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年味作文(彙編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年味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年味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1

下雪啦!放假啦!我們要回鄉下過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們好!嫋嫋的炊煙、親切的老柳樹、慈祥的老祖母……我們回來了!

團團圓圓香香甜甜湯圓味

天上下雪,我們的廚房也“飄雪”,廚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祖母早就磨好了乾粉和水粉,乾粉蒸糕,水粉做湯圓或糰子。大人們忙着拌餡、和粉、捏糰子,我們小孩子則把米粉當橡皮泥玩,把它們做成田螺、元寶、小槍……玩得滿頭滿身都是粉,眉毛、頭髮都白了!大人們忙着將糰子上籠、落蒸,我們忙着搬柴、烤火、給糰子點紅點,歡喜極了。

除夕晚上,我們總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湯圓。家鄉的湯圓個兒大、餡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別提有多好了,濃濃的黑芝麻餡慢慢流出來,甜絲絲香噴噴,讓人吃了還想吃。祖母看着我們說:“多吃點,多吃點,一家人好不容易團圓了,就要吃湯圓哪。”

平平仄仄喜氣洋洋春聯味

“歪了,向東一點兒,唉,又過了,再向西一點兒……”在幹什麼呢?貼春聯哪!“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橫批“萬事如意”。褐色的木頭大門上貼了大紅的春聯,喜氣洋洋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爸爸在房門和後門上貼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說:“福倒了!福倒了!”媽媽笑着說:“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裏走一圈,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春聯,我挨個讀過去,這平平仄仄的春聯增添了不少春的氣息。

歡歡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過臘月二十,各家各戶就開始祭祖宗或謝竈王爺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鄉村的年味給放出來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聲此起彼伏,那絢爛的煙花在黑夜裏綻放出迷人的笑臉,好像在慶祝人們閤家團圓,又好像爲我們送來獨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祖母,在熱熱鬧鬧的鞭炮聲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還做了好多甜甜的夢。

在鄉下過年,從小年夜起,王爺爺家的大鑼鼓就開始敲起來了,全村的男人們輪流去敲鼓,據說鼓聲可以驅趕“年”這個怪獸,可以辟邪。不過我覺得這鼓聲給人帶來力量,讓人們覺得在新的一年裏幹什麼都有信心、有希望。這鼓聲會一直響到元宵節才結束呢。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歡樂鑼鼓味。

在鄉下過年,大年初一我們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戶給長輩拜大年。我的口袋裏塞滿了糖果和壓歲錢,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媽媽說糖果預示着來年,我們的生活會比糖果還要甜美、幸福。

現在我又跟着爸爸媽媽回到了城裏,但是鄉下那濃濃的年味,讓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2

自從來到城市之後,就很少回老家過年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依然和以前一樣精彩,可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倏地一下,心裏覺得悵然若失:小時候在老家是如何過的年呢?

猶記得,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家裏人都變得忙活了起來:外公、爸爸和姨夫準備親筆寫春聯;外婆、媽媽和阿姨在竈房裏薰臘肉。我和表弟一臉茫然,而後會心一笑:今天是湖南的小年,大傢伙都開始“忙年”了。家人們急促而溫馨的步履,使新的一年不得不收拾收拾自己,和大家見面了。

我們家鄉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很早地吃年飯。所以臘月三十那一天,家人們老早就起了牀,開始準備年飯。於是乎,我在炒飯聲中睜開惺忪的雙眼,趿拉着棉鞋,走向飯桌。飯桌上的菜之豐美是我沒有意料到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鉢子菜,有外公親手種的大蒜炒上醃了一個多星期的臘肉,有香氣撲鼻的鄉村鮮魚湯,還有鮮嫩多汁的土雞……原本昏暗的天在香氣騰騰的霧中氤氳化開,吐出金黃的晨曦。雖然天才剛剛亮,我和表弟卻很盼望晚上的到來,因爲昨天我們約了好友牛牛一起炸鞭炮、看舞龍燈。

