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心理作文

【必備】心理作文彙編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心理作文彙編十篇

心理作文 篇1

“這節心理課,我們來玩心理遊戲!”谷老師話一出大家齊聲歡呼“耶__”,頓時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遊戲的題目叫‘蛇戰’,遊戲規則:全班分成四隊,後一人抱住前一人,按照這樣的規律,大家抱成一條‘蛇’。”谷老師邊說邊示範,“你這條蛇的蛇頭要是報住另一條蛇的蛇尾,那麼另一條蛇就被淘汰了;如果你這條蛇蛇身斷了,你們這條蛇就淘汰了。我們看哪條蛇堅持到最後!”

四條“蛇”很快涌到操場上。蛇戰開始了。我們纔剛出發,就立刻聽到同學們嘆氣聲。我腦中一顫,才知道我們被第二條蛇抓住了,可惡的蛇頭黃鑄衍抓住了我們的蛇尾。我們心裏真後悔:怎麼一開始就被抓住了呢?嗨,不該只顧攻擊不顧防啊!

我們經過一番討論,開始了第二次蛇族大戰。這一次,攻擊我們的不是男生,而是另一隊女生。兩隊的蛇頭互相望着,好像要打架似的。我的心裏真緊張。沒想到我們的蛇頭蔡崟崟向前一撲,深深地驚嚇那條蛇的蛇身胡芳綺,有同學鬆了手,他們就迅速被淘汰了。我心裏暗暗高興:失敗來得快,成功來得也快呀!忽然男生把蛇頭一甩,朝我們進行攻擊,我們迅速捲成“蛇皮卷”,將蛇尾包在中心,讓男生找不到蛇尾,哈哈。

玩完後,我們總結出很多經驗,其中一條:團結和智慧是成功的保障呀!只有大家團結一心,多動腦子,成功就容易得到!

心理作文 篇2

自古以來,有這麼一些人,看到別人的才能比自己棒,不是奮起直追,而是懷着妒忌心,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三國演義裏的周瑜就是這樣一個人。心胸狹窄的周瑜覺得諸葛亮料事如神,處處高出自己,留着是個禍害,決定找藉口a滅了他。於是他生出一計,借軍中缺箭爲由,讓諸葛亮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否則就以軍法論處。看來,周瑜不但妒忌心強,而且還陰險狡詐。但諸葛亮巧用計謀,借漫天大霧,用草船向曹軍“借”了十五、六萬支箭,使周瑜的詭計落空。可是周瑜還是不服氣,繼續出難題,但一次次都失敗了。後來,他感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最終因妒忌而氣倒了。

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像周瑜這樣的人。他們老是嫉妒別人,最終反而害了自己。不是嗎?我的鄰居姐姐就是一個例子。

她曾是班裏的班長,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可是後來,他們班裏轉來了一個新同學,成績超過了她,她非常嫉妒。每次比賽,如果是新同學得了獎,她總是對我說:“哼,有什麼了不起的!要是沒有他,這個獎非我莫屬。他真可惡!”她不光在背後說同學的壞話,當面也經常對人家冷嘲熱諷。同學們看到她這個樣子,都不願意和她做朋友了。她感到無比的孤獨,成績也越來越差,班長的位子也拱手讓給了別人。看來,嫉妒真的要不得!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有時不也是心懷妒意嗎?當我考試考得差時,常常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總希望比我成績好的人下次考得差一些,好和自己拉平。現在我知道了嫉妒的危害,我要跟“嫉妒”絕交!我想:只要努力學習,不用怕別人超過自己。

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出色的同學。他們有的學習成績特別優秀,有的在各種競賽中獲獎,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靈手巧……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榜樣。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成績時,不應嫉妒,也不應視若無睹,更不能陷害他人,使自己獲得榮譽,而應該好好檢查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學們,嫉妒真的要不得!讓我們對取得成績的同學表示真誠的祝賀,並告訴他們:我要向你學習!

心理作文 篇3

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有人很喜歡小動物,有人希望獲取更多的知識,有人想爲國家做貢獻……我當然也有自己的思想!

我是一個小學生,在學校裏,我可以和同學們玩耍、探討知識,也可以從老師那獲取知識……那麼多好事情,也許我該滿足了!不過我依然認爲,我們——一羣小學生,應該多出去放鬆,給大腦一個不再儲存知識,而是歡樂的機會。可現在的一些同學作業很多,週末還會讓家長留在家裏做練習……我們是一羣孩子,我們喜歡到廣闊的地方玩耍。我想到田野、湖畔放鬆,想到森林裏跳躍,想與小鳥玩,與小魚遊。可是一個人玩,不與他人一起分享這美好時光,既孤單,又好像自己很自私一樣,不論這地方再美,在別人眼裏很好玩,我也不會太開心。有時候,我很羨慕那些大城市的孩子。因爲,他們那有博物館、科技館……很多地方。那裏的學校會組織同學們去郊遊,去參觀對我們有益的地方。不過家鄉在我眼中才是最美的,但我的家鄉在大山中,有水庫,有羣山,但我們卻不能和同學老師去這些美麗的地方玩耍、學習!小學生涯時會結束的,在它快結束時,我想在人生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記——和老師、同學到大自然裏上一堂生動的課,下課後,在一起玩耍!想起這些,我只好傷心,感嘆這些小小的願望爲什麼離自己那麼遠?,只好以這一定能實現,來安慰自己!當然,我也明白,這些只能在夢中實現!

