忙。我先把竹葉捲成圓筒形的,再往裏面裝上各種各樣的餡兒,然後把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線把糉子捆好,放在鍋裏煮了一個小時,我們就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人都在奶奶家過的,我們剛到奶奶家的時候,什麼都準備好了,我們開始包糉子。我在一旁看他們包糉子,媽媽包得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爸爸知會包三角形的糉子。

糉子包好了,現在可以煮糉子了,我和爸爸一起看電視,媽媽在煮糉子,爺爺奶奶在看妹妹心裏樂滋滋的。爺爺說:“妹妹長得真我。”奶奶說:“那是肯定的。”媽媽煮的糉子好了,我們全家吃糉子,爺爺奶奶看妹妹。我們吃完了,爺爺奶奶開始吃糉子,媽媽看妹妹,我和爸爸又看了一小會兒電視,爺爺奶奶吃完了,我們在奶奶家玩了兩個小時,爸爸說:“我們走吧。”

我們走了,這一天我們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3

今天,是端午,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很喜歡包糉子了,我家的人都會包一種“鹹棕子,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鹹的糉子就是鹹肉啊,燒雞,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我媽媽端鹹肉糉子,我迫不及帶的拿鹹肉糉子,我開啟了我自己做的鹹肉糉,我自己吃了我自己做的鹹肉糉子,我哥我姐都吃自己做的鹹肉糉子,我們全家去看龍舟,看他們努力的力量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4

今天早上,媽媽說家裏沒有韭菜和餃子皮了,我自告奮勇,要去幫媽媽買。

我先買了一斤韭菜,然後提着袋子哼着歌開開心心的去找餃子皮。可餃子皮不像韭菜那麼順利的就能買到。

我來到菜市場,東找找,西瞧瞧,可卻連一張餃子皮的影子都沒看見,但我還是從一個賣菜的阿姨口中打聽到了餃子皮的藏身之處,最後就輕而易舉的買到了。

到了家裏,我們全家人一起包起了餃子,我包得餃子像包子一樣,而其中有三個最與從不同,一個像鯨魚,一個像田螺,而最後一個則是我亂捏的四不像。哈哈!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5

今天,我很早就起牀了,因爲我們全家要到崇明去玩。

路可真遠啊,我猜有200公里吧!先過了隧道,到了長興島,然後開上上海長江大橋,橋好寬啊!到了崇明,又開了很遠的路,終於到了親戚家新蓋的房子,三層樓房,三角形的屋頂,真像一座城堡啊!

房子前面有一大片莊稼,有金燦燦的小麥田、有綠油油的玉米地、還有低低矮矮的黃瓜秧,河邊還有一棵粗大的桑葚樹,我還跟着舅舅去摘了一小杯桑葚,可是味道酸酸的,不太好吃。院子後面有棵桃樹,掛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桃子,都是青青的,我摘了幾個,悄悄咬了一口,哇!苦的!吃過午飯,我還和姐姐、弟弟、妹妹們一起踢了球,玩得開心極了!

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好想能再去玩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還稱重午節、端午節。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爲受人愛戴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於是老百姓自發地划着龍船去撈救他,還向江中拋撒糉子。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後來每到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爲偉大的愛國詩人。

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侯,人們總是要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個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我想是想讓孩子們長命百歲吧!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怪不得一到端午節,奶奶就去菜市場買許多艾草和蒜泥,在中午12:00時放在太陽底下曬,說艾草、蒜泥能消毒,還在家中用艾草煮。我想:端午節的風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7

農曆五月五,歡歡喜喜慶端午,家家戶戶忙把糉子煮。糯米飯Q又Q彈,瘦肉,蝦米和香菇。花生栗子和紅豆,有甜有鹹樣式多得不可數一口接一口,越吃越順口,可別撐壞小肚肚,消化不良自己找麻煩。

農曆五月五,歡歡喜喜慶端陽。各式各樣,五彩繽紛,香包一大串。金魚、大象、和小羊,樣樣都吉祥,掛在胸前辟邪又漂亮。農曆五月五,歡歡喜喜慶端午,大家排排站,手拿雞蛋,目不轉睛、戰戰兢兢輕輕放,有的立、有的倒;不灰心,把蛋立起一定有希望!