我和表弟在堂屋裏亂竄,在田野裏挑逗野雞,在油柏路上奔跑嬉戲……終於熬到了晚上。鄰里街坊都回到家裏去,準備吃年夜飯了。待到大家享用完美味的年夜飯之後,就是長輩們給孩子們發壓歲錢的時候了。媽媽曾教導我說,壓歲錢不僅僅是幾張人民幣,它還飽含着長輩們對子孫們平平安安、幸福安康的期盼。所以,每當我接過長輩遞過的壓歲錢時,心總是很虔誠。收完紅包,大人們開始喝擂茶拉家常,就沒有小孩子什麼事了,所以我和表弟便走出門去,發現鄰居們也紛紛貼春聯的貼春聯,掛燈籠的掛燈籠,好不熱鬧。一股濃濃的過年氛圍仿似充斥着周遭,給人一種安全感。

牛牛從遠處奔來,喘着粗氣分我們人手一盒鞭炮,笑吟吟地對我們說道:“走,我們炸鞭炮去。”我們自然是欣然應許。到了一處空曠的平地,牛牛先是把鞭炮鋪成一條,再用打火機一點燃,噼裏啪啦的聲響就從鞭炮裏迸濺出來,我和表弟連忙把耳朵捂上,臉上卻樂開了花,是啊,“炮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不就是在中不知不覺中開始的嗎?炸完鞭炮,我們仨就去街上看舞龍燈。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紅色巨球作爲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看到這震撼的場面,使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回憶時,眼前的春節晚會正在如荼放映,可我卻一直望着掛在天穹上的明月。聽說月亮可以遙寄情思,那可否告訴我的家鄉我懷念她,我會一直記得家鄉的年味兒呢?

家鄉的年味作文3

春節來臨,鞭炮聲陣陣,千家萬戶張燈結綵,空氣裏充斥着濃濃的年味。而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年俗。在我的家鄉,每逢春節,每家每戶都會燒一份力筍燒肉,用來請菩薩,剩餘的自己食用及招待客人。奶奶總是早早地就開始張羅這件事情:“要過年了,得燒一大鍋力筍燒肉。慢慢吃一整個春節”

小年左右,我陪着奶奶、媽媽第一次去菜市場,購買力筍。這挑力筍也大有講究呢,不能太長,這樣才能夠儘量嫩些。所幸有奶奶這個主力軍,奶奶經驗老到,細細選出令她滿意的力筍,乃至老闆都總是會誇她精明。過稱之後,我也會搶着去拎。拿回家後,我把力筍洗乾淨,放進一個水桶,放滿水浸着。這就是第一件食材。

大約一週後,我們第二次去菜市場,購買豬肉。我們來來回回逛了好多個肉攤,於是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這購買豬肉也有講究嗎?”奶奶笑着告訴我,力筍燒肉一定要是五花肉,這樣即有嚼勁又不會太柴,到時候五花肉的油脂與力筍的汁水融合在一起,美味不膩,十分入味爽口。我聽着聽着,口水不由得流了下來,奶奶看着我笑了。

食材終於到齊了,可以開始做菜了!

奶奶先把浸泡的力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乾大小的塊,與此同時,我們把鍋燒熱。隨後把肉放在鍋裏翻炒,炒出豬肉裏的油。過了大約五六分鐘後,把再切好的力筍放進鍋內,與豬肉一起翻炒,直到鍋裏的力筍渾身蘸滿油。這時加入料酒,頓時煙霧騰騰,豬肉和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再加入一大鍋的水,放入適當的醬油、糖,肉和力筍一起燉。直到筷子可以輕輕鬆鬆可以戳進肉裏,那說明燉的差不多了。開啟鍋蓋,香氣四溢,充斥了整個廚房;再嘗下味道,嗯,味道正好。這樣就表明可以出鍋啦!我們把肉和力筍放入一個大盆裏,滿滿當當一大盆啊,褐色的豬肉和力筍色彩層次有致,上面泛着亮晶晶的油層,看上去非常的美味誘人。這下終於大功告成,每次要吃的時候勺一塊熱一下就好啦。

但是,我覺得應該是新鮮的更好吃,於是我對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溫柔地對我說:“舊時代家家戶戶物質匱乏,過年有力筍燒肉已經是難得的佳餚了,一旦有客人來了勺一碗熱一下拿出去就當主菜給大夥吃。如今時代變遷了,雖然我們的日子變好了,可力筍燒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蕭山人的年味中去了啊。”

