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3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年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37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

家鄉的新年有着一股萬象更新的氣味,承載着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故鄉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隨着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剛進臘月,每村每家每戶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須在這段時間裏殺豬。這殺豬啊,是把一頭已經挑選好的豬,一個人拽着它的尾巴,兩個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個專制木板一放,一刀結束了它可憐的生命,只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叫聲,然後再燒一大盆熱水,把這豬往熱水裏一放,再經過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臘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起來,爲着早上這一碗碗美味的臘八粥做準備工作了。臘八粥就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熬製而成的,不過多久,一碗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

在臘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前奏。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頓飯,互相說說話,聊聊天,從這以後,全市戒備,大人們開始爲辦年貨而操心了,而小孩子們也開始爲壓歲錢能收多少而擔心了。在過年前家裏必須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意味着除去這一年中不順心的事,還要把家裏的各種東西給擺出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團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個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什麼牛肉、土豆、青菜、蘿蔔樣樣都有,平時見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這過年期間它卻不怎麼感冒,沒有任食慾,這可能就是大人常說的年飽吧。在團圓飯中最重要的就是魚,它預示着年年有餘。這魚頭一定要對着長者,大人們喝點酒,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愛的飲料,大家互相說着祝福的話語,其樂融融,到處都有濃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剛黑,鞭炮聲便響個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點左右,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禱新的一年自己能紅紅火火。那一夜整城幾乎徹夜未眠,一直響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熱鬧。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自己門口貼上嶄新的對聯和一個又大又紅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過年的新衣服給穿了出來,臨近中午,就要開始拜年了,提上年貨便向目的地走去,這小孩想收壓歲錢必須得磕頭,大人則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熱鬧。

這正月後面幾天也就是到處拜年、吃飯,你有可能在到處拜年的途中收穫很多見識。

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綵,玩花燈的隨處可見。在這一天,廣場上真叫人山人海,廣場上人們專門留出一片燃放煙花的地方,只聽一聲巨響,精彩絕倫的煙花表演也拉開帷幕,紅的、黃的、綠的什麼顏色都有,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勢,彷彿一顆顆璀璨的小太陽在空中熊熊燃燒,分外漂亮。過元宵必須要吃湯圓啊,那甜美的湯圓吃起來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節正式結束了。因爲學生們在這一天就開學了,大人們也開始正常上班了,雖不捨,可這春節也已離我們漸漸遠去。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腳步近了。城裏的大街小巷都裝扮起來了,你瞧:街樹上掛起了紅燈籠,店門前掛了紅氣球,廣告聲此起彼伏,人潮涌來涌去,到處是喜氣洋洋的景象……

但我們卻要告別熱鬧的城市回家過年了,那裏,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車到家鄉的村口,只見村門上懸掛着一條橫幅:“熱烈歡迎外出鄉賢回家過年!”我雖說是個孩子,但心裏卻立刻暖融融的。車子緩慢地在潔淨的鄉道上駛過,只見路旁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新的春聯,掛上了新的紅燈籠,從每家每戶的門裏傳來了陣陣爽朗的鄉音,天氣雖然很冷,卻擋不住人們高漲的熱情,鄉道上這裏一拔、那裏一拔人羣正高聲地談笑風生。平時寂靜的小山村搖身變成熱鬧的集市啦!

最難忘的是除夕這一天。一大早,各家各戶就相繼走進祠堂祭祀祖先,祠堂裏一時人聲鼎沸,香菸繚繞,炮竹連連。到了傍晚時分,最爲溫馨的時刻就上演了——吃團圓飯。一大家人圍坐在圓桌旁,滿桌的好菜就着滿滿的親情,最暖人的話語,最誠摯的祝福讓親情濃得像蜜一樣甜!晚飯後,最盛大的活動開始了:“轟隆隆、轟隆隆……”小山村奏起了交響曲,我們忙擡頭往上看,只見夜空中盛開着朵朵五顏六色的煙花,這朵剛謝,那朵又開,天空簡直成了一個大花園……

家鄉的年味是熱鬧的,是溫暖的,是幸福的,快樂的!我愛我的家鄉,我喜歡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着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穀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說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臘月二十三是竈王爺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竈。

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竈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竈時給竈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竈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着過年開始了,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綵;戶戶圍着餐桌、抱着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雲散,所有的豐收、喜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後,村裏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着或趕着身上披掛了彩紙摺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爲了驅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戶戶點燃用玉米、蕎麪捏的燈盞,小孩挑着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爲一體,相映成輝。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後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爲“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戶戶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們爭搶着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都忙着貼春聯、放鞭炮,到處充滿着喜慶、歡快的氛圍。除夕夜,我們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邊吃着年夜飯一邊尋找中國的“年味”。

年三十爲什麼叫除夕呢?爸爸告訴我,版本有好多種,公認的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最害怕紅色和響聲。於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戶貼大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逐夕獸,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寧。從此,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就被稱爲除夕。

中國的有着獨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餃子、貼門神、耍花燈,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期盼來年財源滾滾,吃雞寓意“吉利”,吃魚就是“年年有餘”……不過,聽說過年不能吃酸菜,說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說是“白乾”。但我覺得,不能光靠這些食物決定來年的好運或厄運,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得來的。

接着,爸爸媽媽聊起了自己的家鄉過除夕的風俗。爸爸給我講了湖南老家過年的習慣:在湖南,除夕的團圓飯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開始的,食物一般有臘魚、臘肉、油炸豆腐等,還有地瓜乾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爲豆腐諧音“多福”或“鬥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說,他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觀看花燈,還有耍雜技、變魔術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戲。

媽媽是江蘇人,她也講起了小時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蘇,每家每戶的團圓飯都是在晚上吃的,“魚米之鄉”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當然和湖南一樣,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媽媽小時候的新衣服是自家買布料,請裁縫做的,新鞋子是外婆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初一還會跟同齡小朋友結伴去拜年,一圈下來就會“大獲豐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

聽了爸爸媽媽的講述,我又想到:像我這種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長”的“00後”,和爸媽他們這一代的過年方式就不一樣了,主要是使用各種電子產品,並透過網絡和老家的親戚“團聚”。想和遠方的親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見到對方,還能用視頻通話模式;想送給長輩一件禮物,能夠先去網上挑選,再寄到對方家裏;當然,壓歲錢也不用給現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網上銀行帳戶……於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說了一遍。“不過,”我又說,“這樣過除夕,雖然省去了回老家時的旅途勞累,但總感覺缺少了家人團聚時的那種溫馨味道,不如我們明年回老家過年吧!”爸爸媽媽齊聲說“好”!

這時,我們彷彿聞聽到了遠方家鄉的歡聲笑語……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爲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裏,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裏去呢。媽咪是家裏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裏拜拜。廟裏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爲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爲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裏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裏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爲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裏,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衆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爲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6

快過年了,太爺、太祖母一直盼望着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裏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新春佳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新春佳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着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裏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太爺打來的電話風塵僕僕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着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裏都閃着羨慕的光直說太爺、太祖母有福氣。我聽着有些愧疚。

臺太祖母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新春佳節的各項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裏。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的光。晚上內屋、堂屋裏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裏忙着,太爺、太祖母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的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裏看,也只是呆呆的看着,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的一間房裏,我嘴裏直喊冷。太祖母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着太爺買來的全家鄉最好的包子,太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着了。”說罷,轉身進了裏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幾堆炮竹放完。太爺、太祖母先是一愣,繼而眼裏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迴盪,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太祖母同樣的叮囑,卻寄託了太祖母對子孫後代年年的囑託,並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着,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着老人的脖頸,是兒時的光啊,那老人懷念的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裏。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裏,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的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太爺、太祖母在炮竹煙花中相守的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的時光,好好欣賞家鄉的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的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7

“5,4,3,2,1!過年啦!”全家人齊聲歡呼,窗外的禮花和鞭炮齊刷刷地響了起來,更增添了許多熱鬧的氣氛。第一次在北方過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更有着大大的好奇:北方是怎樣過年的呢?

