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心理作文

心理教育作文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教育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教育作文八篇

心理教育作文 篇1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爲,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學生甚至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教師的重要課題,它應成爲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教師作爲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舉足輕重的。而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援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援和認可。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心理教育作文 篇2

11月x日,有幸參加了中心學校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報告會”。報告會上,陳教授就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結合大量案例做了精闢分析。專家的報告深入淺出,理念新穎、實用性強,深深地吸引了與會人員。下面淺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十九世紀德國資產階級教育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裏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斷言:“人只有用人來建樹”,教師要塑造青少年的靈魂,必須首先具有健康高尚的心靈,爲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而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是以良好的個性心理狀態爲依據的,因此,教師要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必須首先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健康的老師才能教出健康的學生,教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極大,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心理健康的老師,思維活躍、精神飽滿、情緒積極,有耐心、愛心,包容心,對於孩子的錯誤予以客觀的看待,而心裏有問題的教師往往心煩意亂、情緒波動較大,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對於孩子的錯誤往往不能客觀的看待,極易出現偏激的行爲,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現代高速發展充滿競爭的社會,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社會輿論對教育的過分關注,使教師教育壓力更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重重壓力教師極易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開展紮實有效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應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透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一方面透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個別談心與輔導。透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學生思想修養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展。我們將盡心盡力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心理教育作文 篇3

大家都知道,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最寶貴的。失去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了生命的可貴,致使意外事故發生。

有一次,我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個小學生正和同學玩耍,旁邊的衚衕裏突然衝出一輛轎車,馬上就要撞到他身上,路過的同學都嚇呆了。幸好司機及時停住了車,纔沒發生意外。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由於沒有產生惡果,很多人一轉身就忘記了。我也曾經目睹過更嚇人的場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外婆家,一輛小車飛速的從我們的車旁開過,很快的就消失了,等我們在看到這輛車的時候,它已經翻入路邊的溝中,裏面的人生死未卜。我想,如果車裏的人能活着的話,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件事,可是已經晚了。

翻開報紙,開啟電視,幾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那些忽視安全的人們,因交通事故或受傷、或慘死車輪下,一件件血的慘案給人們敲了一次次警鐘。

然而,血的教訓並沒能引起人們對交通安全的足夠重視,忽視交通安全的人還大有人在。仔細看看車水馬龍的大街,你就會發現,有開摩托車不戴頭盔的,有闖紅燈的,有超速超載的,有酒後駕車的。還有的行人不走人行道,不看紅綠燈,在大街上左避右閃,大搖大擺地穿行。人們都懷着僥倖的心理,挑戰着交通規則。直到發生意外,纔去追悔莫及,可惜,太晚了。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且生命並不只屬於我們,還屬於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珍愛生命並不難,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把交通規則當兒戲,我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是能避免的,不幸與災難也會越來越少。

心理教育作文 篇4

原來的我總是斤斤計較,不肯吃一點兒虧,不管別人有意還是無意碰了我一下,哼哼,那個人可要小心點,我會以一還十。可是自從碰到這件事後,我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寬容別人了。

那是在一個星期天,我乘公交車去親戚家。上車後,我向車內環視了一下,啊,沒有空位置。我只好無奈地拉住扶手向窗外看風景。汽車在一個站停了下來,一位老人上了車,看上去年紀很大了。他站在我身邊,“啊―”車子突然一剎車,我的身子失去平衡,一個勁得向前衝,正好撞到了那位老爺爺,還踩着了他的腳。我連忙向老爺爺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沒關係。”老人慈祥的笑容是我放寬了心,但臉還是漲得紅了。真是出乎意料,他竟然一點也不怪我,他瞧着我不好意思的樣子,繼續安慰我:“這也不是不的錯!”這時我的心甜甜的,真切得體會到別人寬容的滋味,好感動。

寬容是一副心理健康的良藥,朋友間寬容是一種友誼的理解,它是一種大度,一種美德,一筆財富。寬容是要用廣闊胸懷去包容別人的過錯,原諒他。寬容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寬容,是一門做人的學問。生活中爲人處事要懂得寬容,學會寬容,只有擁有寬容的心,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心理教育作文 篇5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於創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以人爲本的作文教學範式"觀點的提出,着手於學生現狀,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還要啓迪悟性,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自然及文學、藝術、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性,使學生有話要說。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徵,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使生活成爲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爲生活的載體"這一理念。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爲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爲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爲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爲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兒童作文心理髮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與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也就是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兒童作文心理的內部矛盾中,代表着舊的、比較穩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結構和水平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是包含複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組成:1.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各種作文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2.語文知識、寫作知識的水平,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水平;3.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非認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及表現;5.注意力、心境、態度等當時的心理狀態。

