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母愛作文

【精選】享受母愛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享受母愛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享受母愛作文3篇

享受母愛作文 篇1

當母愛是出生的朝陽時,我就是從睡夢中醒來的小草,享受着陽光的沐浴;當母愛是雨後的彩虹時,我就是潔白的雲朵,享受着七色光的渲染;當母愛是微微細雨時,我就是剛長出的枝條,享受着春雨的洗禮。

摩擦聲,碰撞聲,水聲一陣陣的從廚房傳出來,像是廚房中發生打架一樣,把我從甜甜的夢鄉驚醒。我不厭其煩地喊叫着:“媽,在幹什麼呀?這麼吵。”媽媽慢慢地回答:“在做飯呢,你快起來。”這聲音弱弱的,帶着顫抖,像是跑了千米步一樣。我沒有太注意了,只是起來梳洗了一下,一切忙完了,出來才發現,媽媽只是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哪裏,冷得直哆嗦,我連忙找來了媽媽的大衣給她披上,這是多麼讓我心痛呀!廚房的亮光很明亮,但多面還只是一片漆黑,彷彿還有落雨聲,看來今天的天氣一定很冷,我看着媽媽一直給我做完早餐,彷彿很溫暖,媽媽的動作很快,不一會香噴噴的早餐就擺在了桌上,突然間我感覺全身上下都是那麼溫暖,一點冷意也沒有了,這是爲什麼呢?

後來我坐在飯桌前,看見桌上有着菜、炒飯,還有湯,在我眼中是多麼的豐富,比吃大魚大肉還開心。媽媽從廚房中走出來,說:“孩子,快吃!別冷了,我原本以爲我起晚了,連鍾都沒來得及看就往廚房跑,原來時間還來得及。”聽了我心中好像堵得慌,眼裏飽含着淚水,有一種莫名奇怪的感覺,媽媽也坐下來陪我吃,我叫媽媽去睡,她卻不肯,我埋着頭喝湯,卻不料,一顆眼淚掉進了湯裏,聲音是多麼清脆響亮,屋裏一片靜寂,我強忍着淚珠喝了湯,湯有點鹹,但我卻一點也不在意,喝完了,總覺得很溫暖,有一種享受溫暖,享受母愛的感覺!對,這就是母愛。

享受朝陽,享受光彩,享受洗禮,這何嘗不是一種溫暖的感受,而母愛就是包含了這一切幸福的享受。

享受母愛作文 篇2

一碗熱面,凝聚了多少慈母的愛子之心?

題記

窗外,北風吹啊吹,發出呼呼的聲響,像在不斷怒號。樹木不見往日的生機,街上行人都加快了回家的腳步,但那家喻戶曉的麪館卻格外熱鬧。

媽媽!我們一起去吃麪吧。我望了望正在忙碌的母親,鼓足了勇氣試探地問。誰知媽媽一聽,顯得格外興奮。是啊!我多久沒與母親一同外出吃飯,一同聊天談心了。我拉起母親略顯粗糙的大手,走出了家門

到了,我與母親選了個靠牆位置坐了下來。老闆見我們這熟客,連忙端上那碗熟悉的熱麪條。店外寒風呼嘯,屋裏卻是異常溫馨,感覺非常熟悉。媽媽依舊將先端上的一碗推到我面前,自己等着下一碗。我拿起筷子,那碗熱騰騰的面卻勾起了我的回憶,思緒回到了從前

我清晰的記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個冬天,那年我才七歲。媽媽抓着我那隻凍得通紅的小手,邁進了這家麪館。那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家麪館,那時只是單覺得這裏的'氛圍很溫暖。媽媽用她溫暖的大手緊緊握住我的小手,找了一個靠牆的位置坐下後,老闆端上了那碗麪。媽媽遞上勺子,示意我先吃,我笨拙地舀起一勺面連帶一塊肉,大口地塞進嘴裏。哇!可真好吃,我連忙讚歎道。媽媽聽後笑了笑,臉上露出疼愛的表情。這肉可真好吃呢,我真想多吃一點!我邊吃邊口齒含糊地說。好吃就多吃點,以後媽媽經常帶你來吃。媽媽微笑着說。我吃着,擡頭望見母親吃的那碗麪,裏面沒有肉,只有青菜。當時不懂事,以爲母親不愛吃肉,可卻從未留意,我碗裏的肉,卻是異常的多

