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想要的綠色生活作文

作文一:

我想要的綠色生活作文

聽人家說,綠色代表活力,象徵青春,但我認爲綠色更適合代表純真的友誼。純真的友誼就像一個盛有澄清河水的玻璃杯,一眼望過去,清清楚楚,一點兒也不模糊。在杯子那邊的事物真真切切,不存在一丁點兒幻影。這就是友誼—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

初中三年,我能和她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進步。但現實偏偏相反,高中了,我們的學校相隔十萬八千里。這便成了我們的憂傷。

那天傍晚,我和她倚在木椅上,我說:“嘿,上了高中怎麼辦?我們就不能經常在一起了。”她望着我,默默無語,最終只吐出:“我捨不得你。”我扭過身,強忍着哭泣,但眼淚還是很不自覺地一直往下流。是啊,生命中有許多的場合,都要痛下決心選擇離開;離開,不一定是悲傷,有時候是爲了到達另外一個境界的過程。

我使勁用手背擦乾眼淚,對她說:“難過什麼呀?我們這又不是永別,放心嘛,我會經常打電話給你的,我還會去看你的。到時候看誰的成績好呢?呵呵。”可她還是一副很傷心的臉色。說

實話,我很想走過去和她擁抱,但怕彼此更傷心,我依然站在那裏。我怎麼覺得這像世界末日一樣?想到我們以前的歡聲笑語,我的心裏真的很難受。過了幾分鐘,她好像也發現我很難受,很難受,勉強笑着過來,還是一如既往地遞給我紙巾,叫我不要哭。我凝視着她,一分一秒過去了,說什麼我也捨不得離開我這位可愛的朋友,我要讓她是笑着離開我的,我也不得不強裝一下,露出了一個很難看的笑容.這就是友誼的“純真”所在:它會“天長地久”,它會“永垂不朽”!我心中的這抹綠色,會永遠讓我感受到輕鬆,快樂,幸福。

作文二:

流金鑠石、層林盡染的盛夏又在“狼籍殘紅,飛絮濛濛”的詩情畫意中姍姍而來。望窗外,“綠樹陰濃夏日長”,芳草如茵、翠柳如眉,瀟瀟灑灑地洋溢着一派翠色X流的勃勃生機。美不勝收的世界,無時無刻不縈繞着這鮮嫩欲滴、楚楚動人的抹抹新綠;無時無刻不迴盪着大自然獻給大家沁人心脾的天籟之音。綠色,是大自然首當其衝的饋贈,更是隻屬於大自然的精妙絕倫的佳作。殊不知,這看似司空見慣的綠色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舉重若輕的,當我們的心靈失去了稍縱即逝的綠色,那取而代之的將是觸目驚心的污濁,我們會在渾然不覺之中失去夙興夜寐的錦繡前程。

步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時代,我們更不能遺失舉足輕重的綠色。生活中失去綠色,便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與信心,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平淡無奇,平日裏奔波勞累、馬不停蹄的動力也蕩然無存,你會將萬事萬物都看得一文不值,也會在空空如也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失去彌足珍貴的親情、友誼,甚至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學習上失去綠色,便失去了動力,你就會裹足不前,不思進取。你唯一所想的便是如何投機取巧,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但畢竟是“思而不學則殆”的,你會讓自己的學業“行成於思毀於隨”,功敗垂成、前功盡棄,讓轉瞬即逝的年華伴你虛度此生;事業上失去綠色,便失去了工作上的執着與熱情,你會與同事之間互相猜忌,爾虞我詐。

綠色是什麼?是自然的生的與自信,是朋友之間友誼的衝調劑,是學習上水滴石穿、鍥而不捨的精神,是生活中寧折不彎、堅韌不拔的信心。綠色,是茫茫大漠中的綠洲,它令我們的生活鳥槍換炮、辭舊迎新;綠色,是悽清的寒夜中的一盞紅燭,它給我們溫暖,讓失敗後的累累傷痕了無痕跡;綠色,是我們飢渴難耐之時的一眼清泉,它給無所適從的人們雪中送炭,讓人們未卜的前途能峯迴路轉,柳暗花明。

現在的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人將綠色視而不見,置若罔聞。以致於有了這些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貪官污吏;有了這些禍國殃民、不擇手段的不法商販;有了這些小肚雞腸,國難當頭之時也一毛不拔、自詡爲君的“鐵公雞”。還衍生出了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們,怕尋不到意氣相投的伯樂而飲恨終生,不思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文韜武略換來前程似錦,而是靠自慚形穢、自欺欺人的送禮去搞關係。即便是掩耳盜鈴,僥倖成功,只會去坐井觀天、譁衆取寵,也同樣得不到重用。更有甚者,索性斷章取義,妄想一步登天,直接有恃無恐地讓自己名門望族的親戚施以援手。

機關算盡,也只能落得個華而不實、待價而沽的罵名……

綠色,註定了未來的生活。讓我們爲自己的心靈綴上點點新綠,爲自己的未來錦上添花,不虛此生!