“奕雯,快來,過來磕頭!”我正想着,哥哥就用清亮的嗓音叫我過去。“哥哥,爲什麼要磕頭?給誰磕頭?磕幾個?”我邊走邊問。“奕雯小同學,又開始變成 ‘十萬個爲什麼’了?”哥哥一邊說着一邊哈哈大笑。“磕頭呀,是北方過年的一大習俗。每逢過年,我們同姓氏的小一輩要給祖先磕頭,還要給老輩磕頭,感謝他 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而磕幾個則是最重要、最講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時,我們要磕三個頭;在給老輩磕頭時,每人只需磕一個。”“噢,”我像明白了什麼大道理 似的,用力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啊!”

磕完了頭,已是一點多,大家都有點困了。在放完了除夕夜的鞭炮後,都回家美滋滋的睡上了一覺。

“呼——”我伸了個懶腰,一看鐘,才7點,再睡會吧!我又準備繼續呼呼大睡。奶奶看看我,笑着說:“奕雯,別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齊了——”奶奶指了指 門口。哇,這陣勢可真大,我們五大家子都到齊了,一共有21人之多。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牀和親戚們熱情地擁抱。大年初一,真熱鬧!“奕雯,快,你看 奶奶在做花饃呢!”大姑說。“花饃?”這次,我憋住了一連串的問題,好奇地過去看奶奶做花饃。呀,原來是個大饅頭!這個大饅頭和盤子一般大小。奶奶在饅頭 頂上用面捏了一隻美麗的花鳳凰,那鳳凰高貴優雅,栩栩如生,欲展翅高飛,彷彿在祝福我們。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饃的高手。奶奶告訴我,花饃是用來祭奠祖先的,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個大大的花饃。

你看,我家鄉的年味是不是很重呢?磕頭,祭祀,做花饃……樣樣都無比新鮮。這次過年,可滿足了我這個“好奇寶寶”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8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時光荏苒,轉眼間又是一年春節到。往年我都在城裏過年,今年媽媽帶我去海門老家,體驗鄉村的年味。之前,過年在我的腦海裏就是:琳琅滿目的年貨、爆竹煙火、吃火鍋、看春晚,這次我算開了眼界:趕集市、做饅頭、挑蔬菜、貼春聯、殺雞宰羊……農村的年味真新奇!

來,瞧瞧,我們家擠了一屋子人,談笑風生的,大爺爺還在門口劈着柴火,他們在幹什麼呢?原來今天做饅頭!舅媽是東北人,她按東北的習俗在家自己發酵、和麪、拌餡兒、擀皮兒做包子。而姨媽按照海門的習俗用酒釀發酵,透過抓面、嵌餡兒做包子。她們要比試一下。

因爲媽媽有點笨,舅媽教了她半天也包不出個像樣的包子,於是包包子的任務落在我和只比我大一歲的堂哥身上。誰讓我們是天生的麪點師,一遍就學會了帶褶子的東北包子包法。我小心翼翼地拿着麪皮,沾上點乾麪,舀一大勺蘿蔔絲餡兒放在中間,用左手心托住麪皮,右手將麪皮邊一點點、一層層摺疊起來,一邊折,一邊用大拇指把餡兒壓實,最後用一點力把頂端的麪皮用手指捏緊,一個白白胖胖的包子做成了。當然,最後還要把它們輕輕地放入有百年曆史的蒸籠裏。就這樣,我們做了五籠近百個包子,我還負責把蒸籠一個個端到土竈上。30分鐘後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倒在外面搭的竹簾上,我把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像一個個等待檢閱的士兵。媽媽一口氣吃了五個包子,判定還是酒釀發酵的包子更適合本地人,當然,我和堂哥包的東北包子在外觀上更勝一籌。這時,我因爲兩三個小時站着也沒喝一口水,已經累得不想動了,看來平時鍛鍊太少了。

鄉村過年的新奇事兒還有很多,就先分享到這裏吧,下次有機會請大家吃我包的包子。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9

“小孩小孩請別饞,過去了臘八便是年。臘八粥,喝幾日,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甘肅人現如今扔把新春佳節稱爲“過春節”,並廣爲流傳出來一個有關過年的傳說——在遠古傳說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每嚴冬將去新年未來的夜裏,便出去食人族,使大家不安寧。大家在與年的搏殺中,發覺這類殘暴的猛獸最怕火花和聲響,因此大家想了個方法:一旦年發生時,便點燃走紅資金投入圓竹。年一見汪汪狗的走紅,聽到叭叭爆響的煙花爆竹,就逃得無聲無息。之後便慢慢產生了過春節團圓、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人情。

年味兒最濃的便是放鞭炮了。新年鐘聲一響,全部夜裏都變成煙花炮竹的全球。大夥說,過春節不放鞭炮,相當於沒有過春節。我跟表哥堂哥一有時間就放鞭炮——自然,我是常常有時間的。大家大白天放太粗的“火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面上就發生爆炸的摔炮,也有點燃像火箭彈一樣飛上天上的沖天炮;夜裏,大家就放煙花,放禮花彈。“太陽花”、“沖天炮”……每個村子的空中四處是五顏六色的煙火,耳朵裏傳出的是此起彼落的爆竹聲,3D渲染着新春的氣氛。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汽車載着回家的大家,也有儋州市行李包的年貨禮盒,也載着大家的盼望回家!通往長細隧道施工的煤巷,一對對春聯喜慶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福”字鏗鏘有力,金光閃閃,一輛輛車裏擺脫了神采奕奕的子女;一扇扇門口站着生氣勃勃的爸爸媽媽。樓滿了,一間間屋子裏飛出歡歌笑語;路窄了,佔道的是一縷縷扯持續的真情。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年味兒最濃是夜半。家家戶戶燈火輝煌,歡歡喜喜,一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各樣涼拌菜堆滿餐桌,一家人把酒言歡,共敘真情,說着吉祥如意祝福的話語,說說笑笑,歡歡喜喜。不僅有了口福,果腹了腹部,還溫暖了心窩子。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思緒奔涌,歡歌飛舞,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0

時隔七年之久,我們終於陪着母親回到了故鄉過了個團圓年。一路的輾轉顛簸也沒有減退母親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母親拉着鄉里鄉親的手聊天,有着說不完的話:回憶老一輩的事,聊着新一輩的變化。我的爺爺奶奶已九十高齡,而我母親今年也已經六十三了。母親一直惦念着爺爺奶奶的身體,無奈人在浙江,看不見他們,更照顧不了他們。

那天,我攙扶着母親走向爺爺奶奶,我能感覺她的身體因爲激動而微微顫抖着。待走到面前,她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兩代人相擁而泣。淚眼婆娑中,兩雙佈滿褶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母親與奶奶互相問這問那。奶奶聽力很好,聊到開心處,兩位老人爽朗的笑聲感染了我們,也感染了趕來看望我們的鄉親們。

爺爺正忙着寫春聯,萬年紅的宣紙紅得那樣可愛!他小心翼翼地把寫好的春聯攤在地上,等墨汁晾曬乾後,紛發給自己幾位兒子。這是爺爺這麼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春聯上的一撇一捺,每一個筆畫無不飽含着他對自己子孫後代的祝福和希冀。爺爺說:春聯的內容每家每戶都不一樣,要分清楚不能弄錯。還叮囑我們貼的時候上聯下聯要看清楚,也不能弄錯。