我也喜歡學習,但我不想坐在加工過的木凳子上,不想在鐵桌子上寫字,雖然教室裏也有花草,但這些哪能與大自然裏的參天大樹比?教師裏,頭一仰,是潔白的、單調的天花板,在森林裏,頭一仰,就是藍色的天和綠色的葉。

我們是孩子,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我們更喜歡真實的樹、鳥的舞姿、水的歌,而不是那人工合成的玩具;我喜歡小溪的清涼,而不是公路邊的草!

我喜歡周圍有流水聲,有綠蔭的,有鳥叫,有鮮豔的花的教室。我想在樹下讓老師給我們講美術,我想讓老師用我們在林間撿到的材料講數學,在水邊的岩石上講科學……

大人們啊!請不要掐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自己試着創造吧!

這只是我思想的一部分,但它曾經在我的腦海浮現過無數次的最珍貴的思想!

心理作文 篇4

從衆是一種心理。個人因受羣體的壓力,改變初衷而採取與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和行爲叫做從衆。與盲從不同,從衆者不一定認爲別人的意見或行爲正確。它的產生有對事物本身認識模糊,羣體人數多、內聚力強,個體在羣體中的地位與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害怕權威等個性方面的原因。

從衆有利也有弊。從衆行爲的利是:有助於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而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健身不必要的煩惱等。從衆行爲的弊是:可能抹殺人的個性和創造性,使人放棄獨立思考的習慣,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變得無主見。

從衆是人的性格里最奇怪的一項,例如,像是問你一道你知道答案的問題,但是當你看到別人回到了別的答案,自己腦海裏就會有一萬個問號,難道是我錯了嗎?那大腦就控制了行動,把正確的答案改成了許多人都回答的那個答案,當然,最後這是錯誤的!這就是從衆心理!它的弊處在於,讓人毫無主見,只會盲目地跟着做不正確的事!

生活中不能盲目從衆,也不能凡是都“反從衆”。因爲社會和我們緊密相連,我們必須從衆。但從衆要有限度,不能過於從衆,壞的也從衆,這就是不能盲目從衆。

爲避免盲目從衆,我們必須學會主宰自己。學會主宰自己我們必須善於明辨是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學會主宰自己,我們還必須提高和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總之,從衆是一把雙刃劍。

心理作文 篇5

我是一個非常好強的人,你要是信的話,就聽聽我的故事吧。

那是一個盛夏的晚上,我下樓去散步,碰見了我的原來的好朋友武文斌。我們倆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所以一見面便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聊着聊着,他突然問我;“毛毛,你能做幾個俯臥撐?”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沒等我說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來,一邊做,一邊還說:“我能做20多個,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剛說完不久,他便站了起來說:“一共做了25個,你也去試試吧。”我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去作。要知道,我在體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爲,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個,便力不從心地敗下陣來,武文斌看了便說:“想不到你才做5個,我以爲你多棒呢?!”聽到這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條縫,我真想鑽進去,但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心裏暗暗地想,他能做25個,我爲什麼不能呢?難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絕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練習的少罷了。對,我一定要努力鍛鍊,超過他。於是,從那天開始,我便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撐,一天、二天隨着天數的增加,漸漸的,漸漸的,我一口氣能做30多個。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鍊,我已經能做40多個了。

一年很快過去了,還是在一個盛夏的夜晚,同一地點,我再次碰見了武文斌。我便先發制人,提出再比賽俯臥撐。他滿不在平地答應了。還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個。做完後,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對我說,你能做這麼多嗎?現在該輪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個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鍛鍊時所付出的代價,我便不由得爲之一振,突然爆發出一種無名的力量,一口氣做了50個。我做完後,一看武文斌已經看傻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緩過勁來,傻呆呆地問我:“你怎麼這麼棒?”我笑了笑,回答到:“這得感謝你呀。要不是你觸動了我的好強心,我怎麼會這麼刻苦訓練呢,怎麼能超過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說。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一件事。

其實,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強,正因如此,所以我總能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一個好強的人。

心理作文 篇6

心靈主宰人的思想,心靈主宰人的行動,當我們的心靈決定了一件事時,我們的行動便會跟着上來,當心靈呈現不同的顏色時,我們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瞭解自己的心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別讓自己的情緒影響行動,更而導致無法挽回的錯誤。其實,心靈的美更加大於世界的美,可以製出幸福。把幸福當成一種習慣,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美好;當你向別人付出真情時,別人回報你的也是真情……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你也能收穫別人的好感……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那麼久讓不同的聲音存在着吧,就以包容的形態讓形形色色的人都存在着吧!

