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與魯迅對話作文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與魯迅對話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魯迅對話作文3篇

與魯迅對話作文1

常有人說,當今社會世態炎涼,人身上所流動着的溫熱的血中,跳躍的盡是冷漠因子。

而我所知道的,有這樣一件事:海南一名男子站在九樓窗臺上,樓下站滿了圍觀的人,男子遇挫想要輕生,然而卻表現得猶豫不決。而這猶豫讓樓下的看客不滿,他們覺得這男子並非真心求死,而只是作秀。於是他們開始嘲笑、起鬨、慫恿——然後他們成功了。那本快被民警勸阻下的男子在一聲聲的嘲諷中,絕望悲痛地從九樓躍下,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當我看見這則新聞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您——尊敬的魯迅先生。若您看見了這一幕鬧劇,會是怎麼的痛心呢?

您在日本留學時,曾見過中國留學生在看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的電影時那副輕鬆愉快的表情。您憤怒了,您明白了“救人先救心”的重要性。“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我不敢妄言自己對您瞭解有多深,卻也在此刻,在看見了國人這亙古不變的“看戲叫好”心理後,深切地體味到了您那力透紙背的痛心與憤慨。

歷史課上,當老師提到西方列強侵華的斑斑劣跡時,班上有的同學不僅絲毫沒有憤怒之情,反而還競相開起玩笑來!如此,便是連“微漠的悲哀”都在時間的洗滌下消逝了……如此,我開始痛恨,痛恨自己太過弱小,痛恨自己沒有站起來慷慨陳詞的勇氣!可我也更加地佩服起您來!您在臨終前曾說過:“所有罵過我的人和我罵過的人,我一個都不原諒!”這是怎樣的錚錚鐵骨!這至死亦要堅守自我的傲骨,雖看上去如此剛烈,卻令我熱淚盈眶。

然而,縱然感動,我又覺得先生這話說得偏激了些。

您說,您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國人的。如今,您雖已離去,但若看見這人與人之間充滿猜忌與冷漠的當代社會,定還是會痛而長嘆,哀民生之不幸吧?但我想,先生也應當給自己一些安慰。誠然,國人常常是自私冷漠的,但這世上終歸是有好人的。在洛陽,一個小夥扶起了摔倒的老人,雖遭污衊,卻仍堅持“若再遇老人摔倒,依然會去將人扶起”。扶人,雖是小事,但在這充滿猜忌的社會中卻尤爲動人。

我知道,先生在世時,定也感受過美好的人與事,只是世間醜惡太多,先生您纔會總是批判,總是嘲諷。於是,便有個別“文人學者”抓住這點責怪您冷酷,不近人情。可是,若真是如此,您的筆下又怎會有淳樸善良的“阿長”呢?那瓜田間手持鋼叉的少年“閏土”,又怎會成爲每個人的童年回憶呢?若您當真冷酷無情,又怎會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淋漓慷慨與滿腔熱忱?

先生所在的世紀已過去了,時代卻還沒過。現在,我彷彿又看見了您伏案創作、孜孜不倦的身影,看見您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時的堅毅與謙卑。您是真正的哀痛者,也是真正的幸福者。我將以您爲人生路上的導師,至少讓我自己,不至於成爲您筆下“病態的中國人”。

與魯迅對話作文2

暗夜。小樓。微雨。窗啓幾縷風:先生與我對坐於古樸的藤椅上,嚴肅冷峻的面龐略顯清瘦,儒雅脫俗的文豪風采中更兼戰士般堅毅剛正的氣度。

不知從何處均勻灑下的光線明亮而冷清,烘托出恍若隔世般不真實的夢幻氣氛,先生的容貌卻愈發清晰了。

根根豎立似欲刺破蒼穹的直髮,黝黑濃密不肯逢迎曲折的一字須,青煙圍繞散發着沉思的紙菸——彷彿亙古未變過的先生的形象近在咫尺,我卻遲疑着不敢言語,唯恐一旦開口就會睜眼看到家中的天花板。

兩道足以穿透任何心靈僞裝的嚴肅目光由先生深邃的眼眸射出,堪稱“苛刻”地審視我內心的一舉一動,宛如實質的壓力迫得我在頗有幾分秋意的夜裏微微滲汗。

須臾,先生的目光倏顯柔和,嘴角溢出一絲真誠的笑意:“年輕人,你很好,我想我們可以敞開心扉且愉快地聊一聊。”方纔躲在牆角的清風隨着先生的笑意活躍起來,掀起桌面上半尺見方的宣紙,幾支湖筆隨之散落。

而我也受到先生的感染,輕鬆但認真地說:“在特殊的時間與空間,以這樣的方式與您交流,還真是——出乎意料呢。”先生啞然失笑:“何必驚詫!世上本是沒有路的,此番我們二人做了開路的先鋒,今後自然會有更多仁人志士將路踏平,拓寬,走遠。這樣就可以促進不同時代的有志、有勇、有識之士之間的思想交流,豈非一樁幸事!”我試着拋磚引玉:“但是總會有庸人躺在路中央睡懶覺,有小人拆走路基賣錢換灑,有惡人揮刀屠戮開路先鋒。”

先生詼諧地故作“學究拈鬚”狀,“此三者,亦人乎?”而後面色一整:“於庸人,我們須以救亡圖存之思想爲鐵桶,以當頭棒喝爲二月冷水,澆他個淋漓;於小人,我們當以公理爲準則,強權爲鞭笞,驅逐他們搬石鋪路;於我們必以長槍短炮爲鋼筋鐵骨,以誓死之志築我們的萬里長城!”