故鄉的年夜飯是大家飯大家辦,洗菜的、配菜的、做菜的、大家分工明確好不熱鬧。不一會兒,一大桌子香噴噴的家鄉菜就擺上了。大家聊着天,喝着酒,吃着菜,七年未歸家的我醉在這家鄉味、親人情中。而此時,外面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融在我們全家的笑聲裏,那麼美滿祥和!七年沒有在老家過春節了,但是年味還是那樣濃,親情依然那樣真!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去給姥姥、姥爺拜年。他們在衛生管理站工作,馬路衛生也要維護。越是逢年過節,馬路上垃圾越多,他們越辛苦。我們去的時候姥姥正在清掃馬路,孩子們見了,馬上拿着打掃工具幫姥姥一起清掃。老二看見姥姥滿是老繭的手凍得發紅,趕緊找來手套幫她戴上。老大和老三邊掃着,邊喊着要姥姥檢查他們打掃得是否乾淨。看着孩子們忙忙碌碌的身影,聽着他們嘰嘰喳喳的笑聲,姥姥的眼淚都笑出來了!

在相聚的快樂中,時間過得飛快。轉眼,春節假期已到,我不得不陪家人離開故鄉,踏上返回的路途。

這七年,我沒有一刻不思念家鄉的親人,沒有一天不想念家鄉的山水。如今又要遠離,真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舟行。”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1

來了來了,年來到的日子更近了。此時,年味兒也越來越濃。

每一個超市門前都堆積起了一座座小山。那是一箱又一箱的點心、水果、飲料……人羣就在這一座座“山”中穿梭着,挑選着要買的年貨。而且每個超市都播放着喜慶的樂曲:《好運來》《恭喜發財》《恭喜恭喜》……年味十足。

路兩旁的樹上也掛滿了美麗的彩燈,尤其是距我家很近的人民路上。樹幹上纏滿了黃色的燈帶。樹冠中的燈五顏六色,變化多端。樹枝上掛了一些籃子狀的裝飾品,從遠處看極爲壯觀。絢爛奪目的彩燈讓年味更濃了,路兩旁的樹,有種“大紅大紫”的年味。

年味兒更能從門上看出來,撕下了去年貼的春聯,換上今天我新寫的對聯。賞一賞字型,聞一聞墨香,品一品含義,看着自己一筆一畫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除此之外,年味還可以聞出來。家中瀰漫着一股肉香。儘管還沒到該吃年夜飯的時候,但我家的燉肉鍋可一直沒閒着,開心地唱着“咕咚”歌,而我一看到鍋中的肘子,就不禁“口水直下三千尺”。

年離我們只有兩天了,在我看來,空氣中的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快來吧,年!我們都盼望着你快快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2

等啊,盼啊!終於到了這何等高興的時刻——我放寒假了!我要回爺爺家了!

經過大約10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千里之外的羅田。爸爸回到久別重逢的故鄉,特別開心,一邊開着車,一邊興奮地向我和媽媽介紹:“你們看,這裏是我以前的小學!快看快看,那裏是我以前的中學......”此時我的小腦袋就像撥浪鼓一樣地隨着爸爸的指點擺動着,可能因爲病毒肆虐,路上行人不多,但家家戶戶門上的福字,已將整個村莊裹上了濃濃的年味。

“到了,到了!”隨着爸爸興奮的叫聲,爺爺家的樓房開始映入眼簾,樓房前面站着一個瘦小的老人,正踮着腳,傾着頭,注視着前方,等待的眼神似乎要將這大別山看穿,這個老人就是我的爺爺。剛進家門,爺爺便招呼我們走進了伙房,奶奶早已爲我們準備好了這裏最特色的食物--吊鍋。可能很多小朋友還不知道吊鍋是什麼,它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經被列入羅田的“十大名吃”之一呢。在取暖的火塘上方的屋樑上懸掛一根可以升降自如的木製滑竿,末端的吊鉤上掛着一個圓圓的鐵鍋,鐵鍋裏盛滿各種美食,下面的火塘爲吊鍋裏的食物加熱。我很好奇吊鍋的來由,爸爸告訴我,這是因爲大別山區的冬天十分寒冷,人們都靠火塘燒柴火取暖,在火塘上懸掛吊鍋剛好可以利用餘熱燒開水及烹製食物,一舉兩得,我想這就是老百姓淳樸的智慧啊。

過年了,親人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回大別山的老家,圍坐在圓圓的火塘邊取暖,吃着吊鍋裏的美食,絮叨着家常理短,人暖暖的,胃暖暖的,心暖暖的。親情在這熱烘烘的火焰裏,熱乎乎的飯菜裏的,熱騰騰的心胸裏悄悄地流淌......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3

車窗外的景色飛速的掠過,一瞬間便消逝在人的眼底,一路的風光就像浮光掠影一般,僅僅是在心上拂了過去,宛如是一片羽毛悄然落下。

終於要回家了。不知道有多久再沒回到記憶中泥濘的小村莊,濛濛細雨沖刷着古牆的斑駁,淅淅瀝瀝的落雨聲落在耳邊,也確是一件享受之事了。

鞭炮噼噼啪啪地響了起來,炸開的紅紙涌向陰沉沉的天,也算是增添了些許的生氣,門上的春聯雖是有些舊了,可“爆竹聲聲除舊歲”的遒勁字型依然清晰可見,豔麗的紅紙有些灰灰的,下端因爲褶皺微微破裂,也爲其增添了不少年代感。門內老人們的說笑聲也是洞內觀火了,麻將在桌上摩擦的聲音也是依稀可聽,麻將就像花盛開在桌上,也盛開在老人們的臉上。

家鄉的的春節,對我來說是最熱鬧的。因爲我能和平時很難見面的親戚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團圓圓,快快樂樂的新年。

在農曆二十三之前,我們就開始採購年貨,張羅着年夜飯。爺爺奶奶一般買幾隻土雞燉湯喝,再醃製一些臘魚、臘肉,等到春節時開開胃口;姑媽們則就爲我們添置新衣服;哥哥姐姐,都在買回來的小禮物;而我們小孩就買一些開心果、瓜子、杏仁之類的小零食,準備到春節大年三十吃個痛快。

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我們家就在竈臺上擺上糯米、糖果等貢品,燒香放鞭送竈神。到臘月二十四就過小年了。上午全家打揚塵,抹洗傢俱,迎接新年。完善後,就聚在一起吃個小年飯,大家說說笑笑,聊家常、聊工作,不亦樂乎。

