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我的作文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4篇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1

時間的長河流淌在歲月中每一個角落。在這條不可知其源又無可望盡終頭的河流中,中華民族的文明,如同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在激流中濺起珍珠。一本本思想鉅著,是那河流匯聚成的汪汪碧潭。一句句格言警句,是那河流從斷崖飛瀉的九天瀑布。在這歷史的流裏,有一股洶涌的浪濤,流至千年卻仍未平息;有一種思想,泛起最純潔的海花,時至今日依舊在放射着萬丈光芒。這股正向未來奔赴的浪濤,正是儒家思想——東方偉大的聖賢,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在春秋這個時代交替,風涌雲動極爲強烈的時期。孔子卻以他理智的頭腦和高尚的精神,在疾苦的下層百姓社會中,綻放出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動人白蓮。

我最早接觸孔子及其言論是在童年時期,那時的我還不懂得那些繁雜的古言。只是聽老師說,"這句是說要你們堅持不懈的。""那句是要你們認真鑽研的。"。在我整個童年中,對於孔子的那套思想,我只是懵懂,且生硬的記住了。老師說"孔子的思想都是聖人之言,民族之經典,我們必須遵守。"當時的我對這句話,並沒有太多的理解,但我對孔子這個人都有豐富的想象,和好奇。

隨着知識的增加,孔子的思想對我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加強。我很想知道,一位生活在距今20xx多年前的聖賢。是怎樣在諸侯之爭不斷持續,戰火銷煙瀰漫在整個華夏民族的春秋時期,創立出一個讓民族,千年不朽的精神信仰。一個使金龍騰飛的新鮮血液。

每當我想到孔夫子時,浮現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個,早已看破世俗,避居山村的學識老者。而是一位爲改變社會,和民族精神的戰士。他雖厭惡官場,辭官歸隱。但卻首開私塾,爲百姓尋求精神濟糧。他開朗的性情,彷彿讓我隱約看到了一位老者,在風塵僕僕的世界中談笑風生,用一雙充滿希望與自信的眼神盯住未來,微笑點頭後,大笑歸去。

雖孔子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它卻留下了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偉大思想,他教我們做人,教我們求知教我們高尚。他以戰火和腐朽爲沃土,種下一朵聖潔之花。不論世事滄桑怎般變化。這朵唯美的花兒定將恆綻於世人心中。

現在回想起曾經童年時老師的話。發現曾經那番生硬的話語,早已變成一道耀眼的金光,閃爍在我的心中。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2

街頭、巷尾、文廟、學校,孔子像無處不在。我們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氣派威嚴,有聖人的氣質。他是仁人、智者、勇者、聖人。這樣的孔子離我們太遠,我們與孔子的距離不僅存在於時空上,而且,在精神領域中,孔子達到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而我們所做的,僅是仰視。

但是,人們不併不知道,一個真實的孔子,是飽經世間滄桑的普通人。

寂寞的生活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沒有朋友,世人也並不認同孔子。孔子終其一生弘揚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時代,卻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認爲"如己者"只有顏回。但顏回的.早逝,僅能帶給孔子寂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論語》之中,"子曰"之後講的多是仁義理智信,卻少有對友誼的論述。我們看到《論語》中頻頻出現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們看到孔子周遊列國時,帶的是弟子而非朋友。爲什麼?因爲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悲劇的一生

孔子是最悲劇的英雄。那個知其不可而偏偏不捨晝夜而爲之的倔強的人,明知道等待自己的只會是失敗,但他仍然懷揣着那麼一丁點的希望遊走於各國之間。驅逐也收,收容也罷,他無時無刻不在奔走,他無時無刻不在爲之。子不語,怪力,亂、神、他決不偏信這些,人無信不立,爲了心中的信念,爲了那光輝燦爛的"東周"他傲然挺立着。最後,蒼顏白髮的孔子孤身一人於古屋長嘆。但他還是成功的。

艱苦生活的經驗

孔子一生有很多傳世名言,這都是他飽經滄桑後的經驗。如"不學禮,無以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等等等等。他的這些言行不僅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還教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爲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無數瑰寶,爲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做出了不可磨滅得貢獻。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得時間裏曾經多次有打倒儒家的運動,然而儒學至今仍然存在。一個存在了幾千年得東西必然有其存在得意義。雖然儒學得許多思想並不適合當今社會,但孔子得許多傳世名言在現今仍然有重要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甚至是外國人都已經從新開始重視起了他的思想,我們應該爲我們的國家有這樣的偉人而感到驕傲,而不是讓他及他的思想、言行等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裏,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3

