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朋友作文

欣賞朋友作文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欣賞朋友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欣賞朋友作文四篇

欣賞朋友作文 篇1

稱職的父親是“朋友+師長”

小學報名現場,幼兒園大班男孩因爲找不到媽媽哭了;男女生打架,男孩竟然輸了;69%的女生說,班上的男生缺乏男子漢氣概……越來越多的事,讓家長和老師開始納悶:現在的男孩怎麼了?有專家指出,造成這種現象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那麼,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爸爸怎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杭州景成實驗幼教集團園長高曉微,給我們的家長,尤其是孩子的爸爸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7%的爸爸覺得教育孩子和自己無關

“父親淡出家庭教育,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很多父親甚至覺得,教育孩子本來就應該是母親的責任,與自己無關。”高園長曾在自己的幼兒園裏做過一次調查,共有526位父親參與了這次“父職教育基本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6%的父親認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一樣的,孩子有母親管教就可以了,有7%的父親認爲,“教育孩子”應該是母親的責任。

“造成這種現象,除了‘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競爭激烈、父親工作繁忙也是原因之一。”在調查中,只有47%的爸爸表示,自己每週都能保證雙休日,有18%的爸爸平均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活動時間,連半小時都不到;86%的爸爸認爲,沒空管孩子的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

“雖然工作忙是客觀原因,但不少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高園長認爲,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更多的父親充當了家庭經濟支柱的角色,壓力確實很大,但這些並不能成爲父親們淡出家庭教育的藉口。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正是父親教育的缺失,才造成目前不少孩子的性格問題和學習障礙。

在品格培養和智力發展上,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

“美國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高園長認爲,這是因爲同在一個家庭、面對同一個孩子時,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差異。

“這種差異,首先是由男性和女性在氣質上的差別造成的。”高園長認爲,母親提供給孩子的,更多的是溫情和舒適感,而父親則提供力量、支援與依靠,所以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以及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

“父親在教育孩子時,一般比母親有更強的目的性,比如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具體應該怎樣做、需要哪些條件,父親心中一般都有計劃,但大多數母親則相反,雖然她們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卻往往顯得無計劃。”高園長舉了幾個例子:如在生活習慣培養上,父親一般會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而母親卻總想保護孩子。在知識的傳授上,父親偏重史、地、哲,他們會給孩子講歷史故事等,而母親則喜歡給孩子講童話

“社會相關研究也發現,父親在孩子智慧的培養、性格和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園長說。

稱職的父親該是“朋友+師長”型

“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是爸爸們的‘隱形缺席’,這種‘缺席’,包括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高園長給出了“隱形爸爸”的兩種判斷標準:一是沉溺於自己的事業,對孩子的交流、要求等,採取拒絕的態度。二是想跟孩子交流,但孩子提出具體要求或出現問題時,不知所措。

“調查發現,大部分父親跟孩子進行的活動方式很貧乏,74%的父親表示,跟孩子在一起活

動的主要方式爲看電視,還有67%的孩子表示,爸爸在家只管自己看報紙、看電視、玩電腦,從來不管自己。”高園長把不恰當的父親教育方式分爲三種類型:

一是“不管”型:爲孩子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二是“嚴管”型:習慣採用嚴厲的手段來教育孩子,如斥責、棒打等。這種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對父親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壓抑他們個性的健康發展。

三是“包辦”型:對孩子一味溺愛,孩子有要求,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這種教育方式,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強和不負責任的消極特性,不利於孩子競爭力的培養。

“稱職、理想的父親,應該是‘朋友+師長’型的。”高園長認爲,父親首先應該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他們會經常擠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其次,父親還應該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師長,用自然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習。

怎樣做一個好爸爸,推薦你看兩本書

高園長表示,在她所做的調查中,有98%的爸爸支援“父職教育指導活動”,願意參加的爸爸佔82%,這說明大部分爸爸還是希望能成爲好父親的,但調查同時顯示,99%的爸爸沒有參加過父職教育的培訓。目前,具有實踐操作性的父職教育指導課程非常少,而且不管是在圖書館,還是書店裏,關於父職教育的參考書都不多。

那麼,爸爸們應該怎樣做個好父親?高園長認爲,首先需要爸爸們認識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願意花更多時間主動參與。只要重視,肯定可以抽出時間。高園長舉了一個例子,有個爸爸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家很小,從廚房到陽臺只有一條過道,但他會經常和孩子在過道里踢小皮球,其實孩子根本不在乎玩什麼,只要是玩,他們都會覺得很開心。

其次是加強學習,比如聽講座、看書、與別人交流等。高園長給爸爸們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三位美國爸爸寫的《爸爸手冊》,另一本是德國遊戲教育學家海克??鮑恩寫的.《爸爸和你玩》。前者是作者根據自己教養孩子的心得,指導爸爸們如何從寶寶呱呱落地到青春期,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後者向父親們介紹了很多充滿樂趣且易於操作的遊戲,告訴父親們如何與1~10歲孩子共同參與。