除夕爲大年夜,這天要先準備佳餚到祖堂燒香、點燭放鞭供祖宗,然後再各家團聚吃年夜飯。午夜,家家燈火通明,全家老少圍着火爐“守歲”,一起開開心心的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笑談着電視中的各類節目,洋溢着歡樂的氛圍。許多城區居民還要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包團圓餃子,男女老少盡情娛樂,通宵不睡。子夜時分,家裏就開始放鞭炮,說是爲了送走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鞭炮聲遠遠近近的響起,此起彼伏,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鞭炮燃爆後的香氣,傳遞着濃濃的春節氣息。我和表姐膽子在家裏看春節聯歡晚會,叔叔們就在屋外放鞭,玩各種各樣的煙花,家裏其樂融融,氣氛熱鬧極了。正月初一清早一開門,照例要放鞭炮趕走年獸,然後再開始清掃,掃好的垃圾三天內不能往屋外倒,更不能對着門外潑水,據說是聚財。孩子們一大早要給家裏的長輩拜年、作揖,說着一些千篇一律但大家都喜歡聽的新年祝福。這時,家長們樂呵呵地摸着我們的頭,拿出紅包塞到我們手裏。這是我最爲開心的事情,因爲我又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壓歲錢買我最喜歡的書了。這一天的早餐要吃雞湯元寶,然後居家拜年。若親戚中有新亡人,初二當天一定要去新亡人的家中拜年,稱之爲“新香”。在杭州,最重要的就是觀看傳統的文藝活動,比如舞獅子、玩龍燈、踩高蹺、跑旱船、唱堂戲等,傳遞着春節喜慶、祥和的氛圍。這些千萬別錯過。等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家家都要吃元宵,早晨吃糖拌油炸,俗語道:吃了月半粑,快快扒土巴。人們吃過元宵後,傾巷而出鬧元宵,玩花燈,觀花燈,猜燈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元宵夜,城鄉徹夜通明。過完了元宵,這個春節就過完了。回想起每一個春節,總有許多地方讓我回味無窮、開心不已。它們猶如一顆顆星星,點綴着我童年美好的記憶。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4

說起我們中國的春節,那可是源遠流長。相傳古代時有個叫年的怪獸,每逢正月來臨之際,便會到百姓家搶奪吃的。因此人們很憎惡年來搶奪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於是我們聰明的祖先便想出了用燃放爆竹來驅趕年的方法,所以每逢過年時總能聽到爆竹聲響。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特有的年味。

因爲父母工作的原因,從小到大我跟隨他們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在江蘇住過很大一段時間。江蘇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其最具有特點的是水。那裏的水格外的清,格外的靜,使人看了有一種靜謐安詳的舒適感。但也是因爲這水鄉的柔與美,總讓我感覺這裏的年味不夠濃烈,就像那燒到99℃的開水,終究還是不到火候。

今年的春節我與父母一起回到了家鄉。雖許久未踏上這片土地,但空氣中瀰漫的還是熟悉的味道。到家時還只是二十幾日,但家鄉的年味正愈發濃烈。聽着家鄉人口中熟悉的方言,看着人們挑選年貨時的認真模樣,走過從前熟悉的街道,心中洋溢着欣喜之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一陣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後,奶奶招呼我們進了屋。一進屋我便嗅到了一種熟悉的香味,“奶奶,什麼東西這麼香哇?”“你這鼻子可真靈呢,我在包圓子呢,你小時候最愛吃了。”“那這次多包點,我好久沒吃了呢!”說完我便跟奶奶一起去了廚房,認真地跟奶奶學起包圓子的技巧。過了大約一個小時便大功告成了,看着一個個圓鼓鼓的圓子,心中頗有成就感。但奶奶說,這圓子要團圓飯時吃,象徵碰上一家人團團圓圓,於是我便將期待投向了三十夜的團圓飯。

終於到了三十夜了,我日思夜想的圓子終於能一飽口福了。由於我的強烈要求,所以奶奶讓我親自蒸圓子。在完成了生火下鍋等一步驟後,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能由於第一次的經驗不足,圓子被我蒸焦了,它們從白胖子變成了黑胖子。雖然相貌不佳,口味還是無話可說的,糯米的香甜和肉的香味,一口下去就是家鄉的年味。

年夜飯過後,我們那的習俗是每家每戶去廟裏上香。在去上香的途中每人手中都提着一些爆竹,沿路燃放,這代表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老人說每年第一個上香的人能獲得最好的運氣,因此人們都帶着對新年的願望與憧憬奔向廟中。爆竹聲鋪天蓋地在羣山中迴響,綿延不絕。黑暗的天空被煙火照亮,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新年的鐘聲開始了倒計時,人們在廟中虔誠地祈禱。我站在山上,望着城市中的萬家燈火,聽着新年爆竹聲的陣陣炸響,凝望着絢麗奪目的煙花。我開心地笑了,因爲,這是我心目中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5

已不知我已有幾年沒回家鄉了,現在想想,還真有一種懷念的感覺。想念那喜慶的紅,喜慶的煙,喜慶的炮聲。大家臉上洋溢着幸福而又充實的笑,孩子們打打鬧鬧的歡笑,在短短的時間裏,就把氣氛揚的老高老高了。

家鄉的年味兒,是我最喜歡的。

它單純到潔白,喜慶到火紅,而且家鄉的天最藍;家鄉的星空最亮;家鄉的夕陽最紅;家鄉的親人最好、最多;家鄉的關心最美……

記得每次過年,家裏會備好很多很多的酒菜,我和表妹、表姐、表哥們經常一起跑去偷吃。而且,每次都是等到酒菜上桌後,大人們纔會發現菜被偷吃了,酒被偷喝了……

那時的我們多有“成就感”啊!

回家鄉的次數不都,記憶中也就5、6次吧!但是,我盼着回家鄉的日子我可就記不大清了。反正是幾乎年年364次左右吧……

家鄉有許多我喜愛的特產,每次回家,奶奶和外婆她們都會給我買上一座小山那麼多,而我呢,就是負責坐在“小山”上,把它夷爲平地。

回家鄉的日子絕大部分都是在過年,有一小部分是在放假,所以我時常是盼着快過年、快過年的。

家鄉的年味兒是怎樣的,我是說不出來的,但唯一感覺的到的就是開心,不論發生多麼不好的事,我都會在家鄉的年味兒中忘得一乾二淨。

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幸福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平淡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喜慶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美好的……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6

臘月三十早晨。吃過早飯,我們全家人就忙開了,貼春聯,準備年夜飯……

爸爸媽媽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精心烹製各種菜餚,我和弟弟也不閒着,跑這跑那的給他們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圍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雞肉,扣肉,紅燒鯉魚,豆腐圓子,東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年夜飯,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點剛過,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來,可真是爆竹聲聲震天響啊!這個鞭炮聲,是爲了驅趕傳說中的年獸的。這個年俗至於是什麼具體時間形成,估計很難說清楚。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但懼怕紅色和炸響。因此,在年獸來的那天,家家戶戶門口貼鮮紅的對聯,放鞭炮,掛燈籠,放鞭炮,驅趕年獸。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當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煙花,爸爸媽媽不僅不責罵,而且臉上還笑開了花。我和弟弟過足了放煙花癮。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來了。當遠方傳來“咚咚鏘"的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便知道是“他們”來了。慢慢地,鑼鼓聲,鞭炮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轉眼間,就到了我們家門前了。

從陽臺往下看,一頭黃獅和一頭紅獅搖搖擺擺地走在前面,後面跟着一羣看熱鬧的人。“咚咚鏘,咚咚鏘”,黃獅和紅獅在我家門前舞動起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響徹雲天。只見黃獅和紅獅一會兒扭腰,一會兒左右搖頭,一會兒起旋轉跳。獅頭還一個勁地向我家門口點頭,給我們拜年,給我們獻上新一年的真誠祝願。這時,爺爺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還有大蔥,雙手遞給了獅子,而獅子也毫不客氣,一下子就把紅包“吞”進了肚子裏。

拜過年後,緊接着就是放鞭炮了。說到這裏,我想解釋一下,我們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爲了對我們拜年的獅子表示尊敬,好讓他們更加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事事順利,財源滾滾。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這幾天,我們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跟他們團聚,聊天,小孩子們可以領到不少紅包。哈哈,這幾天擺脫了作業的煩惱,玩的不亦樂乎……

過年,是快樂的,幸福的。在這個日子裏,我們過得不同尋常!於是乎,我們都盼望過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7

