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聆聽她的聲音作文三篇

篇一:聆聽她的聲音作文

她的聲音,如高山流水順流而下,滋潤你的心田,她的聲音,如一曲幽笛婉轉凝約,縈繞你的耳畔。她的聲音,似純白紙張,讓你玷污不得。

聆聽她的聲音作文三篇

聽那自然,就是她。

鳥語花香可是比嘈雜的市區好上一萬倍。聽,小鳥像趕集似的站在大樹枝頭,爭先恐後的叫個不停。行人擡頭向上望去,幾隻鳥兒在用尖嘴整理自己的羽毛,不知是誰銀鈴似的笑聲嚇跑了它們,引得樹葉微微晃動。可謂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吶。

花兒總是悄無聲息的綻放,要說有誰聽見了它的聲音,誰也道不出一二。可她卻似能工巧匠,用無聲來贏得人們的讚美聲。

風兒卻是個多變的稚童。春天,只是你要靜靜地去聽,專心地聽,你一定可以聽到它在跟誰低訴着什麼。夏天則更壯觀,滿樹的葉子在擺動,就像一個大沙錘,這不就是風的聲音嗎?不,它只是藉着別人來完成屬於自己樂聲。秋天,樹葉灑落了一地,只剩一些“殘兵弱將”還堅守在陣地上,一陣秋風吹過,樹葉就“沙沙”地響起來,時而隨風左右搖擺,時而前後晃動,與前面的葉子“嘩嘩”地摩擦着,像在盪鞦韆;時而繞着圈子,“唰——唰”的畫圈,跳着搖擺舞。冬天,北風狂暴地呼嘯,是何等的威風啊,但它卻能使人的意志變得更堅強!

小雨滴可是蘊藏着巨大的能量。當你一個人靜靜地走在小路上,雨水打在屋檐上,那“啪”的一聲是不是很乾脆?當你撐着傘在雨中,把耳朵貼在傘上面,那“咚咚”的聲音是否很響亮?當你在湖邊賞雨,從堤岸上的柳樹葉子中穿過的雨水,滴在湖面上,那“叮”的一聲是否很清脆?這就是雨的聲音,無法形容,也無法模仿。

大自然可真是一首動人心絃的曲子呀!若是能天天聽聞,那可真是極好的。

篇二:聆聽她的`聲音作文

聲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若有了它,會讓你忘記悲傷,忘記痛苦。

聲音無所不在的,它在水裏:叮咚叮咚;它在紙裏:嚓啦嚓啦……

俞伯牙和鍾子期因爲什麼而能成爲知音?因爲音樂。在一座幽靜而不失清雅的深山裏,俞伯牙孤獨的彈着一曲曲高雅的侵韻,鍾子期聽後讚歎到:“善哉,善哉,聽後彷彿在我面前屹立着一座大山。”當俞伯牙彈着流水一般的聲音時,子期又說:“好像奔流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貝多芬是因爲什麼和失明的姑娘相遇?因爲音樂。緩慢;明快;激昂,譜成了一首《月光曲》。一輪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上升,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突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那風好像要把大海刮短,把夜空刮散。

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它能使沒有靈魂的人,晉升爲靈魂完全的人。

《命運》這首交響樂,難道不是在扣問貝多芬,你會向命運低頭嗎?如果你向命運低了頭,那你就是一個命運的奴隸,是一個失敗的人,正是這首交響樂,使貝多芬從失聰的陰影走出來。

篇三:聆聽她的聲音作文

午後,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在溫暖的陽光中,傾聽她的聲音……

年少的她,聲音中有初唐四傑豪放的吟唱。他們以書生意氣指點江山,以激揚文字評論世事。“寧爲百夫長,不做一書生”,書的是保家衛國的壯志凌雲;“不求生入塞,爲求死報君”,道的是盡忠職守的剛健骨氣。傾聽她的聲音,教我明知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青年的她,聲音中有王維悠悠的琴音。“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別過長安城繁華的大街中吵鬧的人聲,唯有竹林音韻。安靜裏有禪意,輕輕吟誦,心底有絲絲輕煙嫋娜升起。傾聽她的聲音,誨我平心靜氣,淡然處世。

壯年的她,聲音中有李杜衣袂翻動的輕響。李白把長袖甩甩,酒未醒,墨未乾,“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一股腦兒地把浪漫恣意地潑灑出去,瀟灑不羈;杜甫呢,他總是心事重重,困居長安,漂泊西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沉到生活的底端,兩手一抄,就是滿把悲辛的沙礫。傾聽她的聲音,發我留心常物,憂國憂民。

晚年的她,聲音裏有李義山深深的嘆息。和杜甫李白相比,他晚來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年間,長安城物換星移。他是一株生長在晦暗中的植物,一生少有奔放的時刻。“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他的一生葬送在牛李兩黨之爭中,但縱使千年黃沙漠漠,也掩蓋不了義山的萬丈豪情。傾聽她的聲音,令我沉浸在古人的愁思中,感知最美的意象。

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是那個李氏王朝所賦予她的。

她,叫唐詩。

似乎每個中國人都是在唐詩裏不知不覺完成了自己的成長。兒時雖不知什麼叫思鄉,但已把“牀前明月光”背得頭頭是道;初春的紛紛鳥啼中,也有孩子“春眠不覺曉”的朗誦聲。長大後開始工作,誰又沒有想過將五斗米,“擬換北窗風”?日漸成熟後,就有了更復雜的心緒,看着夕陽也會有“近黃昏”的傷感。但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很多人會疑慮,詩是不是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品。其實,我們內心的詩意一直都在。那些曾經令古人沉醉的景象,實際上從未遠離我們,它們生生不息,在歲月中深情地等待着。所以,請把自己交付給詩歌,循着美麗的詩思,在寧靜的午後,傾聽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