可能就像老舍爺爺讀本里的《北方的春節》說的,臘八節一定要喝特製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力筍燒肉就是年的代表,吃着可口入味的力筍燒肉,就是品味生活質樸的美好,品味家的溫暖。再懷着這種體會,我細細咀嚼着力筍燒肉,嗯,我還是蠻喜歡這個味道的,甜甜的,一絲一縷從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裏,這就是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4

二十三打土塵,二十四送竈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魚肉,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初一,開門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這是湖北的年歌,唱出湖北整個過年的風俗。然而各地習俗有不同,我家鄉的年味,獨具一番風情韻致。

農村的年是從臘八開始的。喝完臘八粥就該殺雞宰鴨醃製臘肉。一年到頭養三四百斤的大肥豬也被醃製成各種臘味——臘豬蹄,臘腸,豬頭肉等。然後捎帶給遠方的親人,讓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濃濃的鄉情。

二八二九,身在異鄉的人們都披着塵土回鄉,趕在三十之前給失去的親人“送亮”——所謂送亮,即在祖先墳頭燒上寫冥幣,再放鞭,燒香,在墳頭插上一根紅燭(現在已被LED燈所代替),年輕一輩的人還要磕頭祈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被祖先佑護。當夜幕降臨時,你會看到遼闊無垠的田野上,是星星點點,綿延不絕,昏惑的紅光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閃閃爍爍,只有在這時,你纔會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偉大,以及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的厚重。

團年飯的程序也頗爲講究,菜餚擺好後,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飯擺好酒,在桌子下燒上一堆堆紙錢,這叫“叫祖”,讓逝去的祖先先吃,據說在這個時候,小孩子能在門的角落裏看到祖先的靈魂,雖說迷信些,去飽含着人們對於先祖的思念,以及對於民俗的代代傳承和尊重。

飯桌上的菜餚品類豐盛,然而有幾道菜卻必不可少——臘魚,臘腸,臘肉以及魚糕。荊州人素有“無糕不成席”之稱,每年過年家家都會置些魚糕,而有手藝的人家便會自己打製。將魚肉切碎成一團無刺的肉團,再抹上些蛋黃,在籠屜裏蒸成糕狀,魚肉除刺,保留其鮮味,加上細膩的口感,輔以蛋皮的柔韌,自然成家家桌上不可或缺的標配。另一道不得不提的菜就是豬頭肉——這是公安特有的風俗,即將一整隻豬頭加鹽醃製,在年三十上鍋一蒸,即可入口。豬頭上的每一塊肉都是精品,肥而不膩,嫩滑爽口,但由於是假重鹽醃製,味道極鹹,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吃不兩三塊便認輸,而老一輩則一隻腳架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菜刀,在豬頭上大塊撕扯,大汗淋漓。

三十的晚上在一陣鞭炮聲中趕走“年”之後,便迎來農曆的新一年,接連幾天的走親訪友後,年也算是過完,聽上輩的講,他們小時候過年時還有舞獅子龍燈的表演,小孩子還可以踩竹馬,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年俗也漸漸消失,但值得慶幸的是,那紮根在泥土中的年味卻從未被時光沖淡。

我想,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傳承的味道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5

快過年了,太爺、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裏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春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春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着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裏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太爺打來的電話風塵僕僕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着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裏都閃着羨慕的光直說太爺、太祖母有福氣。我聽着有些愧疚。

臺太祖母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春節地各項安排,成堆地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裏。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地光。晚上內屋、堂屋裏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裏忙着,太爺、太祖母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地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裏看,也只是呆呆地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地一間房裏,我嘴裏直喊冷。太祖母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着太爺買來地全家鄉最好地包子,太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着了。”說罷,轉身進了裏屋。我地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地幾堆炮竹放完。太爺、太祖母先是一愣,繼而眼裏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迴盪,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着幸福地味道。太祖母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太祖母同樣地叮囑,卻寄託了太祖母對子孫後代年年地囑託,並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着,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着老人地脖頸,是兒時地光啊,那老人懷念地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裏。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裏,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地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太爺、太祖母在炮竹煙花中相守地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地時光,好好欣賞家鄉地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地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6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回鄉下老家過年,那是一個美麗小村莊,村裏過年習俗,讓我覺得是那麼新鮮,那麼難忘。

農曆大年三十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家鄉。車子剛停穩,我就飛快地跑進家門。這時,奶奶正在宰雞宰鴨,爺爺也在寫春聯。我高興地向他們問好,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來,十分欣喜。