記憶裏,家鄉的年味是格外的濃郁。每到春節,儘管身居他鄉,按照延續下來的習俗,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去追溯印象中難以磨滅的思念和情結

臨近春節,奶奶便開始準備起了食材,還有那各種各樣的年貨:碗筷、酒水、煙花、爆竹、以及小孩子的新衣服和新玩具了……

奶奶將雞蛋與麪粉和在一起,再加稍多的水不停的揉搓,漸漸的變成了稠滑的漿糊狀。奶奶又跑去將柴火添置到竈膛,又跑到竈臺前將漿糊傾倒進鍋,均勻鋪展開來,一層薄薄的烙膜漸漸成型,揭開提起並又開始做下一張並又開始做下一張。雖然這些工序十分複雜,奶奶忙前忙後但眼底那份滿足和快樂卻是顯而易見的

奶奶還準備另一種食物,香味誘人,吃下去十分酥鬆,還帶些甜味,還能聞到絲絲縷縷芝麻的香味,其間夾雜些許細碎的冰糖。

星臨萬戶,萬家燈火,鄉間的原野上洋溢着歡樂的節日氣氛,把冬天夜晚的寒冷與寂靜盡數驅散,村裏道路上來來往往的盡是過年趕回家的人們。

馬上就要吃年夜飯了,這時候奶奶會把一串非常長的鞭炮和一箱煙花擺到門前的一塊空地上。我拿着打火機小心翼翼地拆開包裝,拉出引火線,點燃,然後飛快地跑到一旁。迸出的煙花飛快地升到空中,綻出一朵朵盛放的花,絢爛多彩;鞭炮也同樣被引燃,“噼裏啪啦”,好似鑼鼓喧天,四處飛散的鞭炮在空中爆炸,只一會兒就到處瀰漫着煙花爆竹的火藥味和濃厚的白色煙霧。然後按照既定的習俗關上門窗,擺好桌椅,再依次端上各式的菜餚。

年味在此刻終於有機會細細體會和慨嘆,回顧着一年來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過了一年,我們對春節模糊的印象漸漸清晰,而積壓在心底的煩惱終於找到了傾訴的決口。

家,在這個人生旅途的港灣總會讓我們暫時的躲避風雨,讓疲憊的心靈得以休憩。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8

今年春節,我回到了老家過年,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年味。

我一邁進奶奶家,就聞到了一股香味。我順着這股香味,來到了廚房。我的口水嘀嗒嘀嗒地流在了地上,好像一條小溪一樣流淌着。轉個頭來,我看見餐桌上的美食,有鹽?h雞,有土豆絲,有蓮藕,有三文魚等等。我都等不及想要開動了。當媽媽說:“吃飯了。”我像一陣風一樣地跑了過去,拿起碗和勺子,夾了很多菜。過了一會兒,我就把飯吃完了。

休息了十分鐘,我們可以出去放煙花了。來到籃球場,這時剛好沒有人。我們放下東西。第一個我們玩“煙花四射”,我們先給妹妹燒着,然後我們讓妹妹給我們點燃剩下的煙花。這時,我的煙花四射,美麗極了。第二個“天女散花”,我們先把“天女散花”擺到指定地點,當姐姐點燃第一個的時候,我也想試一下,就對姐姐說:“我能試一下嗎?”姐姐說:“可以呀,不過你要記住:點燃之後,你要馬上跑到2米以外,知道沒?”“知道。”我回答說。我拿着打火機向指定位置走去,點起打火機,已經燃了,姐姐說:“快跑啊。”我撒腿就跑,好在安全地跑了回來。最後,我們玩飛在空中的那種煙花,姐姐點燃了,煙花瞬間飛上天,發射出五彩繽紛的煙花,有的像綻放的花朵,有的像星星,還有的像一條龍。

這一次的春節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年味。我很期待下一年的春節,也很期待再去放煙花。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9

我始終覺得城裏不算過年,只有老家纔是過年呢!每年,我就盼着寒假快點來到,最盼望的是父母放假前把我託人快遞迴老家的那幾天。那爽,只有和我一樣嘗過的小夥伴纔可意會。

臘月二十八要打年糕了,爸爸還沒趕回家。爺爺、叔叔等男丁就要去村裏打年糕,我作爲小男丁自然也是不能缺的一員。媽媽只能帶着妹妹一個勁地叮囑我,叮囑啥?早被打年糕的興奮代替了。

打年糕嘍。首先是摻米,所謂摻米就是把糯米和晚米按相應比例摻在一起。再是蒸米,用三個大竈,分別架上相應的三個木蒸桶,等到米的顏色變暗了,就在裏面放紅糖。等紅糖融進了米中,就向旁邊的人喊一聲:“鏟糕板”。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打糕了。剛做好的糯米放進打糕槽裏,一個人用打糕杵用力打年糕,這時旁邊要有一個人配合着翻年糕。打一下,翻一下,就像鬧鐘裏的齒輪一樣有規律。

制糕了,該我們這些愣小子上手了。把打好的年糕放在一張長長的案板上,由兩個制糕的叔叔搓成長條,我們負責在漂亮的模具上抹油,抹完油的模具,用力按入年糕,做成花式年糕。我們起先還老實地按,後來十八般武藝全上了,捶,拍,打……不少半成品的年糕悄無聲息落入我們的肚子裏。制糕的叔叔總搖着頭,笑眯眯地來一句:“你們這羣小饞貓!”“吃飽了纔有力氣抹油嘛!”不知哪個壞小子居然來了這麼個理由。逗得所有的叔叔伯伯一起哈哈大笑,我們更加是藉機再往嘴裏塞一口。

對於一個“標準吃貨”來說,吃分歲酒可真算是讓我大飽口福了。所謂“分歲酒”則是溫州人對年夜飯的叫法。外婆家住在山上,坐落在青山的懷抱中。土雞、土鴨,土竈臺,連燒火的燃料都是枯樹枝、落葉。原始的美味,讓人饞涎欲滴;龍蝦、螃蟹、蛤蜊、海帶炸蝦……溫州海鮮,讓你舌頭都鮮沒了;炒麪、炒年糕、玉米餅,讓你吃到喉嚨口都不膩……家家桌上有魚或者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大概到處都一樣。

各位小夥伴,老家溫州是可以放鞭炮的。這個一定讓你們無比羨慕。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開門炮”。先放“百子炮”。再放三聲大炮,大炮要朝天放,保證聲聲放響,除舊迎新,蒸蒸日上。

趕上了好時代,鄉村年味年年新,微信紅包,鮮花迎春……老年味更濃,新年味更多。我愛你,鄉村的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0

我的爺爺祖籍是紹興,那裏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小鎮,名曰“安昌古鎮”。

到了寒假,那裏就滿滿都是過年的氣氛。竹架子上掛滿了臘雞,臘鴨,臘香腸,還有一個個肥頭大耳的臘豬頭,哈哈!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架子,像一座臘味做成的牆,這是新年的第一道風景。

不過,我們小孩子喜歡的不是那些臘味,而是那些甜甜的糖果。淡黃色的麥芽糖吃在嘴裏黏乎乎的,甜滋滋的。伴隨着鄉音,一陣陣吆喝,長長的扯白糖來了。還有那薄荷糖,涼絲絲的。但我最愛吃的,是薑糖。顧名思義,就是把生薑汁滲入糖中。吃起來滿嘴都是辣味,嗓子像是着了火。但回味後又忍不住再放進去一顆。

