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7篇)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糉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糉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糉子的原料;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糉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糉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糉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一些關於端午節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糉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糉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爲“端午節”,用包糉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糉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糉子前,總是要先把糉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糉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糉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糉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糉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糉子,蒸汽直衝天,而糉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糉葉裏。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着糯米,投到汨羅江裏,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糉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糉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4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在端午節,家家都要包糉子。“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糉子。”在端午節,家家都瀰漫着濃濃的米香味兒,還有豆沙的甜,豬肉的鹹。孩子們日日盼望,大人們也忙的夜不能眠,因爲必須在前幾天就準備好材料。

五月初三,菜場裏就增加了不少賣糉葉、大米、黃豆的,嘈雜的討價聲充斥着整個菜場。從喧鬧的菜場回來,還要清洗糉葉,一張張洗的油光發亮。洗完了,讓它在溫暖的陽光下躺一天備用。

初四,就更加熱鬧了,端午節眨眼就到了啊!江邊,二十幾條龍舟已經蓄勢待發,擺在岸邊好久了!讓來往的行人不禁感嘆:好大的陣仗呦!孩子們統統跑到岸邊,用小手撫摸着這些龐然大物;大人們在旁邊談論着哪支隊伍實力最強,最有可能在比賽中勝出,奪得桂冠。一聲更比一聲高,好像比劃龍舟的隊員還要激動。

初五,家家門前擺着洗好的材料:綠油油的糉葉,白花花的大米,軟綿綿的豆沙,還有粉嫩嫩的肉。一家子,統統都圍在材料前,準備大展身手。

把糉葉兩張疊加,捲成漏斗狀,再加入大米。然後放上自己愛吃的餡料:愛吃甜的,放豆沙或蜜棗;愛吃鹹的,就放肉鬆或者肉。再蓋上一層大米,使一個“遮天蔽日”法。最後封好用線捆紮。

蒸好後的糉子軟軟糯糯的,香味充滿了整間屋子。一邊吃糉子邊,一邊看龍舟比賽,竟有種說不出的快活!

古有糉香敬屈原,今有糉意獻親友。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從古至今都未被人忘記,並一直寄託着人們的美好願望。端午節過去了,夏天也馬上來臨,人們始終保持着那份熱情,等待夏天。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和幾個玩伴唱着兒歌在門前掛艾草。一想到奶奶那用竹葉包的糉子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一點兒玩的心思也沒有。

感覺過了許久終於聽到:“琛兒,回家吃糉子了!”我飛奔回去。吃着糉子聽奶奶講屈原的故事我才知道人民爲紀念他,因之有了糉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到了中午奶奶端來一盆午時的水讓我洗,說是可以避邪。再在手腕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最有趣的是12時時我們和幾玩伴拿來雞蛋放在太陽下曬,說每年的這個時候雞蛋可以直立着,可惜我沒把蛋立起來。

過端午節除了要插艾葉、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囉!到了下午奶奶帶我到九龍江邊看賽龍舟。只見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江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鞭炮聲,生怕自己的隊伍落後。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多麼激烈,好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自古就有吃糉子,賽龍舟,系五色繩等習俗,流傳至今。

這習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還是從屈原投江的故事說起吧。

屈原是我國古代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楚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楚國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一路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屍體,爲了寄託思念。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便發展爲賽龍舟。百姓們還怕將你的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峯峯迴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由此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俗話說:“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說起端午節,我家鄉的端午也是格外熱鬧呢!

端午節這天哪家不是吃糉子的呢?把糯米包在糉葉中。加入自己喜歡的乾果,葡萄乾紅棗之類,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捆紮好。在孩子們熱切的盼望中度過一兩個小時,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再來點兒蜂蜜,那味道妙極了

端午那天還要系五色繩,這個習俗往往是孩子們看的更重,早早的買來五色繩,用自己的“獨門手藝”編制出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帶子,還不忘爲家人系一個,既開心又驕傲。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熱鬧而有趣。我太喜歡端午節了,我喜歡過端午。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基本是相同的。

我們舟山人過端午是怎麼過的呢?首先要從“吃”說起。在我們舟山,端午節的前一天家裏的大人就會包好端午要食用的糉子,而舟山民間包的糉子一般以箬殼葉包裹,用線縛之,爲三角錐體形。品種甚多,以糯米糉爲主料,有白糉、赤豆糉、紅棗糉、肉糉等。再者就是吃烏饅頭。烏饅頭,是舊時舟山人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糕點。它用白麪做成,因形似饅頭,底部又有烏黑色的紅糖而得名。民間有個傳說:在宋末眀初,元軍入侵浙東,端午節中午,浙東百姓以薰蚊煙爲號,將元兵用雄黃酒灌醉,斬成肉醬,用預先磨好的米粉拌和,做成饅頭。蒸熟後血呈黑色,故稱烏饅頭。這是別有海島特色的飲食風味。每逢端午節前後,都有鬆軟、適口、香甜的烏饅頭上市。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戴五色線、掛荷包等,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習俗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江河水裏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它們不僅有“斷髮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端午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以刻畫成龍形的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祭龍神。

對舟山人來說端午節還是“衛生節”,有“艾蒲懸門”習俗。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陽氣漸盛,萬物生機勃勃,各種害蟲也乘機而入、疫厲流行的時節,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人們將鮮菖蒲、艾草掛在家門口及門窗上,以禳毒氣。舟山人過端午節習俗中,還有“鬥草遊戲”,又稱“鬥百草”。採來草莖較粗、韌性十足的草,把草頭打結,然後將草莖揉搓得又軟又韌,再將兩根草頭一纏,各自用勁拉扯,誰打斷了就算輸家。這種習俗至今尚有,但因爲現在休閒娛樂的方式多了,現在這種習俗已不多見了,亦成爲我們童年的記憶。

常見的還有掛香袋、系五彩線,端午節做香袋,香袋裏裝有白芷、丁香、木香、佩蘭、艾葉等中草藥末。這些中草藥末縫裹在精緻的布袋裏,香氣濃郁清醇,發揮性很強,可垂於門窗、眠牀旁;也可讓孩子們掛在脖頸,讓老人隨身攜帶,有清神、益氣、去溼、驅蟲、防疫之效。

這些就是我們舟山當地端午的習俗。祝大家端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