隨後,爺爺教我和哥哥貼對聯。爺爺告訴我們,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象徵吉祥、表達人們嚮往美生活民族風俗。貼對聯傳統是先右邊再左邊。我便好奇地問爺爺:“上、下聯和橫批都是自右往左讀嗎?”爺爺點點頭說:“是。”我們首先貼堂屋大門春聯,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接着貼庭院門口春聯,上聯:燕鶯新氣象,下聯:龍馬壯精神;橫聯:馬年大吉。爺爺讓我們將“福”字寫在紅紙上倒貼於門上,他說民間有倒貼“福”字習俗,意爲春節福到。原來,貼春聯也是很有講就。

貼好對聯,便開始祭祖。奶奶在堂屋供桌先擺上雞和豬肉,然後分別整齊地擺好五套碗筷和酒杯,並盛上飯、斟滿酒杯。接着,讓我點上香和蠟燭,虔誠地插在香火堂前,並擺上糖果。做完這些程序,大約20分鐘後,讓我燒紙錢,放了一掛鞭炮。

吃過豐盛年夜飯,我換上新衣服,歡快地跑進巷子裏,和小夥伴們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們便回家一邊圍着火爐守夜,一邊看春晚節目。終於到子夜零時,伯伯帶着我們放鞭炮,意爲“迎神”。這時,整個山村都在燃放煙花爆竹,村子上空變成了煙花海洋……讓我想起了《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靜下來了,我們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鄉風俗,我和哥哥向長輩拜年,說着“新年好”、“恭喜發財”、“馬到成功”等吉祥祝福,長輩們便樂呵呵發給我們一個紅包,裏面裝着壓歲錢。這一天,爸爸媽媽還帶我去親戚家串門拜年。

大年初二,我們便依依不捨地告別親友,離開了還籠罩着濃濃年味家鄉。

家鄉的年味作文7

家鄉新年有着一股萬象更新氣味,承載着悠久中國文化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故鄉那股濃濃年味已經隨着冬天那一陣陣凜冽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剛進臘月,每村每家每戶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須在這段時間裏殺豬。這殺豬啊,是把一頭已經挑選好豬,一個人拽着它尾巴,兩個人拽着它耳朵,往一個專制木板一放,一刀結束了它可憐生命,只聽見一聲撕心裂肺叫聲,然後再燒一大盆熱水,把這豬往熱水裏一放,再經過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臘八那天,家家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起來,爲着早上這一碗碗美味臘八粥做準備工作了。臘八粥就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熬製而成,不過多久,一碗美味臘八粥就出爐了。

在臘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節前奏。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頓飯,互相說說話,聊聊天,從這以後,全市戒備,大人們開始爲辦年貨而操心了,而小孩子們也開始爲壓歲錢能收多少而擔心了。在過年前家裏必須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意味着除去這一年中不順心事,還要把家裏各種東西給擺出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團聚到一起,美滋滋吃一個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食物,什麼牛肉、土豆、青菜、蘿蔔樣樣都有,平時見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這過年期間它卻不怎麼感冒,沒有任食慾,這可能就是大人常說年飽吧。在團圓飯中最重要就是魚,它預示着年年有餘。這魚頭一定要對着長者,大人們喝點酒,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愛飲料,大家互相說着祝福話語,其樂融融,到處都有濃郁香味,最重要就是看春晚了。天剛黑,鞭炮聲便響個不停,在除夕夜十二點左右,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禱新一年自己能紅紅火火。那一夜整城幾乎徹夜未眠,一直響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熱鬧。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自己門口貼上嶄新對聯和一個又大又紅“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過年新衣服給穿了出來,臨近中午,就要開始拜年了,提上年貨便向目地走去,這小孩想收壓歲錢必須得磕頭,大人則都笑呵呵站在一旁看熱鬧。

這正月後面幾天也就是到處拜年、吃飯,你有可能在到處拜年途中收穫很多見識。

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綵,玩花燈隨處可見。在這一天,廣場上真叫人山人海,廣場上人們專門留出一片燃放煙花地方,只聽一聲巨響,精彩絕倫煙花表演也拉開帷幕,紅、黃、綠什麼顏色都有,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姿勢,彷彿一顆顆璀璨小太陽在空中熊熊燃燒,分外漂亮。過元宵必須要吃湯圓啊,那甜美湯圓吃起來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節正式結束了。因爲學生們在這一天就開學了,大人們也開始正常上班了,雖不捨,可這春節也已離我們漸漸遠去。