記得小時候,語文老師常常給我們講述關於孔子的知識,那時候我對孔子的瞭解微乎甚微,我只知道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並且有着衆多的弟子與數不盡的崇拜者。老師總是不停地提起孔子,這就讓我很納悶,爲什麼老師總聊他呢?在老師的影響下,我對關於孔子的知識更加渴望,於是,我進行了對孔子的一系列搜尋: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生於春秋時期魯國,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之一,曾修訂過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我曾從語文書上看過孔子的的圖畫,穿一身古樸的衣服,披一頭飄逸的長髮,一切都那麼的唯美,但頭上那好似一些贅肉的東西,彷彿會掉下來一樣,這直接毀掉了我心中孔子的形象。如今已漸漸長大,我已經懂得了更多關於孔子的知識,現在我終於知道,孔子頭上那好似贅肉的東西,應該是知識太淵博以至於壓了下來。

學過《論語》其中的一些知識後,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以及無私。他雖然出身貧賤,身份卑微,身處社會的最底層,但這卻泯滅不了孔子內心的壯志。這位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以得知,孔子在他的生涯中,幾乎總是在學習,這樣一位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的人,怎能不是一位奇才?

在我的眼裏,他既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聖人。他是一個爲了萬民蒼生,向統治者宣揚"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的人;他是一個開創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人;他還是一個和普通一樣具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人。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夫子作文4

秋風吹過,枯葉落下,他默默無言地走出了戒備森嚴,冠冕堂皇的王宮。他回頭再看了一眼聖地,苦澀一笑,這樣的情景,他已不知遇到多少次了,君王的不屑,大臣的嘲笑,讓他心中的那一絲傷感與孤獨漫爛,他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方法真的不對,但是當他走出那所謂的聖地,來到了民間,他眼神裏閃過一絲堅定,閃過一絲悲憫,路邊那衣衫襤褸的乞討的小孩讓他心痛,他走上前,摸着孩子的頭握緊了拳頭,對着天空發誓:我孔夫子一定要讓天下平民百姓過上好日子!

多少年前,隨着一聲啼哭,他出世了,一個新時代由此開始了。他非凡的相貌——脣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窟,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預兆了他未來的不俗。他那坎坷的經歷——幼年喪父,中年喪母,老年喪子,磨練了他的意志和性情。

當他信心滿滿,豪氣萬丈地要以"周禮""仁禮"來造福百姓,參加政事,改變時局時,他發現他錯了,魯王對此好不感興趣,他周遊列國,發現各國君主已不會爲那所謂的"下層百姓"而放棄他們那所謂的地位,權力,金錢與領土。他爲此更是幾度差點獻出自己的生命。他被冷漠,被迫害,更被追殺,一代聖賢卻落到如此地步,但他沒有放棄,他不願放棄,不願放棄那普天之下的百姓,不願放棄自己追求多年的信念,自己的追求。

他想到了另外一種方法,他要讓所有百姓懂得、明白"仁禮",他開創了私塾,那一年他已沒有曾經的活力。但他爲"仁"開創了另一種方式,纔有了後來的"七十二聖賢"。又是一年初春,聽着弟子們的朗朗書聲,他因改革失敗而多年未曾笑過的臉上浮現出了欣慰的笑,他看着自己的學生,眼眶裏泛出了淚花,他知道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努力,自己夢想將由自己的學生們延續!

終於有一天,他永遠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嘴角還在微微上揚,他的眼角還有微微的笑意;他的學生們也沒有哭,眼中只有鬥志"七十二賢""三千弟子"將成就一代神話。一代聖人,從此於世長眠,他留下了什麼?他留下了思想,留下了精神,留下了人才。他的一生始終在爲普天百姓而奮鬥,爲"仁禮"而拼搏。爲國爲民,提出了"仁",更是不辭辛苦,周遊列國,他至死也沒有放棄。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一個頂天立地,愛國愛民的孔夫子,一個誨人不倦,孜孜不倦的孔夫子,一個不輕易放棄,以天下爲己任的孔夫子!其非聖人,何爲?

標籤: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