最後的“長城”脫口時,先生已是情緒激動乃至怒髮衝冠了,我終於在瞬間明白了“文人之怒”的深厚激昂,蘊含着毀天滅地的能量!

先生終是坐不住了,他騰然起身,奮筆疾書,簡樸的布袍袖子將桌上宣紙的一角壓下一道長長的摺痕。

書罷,先生投筆窗外,仰天朗聲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不知從何處均勻撇下的光線此刻聚在先生身周,凝成一圈神聖的光環;我喃喃:“先生,真神人乎?”

先生忽而轉身瞪着我:“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躬身到底:“小子受教。”先生語氣帶着莫大的欣慰:“孺子可教。這幅畫卷名爲‘壯麗山河’,便留贈於你吧!”

我直起身子望向桌面,卻只在空白的宣紙看見那道摺痕,我一愣——先生的話音從耳畔傳來,飄渺而懇切:“再美的山河,亦須人手勞動,這幅畫卷,且請你們用行動的汗水來繪製!切記:要做就做,與其來年痛飲佳釀,不如現在立刻喝水!”

待我再回頭看時,暗夜小窗皆不見,只有熟悉的牀頭櫃,上面放了一個雪白的.物件——張半尺見方的空白宣紙,有一道長長的摺痕……

先生,小子受教!

與魯迅對話作文3

長夜無伴,以書茗爲友。茶未涼,香氣氤氳,霧氣繚繞書畔。封面魯迅小像栩栩如生。遙想先生當年之事,不由感慨萬千……

夜,如水的夜。燈光和玻璃將令人窒息的黑暗攔在窗外。斗室,書桌,檯燈,長夜,這,該是先生喜歡的吧?

先生的文字,向來是犀利的。“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這就是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許是因爲先生看透了國人的劣根性吧?所以,一字一匕首,將黑暗的真實,一絲絲剝給世人觀看。在那個時代,先生被諷作是“瘋狗”四處亂咬,並用先生和二弟周作人鬧僵加以佐證。想不出先生的心該做何感想。突然就爲先生不平,本來立志學醫救人,後來發現最大的傷痛不在民身在民心,繼而棄醫從文。新文化運動卻又遭阻擾。列強割據,山河破碎;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那披着好外套,擁有“好名聲”的“正人君子”卻還在叫囂着“太平”!此情此景,先生哪還有心去做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好人呢?唯有文字,利刃般的文字,才適合先生那顆悲憤的心。

可是先生終究是愛國的。那匕首,更像是精神世界的手術刀,剜去了心靈上的潰膿,割去了思想上的毒瘤,撥開了雙眼上的雲翳。只不過,沒有麻藥。但那又怎樣?世人的心早已麻痹,興許疼痛才能更好的將世人喚醒吧?

先生的膽子,向來是大的。“只要對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竟再無見到第二人像先生這般直白與坦蕩。先生總是在咒罵,咒罵一切黑與惡,罪與過;在批判,批判一切僞與假,污與濁。那社會,先生是恨的吧?又怎能不恨呢?“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於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裏。”先生看不下去了,於是振臂高呼“救救孩子!”。卻被當作狂人的囈語。先生卻沒想到,多年鴉片煙霧的燻蒸,早已讓無數國人迷了心智,蒙了雙眼,失了本性。再吶喊,又有幾人聽呢?

然而,恨由愛生。恨的是黑,愛的是民。先生咒罵過,也悲憤過。先生爲被誣殺的工人辯護,爲被虐殺學生悲呼。時人都道先生冷酷,可先生的心始終是熱的。“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一冷一熱的情感在先生心中交織着,先生的心該是怎樣的難過呢?因了滿滿的愛與恨?

曾自負的認爲自己懂了先生,可重讀先生的作品後,才知自己只知一點皮毛而已。先生,我不懂是污濁的社會成就了你,還是你先覺醒明白了那是個污濁的社會?先生,我不懂,你是如何看透那“好名稱”下的外套中終是些’無物之物”,更不懂,你是如何透過那墨般的黑夜看到黎明?

啊,黑夜,我不信先生是真的喜歡黑夜。先生只說自己愛夜,也不過是因爲那“白天比夜裏更黑暗”罷了!

因爲那比夜裏更黑暗的白天,先生,對準那“無物之物”,你舉起了投槍,做了一輩子的戎馬書生!

標籤:魯迅 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