家鄉的年味作文8

天還沒破曉,萬籟俱靜,周圍黑漆漆的,只有我的小窗是亮着的。我託着腮坐在桌前,琢磨着如何下筆。

“咕嚕”一聲,從肚子裏發出,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走出房間,四處尋找着可以吃的東西,終於覓到了一個家鄉的年餅。此時,口中那熟悉的味道,讓我腦海中浮現出每年廿八在老家時大家一起在做年餅其樂融融的情景。

每年臘月二十八,姑姑一家人一大早就來幫忙。我們先把大面團、內餡等做餅所需的材料以及工具都在大廳裏擺放好。媽媽們負責做餅,爸爸們負責帶小孩子。我和堂妹樂於參與,加入做餅的隊伍。做餅開工了,大娘負責把大面團做成一個個的小麪糰,奶奶、姑姑、媽媽負責包,我和堂妹用壓麪皮的板子把小球壓成一張張麪皮給姑姑她們“供貨”。爸爸、大伯和姑丈們負責帶着弟弟妹妹在院子裏玩,不讓他們來打攪我們。可是外面的嬉笑打鬧聲無時無刻不吸引着我和堂妹,我倆常被弄得“心猿意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動作,豎着耳朵關注外面的動靜,因此就會出現“供貨不足”的情況。這時姑姑會朝我們撅起嘴,揚揚眉,當我們察覺到時就怪難爲情的。於是我和堂妹下定決心好好幹,不給大家拖後腿。可是我們還是經常“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媽媽不忍心,就喚我倆出去一起玩吧。

在院子裏,我似乎化身成爲一位幼兒園園長,帶着弟弟妹妹們玩各種遊戲:一會兒是老鷹抓小雞,一會兒是捉迷藏,一會兒到屋後放鞭炮……玩累了大夥兒在我的帶領下到茶座裏喝茶“碰杯”,好不快活。

到了中午,奶奶準備了很多美味佳餚,有白切雞、皮皮蝦、生蠔、八爪魚……每道菜都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特別是奶奶做的煎魚,上餐桌還不到10分鐘就被我們小孩子一掃而空,大人們只能乾瞪眼。說起來表弟的吃法還絕了,只見他先去掉魚頭,然後把剩下的部分一股腦兒地塞進嘴裏,待他取出來時就只有一個基本的魚骨架子了,最後他還不忘津津有味地吮吮手指頭呢,把我們都樂壞了。

午飯之後,爺爺在院子裏架起了臨時竈臺燒起來,把年餅放在蒸籠裏,一籠一籠往上摞,四籠一起蒸。爸爸趁機把幾個大番薯放進竈膛,用柴火灰埋上。過了一會兒,烤番薯特有的味道就飄出來了。面對熱乎乎、香噴噴的大番薯,我們根本就沒有抵抗力,你爭我搶地就把大番薯瓜分完畢。

吃完大番薯,我們兄弟姐妹又跑去玩了。我們一起到外面逗毛茸茸的小雞玩,跟田間上吃草的牛一起吽吽叫,摸摸長在田裏的玉米棒,還有追趕一下養在魚塘邊的那隻駱賓王寫過的鵝……當我們心滿意足玩回來時,年餅已經蒸好,新鮮出爐了。我們賊兮兮地每人拿一個,又是一頓饕餮盛宴……

一串蟲吟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回過神來,發現臉頰上有淚痕。我輕撫臉頰,回味着昔才的餘味:嗯,縈繞在脣齒鼻間的不正是讓我時刻牽掛着的味道—家鄉的年味嗎?於是,我拿起筆,記錄下此番的美好。

家鄉的年味作文9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着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穀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說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臘月二十三是竈王爺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竈。

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竈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竈時給竈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竈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着過年開始了,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綵;戶戶圍着餐桌、抱着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雲散,所有的豐收、喜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後,村裏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着或趕着身上披掛了彩紙摺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爲了驅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戶戶點燃用玉米、蕎麪捏的燈盞,小孩挑着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爲一體,相映成輝。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後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爲“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戶戶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們爭搶着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家鄉的年味作文10