農曆五月五,歡歡喜喜慶端午。咚咚鏘!咚咚鏘!鑼鼓喧闐,熱鬧不得了!加油!加油!一艘艘龍船,水上突飛猛進,忙把冠軍搶。

農曆五月五,歡歡喜喜慶端午。忠心耿耿的屈原;法海戰白蛇,水漫金山寺,百聽不厭的傳奇故事。又重新活在眼前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8

我們中國有許多節日,但我最喜歡有着濃濃藝術風味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大臣,他憂國憂民,深受百姓的愛戴,但由於奸臣陷害,加上看到國家快要滅亡,屈原傷心絕望之下便投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傷心,於是划起船隻,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把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

端午節不僅有着感人的來歷,而且還有許多習俗。我最喜歡的是賽龍舟:傳說古時,老百姓捨不得屈原死,爲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很快樂,船頭站着一個人敲鼓,大家就跟着鼓聲一起劃,那時別提有多壯觀了。每次賽龍舟,大家都齊心協力,船就劃得很快。

我愛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19

時間過得真快,剛過完快樂的六一,又迎來了傳統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當然離不開包糉子了。看着奶奶忙上忙下地準備着包糉子的材料,我也自告奮勇地參加了包糉子的行列中。

我把小手洗得乾乾淨淨的,迫不及待地擠到奶奶的身邊。可是我還不會,怎麼辦呢?奶奶教我:先把糉葉折成一個三角形的口袋,裝上糯米、火腿、蜜棗,再把它們緊緊地包在一起就可以了。

可是,這些淘氣的小傢伙們一點也不聽我的話,順着縫兒就逃走了。奶奶看着我笨手笨腳的樣子,在一邊偷偷地笑着呢!我只好在旁邊看着,還是奶奶的手最巧,不一會兒功夫就把這些淘氣的小傢伙們包裹好了。看,糉子堆了滿滿一鍋,我就等待着香甜可口的糉子入口了!

奶奶很快就把糉子和豐盛的飯菜做好了,全家人其樂融融地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和豐盛的飯菜,幸福極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0

在中國提起端午節人人都知道,而且都要吃糉子,賽龍舟。

可是,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古時候楚國住着一個人,名叫屈塬,他在朝中當官,對皇上非常忠誠,他經常爲皇上出謀獻策。但是,有一些奸臣對屈塬恨之入骨,於是在皇上身邊說屈塬這不好,那不好,皇上聽了竟然相信了,把屈塬貶到邊疆。屈塬懷着報國之心。別的國家都請屈塬去,但他不去,只是擔心自己的祖國。失去了屈塬,楚國離滅亡越來越近,最後,連楚王都被別國扣押。

有一天,屈塬聽說楚國快要滅亡了,非常傷心,心想:“連國家都滅亡了,我還活着有什麼用?”想到這裏,他抱起石頭跳進了汩羅。

這一天是五月初五,人們傷心極了,他們把米扔入裏,讓魚吃米,不吃屈塬,並且奮力划船去河裏找屈塬。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了吧!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1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糉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糉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糉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

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纔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糉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每一年都會期待的節日,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可以包三角形的糉子,吃香噴噴的糉子。