我弟弟最喜歡的是糖畫。有小雞,小狗,小老鼠,多得數也數不清,個個姿態可掬,憨厚可愛。你瞧!做糖畫的老爺爺右手拿起一個盛着糖汁的銅勺,左手用力壓住光滑的塑料板,就開始作畫。龍飛鳳舞,老人的右手時而如一隻雄鷹久久盤旋,時而如一隻小狗歡蹦亂跳。流淌下來的糖汁,有時又像一條歡快的小溪,細水長流。然後,一個個藝術品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嘭!嘭!嘭!”過年當然少不了天上的五彩斑斕。走進一條小巷,你會發現,不少鋪子裏都擺上了煙花。每一個喜氣洋洋迎面走來的孩子們,手上肯定少不了一盒金鷹牌鞭炮和小巧的火柴盒。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火藥味,這也是過年的味道。

掛起來的臘味,甜甜的糖果,美麗的糖畫,使人快樂的煙花,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1

家鄉的年味,在紅彤彤的對聯中;家鄉的年味,在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中;家鄉的年味,在香噴噴的年夜飯中;家鄉的年味在……

家鄉的`年味,藏在紅色的春聯上那一句句祝福的話語中:財源八方鬥豐溢,福運似海倉滿盈;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幸福平安萬事和,吉祥如意百年順……這些看似簡單的語句,實際上寄託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萬事順利。

家鄉的年味,藏在團圓的喜悅中。從午飯後一直忙到傍晚,爲的是讓在四面八方工作的親人在這令人難忘的,令人喜悅的夜晚,歡聚一堂。年夜飯中的許多食物都是有寓意、有講究的。比如吃年糕,是希望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裏長高,成績高,節節高。而吃甜甜的發糕,則是希望大人們在新的一年裏事業高升,發大財。最有趣的就是吃魚的時候,總是要剩下一點,這就是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餘……這些含在菜裏有趣的寓意,其實都包含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願望與寄託。

家鄉的年味也在漫天煙花中,當12點的鐘聲響起,所有的煙花一齊升上天空,在黑絲絨般的夜空中綻開絢麗花朵。那五彩的煙花升入天空的同時,也是示意着人們:舊的一年已經離開了,新的一年,正迎面向我們走來。

家鄉的年味,是團團圓圓,是幸福,是喜悅,是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永遠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2

春節來臨,鞭炮聲陣陣,千家萬戶張燈結綵,空氣裏充斥着濃濃的年味。而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年俗。在我的家鄉,每逢春節,每家每戶都會燒一份力筍燒肉,用來請菩薩,剩餘的自己食用及招待客人。奶奶總是早早地就開始張羅這件事情:“要過年了,得燒一大鍋力筍燒肉。慢慢吃一整個春節”

小年左右,我陪着奶奶、媽媽第一次去菜市場,購買力筍。這挑力筍也大有講究呢,不能太長,這樣才能夠儘量嫩些。所幸有奶奶這個主力軍,奶奶經驗老到,細細選出令她滿意的力筍,乃至老闆都總是會誇她精明。過稱之後,我也會搶着去拎。拿回家後,我把力筍洗乾淨,放進一個水桶,放滿水浸着。這就是第一件食材。

大約一週後,我們第二次去菜市場,購買豬肉。我們來來回回逛了好多個肉攤,於是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這購買豬肉也有講究嗎?”奶奶笑着告訴我,力筍燒肉一定要是五花肉,這樣即有嚼勁又不會太柴,到時候五花肉的油脂與力筍的汁水融合在一起,美味不膩,十分入味爽口。我聽着聽着,口水不由得流了下來,奶奶看着我笑了。

食材終於到齊了,可以開始做菜了!

奶奶先把浸泡的力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乾大小的塊,與此同時,我們把鍋燒熱。隨後把肉放在鍋裏翻炒,炒出豬肉裏的油。過了大約五六分鐘後,把再切好的力筍放進鍋內,與豬肉一起翻炒,直到鍋裏的力筍渾身蘸滿油。這時加入料酒,頓時煙霧騰騰,豬肉和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再加入一大鍋的水,放入適當的醬油、糖,肉和力筍一起燉。直到筷子可以輕輕鬆鬆可以戳進肉裏,那說明燉的差不多了。開啟鍋蓋,香氣四溢,充斥了整個廚房;再嘗下味道,嗯,味道正好。這樣就表明可以出鍋啦!我們把肉和力筍放入一個大盆裏,滿滿當當一大盆啊,褐色的豬肉和力筍色彩層次有致,上面泛着亮晶晶的油層,看上去非常的美味誘人。這下終於大功告成,每次要吃的時候勺一塊熱一下就好啦。

但是,我覺得應該是新鮮的更好吃,於是我對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溫柔地對我說:“舊時代家家戶戶物質匱乏,過年有力筍燒肉已經是難得的佳餚了,一旦有客人來了勺一碗熱一下拿出去就當主菜給大夥吃。如今時代變遷了,雖然我們的日子變好了,可力筍燒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蕭山人的年味中去了啊。”

可能就像老舍爺爺讀本里的《北方的春節》說的,臘八節一定要喝特製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力筍燒肉就是年的代表,吃着可口入味的力筍燒肉,就是品味生活質樸的美好,品味家的溫暖。再懷着這種體會,我細細咀嚼着力筍燒肉,嗯,我還是蠻喜歡這個味道的,甜甜的,一絲一縷從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裏,這就是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3

期末考試結束了,我早已是歸心似箭。坐了兩天車,跨過兩個省界,我從杭州回到了老家,江西德安。到家時正是農曆二十四,小年夜。不甚密集的鞭炮聲渲染了一絲年的味道。

春節的縣城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首先就是人多,比杭州人還多。媽媽展示了她的朋友拍的杭州地鐵照片,空落落的車廂證明了,春節里人潮是從大城市往小城市裏流動的。這其中也包括了我們家。

大街小巷,一串一串拖着穗子的紅燈籠掛在頭頂。那些賣手工棉鞋的鋪子,都不約而同把醒目的紅鞋擺在臺子上,有的甚至把紅棉鞋束在一起,系在房前的樑子上,遠遠看去,也是紅成一片,如燈籠一般喜慶。

縣裏新開了一家商場。商場里人聲鼎沸,來商場的人多半是前來購買新衣和年貨的。商場裏每一間店鋪都取出了最好的年貨,包上儘可能華麗的包裝,擺在大廳中央一圈紅桌子上。不知“年”爲何物便被家長帶來採購的小孩子們,就在這紅桌子裏外捉迷藏。稍大一點的孩子,則像我一樣,在一堆堆的玩具與珍品卡牌之間流連。

“今天除夕,我們一起放煙花!”朋友章瑩說。在老家過得全然忘記了時間的我才意識到今天竟然是除夕,那我應該早些回家纔是。匆匆和章瑩說了再見,便飛快上樓。推開門,發現人都聚在餐廳裏呢。大人們站着聊天,內容終於不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是明年的安排,還有很多親戚朋友的八卦,滔滔不絕。

最吸引我的還是年夜飯。果然,一桌好菜!且不說光是聞名便令人垂涎三尺的板栗燒雞、青椒肥腸,單是過年時必備的紅燒魚就能讓人一口氣嚥下一碗飯。雖說是“紅燒魚“,但實際是用黃燒的辦法做的,較之正宗紅燒,它更清香醇厚。做法簡單:只須把魚剖開洗淨,加入油和料酒燒製,最後撒上蔥花即可。今天,外婆別出心裁在魚肚子裏塞滿了臘肉,這樣的魚比往日多了幾分薰香,更加誘人。依過年的習俗,魚是不能吃完的,圖個“年年有餘”。