快過年了,太爺、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裏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春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春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着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裏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太爺打來的電話風塵僕僕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着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裏都閃着羨慕的光直說太爺、太祖母有福氣。我聽着有些愧疚。

臺太祖母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春節的各項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裏。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的光。晚上內屋、堂屋裏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裏忙着,太爺、太祖母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的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裏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的一間房裏,我嘴裏直喊冷。太祖母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着太爺買來的全家鄉最好的包子,太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着了。”說罷,轉身進了裏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幾堆炮竹放完。太爺、太祖母先是一愣,繼而眼裏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迴盪,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太祖母同樣的叮囑,卻寄託了太祖母對子孫後代年年的囑託,並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着,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着老人的脖頸,是兒時的光啊,那老人懷念的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裏。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裏,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的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太爺、太祖母在炮竹煙花中相守的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的時光,好好欣賞家鄉的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的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11

夜,深,天空靜如一片黑色的海,只是今晚,不見泛起一絲漣漪。

夜幕,寂寥,自宅,案前,零點,除夕。

20xx年的最後一個夜晚,20xx年的第一個凌晨,天上燈,四周靜默無聲,家中闔無一人。擡頭看,望不見那盤銀鏡,依稀數得清沉於天海的幾粒白砂。除夕之夜,聽不見半點囂音,世界都沉默,是在爲新的一年祈禱?推開半扇窗,聞不見那熟悉的煙火味,或是被剛洗過的頭髮上殘留的香波味掩蓋?今天,到底是幾號?腦子凝滯,拒絕去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感到有點口渴,走進客廳,開啟燈,望望電視紗簾,好像已積一層灰。高三以來已經很少掀開它,就連父母也是。今天夜裏,少兩個人,多兩隻倉鼠。寒假幾天不長,但一個人呆在家裏未免有些無聊,於是買小倉鼠逗樂,但買回來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觀察它們慵懶作息的閒情。作業還堆疊如山。回到桌前,攤開化學寒假作業,沒寫兩題,又發呆望向窗外,是夜已深,人已倦?還是對這壓迫的靜感到不適?以前的自己是怎麼度過這段虛無的時光的呢?凝視着黑暗,在記憶的殘片中搜尋……

燈火通明,祖孫齊聚。鞭炮,電視,零點,除夕。

這是多少年前的一個夜晚。那時我好像還沒上初中,家中六口—祖輩兩人,父輩兩人,還有我和表哥。大家圍在一張小茶几周圍,看着春晚,爸爸的手機響個不停,他雙手互搏,左右開弓,忙得不可開交;爺爺奶奶好像在看着電視,但每次我視線落向他們,總會目光相交;媽媽一邊對抗着窗外的鞭炮聲,一邊聚精會神地望着電視,生怕錯過些什麼。而我則和哥哥玩着卡牌遊戲。不大的房間裏,時不時響起或沉或膩或尖銳的笑聲。

零點半,大年初一。

我陪爸爸下樓放那“一萬響”,捂着耳朵,小心地跺着碎步,地面上還有未化的冰。長出一口氣,水霧融入街燈,讓那光暈更加朦朧……

一家三口,新居,高樓,煙花,雪,零點,除夕。

這大概是三年前,還是四年前?剛搬家到鬧市區的第一個大年夜,天空飛下朵朵雪花,使這夜更增情趣。小區裏好像不讓放鞭炮,於是一家三口移駕到樓頂天台賞夜。這裏視野極好,踮起腳,旋轉一週,全是紅黃沖天炮與天幕的熱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中心。花火,像是給這一家三口的禮讚。在地上掬一捧積雪,向天空拋撒,冰晶映着黃白燈光,在我周圍閃爍。衝父母笑笑,父母也回望我微笑。長吸一口涼氣,沒有聞到那熟悉的氣味,但是有淡淡的驚喜與甜蜜飄進心間。