讓人生多一分對生活的寬容和理解,當我們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情對待生活時,生活也將變得其樂無窮;當你爲別人的心靈注入絲絲暖流時,也會溫暖自己的身心;付出一分真誠,收穫一分感動。何不是治癒自己的心靈,陶冶自己的靈魂?

每天和自己談話,與自己的心靈共同上課,也許,會更智慧地處理問題,也許會讓自己的性格更趨於完美,也許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華麗的逆轉……

關鍵這一秒。

就是現在。

這本書給我許多感慨: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心理作文 篇7

今天,我可真幸運呀!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

在小夫子里老師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說:我們來玩‘官兵捉賊’的遊戲。同學們聽了又興奮又緊張。

老師先對我們說遊戲規則,把準備好的紙條發給我們,最後分好小組。而捉要抓賊,抓對了賊就要受罰。抓錯了捉自己就要受罰。

我們四人一組,開始遊戲。老師給了我們一人一個紙條,要先用書掩好,不能給別人看。我心裏一遍又一遍默唸着:官,官,官我開啟一看真的是官,我開心極了,興奮地跳了起來。這下,捉要來抓賊了,我自信的說。:張呂鴻烈是‘賊’。張呂鴻烈趕快說:我是‘官’,孔偉祺是‘賊’。而孔偉祺卻一言不發,手緊緊地握住,我想他準是做賊心虛。捉來抓賊了,我立刻對捉眨了眨眼睛又望向孔偉祺,擠眉弄眼地給捉說:他是‘賊’!他是‘賊’!捉慢騰騰地抓住孔偉祺,你是‘賊’,張雨歌是‘官’,張呂鴻烈是‘兵’。捉全猜對了,要給賊一點懲罰了,我說:請‘兵’把‘賊’關進監獄打五十大板。之間賊趴在凳子上,被打得臉通紅,頭髮都直了,還不停的叫,笑得我們肚子都痛了。

好玩又緊張的.遊戲結束了,我暗暗慶幸,今天我可真幸運啊!

心理作文 篇8

孩子之所以有叛逆心理,責任全在於父母做法與表現。爲何會有叛逆心理呢?有兩種說法。

其一: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這樣的【你必須怎麼怎麼樣】【你絕對不能怎麼怎麼樣】久而久之,孩子就被你牢牢的束搏起來了。是人都想要自由,孩子一旦發覺自己已被束搏起來,渴望自由的慾望就會隨之而來。出於本能,孩子會全力相抗。這就是孩子爲何會有叛逆心理的第一種說法。

其二:有些父母想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就必須去幹什麼,還不能反抗。久而久之,孩子會厭煩,一厭煩就會抵抗。父母發現原本好好的挺溫順的孩子一下子就變了,很奇怪。一奇怪就要溝通。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帶着責罵的語氣說孩子的。孩子首先第一肯定會很委屈,然後是傷心,進而會很憤怒。有人說孩子很天真。正是因爲孩子天真,所以憤怒中的孩子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因爲他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這就是孩子爲何會有叛逆心理的第二種說法。

總而言之,做父母的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說不定你的那一句話或哪一個動作就會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心理作文 篇9

“從衆”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爲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爲,我也就這麼認爲;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着這麼做。

有的人對“從衆”持否定態度。其實它具有有兩重性:消極的一面是抑制個性發展,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成規;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即有助於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如誤會等。

在日常交往中,點頭意味着肯定,搖頭意味着否定,而這種肯定與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當你到該地時,若不“入鄉隨俗”,往往寸步難行。因此,對“從衆”這一社會心理和行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認爲“從衆”就是無主見,“牆上一棵草,風吹一邊倒”。

自然,生活中,我們要揚“從衆”的積極面,避“從衆”的消極面,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使判斷能夠正確,並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凡事或都“從衆”或都“反從衆”都是要不得的。

心理作文 篇10

天已經微矇矇亮了,有的人已經晨起鍛鍊,開啓自律的一天。有的人可能披着星辰,剛要回家休息。

舍友回來的很晚,晚到我擔心他的睡眠時間會不夠,因爲今天有一場比較重要的會面。

這是早幾天之前就約定好的,我不知道他是不知道,還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覺得不是很重要,亦或者是真的是太忙碌了,無暇顧及其他。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可笑,我們往往總是在找藉口,當事情還沒有到跟前的時候,總會說自己是多麼地看重,多麼地在意,應該爲其多付出些關注與努力。

可是當真正地把規則擺在那,把事情提到檔口,又總是會給各種理由地拖延,去搪塞。

這也許就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一點小小的品質吧,雖然不能說是絕對,但或多或少是有那麼一絲絲的影響的。

我沒有給予太過地情緒去責備或者惱怒。

因爲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尺,重要不重要,不是與你的幾句辯論就一下子萌生出來的,有些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我們改變不了別人,能改變的只是自己,這是一句被說到陳詞濫調的雞湯話,可我越來越覺得它的實用。

所以,我們不能感同別人的身受,也就沒道理去要求別人對你有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