中午,我和小夥伴們玩的很是起勁,媽媽卻在廚房裏忙的不可開交,她又是洗糉葉、又是倒糯米水、又是剝栗子。終於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用小勺把糯米舀在糉葉裏,放進栗子,接着把糯米蓋住,最後用牢固一點的繩子纏上,就做好了,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了糉子,媽媽又開始煮糉子了。媽媽把糉子放入鍋中,水開心的笑出了聲“吱吱”看來,水也覺得媽媽包的糉子香。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糉子終於煮好了。媽媽拿出糉子,飄香四溢,令我的口水直流了三千尺。我拿起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咬了一口,甜甜的栗子和香香的糯米混在一起,十分好吃,我吃着吃着想起了一個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啊!端午節,那好吃爽口的糉子,讓我不得不喜歡你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3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裏好期待,因爲我又可以吃到我親手包的糉子了。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爸爸早早的買回來了包糉子的材料準備了起來,爸爸說等到中午我們就可以包糉子吃了。

終於等到了中午我們一家人開始包糉子了,爸爸最開始包的糉子都特別的醜逗的我哈哈大笑,我對爸爸做了一個鬼臉,我心想我包的糉子肯定比爸爸的好看,於是我包了幾個,可是等我包出來的時候爸爸媽媽不約而同的大笑了起來,看到我包的不成樣的糉子我也笑了起來,爸爸媽媽對我說讓我繼續努力在後來包的幾個裏漸漸的有了糉子的樣子了這時我開心的笑了。在包糉子的時候爸爸給我講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我也知道了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和屈原的事蹟。等到爸爸把糉子蒸熟的時候一陣香氣撲鼻而來讓我饞的直流口水恨不得一口把它吃掉。看着眼前一鍋糉子我的腦子卻出現了端午節的各種活動畫面。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是中華人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了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的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了,希望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於是它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後,老百姓紛紛把用楝樹葉包好的糉子投入水中,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爲了驚動魚兒,不讓他們吃了屈原的屍體。人們還製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過着端午節,端午節成爲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三天。現在過端午節,不再侷限於吃糉子和賽龍舟。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願,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5

今天是星期六,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同學們在學校裏一起過端午節。

林宥辰奶奶先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我們知道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就是端午節正午12時,雞蛋能豎起來,叫做立蛋。之後,陳唯嘉爸爸教我們包糉子。他對我們說:“包糉子可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哦,尤其是想要包出漂亮的糉子,需要技巧和耐心。”我們按照陳唯嘉爸爸教我們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包起糉子,然後用繩子紮好。看着包好的糉子,好有成就感啊!有的同學在糉子上畫笑臉,有的在糉子上簽名……

接下來是撞蛋環節,有的同學的蛋一撞就碎,我們組的何啓永的蛋堅硬無比,贏得了比賽,大家都叫他的蛋爲“鐵蛋”。何啓永心花怒放,拿到了一件小禮物。林宥辰奶奶又給我們分了很多可口的美食。別的班的同學都在羨慕我們呢。哈哈!他們的口水流了一地。

我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6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學校。我和同學們又見面了,我們一起上了上午的課。

十二點叔叔阿姨來到我們班。一起把我們的小桌子拼好再放上乾淨的桌布和好吃的水果。叔叔阿姨們真熱心啊!林奶奶專門做了端午節的習俗PPT,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開始包糉子了,我們照林奶奶說的法子來包糉子了!我們先用糉葉做成一個像金字塔一樣的尖尖的頂端,再把米和甜棗放進去,最後再用糉葉把裏面的餡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好了!要不是有奶奶的幫忙,我是包不起來!

糉子煮好了,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太好吃了!”接下來我們撞雞蛋。“撲通通”雞蛋碎了,我們的擂主是——何啓永

我們還來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豆腐乾,雞翅……“真是太美味了!”我感嘆着。

一下午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走出校門,帶着糉子的香味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7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人們要把糉子紛紛投進河裏,讓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屍體,而去吃糉子。說起糉子,我那時還小,不會包,婆婆一邊包糉子,一邊對我說:“先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然後再把圓錐的裏面裝上糯米,把上部的糉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爲止,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都摺好,用線將糉子捆綁結實,放到鍋裏一煮,這樣,糉子就包好啦!”,我按婆婆說的包糉子,呀!真的包出一個三角型的糉子了!吃着甜甜的糉子,心裏高興極了。