大概已經零點三十,雪越下越大,我們趕緊縮回家,趕在萬花火叢凋謝之前,把最美的一幕印在腦海。

青春,拼搏,作業,高考,一百天,零點三十,大年初一。

昨天一大早,聽着父母彷彿無盡的囑託,目送他們離家。今年,我不回老家。只有我一個人看家。合上作業,想看看時間,突然想起因懶得與同學互發祝福短信,防止你來我往不可開交,我提前將手機關機。陷進被窩,鼻腔裏充斥着洗髮香波與有助睡眠的薰衣草味道。今晚就不熬夜吧!在這令人放鬆的香氣中,我感到,這也是過年纔有的享受,也是一種年味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12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都忙着貼春聯、放鞭炮,到處充滿着喜慶、歡快的氛圍。除夕夜,我們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邊吃着年夜飯一邊尋找中國的“年味”。

年三十爲什麼叫除夕呢?父親告訴我,版本有好多種,公認的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最害怕紅色和響聲。於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戶貼大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逐夕獸,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寧。從此,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就被稱爲除夕。

中國的有着獨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餃子、貼門神、耍花燈,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期盼來年財源滾滾,吃雞寓意“吉利”,吃魚就是“年年有餘”……不過,聽說過年不能吃酸菜,說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說是“白乾”。但我覺得,不能光靠這些食物決定來年的好運或厄運,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得來的。

接着,父親母親聊起了自己的家鄉過除夕的風俗。父親給我講了湖南老家過年的習慣:在湖南,除夕的團圓飯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開始的,食物一般有臘魚、臘肉、油炸豆腐等,還有地瓜乾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爲豆腐諧音“多福”或“鬥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父親說,他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觀看花燈,還有耍雜技、變魔術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戲。

母親是江蘇人,她也講起了小時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蘇,每家每戶的團圓飯都是在晚上吃的,“魚米之鄉”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當然和湖南一樣,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母親小時候的新衣服是自家買布料,請裁縫做的,新鞋子是外婆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初一還會跟同齡小朋友結伴去拜年,一圈下來就會“大獲豐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

聽了父親母親的講述,我又想到:像我這種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長”的“00後”,和爸媽他們這一代的過年方式就不一樣了,主要是使用各種電子產品,並透過網絡和老家的親戚“團聚”。想和遠方的親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見到對方,還能用視頻通話模式;想送給長輩一件禮物,能夠先去網上挑選,再寄到對方家裏;當然,壓歲錢也不用給現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網上銀行帳戶……於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說了一遍。“不過,”我又說,“這樣過除夕,雖然省去了回老家時的旅途勞累,但總感覺缺少了家人團聚時的那種溫馨味道,不如我們明年回老家過年吧!”父親母親齊聲說“好”!

這時,我們彷彿聞聽到了遠方家鄉的歡聲笑語……

家鄉的年味作文13

快過年了,姥爺、姥姥一直盼望着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裏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春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春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着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裏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姥爺打來的電話風塵僕僕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着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裏都閃着羨慕的光直說姥爺、姥姥有福氣。我聽着有些愧疚。

臺姥姥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春節的各項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裏。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的光。晚上內屋、堂屋裏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裏忙着,姥爺、姥姥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的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裏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的一間房裏,我嘴裏直喊冷。姥姥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着姥爺買來的全家鄉最好的包子,姥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着了。”說罷,轉身進了裏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幾堆炮竹放完。姥爺、姥姥先是一愣,繼而眼裏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迴盪,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姥姥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姥姥同樣的叮囑,卻寄託了姥姥對子孫後代年年的囑託,並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着,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着老人的脖頸,是兒時的光啊,那老人懷念的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裏。忽而,姥姥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裏,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的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姥爺、姥姥在炮竹煙花中相守的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的時光,好好欣賞家鄉的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的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14

快要過年了。老人們都按照習俗操辦一些年貨。今天,我和媽媽去幫姥姥,姥爺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爺讓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爺炸糊或是不熟。最後,姥爺同意了。於是,我,媽媽,姥爺三人負責搓麻花。姥姥自己負責炸麻花。姥姥給我們端來一盆面。姥爺把它們切成了一條一條的,媽媽和姥爺開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們搓出來的麻花心裏真是急啊。我邊看邊問姥爺怎麼做。姥姥耐心地說:“把小塊面搓成細長條,握住面的兩頭,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後,提起兩頭面條會自然捲到一起,形成麻花擰勁狀。”我邊做邊看姥爺做。姥爺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次的實驗。我終於成功學會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裏給姥爺看。姥爺樂呵呵的表揚我:“哦,哦,真不錯,有點傳統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孫真聰明啊!”媽媽也複合“是啊,是啊,真不錯啊!”終於學會了,我興奮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發上。開始漫不經心的爲自己的小麻花編了首歌謠:“都說麻花兒香,香裏帶着甜,都說麻花甜,甜裏透着香……”我的歌聲引來姥爺的讚許聲和笑聲。

