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動作作文

【必備】勞動作文六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勞動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勞動作文六篇

勞動作文 篇1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有點冷, 外面有霧,我作業也寫完了,因爲感冒沒法出去玩,於是在家幫媽媽幹家務。首先就像往常一樣把自己的被子疊好牀整理好,然後又幫媽媽擇菜和包餃子。雖然我很累,但是吃着我親手包的餃子我開心極了!我很喜歡勞動。媽媽誇我是個好幫手!

勞動作文 篇2

接下來是老師給四年級的學生上自然課,老師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參與勞動。有三位男同學留在教室做蘋果汁,他們先把蘋果洗乾淨,再用刀切成小塊,待全部切完後,一人負責把蘋果塊放入榨蘋果汁的機器入口,機器不是電動的,而是由另一名學生用手搖動,第三人負責用大玻璃瓶接住榨出的蘋果汁,看上去他們很熟練。

教室裏還有五位女生,有三位做茶葉,另兩位用紙把花園裏剛收穫的花子兒包成一小包,並用彩筆畫上簡單圖案。

教室外有六位學生,有兩位在翻耕過的土地上播種,有四人在用鐵鍬挖地,老師在不同的小組間走動並指導。

自然課變成了勞動課,我感到困惑不解,怎麼不教學生有關動植物的知識?這樣的簡單勞動怎麼能算是教學內容呢?

老師解釋說:“華德福學校的基本立場是發展個人的潛能以及豐富人的心靈,我們反對爲了考試而灌輸一些專門的知識,我們認爲不應該用太多的理性知識窒息兒童的天性。他們的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引導和鼓勵,而且,兒童在這個年齡段,是透過身體的活動並參與其中來學習。他們的感覺支配整個人的身心和靈魂,只有透過學生自己的感覺器官和感性體驗,才能瞭解自然界。你看到的蘋果、茶葉、花子兒都是學生們親手採摘,我們還讓學生參與小麥的播種,收穫,磨面,製作麪包,瞭解自然的同時,也瞭解到人類的生活。”

我想起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週一次的自然課幾乎沒有在戶外上過。老師教他們認識書本上的動植物,教他們什麼是鳥類,卻從來不帶他們到野外觀察自由飛翔的鳥;教他們什麼是植物的根、莖、葉、果,卻不領他們去觀察一棵從土地裏生長出來的活的植物;教他們動植物有什麼用,卻從不教他們欣賞大自然的美。女兒從自然課上學到的是死的知識,永遠不能觸及或打動她的心靈。她曾多次告訴我,她不喜歡自然老師,她討厭這門課,而我每次都勸導她,上課要注意聽講,不管老師怎樣,總能學到一些知識。現在我恍然大悟,把生生息息的大自然割裂成支離破碎的知識,讓孩子端端正正坐40分鐘聽講,怎麼能喚起孩子對自然課的喜愛呢?除了厭惡感還能有什麼?

雖然勞動是簡單的,但對於兒童來說,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纔會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美妙,耕地、播種、收穫、加工,像一位農民一樣親自參與土地的勞作,親自品嚐收穫的果實。他們不僅知道了蘋果汁是怎樣來的,而且會珍惜來之不易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們認識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從書本上學來的,不是老師告訴他們的,而是他們在現實的生活中領會到的,並植根在他們的生命中。

勞動結束了,學生們爲我們每一位客人端上一杯新鮮、清涼的蘋果汁,喝在嘴裏,甜在心裏,真是別有一種滋味。他們還送我們每人一包花子兒,請我們帶回中國,願這勞動的種子也能在異國他鄉開花結果。

勞動作文 篇3

在今周的星期一、二里,讓我興奮不己,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四、五年級要去勞動基地裏學習雕刻知識,在勞動基地裏我們可以學習瞭解印章、如何雕刻印章的知識,同學們可開心了。

在第一天裏,一大早媽媽就把我送去勞動基地上課了,第一次去還挺新鮮的感覺。我們的樑老師帶着我們去了解許多豐富多彩的印章知識,首先要知道印面、印邊……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一刻也不想錯過,生怕漏了一個字。老師還告訴我們印章還有陰刻、陽刻、陰陽刻,陰刻白底紅字———凹,陽刻白底紅字——凸,陰陽刻白底紅字——凹凸。原來印章這麼多知識的。

第二天激動人心的雕刻時間到了。樑老師爲我們發好工具後,一張張小手便揮舞起來。首先要用砂紙把印胚摩平,然後用透明紙寫出反字,接着用複寫紙抱住印胚,最後用2B鉛筆在透明紙上寫一次,就會印在印胚上了。只看到大家都很認真的開始雕刻,但雕刻起來可不是一帆風順。我也不怎麼樣,經過老師的教導下,大家雕刻得更好了,我一會兒右手拿着小工具,一會兒左手拿着印胚,一會刻一下印邊,一會抽出紙巾把印胚擦乾淨,忙得不開交呢。經過兩節課的雕刻,一個個小印章還是有點模樣了。我們刻完章後紛紛跑去找老師,老師還爲我們拍了照,幫我們印了章,有些同學還拿了小獎狀,我也不甘落後拿了“優秀學員”呢!