思緒飄了回來,淚水早就打溼了我的臉龐,那碗麪依舊擺在面前,我那飽受歲月風霜的母親依舊坐在我的對面,我那碗麪的肉依舊很多。望着母親那只有面和少許青菜的碗,我懂了。我用筷子夾起一大塊肉,放進了母親碗裏。母親略顯驚訝,望着碗裏那塊肉,望了望我,頓時想到了什麼,笑了。那笑,格外慈祥,格外欣慰。吃完飯,我挽着母親的手,漫步在夕陽下,母親的背影顯得高大無比

從小到大,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着這如絲如縷的母愛。母親,她無私,她偉大,她對我的愛不僅藏在這碗不起眼的面中,還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應該去發現,去感恩。

享受母愛作文 篇3

我從小就知道,她不是我想要的母親,我也不是她想要的女兒。

我心目中的母親,應該對孩子溫和耐心,說話輕聲細語。當我有開心的事想向她訴說的時候,她會用含笑的目光注視著我;當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會用溫暖的手摟著我因抽泣而顫抖的肩;她喜歡哼著歌爲我梳小辮兒,會用疼愛的語氣對別人說:“我那閨女呀……”

可事實上,母親對我們說話時常是“高八度”。記憶中,她從來沒有誇獎過我,儘管我成績優秀,是衆多鄰家孩子的“學習榜樣”,可她總能“雞蛋裏挑骨頭”,並在別人誇我時抖摟出這些材料來貶低我。她不許我讀小說,不許我留長髮,不許我和男生說話,甚至不許我去女同學家玩兒!長大後回想起來,給我最多委屈的就是她!

毫無疑問,我也令她失望,她並不避諱這一點。

首先是我的長相令她不滿意。從小我就聽她對人抱怨:“就這一個女兒,還長得不像我!”母親很漂亮,鵝蛋臉,細眉大眼,面板白淨,讀書時就是無數男生傾慕的對象。可她最後卻嫁給了貌不出衆的父親,而我偏偏長得像父親。

我的性格也令她不滿,不僅“倔得像驢一樣”,而且生性不活潑,一點兒都沒有繼承她繪畫、吹簫的藝術天分。最讓她惱火的是我“不聽話”,她不許我做的事我都做了,而且拿定主意就不聽任何勸阻。最後更是借上大學之機一跑了之,畢業後在外地結婚成家,遠遠地逃離了她的掌控。

心牆在“靈魂伴侶”面前倒塌

在心理學研究中,涉及兒童早期經歷時,有一個躲不開的概念——“重要他人”,這是指在兒童早期生活中與之關係密切的撫養人,通常指父母。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我也曾無數次地回顧和探究自己的童年經歷,並慶幸在我生命中排第一位的“重要他人”不是母親,而是外婆。

在我出生僅4個月時,母親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給外婆撫養,3年以後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在人生的最初3年,外婆給了我無條件的關愛與呵護,此後她也一直是我精神上的“堅強後盾”,無條件地支援我的任何決定。所以我一直認爲,外婆是我的“重要他人”,父母只能位居其後。

但是在薩提亞學習班上,我第一次接觸到另一個概念——“靈魂伴侶”,這指的是那個對你的生命產生深刻影響的人。這影響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

在獲知這個概念的第一瞬間,我感到內心深處彷彿有一堵堅硬的石牆在剎那間崩裂、傾倒,我不禁淚如泉涌。因爲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母親,也才忽然發覺,我的所有任性之舉都是爲了反抗她對我的控制,我個性中的許多方面都是在與她對抗中形成或得到強化的。而且,我是那樣地愛她,害怕失去她!我的母親纔是我的“靈魂伴侶”!

抗拒母親的生命謎團

在薩提亞學習班上,蔡敏莉老師說到,嬰兒也會有記憶,一個人在嬰兒期是否受到良好的照顧、撫養人對他的基本需求的滿足與否,會被銘記在他的身體裏,銘記在每一個細胞上,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生命中的一些謎團也就有了答案。在我和外婆共同生活的時候,父母、爺爺、奶奶等親戚長輩都曾來探望過我,我對其他人都表現得乖巧有禮,惟獨對母親充滿敵意。母親第一次來看我時,我還不滿兩歲,但我就是不許她踏進“我和外婆的家”,也不叫“媽媽”。也許,當時幼小的我用身體“感知”到了面對的是誰,於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憤怒,用拒絕承認母女關係來控訴她對我的“遺棄”——這爲母親與我的關係定下了不和諧的基調。

回想起來,青春期與母親的爭鬥也有著積極的意義。爲了躲避母親的指責,我埋首於書卷之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樂趣,並在一生中受益匪淺;爲了避免受到干涉,我常常獨自決策、行動……這雖然有些冒險,卻讓我有了面對社會的勇氣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不唯上、不唯權”的個性;爲了逃離她的控制,我遠離出生的小城,讓自己得到了更大的舞臺和更廣闊的視野,收穫自然更多!