年夜飯照例吃得極慢,吃完飯時,春晚早就開始了。可是我們這樣玩心重的孩子是不看春晚的,放下筷子就呼朋引伴放煙花去了。過不了多久,小區的院子已是煙火一片,煙霧繚繞。迷濛煙霧中,遠遠傳來幾聲犬吠,高亢刺耳,卻比平日裏添了幾分喜慶。恰在這時,一位大人拎着一串鞭炮下樓了。人羣一窩蜂地擁上去,擠着搶着看放鞭炮,不敢近一點,又生怕站得遠了些。鞭炮炸響,孩子們提心吊膽四散逃跑。每逢放鞭炮都是這樣,人羣聚攏又散開,周而復始,不知厭煩。

幾輪鞭炮放完,孩子們也累了。迷迷糊糊各自回家,身子一歪就倒在牀上。門外的年味兒終是太濃,不由分說便侵入房中。這不,身子累了,腦子裏卻還是在回放:

燈籠、棉鞋、紅櫃檯……“回來吃飯嘍”……“下來放煙花啊”……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4

一碗不起眼、色澤暗沉的炒菜卻是家家戶戶每年必備的飯桌上的熱門菜——八寶菜。今年的年夜飯,它依舊是主角兒。奶奶手疾眼快,夾了一些給我。

我夾起碗中的一條醃白菜,放入口中,酸酸的,鹹鹹的,心想:奶奶真小氣,大過年還吃這東西。我又不好意思吐出來,只好勉爲其難的嚥下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八寶菜纔是年夜飯的主角,寓意着吉祥如意。這是我們過年家家戶戶的必備菜,這可比山珍海味來的實在。是最平凡,也是最美味的家常菜。靜靜啊吃了這菜,明年一定更加聰明。連財神爺的好這口呢……”

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對這碗“身世”不簡單的八寶菜起了濃厚的興趣。我纏着奶奶要聽財神爺吃八寶菜的故事。奶奶拗不過我,就給我一一道來:相傳,紹興有家做小生意的人家,有一年運氣不佳,虧本負債。眼看快過年了,想請財神菩薩換換運氣。無奈,只能從家中拿出冬天常備菜——醃白菜煮熟作供品,誰知被飽食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喝得酒醉眼迷的財神爺看中,供品與衆不同,就大吃幾口,誰知葷後吃素,味美異常,財神爺牢記心中。第二年,這戶人家買生意興隆,發了財,村民見狀紛紛效仿。從此,紹興人做“祝福”不論貧富貴賤,必有一碗清口醃白菜,以後幾經改良提高,發展成爲頗具特色的“八寶菜”。

我嚥了咽口水,舔了舔嘴脣,剛剛那酸爽的口感,還真是回味無窮啊!最近吃了太多大魚大肉,體味起來八寶菜的口感還真爽口,是該好好品嚐品嚐。我哀求奶奶第二天再幫我做一次,奶奶答應了。她備了一些菜讓我幫忙切。醃白菜洗淨去蒂。冬筍,香菇,香乾,金針菇,千張都切成條狀。黃豆板摘去根洗乾淨,黑木耳洗淨。奶奶把“八寶”投入鍋中翻炒,加入調味料就完成了。我夾了一口,熱乎乎的,酸甜可口的滋味佈滿整個口腔。吃膩了葷菜,一盤平平常常的“八寶”甚是清甜爽口。

“八寶菜”是我吃過最幸福最甜蜜的年味,這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奶奶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啦!

新年是我們全中國人民最喜慶的日子,也是我最喜歡最期盼的日子。我最喜歡聽外公跟我講年的來歷。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每逢除夕便出來傷人,人們只有逃到山上去。後來人們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詐響。於是每逢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燃放爆竹,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驅趕年獸。

年三十我早早的就醒來了,高興地穿好新衣服,跑下樓去。外公已早早的做好了糖年糕,正等着我呢!糖年糕就是一塊雪白的年糕外面裹着一層厚厚的白糖,我問外公爲什麼要吃糖年糕?“因爲吃了糖年糕你來年就能甜甜蜜蜜,年年高呀!”外公慈愛地跟我說。原來糖年糕竟有這麼美好的寓意,我咬了一口甜甜的糖年糕,心裏更是美滋滋的,這不僅是甜甜的糖年糕,更是外公對我滿滿的愛!

吃完早飯我跟外公一起貼春聯,原來貼春聯也有講究,左右不能貼錯,而且還要貼正,我跟外公費了好大勁才把春聯工整的貼好。草草的吃過中飯,外婆就要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我最喜歡吃外婆做的肉圓。做肉圓也不簡單,要提前5-6天就把新鮮的豬肉買來醃製,然後再摻入新鮮肉、雞蛋攪拌在一起揉成一個個圓圓的肉團。看着一排排小肉團整齊的放在盤子裏,就好像是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一樣!外公指了指這個肉圓笑眯眯的對我說:“這個肉圓我們小時候只能看不能吃。”媽媽看了一眼肉團,又看着我說:“這個肉團我們小時候能吃,但是隻能吃一個。”我看着肉圓說:“這個肉圓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無論是吃多少,不都是我們對過年的喜愛嗎?

吃年夜飯咯!長輩們給晚輩們壓歲錢,並相互祝福着。我也偷偷的準備了兩個紅包,是給外公和外婆的,外公外婆收到紅包後開心的合不攏嘴了。吃完年夜飯外公在我耳邊說:“快去門背後跳三下。”我跳完之後不解的問:“爲什麼還要跳啊?”外公說:“是爲了來年長的更高。”

過年的事真是豐富多彩,家鄉的年味真是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啊!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6

時間過得真塊,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到了一年的海底。除夕的上午,我從家裏的大門口上撕下舊的春聯,換上了嶄新的春聯。新春聯的具體內容是:左聯爲”一帆風順吉星到”,右聯爲“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爲“財源廣進”,春聯的中間還夾雜着一個大大的“福”字,顯得更加洋氣大方啦!哈哈!看樣子,我家在新的一年裏。要發一批不錯的大橫財啦!每當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時光匆匆,卻又無可奈何卻又有一絲絲的欣慰和逛喜之情。

每當陪爺爺看電視播放新聞的時候,過年時節電視上總是呈現出解放軍叔叔堅守祖國邊疆的動人畫面。這些體現正能量的畫面,總會讓我想到,我們這一代零零後是多麼的幸福啊!從小到大,一家人都沒有背井離鄉過:過年的時候也沒有過過苦楚的生活。但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個區域,倒也沒了團圓的興奮和歡樂。可再三細細思量,這身邊帶着幾分市井氣息的家鄉,倒也耐人尋味。我這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也應該珍惜身邊這最美的景象。

每年臨近過年的那幾天,我那親愛的爸爸媽媽,總是在廚房裏忙這忙那忙得不可開交。準備精美的年貨和開口的飯菜。每一口家的的味道都令我難以忘懷。重要的不僅僅只有美食和美味,更加重要的是,還有寄託在那年味上邊的思念與情懷。

如今的年味雖然沒有以前的那麼濃了,但卻也不算那麼缺乏人情味。過年那幾天斷斷續續或震耳愈聾的鞭炮聲絡繹不絕,也可以算得上熱鬧非凡了阿!