這真是難忘的工藝課啊,在勞動基地裏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可開心了。

勞動作文 篇4

“太好了!要回家嘍!”我高興地說。我背起書包走上我要回家所坐的車輛,坐在車上閉目養神。這時老師走上車,對大家說:“同學們,我們校園內有些垃圾,請同學們下車來揀一揀。”我想:學校這麼多人,揀幾個垃圾還不好說,幹嘛叫我揀。要是揀垃圾,還不如做一做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呢!於是我開啟書包,從裏面取出課本和作業本,開啟就在那兒寫起來。可是不知怎麼的,我怎麼也寫不下去,擡頭向車窗外一看,同學們都在揀垃圾,可是他們當中也是沒有一個人扔過垃圾,但是,他們爲了保護環境也不管髒不髒的去把垃圾揀起來。看到這般景象,我也向老師要了一個垃圾袋子走下車去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去揀起地面上的廢紙和其他雜物。每當我看到一張紙就會很高興地揀起來裝進垃圾袋裏。就這樣我揀呀揀,由於光顧着揀垃圾,沒有看到腳下的石頭還不小心摔了一跤。雖然很痛,但我並沒有因這而生氣。我揀完這片的又去揀那塊的。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校園裏變得一乾二淨。這時我才背上書包上了車。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中感到無比的快樂,彷彿自己做了什麼天大的事。在生活中,這種事小之又小,可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你感動,因爲那裏有着同學們一顆熱愛環境熱愛校園的心!我願意用雙手來創建我們文明的校園。

勞動作文 篇5

勞動創造的美,遍佈在華北平原的肥沃田野上,那裏,作物生長旺盛。

初到農村,在對北方平原廣袤與寬闊的震撼中看到了“人”的力量:在裸露的,大片大片的土黃色上,涌動着綠意,足有一個人高的碧綠是玉米,在黃土地上站筆挺;密密麻麻,整齊排列的墨綠方陣是小麥,青綠的葉片層層疊疊,像花朵一樣,開得精緻又不失粗獷的是白菜……黃昏,微風,放眼望去,起起伏伏的綠色波濤翻滾着,田間地頭的零星古樹被夕陽裁成黑色的剪影,遒勁的枝幹伸向天空。遠方天際悠,飄來一抹橙色的雲霞,伴着裊裊炊煙,構成了最美的鄉野油畫。

這就是勞動創造的美麗,所有的汗水都悉數浸到了沉默的土地裏,那一次又一次的的彎腰,是在初解凍的土地中播灑希望的種,插入企盼的苗,那一次又一次的揮鏟,是在挖渠引水,使炎炎烈日中的作物攀比着向上,那一次又一次的翻開又掩埋,總是發生在秋天,人們搶救成熟的果實,並在剛剛閒置的土地上掩藏新的盼望,那一次又一次的冰封與融化,一次又一次的沉睡與驚醒,是轟轟烈烈的鞭炮帶來了新的一年。

於是,勞動創造的美,蘊含着四季輪換繽紛生命之美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呈現。

勞動創造的美,蘊含在武夷山腳下幽靜的茶園中,那裏,山茶正香。

武夷山中的茶園“貌不驚人”,在兩座大山的夾縫之中,立着不起眼的小門,而進入之後卻“別有洞天”,竹樹掩映,溪水淙淙。往前走,一座小橋,幾塊石板,往前走,一條小徑,幾筆題字,高山巍巍,茶園靜靜,竟無端地引人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別樣意境。茶園的主角,自然是茶,矮小的茶樹將根紮在佈滿碎石的微薄土壤,狹長的葉片沐浴着山谷中少的可憐的陽光。山間霧氣籠罩,茶樹卻不見一絲氣餒,反而掙扎着向上,旁邊是清澈的小溪,水流雖小,卻無聲地滋潤着萬物。

