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集合七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1

談起春節,我也想起了打鞭炮,我又聯想起它的由來﹑特點﹑你們想不想聽呀!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吧!

關於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集合七篇

先說說它的由來吧!從前,有一個怪獸,它住在河裏,每年都會上來吃人。有一年,人們在逃跑之中遇到一個老神仙,他看到人們慌亂的逃跑,就找了一位人問,他疑惑不解的問:“你們爲什麼要逃跑啊?”

那位人說:“這位老年人啊!您可是萬萬不知道啊!我們村子裏有一個怪獸,它可是每年都會吃很多人呢!您老人家還不逃啊!”老神仙聽了聽,說道:“那你們爲什麼不用放火柴的方法把它趕走呢?”

那位人想了想,笑着說道:“謝謝您老人家,我們當時咋沒有想到呢!”那位老神仙笑了笑,說道:“不用謝!”慢慢地人們用火柴趕走了怪獸,隨着科技的發達,人們採用了打鞭炮的方法又一次成功的趕走了怪獸。這就是打鞭炮的由來。

再說說它的特點吧!那一次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坐在長沙發上看春節聯歡晚會,看着看着,我們便睡着了,差不多到了12點鐘左右的時候,我被噼裏啪啦的聲音給吵醒了,到了外面,好像我的鼓膜都快被震破了。

現在的鞭炮叫做“關門炮”,早上起來打鞭炮的時候叫做“開門炮”。那鞭炮有些是綠色的;有些是紅色的;有些是黃色的,真是五彩繽紛啊!

小朋友,你們覺得很新奇吧?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2

我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這麼多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最熱鬧的節日。在這一天,那些心靈手巧的姑娘們都用她們那雙巧手剪裁出許多的窗花、福字,還有寫字寫得好的人,會親手寫出幾副對聯,有的貼在家門口;有的寫了送自家的親朋好友。通常人們會在過年前幾天去買許多東西,像水果、魚、雞等等。而且在過年的那天晚上,全家會團圓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飯”,飯後小孩去放煙花,大人在家裏看春晚。

記得我八歲那年,和家人們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在過年的前三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到處跑,說是爲了買年貨。回來後,爸爸就忙起了寫對聯這項工作,媽媽則在打掃家裏的東西。“呤呤”門鈴響了,因爲只我“遊手好閒”,所以我跑到門前去開門,開啟門幾隻窗花一套新衣服便映入我的眼簾。來的是姑姑,說是專門爲我家送祝福來的,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裏過年紅紅火火。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最開心的了,因爲大人要我給我們壓歲錢了。“吃飯了”媽媽的一聲喊叫打斷了我的沉思,我疾步如飛地來到客廳,“哇”我這音量,我自己都被嚇着,因爲飯菜真的太豐富了,有炸魚、燉雞、紅燒肉等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吃完飯後,我約了幾個女同學一起去放煙花,差一點傷到人了。春節是一個隆重、熱鬧的節日,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是我也要提醒各位小朋友們,放煙花的時候要小心一些,千萬不要傷到自己或別人哦。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3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在春節裏貼春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趕走邪靈,把我們帶向美好的明天。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4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爲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裏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說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着,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爲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5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爲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竈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竈神。人們認爲竈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竈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曆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6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爲“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爲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爲“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着,聽媽媽說這是爲了給竈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裏竈臺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裏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爲“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竈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00字 篇7

“扭秧歌”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媽媽經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從來沒見過。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去年春節,我有機會看到了它,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使我終身難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廟會上,賣的東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什麼“驢打滾”,“艾窩窩”。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廟會裏不僅東西多,爾且人也特多。遠遠看去,人羣就像一團亂麻纏在一起似的,黑壓壓的一片。忽然,我發現東北角的人最多,人們緊緊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纔擠進去。往前一看,嘿!這是什麼?真棒。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與老奶奶,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衣服上掛着一條紅段子,腰上繫着一隻鼓。隨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腳步隨着鼓點越跳越快,最後想飛起來一樣。場面十分壯觀。

這時,媽媽擠了進來,對我說:“佳欣,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這時,一位老爺爺搭上話,“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輕輕點點頭。老爺爺繼續說:“要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可能你們這輩人盡看不着他了。”

聽着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一番話,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中國扭秧歌與許多其他民族文藝,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如果人們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國的“土產”,而且它顯示着中華民族的氣魄,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發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