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魯迅故里遊的作文

魯迅故里的土特產和古玩不計其數,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小編收集了魯迅故里遊作文,歡迎閱讀。
 

魯迅故里遊的作文

第一篇:魯迅故里遊

到了!到了!魯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濃郁水鄉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着人流,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跨過高高的門檻,從側門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稱“天井”,這裏原種這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而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小飯桌上乘涼,我耳邊似乎還有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迷,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書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每到一個地方,就感覺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於是又迫不及待的循着魯迅的描述,探尋他當年讀書的氣氛。“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間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樑同書所題。走進去,我們看到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這書桌極其普通,但卻蘊涵着特別的含義,因爲這是魯迅因故遲到後,受到塾師的嚴厲後,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現出魯迅一筆一畫的刻字與勤逸學習的畫面。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貪婪的搜尋着魯迅的氣息,這裏畢竟是魯迅生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窄窄的青石板上,雨依然在下,一樣的細,一樣的小,爲這一趟魯迅故里之遊染上了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點輕輕落上去,裂開了以道道細微的縫,一圈兒一圈兒地盪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氈帽,手持青蒿的船家帶領下,離開了這座文化古鎮,但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在我心中盪漾。

第二篇:魯迅故里遊

國慶節這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和媽媽一起遊玩了魯迅古裏。

我們先遊玩了魯迅祖居,我一走進大堂,就看見了大堂中間畫了一幅字畫。四周擺放了幾把會客的椅子,四周的牆面上掛着幾幅魯迅小時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們從大堂走到了廚房,廚房裏有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臺,七星臺是由三個燒水的小鍋和四個燒菜燒飯的大鍋組和成的。廚房旁邊還有貯藏間、繡房、少主房、閨房、沐浴室、書房、會客室。最吸引我的還是繡房,繡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繡房四周都掛着精美的繡品,有香味撲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豔的鳳凰;有一朵獨秀的梅花;有高傲美麗的孔雀。這些精美的繡品都是小姐一針一線地繡出來的,這些繡品栩栩如生,彷彿在展現最美麗的一面給你看。繡房裏有一張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實用。這張七巧桌可以按來的客人的多少隨意組合。七巧板是由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拼裝而成的。

我們從魯迅祖居出來,聞到陣陣臭豆腐的香味,聽到吆喝茴香豆、黴乾菜的聲音,看到孔乙已店門口擁擠的人羣,我的肚子不禁叫個不停,我找了一個座位吃到了許多紹興的土特產,讓我回味無窮。

我品嚐好了紹興的土特產,我又跟着媽媽來到了魯迅紀念館,我一進大門,就看見魯迅先生 說過的`一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去問媽媽,媽媽說橫眉冷對是指很憤怒的表情,千夫子是指反革命,也就是說魯迅對反革命很憤怒,俯首甘爲是很配合,孺子牛是指老百姓,可魯迅對老百姓很配合、照顧。這是魯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魯迅先生的立場。在人民面前,我們要痛恨的是反動派,那些官僚資產階級的反革命,是那些還在掌握着人民權力的貪官污吏。

第三篇:魯迅故里遊

隨着公交車的顛簸,我來到了魯迅故里。

一下車,我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個大字——魯迅故里。我想這下可以見識見識魯迅故里的風采了。

魯迅故里的土特產和古玩不計其數,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進去之後,就有一陣臭豆腐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就連忙跑到賣臭豆腐的地方,買了一份。

魯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頗負盛名!那個臭豆腐炸出來的臭味越濃越好吃。我吃了一個,那種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裏嫩,包裹着金黃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脫落下來,剩下的潔白無瑕的豆腐柔嫩無比,望着湖畔上漂泊的烏篷船,吃着本地的土特產——臭豆腐,也是頗有一番風味。

我們在一弄堂口歇腳時,看見一位工作人員在給陶瓷釉彩。

魯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緻,巧奪天工。我也來爲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畫一個人,那個人手裏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紅色的,代表喜慶,瓶底就畫一個福字。瓶的邊緣我就畫了幾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緊接着,我就走進了魯迅故居。

魯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魯迅的故居了。魯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魯迅爺爺的爺爺住的,跟魯迅無關。最主要的就是魯迅故居了。最讓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魯迅的倉庫。魯迅的爺爺是清朝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財萬貫,但由於最後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給魯迅和周作人。魯迅的倉庫下面有一口類似井的一個大口,裏面是個地窖,是專門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據地窖改變地面溫度。

最後,就是百草園了,百草園有一個石井,是周家汲水澆地之處。童年魯迅經常在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於魯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給大家一一道來了。魯迅故里聞名中外,景物數不盛,吸引了不少國外遊客,我們隨同他們一起瀏覽了各個景點。

魯迅故里,雖然沒有像五

標籤:魯迅 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