作文三:

燕草如“碧”絲,春風又“綠”江南岸,映階“碧”草自春色,春來江水“綠”如藍……在這些千古流傳的詩句中總隱隱約約的點綴了一個字——綠。綠字似乎帶着一股旋律飄進春,伴着一縷縷清香,然而卻虛無縹緲,這就是綠的原汁。

在我兒時的童話故事幻想中,“綠色生活”是——在一片茂密的樹木叢中,綠影婆娑,芳草菲菲,在灌木叢中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木屋似貪婪的吸取着綠的原汁,它被綠所包圍,它被綠所填充,處處瀰漫着綠的清香。這令人賞心悅目的綠佔據了我幼小的幻想,這生機勃勃的綠融入了我天真的夢想。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美好的點綴莫過於“綠”了!可是畢竟“流水落花春也去”,幻想終究是兒時天真的表現,終不是現實,擡起頭來,天依然泛着嫋嫋青煙,水依然涌動着層層泥沙,地依然顯示着處處斷痕……現代化的科技使我們的城市變化很大,在宏偉壯觀的小區規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綠的身影,可是你是否在賞綠的過程中感受到它旋律的清香?畢竟這些都是人工化的規模設計,終是沒有大自然中的好,細細體會近些年的變化,綠色似已經初步涉及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這是綠色生活嗎?我不以爲然,以下是近些年的城市變化的代價:

1.姓名:長江

症狀:曾經年產量高達160萬公斤的鰣魚如今已難在長江流域覓見蹤跡,全江已基本捕不到鰣魚。

病因:由於長江水體污染日趨嚴重,捕撈強度過大等原因,長江鰣魚資源嚴重衰退,趨於滅絕。

2. 姓名:黃河

症狀:水量顯著減少,導致下游河道的萎縮。

病因:氣候整體轉暖和生態持續惡化。

這些聳人聽聞的消息,不由得使我質問:我們的“綠色生活”呢?真的,我們是否應該去深深反思一下,我們換來的經濟發展,初步涉及的綠色生活家園的代價是我們人類的生存基礎!

還是回到我兒時的幻想中較好,藍瑩瑩的天,綠瑩瑩的水,一切都散發着一種清香,我珍惜這一切的綠,欣賞着這一切的綠,真的它們都是使人能淨化靈魂的氣息,純潔無瑕,讓人在其中進化,這是夢,不過更準確的說這是未來的景象,因爲我相信夢定會“夢想成真”!

綠色的大手扼制了刀斧的匆忙旺盛的生命,馴服了山洪的肆掠,綠色的世界裏迴盪着歡快的笑聲構建着文明社會的家園綠色的天地中跳躍着青春洋溢的身影 ……讓我們一起惜綠;賞綠!

作文四:

是大海的藍色,映照到了天空,所以天空也成爲藍色的;是小草的綠色,感染了生活,所以快樂的生活也是綠色的。可未來的綠色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輕鬆愜意;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自在逍遙! 今天,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成片的建築;四通八達的公路;隨風而逝的便利袋;正在成爲原野新高地的垃圾場等等,這一切的一切正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緊張生活在人們還未完全從夢中醒來時開始,人們奔走在鋼筋水泥叢林之中。有着太多的東西不能捨棄,孩子們喝着“可樂”吃着“快餐”;虛擬的遊戲取代了戶外運動;現代通訊讓天涯若比鄰,卻也讓人們近在眼前卻不相識;各種資源和能源在人們無休止的享受中化爲烏有。趕早上學的學生爲了省下時間,只好邊走邊吃;重壓下的上班族,爲了不落後於資訊時代只能邊走邊讀;高峯期的'車廂內,擠滿了疲倦身體,迷茫的眼神。這,肯定不是你我想要的生活,可,這正是我們現實的生活。

對此,你會有異議嗎?如果我要你相信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生活,你願意嗎?