原有的作文心理結構與水平既有積極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發展的一面。兒童作文心理內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兒童在實踐中產生的種種作文新需要,在兒童的'心理髮展中,則是經常代表着新的、比較活躍的一面的。兒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會和教育對兒童的要求轉化而來的。這種需要是多層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學習任務、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績下降威脅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師、夥伴交流見聞感受的需要;完成集體交給自己彙報、總結、調查等任務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和稱讚,獲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二、透過作文教育來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抓好生活這個"源"。所謂"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廣的。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是生活;讓學生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是生活,帶學生參加各種班隊活動也是生活。總之,我們應當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學生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啓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慾望。

我們力主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要積要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

培養學生審美觀,透過感知陶冶學生情操。教育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做好人。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習良好的道德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把國情、養成教育同作文有機聯繫,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認識大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美的潛力,不斷鞭策自已創造價值的事。讓學生在作文的構思中悟出真、善、醜惡,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在作文中,使作文不空假,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從而突出作文的個性。

心理教育作文 篇6

我想大多說人看到這幾個字的一定反應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實不然,我們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過或多或少罷了。

不記得我們是從幾年級就開了這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過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從小就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們的國家是在乎的,我們的老師或許也是在乎的。近年來,很多人因爲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時候家裏的溺愛,可能是表現欲,佔有慾太強;可能是太過自卑,也可能是太過自負;特別是在小時候,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引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真正多多的關心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多和他們交談。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的教學質量。你們還記得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嗎?還記得多少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放棄生命嗎?還記得那一莊莊慘案嗎?我記得每次我們上《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時,我們班裏好多人都不聽老師講課,也不願意跟老師交流,甚至都沒有眼神交流。我認爲這樣是不好的,我們相互之間可以好好的說說話,聊聊天,把內心的想法,可以告訴老師,那樣老師纔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生活。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理醫生有許多,心理測試也有許多。我們應該多多的去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覺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實不是,我們在不高興時,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心理想不開時,我們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師去看看,跟他們溝通溝通,她們會幫助我們走出不開心,會幫助我們解決內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師都是對外保密的,她們不會把你的資訊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健康的心理,我們社會也會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環境也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溫馨。

心理教育作文 篇7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爲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裏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爲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爲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爲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爲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明和諧。

後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爲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範,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複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於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爲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爲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爲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爲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援

3、採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麼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麼茫然無措。

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教育作文 篇8

20xx年3月,我有幸參加了快樂姐姐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這堂課,我不僅和大家一起玩遊戲,還得到了許多知識。

我是陽光委員,所謂陽光委員,就是性格開朗,能友好的與同學相處,而這堂課的主題就是——與同學團結友愛,成爲知心朋友。

快樂姐給我們安排了6個小遊戲,快樂姐姐知道大家初次見面,所以就精心準備了幾張數字卡片。每人在卡片中抽取一張,抽籤完畢,大家與另一位和自己數字相同的同學搭檔,我的搭檔是南茜,在幾分鐘的瞭解之後,快樂姐姐讓我們叔叔自己的搭檔,有一組同學瞭解的非常深,所以得到了最佳搭檔獎,而我得到了優秀搭檔獎。

下面一個是大風吹,當我們聽了這個名字後——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快樂姐姐說完了這個遊戲規則之後,我們恍然大悟,哦,原來這麼簡單啊!快樂姐姐站在圈中,大聲說道:“大風吹!”“吹哪兒?”“吹張頭髮的人!”大家聽了,迅速調換位子,可是有一位男生沒有找到位子,所以只好當下一輪的主持人。最後有一位男生沒有找到位子,個我們表演了一首詩,背到中途,忘詞了,臉漲得通紅,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我覺得最讓我難忘的是最後一個遊戲——解開結。遊戲規則是大家拉一個圈,在圈內隨意走動,快樂姐姐一說停,大家就得停,拉起手,任意用什麼辦法,只要將結解開,就算成功,剛開始前幾輪,我們大家亂七八糟,你不是正的她就是反的,可是到了最後一輪,大家找到了技巧,很順利的解開了結,我們開心地笑了。

這個遊戲給我的啓示是:這個結就像我們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一樣,要耐心的,慢慢的,一次次不斷的嘗試,不能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恆,纔會成功。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過得很快,50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快樂姐姐和我們說了再見,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教室,真期待下一次陽光姐姐再給我們上課啊!

標籤:教育 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