端午節不光可以吃糉子,還有其它的活動。如在門上掛艾草,塗雄黃……我們家通常包糉子的是我和我婆婆,我的婆婆可厲害了,包的糉子一會是方的,一會是三角形的,一會又是圓的,真有意思!我們一家人吃着糉子,高興極了。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8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重陽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去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去逝,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媽媽一大早到市場買了兩把艾葉,掛在門上。奶奶在忙着包糉子,她這一手可行了!只見她一手拿着勺子放餡兒,一手包着棕子,那棕子包得又快又好。而爸爸則忙着去漠江河看龍舟比賽,聽爸爸說,每次的龍舟比賽都很精彩呢。

我跑到奶奶身旁,叫奶奶教我包糉子。奶奶微笑着說:“你要先把一片糉葉弄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準備好的米和餡放到裏面,再包成一個四角糉子,最後再用糉子葉裹一層,用繩子綁起來就可以了。”我試着做了一個,但看起來真的不像糉子。接着,我又試着包了好幾個,最後終於成功了,哈哈。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2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在這個節日中,風俗習慣有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

這天,就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

在我的家鄉,這個美麗的小縣城,雖然沒有長江賽不了龍舟,但是端午節過得也是非常的隆重。端午節一到,奶奶一大早就會到集市上去買紅棗、豆子、葡萄乾、肉沫……偶發多麼米、黃米,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綠綠香香的糉葉。回到家,泡糉葉、包糉子。種類多種多樣,有紅棗糉、葡萄乾糉……。包好放入鍋中蒸上兩三個小時,一掀開鍋蓋,就散出誘人的香氣,把門口織毛衣的老太太們都香的流下了口水。

每次吃糉子,我都不禁讚歎。回家時,奶奶就會再給我們提一籃子,分享給街坊鄰居,大家也都讚美我的奶奶,我總會回答:“那是,我的奶奶包的糉子是全天下最好的!”

聽着讚美的話語,吃着香甜的糉子,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我愛過端午節,因爲那一天,可以吃到奶奶包的美味的糉子,還可以慣常電視上的賽龍舟。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0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人打算去姥姥家過這個令人開心的日子。

“快點,一會兒就趕不上車了。”對於爸爸媽媽的聯合攻擊,我們只能離開那溫暖的被窩。雖然很委屈,但是一想到要去姥姥家時,就加快了速度,在準備走時,我們就開心的想:給姥姥買什麼東西好呢?忽然,弟弟想到一個很棒的主意,就說:“昨天,阿姨送來了一把香蕉,不然我們送給姥姥吧!”然後,我們拿着香蕉就走了。

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閒着無聊就拿出一本書看了,一會兒,我累了就睡覺了,“佳雪,別睡了,快到了。”爸爸對我說。

一會兒,到了,我們一下車就看見姥姥在等我們。“姥姥端午節快樂”我說。然後,我們就回家吃午飯了,我們就在院兒裏玩兒了會兒。

時光飛逝,轉眼間,就該上學了,我們就依依不捨的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到來,那樣,我們就可以吃香噴噴的糉子了,哈哈!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1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糉子,賽龍舟。

中午,我回到姥姥家,剛進屋,姥姥就放好桌子,端出又香又甜的糉子,聽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大詩人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糉子就想吃,姥姥一把拿過去,說:“先別動,小饞貓,等我把糉子葉剝下。”說着,熟練地剝下了糉子葉,糉子葉是蘆葦葉和竹葉的,轉眼之間,又白又嫩的糉子就放在我的碗裏了,我趕緊吃了一口,有一種特別的香味,真好吃。

午飯後,我開啟電視,電視上,賽龍舟非常熱鬧,穿紅色衣服的在前面領先,綠色衣服的在第二,穿黃色衣服的第三,穿藍色衣服的最後,“呀”藍隊趕上來了,紅隊不甘示弱,喊着號子用力劃,可總甩不開黃隊,最後,打成了平手。