作文五:

一陣清風佛過,我漸漸失去知覺,醒來時,已置身於滿是尖端科技設備的密室裏,我正疑惑,身後突然傳來似乎自此呆滯的聲音:“尊敬的21世界人類,歡迎來到21世紀。”

伴隨着呆滯的聲音,我來到一個大城市,我決定先去探望一下我的同伴們,我想:現在經濟速發展,城市非常繁華,在這裏生活一定豐富多彩,同伴們的生活肯定有很多樂趣吧。果然不出我所料,花兒們,樹葉們,小草都是滿臉欣喜,他們直挺着腰,擡着頭,唱和着,根本顧不上招呼我,那顆五星花的種子,漸漸地把頭探出頭來,他正在四處張望着,因爲自然母親身上所發出來的清新空氣,吸引着他,促使着他茁壯成長,在這樣的綠色中,我感到心曠神怡。

走出城,到了郊外,心裏想:“這裏應該比城市的環境更好吧!”果真是心中的自然,蝴蝶到處亂飛,一顆顆嫩綠的小草發出清新的氣味,人們行走在其中,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露,突然聽見有一股叮咚的聲音出現在不遠處,擡頭一看,原來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嘩嘩地流着,柳樹映在其中,清晰可見。在這樣的綠色中,我魂牽夢索。

不知不覺,我又漫步來到森林中,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森林面積如此寬廣。樹木參天茂盛,陽光射進叢林中,忽隱忽現,還有許多鳥兒在枝頭上唱着歌,飛來飛去,彷彿生活在了綠色的“搖籃”裏。在這樣的綠色生活中,我感到沁人心脾。

綠色生活讓我感受到了小草的蓬勃生機,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甘露的醇美,讓我感受到了小溪的清澈見底。

所以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

作文六:

海德格爾的命題“人,詩意地棲居”原存於哲學家自成一派的理論體系中,但其究竟有着豐富的可闡釋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頭腦中展開的圖景也是迥異的。但對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來的綠色生活形態:

一片人造植物葉——凸出在像的右下角。從仿生學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號“改造自然”改爲“敬畏自然”或“師法自然”更妥帖些。植物則被人類的福祉既光合作用,而弱化甚至消除光能這個作用前提,無疑將掀起一場綠色革命。以人造植物爲首,大批仿生產品將騰越出世,大自然則成爲技術產業無盡的創新之源。

一塊優質穩定的水源地——浮動在像的中央。“因地制宜”是都市生態建設的要旨,定量規劃上海水,努力復原天然林。黃浦江在供水隊伍中不再一枝獨秀,大容量高穩定性水庫的建成將令市民歡欣雀躍;青蔥中隱映着勃然生機,人工林將脫掉“綠色沙漠”的惡名。

一個減量再生的循環經濟——廢棄物處理器赫然在目。回收網絡連通生產者、商家和消費者,政府和民間力量集合而成,將每天製造的垃圾分類填埋、焚燒、亦或再利用。吞吐電池的鴨嘴箱、清潔化肥合成機、“三廢”即時處理系統等推陳出新,專門繪製一幅生態地圖,使設備齊全的維護點明晰可查。一言以蔽之,高效輕質的GDP將同環保比翼雙飛。

我素來喜讀科技文摘,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慘烈角鬥,便如同兩個旋轉相扣的齒輪,在平面媒體上碾過留痕。於是又了上述所想,三面一體。暑假初放,上海科技館爲學生深化科學與人文素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我決定去第二遭,“科技創造綠色生活”主題展館給“未來科學家”提供了暢想和實驗的平臺。走近展區所設的生態小屋,竹木外構氣質親切,形態古拙;太陽能內置氣息冷峻,外現代化。

坐在擁有“環保內芯”的電腦前,隨奇妙的嚮導軟件來一番操作,親手“阻止酸雨的形成”,“整治溫室效應”。先前我儲備了些生態知識,卻在這裏捉襟見肘。

我曾思索:稱科學爲“真、善、美的統一”是否過譽?偶然的機會,在一份語文試卷上得到了這樣的答案:符合自然本質、具內在研究價值、有藝術美感,科學之真善美,正在於此。我無語。而科技館獨具匠心的展覽,又以一種樸素得逼人的美感,教我眼見爲實——綠色乃萬色。

