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與書的作文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書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與書的作文5篇

與書的作文 篇1

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我愛上了看書,在上幾年就因爲看書引起了兩件非常好笑的事情。

那天,我正看着《魯濱遜漂流記》,媽媽讓我到下面去,買一包老酒,我拿着錢到了樓下,可我腦裏一直想着魯濱遜未來是則樣的。竟然就在小區裏轉了一圈,然後就回家了。回到家中,媽媽問我:“老酒呢?”我這纔想起了買老酒這件事,急忙跑到樓下,買了一包,然後飛一樣上樓了。這時,我聽見媽媽在說:“你呀!看書看的入迷了!”

還有一次,我在看書,媽媽讓我把鍋蓋給拿去,我竟然把鍋蓋聽成了帽子,把帽子拿了去,媽媽驚訝的問:“你拿帽子來幹什麼”,“不是你讓我拿帽子的嗎?”“我是讓你拿鍋蓋,不是讓你拿帽子。”媽媽知到這又是書“惹得禍”。

回憶我和書的故事,有悲有喜,思緒萬千。也許今生已結下不解書緣,但我永遠無悔,就爲這無悔,爲這無悔的追求,我和書的緣還將繼續,將永存。

與書的作文 篇2

我十分喜愛看書,所以與書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有次,我在看《淘氣公主求愛記》的時候,看見公主正在被一羣不知好歹的富貴子弟欺負時,爲公主打抱不平,正巧,這時父母叫我去吃飯,門一開,只見我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拿着一支筆,嘴裏大聲喊着:“我要爲公主報仇!”爸媽大吃一驚,連忙把我扶到牀邊,手一會兒放在我頭上,一會兒放在自己頭上,嘴裏還嘀咕着:“奇怪啊,又沒有發***,怎麼會說胡話啊?”這時,我才驚醒,結果怎麼了?當然是我的小屁屁遭殃了!

我看見公主突破重重陷阱,終於找到真愛時,實在是羨慕嫉妒恨,崇拜迷戀愛,可更多的是欣喜!這時,有位朋友來找我玩,我誤把他當成我的白馬王子對他示範好,可後來我犯嫌他不是我的白馬王子,十分生氣,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才知道是自己看書太入迷了!

真煩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讓我們的知識更豐富;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更靈光;可以讓我們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記住,“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與書的作文 篇3

冰心奶奶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就好像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書就像一雙翅膀,帶我們飛向知識的殿堂;書就像一葉小舟,帶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書就像一把鑰匙,開啓我們人生的智慧之門。( )

小時候,最喜歡在媽媽的臂彎裏聽媽媽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話;最喜歡聽完故事後品味“狼來了”“醜小鴨”的故事內涵。每次我都會沉浸在這些神奇而美妙的故事中,漸漸地進入夢鄉。有時,甚至與書中人物同歡喜共憂傷。

後來,上了小學,書是我的最佳伴侶。這時,那些薄薄的故事書早已滿足不了我。閱讀題材增多了,閱讀量加大了。書與我形影不離,漸漸地,我覺得,是書啓發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爲我的心靈插上智慧的翅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懂得了“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讀《巴黎聖母院》,我懂得了人的美與醜,善與惡;讀《駱駝祥子》,我體會到了舊北京城那些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悲慘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黑暗。

每當沉浸於書海中,總有一種奮發的力量激勵着我前進。而那種力量,正是源於我對書的熱愛。

當我難過時,我就一頭扎進書海,用書中的知識填滿空蕩蕩的心。漸漸地,忘了不高興的事,忘了自己。書成了我精神的養料,重新載入了我的精神頁面,從而,振作精神,重新面對新的生活。

往事悠悠,驀然回首。與書一起走過的日子,我受益多多。一路走來,沐浴着書的芬芳,咀嚼着書的甘甜,幸福快樂地成長!

與書的作文 篇4

我相信,每位同學都與某個事物有着不解之緣。有的同學酷愛電腦,盡情享受着鍵盤上樂趣;有的同學珍愛動物,彷彿它們纔是自己最親密的夥伴;而我卻與書結下了千絲萬縷的情緣.