爸爸媽媽上街回來了,我趕緊彙報剛纔的比賽情況,媽媽說“今晚的端午節晚會更精彩。”真的?我焦急的期待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2

在戰國時期楚國抗秦的時候,屈原跟國王說了要和別地國家一起抗擊秦國,後來國王沒有聽從他的話,聽信了奸細的話,還將屈原流放。他在路過汨羅江的時候,聽見別人說楚國快要滅亡了,屈原非常傷心,最後在死前寫下一首《懷沙》,抱着石頭跳下了河。百姓知道屈原死了之後,漁船在江裏打撈他的屍體,百姓還扔一些雞蛋糉子飯糰不讓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後來那一天被命名爲端午節,在那一天要吃糉子舉行賽龍舟等活動。

今天我在家,看見桌子上有一碗糉子,我輕輕地拿起了碗裏的糉子。放在鼻子附近聞了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用手捏了一下,特別好玩兒,特別像一個解壓球兒。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啟了,它特別像糯米金字塔,咬上一口,哎呀,真香,嘴裏粘粘的,兩顆紅棗的味道在舌頭上氾濫,我又咬了一口,更香更甜,這個糉子真粘人,特別好吃但是實在太麻煩了。我洗完嘴和手之後,那糉子味道還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時大家都包起了糉子,我們家也開始包糉子,應應這個中國傳統節日。

我照着外婆的樣子,手裏拿着兩張長方形的糉葉,把它們折成一個漏斗狀,接着將糯米放在裏面,可我放一點它漏一點,放一點漏一點。外婆笑着對我說:“你的漏斗可真漏,一定要把它包實。”聽了外婆的話,我把糉葉折得像一個尖尖的小漏斗一樣才罷休。我再一次把糯米放進糉葉裏,終於不漏了,放好糯米我還在裏面加了一顆甜蜜棗,然後我拿了一片糉葉把大口子封住,最後用一根線把糉子嚴嚴實實包住。我看看外婆包的糉子,像一個威武挺拔的將軍,再看看我的糉子,像一個乾癟的老太婆,這一兩秒就趴在地上開始睡覺了。

唉!包糉子太難了,還去超市買着吃方便啊!我心裏默默想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4

終於到了端午節,讓我想起了文秀的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心痛不已,人們紛紛划船去打撈他的屍體,因爲古代人死後要把屍體埋在土裏。可人們怎麼打撈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有位漁夫把米團和雞蛋等食物丟在水裏,說:“大家快丟啊!讓魚龍蝦蟹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人們紛紛仿效,一位老醫生則拿了一罈雄黃酒,說要把水裏的蛟龍水獸藥暈。後來怕米團爲蛟龍所食,人們用蘆葦葉包米飯,便發展成了現在的糉子。

每到端午節,奶奶就包了許多糉子,就在鍋裏煮,奶奶讓我在門外等着,等着、等着,我就聞到一鼓清香,奶奶喊:“小寶,進來吧。”我走近廚房,香味越來越濃。奶奶開啟鍋蓋,一股白煙從鍋裏冒出來。

奶奶把糉子盛到盤子裏,讓我端到桌上,我把糉子的皮拔開,又軟又白的糉子讓我流下了口水,我一口又一口的吃起來。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5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不知不覺又一個端午節來到了,它意味着一個炎熱的夏天來到了。

今天一大早,我就去興趣班了。一進門,老師就問我:“你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誰的嗎?”我說:“這不簡單,當然是屈原了!”那你知道有什麼習俗嗎?”“包糉子、吃糉子、賽龍舟和插艾葉。”我說。老師聽了後讚許地點了點頭,說:“你懂的還真不少哩!”我聽了後別提有多開心了。雖然雨在“嘩啦啦”地下着,但是我精神抖擻,一點也不覺得累。

中午,我剛回家,媽媽就把奶奶朋友家送給我們的糉子端出來。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心裏很是高興。