能否以尊重我的方式愛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自己成爲母親後,我對母親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體諒,也知道她對我的所有控制和管束都是出於愛,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她深深的不安全感,這與她自幼喪父,又生長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有關。

雖然明白了這些,但我們之間的溝通方式卻沒有大的改觀。母親仍然經常在電話中指責我,說我沒有以她認同的方式照顧孩子;我的應對模式也仍是迴避,“顧左右而言他”。

我不再對她的指責生氣,但仍然在內心感覺不舒服。即使我已經能從指責中感到她對我們的愛,卻依然不能接受她的方式。我希望母親能尊重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將她的模式強加於我。

在心理學研修班上,對父母的“控訴”是一個常見的主題,因爲沒有一對父母能夠做到完美無差錯,也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曾受到父母有心或無心的傷害。

在薩提亞學習班,同樣有不少人哭訴父母的偏心、苛責甚至離棄。這時,蔡敏莉老師會問哭訴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100%,但你的父母只能給你50%或30%,甚至更少,你願意接受它嗎?”

她告訴我們,父母受到他們自身和環境的種種限制,不可能100%地照顧好孩子,而且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接受這個現實,接受父母給予你的不完美的愛。“對於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只能順服。否則你只能一直背著這個憤怒,讓它繼續耗費你的能量,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奇蹟發生在喋喋不休之後

從邏輯上和理論上我能接受這一說法,但內心有一個聲音在抗議:“我願意接受她的愛,但就是無法接受她的方式!”

那幾天,無論是在結對或分組討論中,還是在課間及午餐時,我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與同伴探討我與母親的關係。我第一次發現,自己之所以對母親有著那麼多的怨恨和失望,都是因爲我對她有著太多的期待!

我是那麼在意她對我的態度,那麼渴望得到她的讚揚,那麼關注她的情緒,那麼害怕會失去她!我爲多年來我們之間的相互傷害而感傷,同時也感覺到我內心仍留存著對母親的憤怒,因爲我一直期待著她能改變愛我的方式。這憤怒同樣讓我感覺不舒服。

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一天晚上,在向一位朋友講述那些天的學習所得時,我突然發現,說起母親“愛的方式”,我的內心竟然能保持平靜,委屈和憤怒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感激母親幾十年來始終如一地愛著我這個“不如意”的女兒,感激她對我桀驁不馴、恣意頂撞的寬容,也感激命運讓我在今生今世成爲她的女兒!

也許我們和父母的緣分就是如此

這種變化是奇特的,我至今也感到驚訝,也許是充分的宣泄讓我的憤怒得到舒緩。心理學實踐表明,多次傾訴可以使人情緒歸於平穩,並能夠較爲平靜地看待現實。這幾天的討論看來讓我的委屈得到了宣泄。

也許是在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接受了這樣的觀點:我期待母親改變愛我的方式,但這種期待是我的。但當期待不可能實現的時候,我是否一直要捧著它?我是可以選擇放下的。

放下它,對愛不再追求完美。我們總說人生不必追求完美,但對於情感,我們往往期待它符合我們的美好願望,這種願望可能是單方面的——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母親。

我要做的應該是接受這個觀點,並順服它。在這裏,順服並不是屈服、順從的意思,而是正視現實。也許,今生今世我和母親的緣分就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能改變一個人,那就接受這個不完美的愛吧!這會讓你減少憤怒、終止無謂的消耗,可以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具有建設性的事情上來,迎接新的開始。

我何必對理想母親的那個夢念念不忘呢?父母只能給我這種形式,可它已經是愛了。

上週末去外地出差,回來的路上因雷雨導致航班延誤,輾轉到家洗漱後上牀,已是後半夜了。第二天一早,被電話鈴聲吵醒,我摸索著拿起聽筒,就聽見母親的女高音在喊:“什麼時候回來的?也不告訴我一聲,你做事從來都不考慮我們的感受……”

睡意蒙朧的我忙解釋:“飛機晚點了,半夜纔回來的……”

“哦,那你接著睡吧!”母親“啪”地撂下了電話。

清醒過來的我不禁莞爾: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也許她今生都無法改變了,但我可以主動放下我的期待——用忽略的態度,直接接受她的愛,享受這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