那是上幼兒園時的一天,媽媽收拾書櫥,把所有的書都攤放在牀上,玩膩了玩具的我沒有人陪,爬到牀上翻看起那大大小小的書來。一本本圖文並茂的書頓時刺激了我的閱讀神經,甚至忘記了吃飯。媽媽說:這就是"廢寢忘食"。自此,我就愛上了看書。

愛看書的我曾天真的問媽媽:“我能不能變成書中的公主?”媽媽笑着對我說:“寶貝,你書讀多了,就自然會成爲最美的公主!”其實,我並不想成爲最美的公主,只想變成最勇敢的公主。因爲,我非常膽小,從來不敢自己一人在家。說到這兒,我還得感謝書,是他給了我勇氣,幫我克服了膽小的缺點。

記得一次,媽媽外出辦事,不得已把我一人鎖在家中。看電視、玩兒玩具、無論做什麼事,都解除不了我獨自在家的恐懼。我不停的打電話給媽媽,可電話那邊無人接聽的"嘟嘟"聲更讓我害怕的不知所措。最後,無奈的我捧起了一本《小屁孩兒日記》躲在沙發一角,期待着媽媽能快點回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漸漸的,我被書中驚險刺激、感人曲折的情節吸引住了。三個小時後,陶醉在書中的我竟然連媽媽回家開門的聲音都沒有察覺到,而媽媽本以爲我獨自在家一定會哭鬧,卻發現家裏靜靜的。看着像個書蟲的我,她會心的笑了。從此,我便改掉了膽小的壞毛病。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看書的面更加寬了。感覺書就是一片知識的海,我就如同一條求知的魚,自由自在的暢遊在書海中。《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堅強;《柳林風聲》使我明白了做事要有恆心的道理;《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知道了中華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一本本墨香撲鼻的書,給我力量,催我奮進,讓我着迷,另我感動 ……

相信我與書這絲絲情緣,能夠執子執手,與子偕老!

與書的作文 篇5

曾經和一個老師討論知性閱讀的時候有過的文字,現在加工整理出來,算是一次自我的分析,也是一次和朋友的交流。

——寫在前面

我個人理解,所謂的知性閱讀,實際就是與感性閱讀相對應的,另一種表述就是通往理性閱讀的一個環節。這種知性應該是帶有一種獨立思考的閱讀,也可以叫做思辨性的閱讀。用一句話說就是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針對某種思想的時候,就應該和自己的實際經驗聯繫起來,這種對比聯繫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時常要思考的問題。

書本不可能教會我們怎麼做,只能指導我們,我們的進步只能在實踐中得到體現。比如我們自己認爲讀的比較好的一本書是哪一本?你是怎麼讀的?我們反思一下會發現,做讀書筆記是很好的開始,說明已經開始在思考一些問題了。閱讀有思想的書籍,這是一種發散式的閱讀。這種閱讀能夠不斷讓自己的閱讀視野更大,而且閱讀的層次更深。

其實,我們所謂的與書籍對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疑惑,其實就已經在尋找對話的內容了。所謂的對話,就不能是一種不平等的形式。對話就應該是站在一個相對一樣的水平上的。如果兩個人的層次不相當,就很難對話。但是,完全相當或者意見完全一致,對話則又沒有太多的意義。無論是哪一方過於高出,那麼對話的價值就會變得越小。這種情況一般很少的,因爲很少有兩個人的思想是完全一樣的。說回來,讀書對話,不是單純的學習,同樣也不是純粹的批判。純粹的學習,只能把書讀死,純粹的批判,則讓人在自我的認識中感到自滿。所以,用思辨的方式來讓自己與書籍對話,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對於一本書,我們首先就是要用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閱讀,而不是去膜拜。任何書籍,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思考去讀。這就是一個通往理性的過程。當然,許多作者都會爲了自己的觀點而尋找各種理論來支撐,那麼我們就應該結合自己的經驗去分析,辨別。甚至在開始對他們產生某種畏懼的思想也是正常的。我記得曾經說過,有兩位老師提過讀書的三種境界,一種是要對書籍仰視、平視、俯視,另一個老師說要做到三個層次:以書爲師、以書爲友、以書爲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可以把這兩個觀點統一來看,他們的意思相同。前兩個都可以達到。但是第三個永遠不可能實現。如果某一本書被我們俯視,則沒有閱讀的價值了。如果我們讀的是經典,就永遠不要有俯視和以書爲徒的看法。這不僅僅是狂妄不狂妄的問題,而是閱讀態度的問題。

需要我們對話閱讀的書籍不是所有的書籍 ,而是有選擇的,尤其是一些經典。經典永遠是不可超越的。經典是和我們一同成長,而其永遠是在我們之上的。當我們自己處於不同層次的'時候,我們對同一本書的閱讀理解的層次也不相同。所以,這種理解就不斷的可以和書中的文字或者作者進行對話,他們也同樣在進步。