“節分端午爲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我用電腦查閱了一下,發現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我想起了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以屈原爲榜樣,爲中華崛起而奮鬥!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6

今年“六一”,爸爸和媽媽答應帶我去姥姥家探親,6月2日是端午節,正好趕上當地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爸爸爲了使我感受到端午這一傳統文化的氛圍,就帶我們一起觀看了比賽。

比賽一共有八支隊伍參加,現場彩旗招展,鑼鼓聲陣陣,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來自舒城的隊伍取得冠軍,爸爸問我:“爲什麼他們能獲得冠軍呢?”我回答說:“是因爲參加比賽隊員的力量大。”可爸爸告訴我,那只是一個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團結協作,大家目標一致、動作一致,這樣才能爆發出最大能量。聽爸爸這麼一分析,我有點明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這個道理了,團結協作才能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讓我明白上面這個道理,在歡笑中結束了假期。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7

今天是農曆5月5日——端午節。我熱切盼望的節日來了!說到端午節,我們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爲國家淪陷,不肯屈服於敵人,最終流下了眼淚。後人爲了紀念他,選擇了糉子包。當天街上和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的糉子香味。奶奶很早就準備好了糯米、牛,還準備了一袋糉子。不久,小區裏的奶奶們都聚集在奶奶家門口,原來他們是來一起收拾糉子的包的。不久,這些糉子被神奇地包裝起來,奶奶特地爲我做了不止一個造型,給奶奶家收拾了一桶糉子,還停下來看外國朋友,在滿意地離開前拍了幾張照片。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摘下樹葉,三兩吃了它。媽媽怕我消化不良,阻止我再吃第二次。奶奶笑着說。“吃吧,再吃幾個!一年只有一個端午節,當天打包的糉子,吃口才有和以前不一樣的味道!”你看,多麼會說話的奶奶啊!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是因爲喜歡吃甜美美味的糉子,還因爲那個古老而感人的傳說!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8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飄散出糉子的香味。現在糉子的品種越來越多了,有紅豆餡的、蜜棗餡的,還有肉餡的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誰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我和爸爸搶着回答:“是端午節。”“那麼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又問。我搖了搖頭。爸爸於是給我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從前,楚國大夫屈原提倡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楚王非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放逐。後來,楚國陷入困境。屈原整日都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去尋找屈原的身體,可沒有找到,又怕被江裏的魚兒吃掉,便用米包成糉子扔進江裏餵魚。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在那天,人們都吃糉子、賽龍舟。”

聽了屈原的故事,我深受感動。他爲國捐軀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要多吃上幾個糉子。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39

“太震驚啦!太震驚啦!媽媽,我學會了包糉子!”我自豪地向媽媽訴說。

我看同學們都幫他們的媽媽包糉子,心裏非常羨慕,我也決定去外婆家包糉子。

端午節快來了,機會也終於來了,我看見外婆正在包糉子,就走過去,說:“外婆,我也想學嘛!”“好吧!”外婆勉強答應了。

外婆從一個大盆裏端來一些糉葉。外婆說:“讓我先給你做示範。”只見外婆從盆裏拾起兩片糉葉,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形,再抓起一些糯米,然後端來一個盆子——裏面有紅棗、臘肉、蛋黃,抓起臘肉、蛋黃塞在正中間,又抓起糯米鋪在上面,接着拿一條白線把它捆上,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現在輪到我了,我拿起兩片糉葉,包起糉子來,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包的糉子不是白線綁不上,就是糯米灑出。外婆看了這情形說:“你第一次包糉子,先拿大點的糉葉,糯米少放點試試。”我按外婆說的試了試,果然成功了。

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0

在一個又一個快樂而平淡的日子之後,端午節終於迎來了。這一天,街上擠滿了來來往往的人和川流不息的汽車。人們從公共汽車上衝下來,爭相購買糉子和菖蒲。小孩子脖子上掛着香包。陽光下,香包看起來閃閃發光,佈滿鱗片。