“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話一定要說,有些事一定要做,比如讓孩子從小明白什麼是自尊、誠信,什麼叫有愛心、講道理,而且還要以身作則去做,讓孩子從父親的行動中看到這些道理。”高園長提出的另一個建議是,爸爸們平常要多親近孩子,儘量堅持每天與孩子共享一段時間。透過這種持續有效的家庭親子互動,孩子不僅能夠從父親那裏感受到關愛,而且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欣賞朋友作文 篇2

一隻小蝸牛認識了一隻知更鳥,他們兩個很合得來,他們要分別的時候,知更鳥告訴他,他就住在旁邊那家房屋的大樹上。知更鳥天天都來看望小蝸牛。可是有一天知更鳥沒有來,蝸牛感到很奇怪。

第二天,第三天蝸牛都在屋旁等着知更鳥的到來,可是知更鳥還是沒有出現。小蝸牛決定去探望知更鳥。在路上,小蝸牛碰到了一隻小螞蟻,小螞蟻告訴蝸牛:知更鳥生病了。小蝸牛爬了幾十分鐘,終於爬到了大樹旁,蝸牛用力地蠕動身子爬向那棵高大的樹。這時一條蚯蚓從地裏鑽出來,叫道:“喂,夥計,幹什麼呢?”小蝸牛答道:“我要去探望我的好朋友知更鳥,他就住在這棵大樹上。”蚯蚓大笑道:“就你這速度,還想爬上這棵大樹?”可是蝸牛並不放棄,他執著地繼續往樹上爬,蚯蚓看到這裏,鑽入土中睡大覺去了。

當蚯蚓醒來時,蝸牛已經爬到了知更鳥所住的樹洞旁。在蝸牛的精心照顧下,知更鳥終於恢復了健康。而這幾天,蚯蚓卻一直在睡大覺,一事無成。

欣賞朋友作文 篇3

一天下課,我很無聊,於是就和同學去操場玩。玩着玩着,我與同學發生了口角,便悶悶不樂地蹲在地上撥着泥土,無意中,我在泥土裏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蟲。

這隻小蟲長着橢圓形的身體,大約1釐米長,它穿着黑褐色的盔甲,盔甲上有一排排細小的紋路,頭上還長着一對觸角,就像電視機上的天線,還不停地抖動着,彷彿在接收大自然的信號。它的肚子上長着七對又細又短的小腳,不斷地揮動着,就像發現了敵情想要逃跑似的。我目不轉睛的跟着它來的了一棵倒下的“大樹”上,這棵“大樹”在它的眼裏高大無比,可在我的眼裏就是一根普通的小樹枝,它努力的爬着,一個不小心,險些要從樹枝上滑落下來,只見它一個側身,尾部倒掛在樹枝上,頭向下晃悠了兩下,又回到樹枝上平穩的走着,我不禁失聲叫道:“哇塞,你還會倒掛金鉤啊!真是棒棒噠。你還會什麼絕活啊?”我忍不住對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把它拈到手心裏,沒想到,它頓時緊緊地蜷縮成一個小球,再加上它身上本有的紋路,活生生就是一個超小型“西瓜”。 我新奇的指着它說:“呦?你還真是不讓我失望啊!好吧,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你會說話嗎?嘻嘻……”

我自言自語着把它帶回了教室,放在文具盒裏暫時住下,想着回家以後再給它整一個美麗舒適的家。

回到家,我慌忙開啟文具盒向媽媽介紹起我的新朋友:“媽媽,媽媽,快看,這是我今天在校園裏發現的,它雖然長的有些……嘿嘿,但是超可愛的。”媽媽看了看,笑着說:“這不是豆豆蟲嗎?”我好奇的問:“你認識?我覺得它像西瓜,應該叫西瓜蟲吧!”

爲了弄明白它的真實姓名,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關於它的資訊。這才知道,豆豆蟲和西瓜蟲都是它的俗稱,它的中文學名叫“卷甲蟲”, 屬於等足目鼠婦類。生活在田間和陰喑潮溼的泥土裏,以蔬菜葉、嫩根爲主食。

媽媽見我對這個小東西如此用心,便問:“你是準備要收養它嗎?”“是呀!我要和它做朋友。嘿嘿。”

可過了幾天,我發現它變的不愛動了,便擔心的問媽媽它怎麼了,媽媽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說:“傻瓜,它是屬於大自然的精靈,你這樣把它關在小盒子裏,它會不開心的。你應該把它送回大自然去。”聽了媽媽的話,我思索了很久,覺得媽媽說的對。

第二天,我把它帶到了發現它的地方,把它輕輕的放到地上,只見它又恢復了當初的活力向前方爬去,爬爬停停,彷彿在對我說:“謝謝。”我也不捨的在心裏對它說:“去吧, 大自然纔是你的家, 我會想你的.

欣賞朋友作文 篇4

今年我上初一,在延壽四中讀書,今年13歲。

我的好朋友是張欣然,我們兩個已經是很熟悉朋友了,我們兩個在一個班級,一個宿舍,是同桌。爲什麼說我們是很熟悉的朋友呢?從小學一年級一直玩初一,也就是現在,我們倆可好了,就像親姐妹一樣。

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張欣然我們兩個大學能在一起上嗎?長大還能在一起嗎?我們的友誼能天長地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