做到對話又不是那麼困難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簡單的說,其實就是不斷的在他們的語言旁邊寫下自己的思考。這就是一種批註的方式。魯迅有這樣一個習慣,有人向他借書,他一般是不借自己讀的那本的,而是買一本新的,送給他人。爲什麼呢?因爲上面有自己的批註,自己的思想在上面,這就是在對話。

有時候我們好像讀的時候是明白的,但是卻寫不出來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那就是自己沒有讀懂,有的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猶如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講的內容似乎理解了,感受到了。如果不舉手發言,不表述出來,就不能算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讀書的對話如同課堂師生對話是一個道理。

要做到對話,首先就應擺正自己與書的平等關係。課堂爲什麼總是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就是因爲許多老師的問題是僞問題,不能讓學生真正與老師平等對話。讀書亦然。其實,我們讀書多少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了多少。

真正值得閱讀的是那些能夠給人一種啓發或者啓迪的書籍。也就是原典。而不是流行性的書籍。追求感官刺激的書,是不值得讀的。我欣賞以書爲友的說法,而不是與書爲友的說法。以書爲友,說明我們把她當做了朋友,與書爲友,人家可能不喜歡你,只是我們自己想的罷了。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無友不如己者”。什麼意思?這裏的“無”同“勿”,直白的說,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換句話說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不是看不起人,恰好是虛心向他人學習的一個方面。所以,讀書就如同交友,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但不是所有的都拿來學,也就是取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所以,選擇一本書很重要。

有時候,爲了與一本書對話,就要不斷地吸取其他方面的營養。這是自我成長的必然。因此,要對話,我們就不得不去讓自己思考,讓自己努力成長。博覽羣書固然很好,但不要僅僅當做自己蒐集資訊的途徑。

讀書無所謂深淺,因爲我們的思想都是從淺到深不斷髮展變化的。我們可以先從他人如何對話閱讀的例子入手去嘗試。看一些批註性的書籍,或者賞析性質的,就會發現對話其實就是一種領悟和分析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認識來理解。許多經驗型的書籍或者說一些工具性的書籍,不具備對話的價值。只有思想性的纔可以對話。比如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就是一本,再如周振甫的《詩詞例話》,金聖嘆《評點<水滸傳>》,王國維《人間詞話》等,他們的對話對象都是經典。所以,他們的對話也就成了經典。所以,這就是我們在對話過程中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要做到與經典對話,或者說思辨的閱讀,我們必須讓自己成長。沒有深度的閱讀,只能是感性的。對話,又不同於一言堂。其實在我們自己與書籍對話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和自己對話。

好書總有時候會讓人望而卻步,讀不下來不是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領域,我計劃自列出一個三年規劃書單。把要讀的書籍分類,並且提示自己如何去讀。對話閱讀不一定是精讀,不要把每一本都看做那樣的方式閱讀,那樣太累,太慢。以詩詞閱讀爲例,自己透過閱讀,就要與詩人對話,你可以找幾本相關的詩詞賞析類的書來做參考,最好有名家評點的。他們的評點很重要,那也是對話。這種對話我們首先可以作爲一個聆聽者,然後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感受之後,看是否能和作者進行一次交流。這樣我們就在進步,因爲聆聽是對話的前提。此類書不宜貪多求快,比如詩歌類的輔助要有中華書局的《唐詩三百首集註》,唐圭璋編的《宋詞三百首簽註》,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要花很多時間的,但是卻不一定要全部深究一遍的,我們畢竟不是專門搞詩詞研究的。但這是專業書籍,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閱讀原典,只有一切都從經典開始,我們才能讓自己的視野不斷開闊,讓自己的思考不斷深邃。古今中外許多這類的書籍,有些是要硬啃的,既然要硬啃就要啃硬的,爲什麼這樣呢,很簡單,就是因爲這些書籍帶有發散性質。而且在他們周圍有許多註解對話的內容供我們參考,我們可以在讀一本的同時參照閱讀其他相關的書籍了,這種發散式的閱讀,是最高效的。我在做的列書單計劃也是一次考驗,篩選過程是需要思考的,需要對話。任何一個過程,我們自然要朝着目標去努力,但是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最後做到了,而是是否有了進步。

最後,我想強調的一句話是,既然是對話 ,就不是自言自語。既然是對話,就要假設一個對話人。人在孤獨的時候不願超前走,但是,如果找到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智者,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了,因爲好書總是讓人心智洞開而不知疲倦。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