我忽然感覺姥姥一個人在廚房挺孤單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練的把麻花放油鍋裏,那小麻花在油鍋裏上下翻滾。一會就變成金黃色。我心裏癢癢的。就問姥姥能不能讓我也炸上一根姥姥開始說不行,因爲怕我被油燙,說要過年了。可姥姥哪能經起我的軟磨硬泡。最後,姥姥教我:“要貼着鍋邊慢慢的放進去,一定不要往裏用力扔。那樣會濺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將一根麻花放進油裏。我繼續往裏放。放了幾根之後,姥姥叫我停下了。說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會我放的麻花就飄了起來。一會就變黃了。等它一出鍋。我就拿出姥爺和媽媽嚐嚐。看着姥爺和媽媽都十分高興。我也特別高興,我看搓成長條的面,真的像長鬍子。就將它貼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鬍子。大家被我的幼稚舉動笑的前仰後合,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姥爺,此時也盪漾着無盡的笑容。最後,連我自己都被逗樂了……

這次幫姥姥炸麻花。我學會了好多東西。我決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爲,這麻花炸出了歡樂。炸出了知識。炸出了團圓。

家鄉的年味作文1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過年了。全家人越來越忙,好吃的也越做越多,滿屋滿院陣陣飄香,我總忍不住多吸幾口。不過,什麼香味都比不上家鄉過年時的米酒湯圓的味道。

家鄉過年,有早晨全家一起吃湯圓的習俗,寓意今年全家團團圓圓。大年初一一早,媽媽和伯孃們便一起做湯圓了。我們小孩子也早早就被熱鬧的鞭炮聲吵醒,在牀上巴巴地等着吃湯圓的信號了。一會兒大哥問“湯圓好了沒?”一會兒二哥喊“什麼時候可以吃呀?”大人們便笑着回道:“就快了,就快了,你們這羣小饞貓呀!”

大人們就愛騙小孩兒,說“快了,快了”,可我們等啊等,肚子咕咕叫,也沒好。我們百無聊賴,便猜湯圓是什麼餡兒的,也熱火朝天討論起自己愛吃的餡兒。樓下喊了聲“吃飯咯——”,我們幾個一起向樓下衝去……

還沒跑到飯桌,米酒的甜香就鋪天蓋地衝擊了我的鼻腔,瞬間,口腔涌出一股“饞饞”的口水。走近了,我看見一個個圓潤又飽有光澤的湯圓在米酒湯裏靜靜地躺着,多麼可愛啊!舀一個嚐嚐,鮮嫩的肉汁在咬破湯圓皮的一瞬間瀰漫開來,我驚喜地叫道:“我這個是肉餡兒的!好香!”

“我是紫薯餡兒的!好吃!”三哥也滿是驚喜。

“我是豆沙餡兒的,啊……”大哥故作神祕,“啊,我吃到硬幣了!”邊說邊慢慢吐出了一枚硬幣。

全場一陣驚呼,大伯孃笑着說:“包了硬幣的湯圓總共就三個,吃到的人今年運氣好!還剩兩個,看你們誰運氣好!”

大伯孃還沒說完,二哥“哎——”了一聲,他也從嘴裏拿出了一枚硬幣,喜滋滋地舉給我們看,好像在說“我今年一定走好運!”

兄弟仨就剩我沒吃到了!原本只吃肉餡兒和豆沙餡兒湯圓的我,也開始拼命吃其他餡兒的湯圓,可我整整吃了兩碗湯圓,幸運女神也沒眷顧我……那最後一個“幸運湯圓”被二伯孃吃到了。我羨慕地看着她,她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情,把硬幣推到我面前,說:“這叫‘傳遞好運’,祝你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在“海納百川”的現代崑山,我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味,可是飽含着長輩祝福的米酒湯圓的味道纔是我心目中家鄉的年味,也是最美的年味!

標籤:彙編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