這就是勞動創造的美麗,所有的苦難都悉數藏到了石縫裏。可以想象,進入了大山,修築在山間,可以想象,那山古間狹窄的小道,是經過怎樣艱險的摸索,才得以開闢,可以想象,那一株株茶樹,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才生根,發芽,可以想象,當他人是如何勤懇勞作,是如何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絕望又充滿希望後,纔開闢這獨屬於它們的'“世外桃源”。

於是,勞動創造的在貧瘠中頑強堅守的美,便在大山中展現。

在那曾經荒無人煙,曾經貧瘠睏乏的土地上,是一雙雙飽受風霜的手,是一個個頑強不屈的人,是在那光陰流轉中始終堅守的信念,是在苦難與挫折中不斷磨礪的精神,纔有了花紅柳綠,奼紫嫣紅,纔有了所謂大千世界的繽紛美麗,那就是勞動,以自己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

勞動創造美。

勞動作文 篇6

雪災之年,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與平常的年份不同,我們在歡樂、喜慶、團聚的時候,深深地感到這種歡樂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如果節前、節中沒有各級領導的運籌帷幄,沒有無數的抗災勇士的英勇奮鬥,沒有無數的普通勞動者的艱辛勞作,打通冰封的道路,讓衆多的民衆回到久別的家鄉,給千千萬萬的百姓在大雪冰封的日子裏送來了光明和溫暖,我們何以可能安來源於優秀範文坐在溫暖的家中,享受闔家團聚的歡樂。

雪災之年的春節,不僅難忘,也發人深省,教給了我們許多平時未必想到或者未必深刻領會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應該更加尊重體力勞動,更加尊重體力勞動者。

在自然災害肆虐,造成無數的電網結冰倒塌,無數的道路冰封的時候,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最驚心動魄的畫面是,崇山峻嶺中電力工人在數十米高的鐵塔上,手持木棒、鐵扳手或橡膠棒敲擊結冰的電網。最常見的畫面是人們手持鐵鎬、鐵鏟或是木製的推雪板在剷除積雪。而最感人的畫面是破冰的解放軍戰士一雙雙傷痕累累的手。這些觸動心靈的畫面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儘管我們已經有了許多技術裝備,但是人的雙手、人的體力還是最基礎的。在詭譎多變的來源於優秀範文大自然面前,現代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而克服這種脆弱性的法寶,就是人的體力、人的雙手、人的智慧和勇氣。正像電力部門的技術專家所說,手工除冰,看似原始落後,但在這種非常情況下,卻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辦法。人類遇到各種非常事件,往往會把本來是常識的東西突出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爲,即使在風調雨順的日子裏,離開了許許多多平凡的依靠體力和雙手的勞作,社會的正常生活是無法進行的。勞動創造世界,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連十九世紀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這樣的貴族,都把體力勞動視爲高貴而有益的事情,身體力行,手藝高超。

可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隨着知識經濟的來臨,在一段時間裏,我們一些同志在強調智力和腦力勞動的重要性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漠視了體力勞動的意義》。加之,市場經濟帶來的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文化的衝擊,使得一些人把“勞動創造世界”這個平凡而重要的真理忘卻了。君不見,有的理論家振振有詞地聲稱,要發展就要依靠資本而不是依靠勞動。有的經濟學家還大談,來源於優秀範文只要有了貨幣,還有什麼東西不能買到?不要害怕糧食不夠,石油不夠,電力不夠,只要有了貨幣,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至於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在他們的眼裏只有極低的價值,甚至只有負價值。這些高頭講章,反映出的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社會心態,好像在當今時代,體力勞動已經失去重要意義,已經不再是高貴的事業,至多是“低層次的”事情。無怪乎,不少青少年說起未來追求,不是做富商、大腕,就是當大官,罕見想當體力勞動者的,不少人平時連家務勞動也不屑去做,“四體不勤”成了一件洋洋自得的事情。我們的學校教育的這種片面性,正是應了俄羅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訶夫的話:“培養各種才能,包括愚蠢在內”。現在雪災來教育我們了,該改變一下這種輕視貶低體力勞動的愚蠢觀念了。

如何改變?如何讓“以辛勤勞動爲榮、以好逸惡勞爲恥”等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人心,讓尊重勞動,尤其是尊重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成爲社會風尚,還有待於社會各界的艱苦持久的努力。

以筆者之見,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我們的公衆輿論要利用各種途徑和載體,多多弘揚各行各業普通勞動者的業績以及他們對發展經濟、保障百姓的生活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貢獻,表彰勞動者來源於優秀範文的高貴的品格和感人事蹟;同時還要敢於批評那些鄙視體力勞動的愚蠢觀念,不要再去張揚那些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