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走着。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糉子攤。我和媽媽買了一些不同口味的糉子。他匆忙回家。我已經撲到桌子上了。媽媽真是個大方的人。我從左向右數。他們有三十個人。“你買這麼多幹嘛?”我對自己說。我現在不能照顧它。我不屑一顧,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賽龍舟成了我們家關注的焦點。我們全家圍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地盯着屏幕。划水的人精力充沛,一條金龍招展着,在河上緩緩漂浮。一幅壯觀的景象映入眼簾。

啊!今天的端午節真的很有趣。希望下一屆端午節也能像這一屆一樣充滿活力和樂趣!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1

在今天端午我們做了一件特殊的事,那就是做香包。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吃糉子、划龍舟等,但你們是否知道端午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做香包呢?

香料中我非常喜歡合歡這種花,在裝香包時,我渴望在幾分鐘內搶到合歡花。

袁老師將我們帶到了德林山上,同學們都搶着想馬上往袋子裏裝上各種香料,馬上做成香包,而我卻不急不慌,因爲東西很多,根本不需要我們去搶,在那個袋子裏裝上自己需要的就行了。

一個個同學都非常開心,都將多種東西裝進了自己的白色小袋子裏,同學們在兵荒馬亂中取得了又一次的快樂。

他們正說: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我想了想,這還挺有道理的,端午節難道不是紀念屈原嗎?

在今天的黃昏下,我們都特別開心,也特別自豪,過了一個特殊的端午節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2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穿香囊,吃餃子,撒白糖,龍舟下水。”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今天我們談論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也被稱爲端陽節。五月初五,人們打掃房子,在廚房裏灑雄黃水,以殺滅毒蟲或防止其滋生。

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和米飯放到河裏,讓魚蝦吃飽,不要再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人在端午節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糉子和雄黃酒。在南方和北方,孩子們都應該在這一天用雄黃在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包。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就是端午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慶祝的節日。不僅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慶祝端午節,崇拜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3

端午節是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一般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我家也不例外。

“起來,包餃子,等包好了,吃餃子!”媽媽說:“快點,快起來,不然早飯就吃完了!”爸爸又吼我了。隨即,我起牀,洗臉,漱口,一切都準備好了。我開始做糉子。看着媽媽熟練的做糉子,心裏癢癢的,就開始做糉子。先把糉子放在糉子葉子裏(糉子是我媽提前做好的),然後把糉子一層一層包起來,最後打個結。一個小糉子誕生了,帶着勝利的心情給媽媽看。我媽看到後誇我說:“還不錯。我知道怎麼包糉子。獎勵你玩一會電腦!”於是,我就去玩了。

午飯時間,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一種成功的感覺。是的,因爲人有成功和勝利的感覺,所以會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努力,新的東西就會誕生。

我愛端午節,我也愛端午節,靠自己的雙手勞動成功。

評論:1。思路好,中心明確,結尾結論感傷。2.糉子的製作過程並不具體。

端午節三年級日記 篇4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忙着包糉子,準備其他習俗,我們家也在忙着。

我媽去店裏買了幾斤糯米,把糯米洗乾淨,放在盆裏,放上蘑菇,花生,三層肉,放進去,攪拌均勻,把準備好的竹筍捲成錐形,把攪拌好的材料放進去,差不多吃飽的時候折一片竹筍葉下來,然後用繩子綁起來包一個糉子。“我看得目瞪口呆,一,二,三...餃子都包好了,我媽用大火煮。煮了很久,帶了一盤好吃的糉子。我拿了一個,解開繩子咬了一口。簡直好吃到了極點!

我奇怪地問:“媽媽,你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母親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河後,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糉子扔給魚吃。”

端午節不僅僅是做糉子,還把五種綵線搓成彩縷,戴在我的手腕、腳踝、脖子上,意思是避災、祛病、養生。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黃武、戴香囊、掛艾草等等。你認爲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