主題展的觀者,倘沉下心來,會產生強烈的時空交錯感。想那“人與自然”,洹古的母題,也在精神與物質世界中被輪番地折磨,連着未來,牽絆着過去,推着現在。“雕刻時光”照搬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的自傳名,它催人琢磨。我們揣着三分憧憬、七分憂患,遊歷了一番“綠色”,而與藝術家偉大而寂寞的心靈,竟也靠近了一些。插上翅膀的想象等待成熟,“雕像”與現實終有相合的那一天。

作文七:

在看不見窗外美景的屋子裏,我已經無數次向“上帝”——老媽乞求過,放過我吧,別讓我天天過着千篇一律、枯燥的生活,放飛我的翅膀。

暈也!我的頭腦像被格式化似的,腦子中只剩下“語、數、英”的影子,生活被限制的讓人喘不過氣,那黑白的字型、無力的數字,一看就煩的字母,交錯在我的大腦中,一天到晚的複習,我快虛脫了。

我好想收拾行李包,翻山越嶺到達最高峯,站在頂峯俯首那一片綠色,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邁,那一片綠色如同一片白雲,洗滌我心靈的灰暗,讓我去感受自然的綠色。

我好想在綠色的草地上奔跑,倒在那一片綠色中,感受綠色的溫暖,綠色的嫵媚,那一片綠色留在我心中。仰望天空,一片透亮射進心中,雖參差而雜亂,遠比不上城市的景觀草坪美觀,但我總覺得這裏多了一種自然,一種蓬勃,一種生命的本真。

我好想在原生態的農村中,踩一踩那芳香的泥土,播撒下希望的種子,生長爲一片綠色的蔬菜,我拿一把鐵鏟,將種子再覆上一層泥土,灑上一些農家肥……爲菜地捉一捉蟲,就是一片綠色的天地,成熟後,採摘一籃,東家走,西家串的送上自家的菜,雖只有一些,卻如一絲綠意盪漾。

綠色,生命的本真。可我依舊被囚禁在枯燥無味的書本中、灰暗中,依舊以幻想的姿態,想像這綠色的生活。

作文八:

每每煩躁不安時,低頭不語,我就能想起那座橋,那橋下的流水,那流水裏融進的我兒時的歡笑……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不理會屋後未化的雪與缸裏飄着的塊塊冰碴子,我們眼裏,只有破凍的潺潺流水與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鴨子。嬉笑着,追逐着,瘋玩在河邊油油的麥田裏。有時,牽着心愛的風箏與那頑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會功課的煩惱,更不曾因全球變暖而擔憂,心裏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鴨子的叫聲那般。

待春暖花開已成了夜裏的夢,我們幾個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來了。我們從不拘泥於日曆表的規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卻仍未見有人下河時,我們捺不住了,相約脫了衣服,喊着“一、二、三,跳”,可嘴裏喊着,身子卻往後縮。誰縮得厲害就把誰扔下河裏,那進去的扎一個猛子,再探出頭來,“不冷,不冷!”又在不經意間抓把泥巴扔在另幾個人身上。無奈,只好咬着牙,學就義的烈士那般,奮勇地鑽進水裏,進了水,才發現河水真的已經暖了。

我們在水裏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撥又一撥,於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隨水飄來的是清涼的秋。秋天的河儼然成了亭亭少女,端莊,嫺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可是,她卻不會拒絕與我們這羣孩子親密接觸,我們也會做些有詩意的事。撐一枝長蒿,向蘆葦更深處漫溯;拎一窩鴨蛋,舉着鴨蛋放歌……直到夕陽用餘輝與河水吻別,我們才依依不捨上了岸,摸摸口袋,卻發現鴨蛋已丟,只剩個破洞,懊悔不已,便想着回家補口袋,可蹦着蹦着就忘了。於是,漏掉的就不只鴨蛋,還有整個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凜冽的北風狂妄地叫着,企圖把我們困在屋裏。可我們不怕,我們衝出家門,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飛來飛去,別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嚇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卻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還是他們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時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滿是歡笑,還有無盡的綠色。可現在呢?只剩下回憶了,橋還是那座橋,河水卻變成了黑色,麥田被改成了磚廠,偶爾還能見到野鴨子,卻是漂在水上的屍體……

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回憶了。誰能告訴我,我該去哪兒尋找?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