除夕的下午,臨街上的門面雖然早已變得冷冷清清的了,但是也顯得乾淨整齊,井然有序。人們都早已沉浸在家人的陪伴和飄香四溢的團圓飯之中了。但鞭炮聲還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便是第一輪燃放鞭炮的高峯期,和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交織在一起。

每當過了除夕十二點鐘,那便是燃放鞭炮的最大高峯期。此時的鞭炮聲纔是絡繹不絕,一炮接着一炮,久久不會平息。我們這裏的風俗習慣是:放鞭炮,出天星,迎接天上的財北星下凡。

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在新年第一炮放出的時候,來祈福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

在紛紛飄落的細雨當中,年雖然早已過完了,但家鄉的年味仍是揮之不去,其樂、融融;仍然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與回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7

年年有魚慶新歲,歲歲平安賀吉祥。過年啦!家家戶戶粘貼對聯,迎春接福,歡聚團年;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禮花齊放,鞭炮齊鳴。我的家鄉萬古鎮,好一片喜氣洋洋的新年新氣象。

每逢春節,我都要回老家過年,這裏有清代傳承下來的,老百姓珍愛的“鯉魚燈舞”。

民間工匠用材料把鯉魚燈扎得精美絕倫,色彩鮮豔奪目:紅不紅,黃不黃,藍不藍,綠不綠。魚燈亮相暖眼:大不大,小不小;長不長,短不短;肥不肥,瘦不瘦。條條魚燈身上,用金色有光紙剪貼的魚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大年初一,荷花燈簇擁一羣鯉魚燈,緊跟響徹雲宵的鎖吶吹奏,領頭向前,鑼鼓喧天的川鑼套打,追尾殿後,浩浩蕩蕩地沿街遊行。鞭炮噼裏啪啦恭迎魚隊,紅包源源不斷接獲喜錢。這支“魚燈舞隊”給萬古鎮人民拜年,祝鄉親人壽年豐,賀店鋪生意興隆。它有着地道民俗味,濃濃鄉土情,吸引廣大鄉親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涌來圍觀。

我奮力鑽進人羣,只見一位老藝人精神抖擻地揮舞彩棒,彩棒頂端的寶球在空中舞動。頓時羣魚戲珠,龍飛鳳舞,上下翻騰。有位老街坊觀得眉開眼笑,比手劃腳道:“這位傳承人,參加過全國匯演,爲周總理、朱德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表演‘鯉魚搶寶’節目呢!”

看!“鯉魚燈舞”表演得栩栩如生,一會兒舞姿翩翩,躍過龍門;一會兒搖頭擺尾,嬉戲蓮葉間。那精彩場面,讓我大飽眼福,情不自禁地誦起《江南》這首古詩:“江南可採蓮……”

觀看“鯉魚燈舞”時,廣場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牛!牛!必須點贊。”男女老少讚不絕口地豎起大拇指,“發到朋友圈”。

年味鄉村潤,

蟠桃獻壽星。

舉杯欣喜宴,

魚躍上熒屏。

大地回春,喜氣盈門,鄉居生活豐富多彩,新農村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新面貌。大年初二,鄉民們開始熱熱鬧鬧擺桌席,高高興興辦喜酒,開開心心赴盛宴。“鯉魚燈舞”活蹦亂跳到田間院壩,祝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賀新婚:男帥女美、花好月圓,送千家萬戶新年禮物——年年有餘〈魚〉。

“萬古鯉魚燈舞”它在慶祝重慶直轄開幕式上閃亮登場,它參加國慶60週年天安門遊行盛典,它參加慶香港迴歸文藝匯演,它是家鄉的經典傳統文化,被重慶市命名爲“鯉魚燈舞之鄉”——我驕傲!我自豪!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8

我的家鄉在湖北。湖北不僅風光獨特、山清水秀,而且過年時還保持着先人們留下的風俗民情。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除夕的大清早,爸爸媽媽就去買新鮮的食材,準備着晚上豐盛的年夜飯。幾小時後,爸爸媽媽就滿載而歸了!一到家,爸爸媽媽就鑽進廚房分工合作。

聞着一股股香味,看着一道道美味菜餚陸續登場。我時不時去廚房瞧上幾眼過過眼福,一邊光明正大的“順手牽羊”,一邊沒大沒小地打趣爸爸媽媽:“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加油加油,繼續發揚咱家的好作風!”

中午,我們隨便吃了一點飯,大家又各司其職了。夕陽西下,日落西山,秦人們陸陸續續地來了。一盤盤琳琅滿目的菜上桌了,臘肉炒青椒、火腿炒黃瓜、獅子頭……看得我都“想入非非”了,唉!看這陣勢我是又要長肉肉嘍!一入座,大家先是紛紛舉杯祝賀新年,接着伸筷嚐嚐精心準備的各種菜餚們。男人們一杯接一杯喝得盡興,女人們交頭接耳評價着菜餚說着家長裏短,孩子們笑逐顏開地喝着平時大人禁止的飲料,放開肚皮吃個夠!年夜飯漸入尾聲,大人們圍坐在飯桌旁談興正濃……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全身穿着新衣寓意着新年新氣象。家家戶戶的年輕人走街串巷,走親訪友,相互賀新春!老年人則在家中發煙發糖,爲客人們準備早餐。大街小巷都洋溢着一股喜慶的年味兒,讓人不自覺地沉醉其中!孩子們穿着新衣,嘴裏塞滿了糖果,正興高采烈地玩花炮呢!

雖然時代在進步,但家鄉過年時那濃濃的年味兒依舊那麼濃厚,依舊那麼喜慶,依舊那麼溫暖!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9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過年了。全家人越來越忙,好吃的也越做越多,滿屋滿院陣陣飄香,我總忍不住多吸幾口。不過,什麼香味都比不上家鄉過年時的米酒湯圓的味道。

家鄉過年,有早晨全家一起吃湯圓的習俗,寓意今年全家團團圓圓。大年初一一早,媽媽和伯孃們便一起做湯圓了。我們小孩子也早早就被熱鬧的鞭炮聲吵醒,在牀上巴巴地等着吃湯圓的信號了。一會兒大哥問“湯圓好了沒?”一會兒二哥喊“什麼時候可以吃呀?”大人們便笑着回道:“就快了,就快了,你們這羣小饞貓呀!”

大人們就愛騙小孩兒,說“快了,快了”,可我們等啊等,肚子咕咕叫,也沒好。我們百無聊賴,便猜湯圓是什麼餡兒的,也熱火朝天討論起自己愛吃的餡兒。樓下喊了聲“吃飯咯——”,我們幾個一起向樓下衝去……

還沒跑到飯桌,米酒的甜香就鋪天蓋地衝擊了我的鼻腔,瞬間,口腔涌出一股“饞饞”的口水。走近了,我看見一個個圓潤又飽有光澤的湯圓在米酒湯裏靜靜地躺着,多麼可愛啊!舀一個嚐嚐,鮮嫩的肉汁在咬破湯圓皮的一瞬間瀰漫開來,我驚喜地叫道:“我這個是肉餡兒的!好香!”

“我是紫薯餡兒的!好吃!”三哥也滿是驚喜。

“我是豆沙餡兒的,啊……”大哥故作神祕,“啊,我吃到硬幣了!”邊說邊慢慢吐出了一枚硬幣。

全場一陣驚呼,大伯孃笑着說:“包了硬幣的湯圓總共就三個,吃到的人今年運氣好!還剩兩個,看你們誰運氣好!”

大伯孃還沒說完,二哥“哎——”了一聲,他也從嘴裏拿出了一枚硬幣,喜滋滋地舉給我們看,好像在說“我今年一定走好運!”

兄弟仨就剩我沒吃到了!原本只吃肉餡兒和豆沙餡兒湯圓的我,也開始拼命吃其他餡兒的湯圓,可我整整吃了兩碗湯圓,幸運女神也沒眷顧我……那最後一個“幸運湯圓”被二伯孃吃到了。我羨慕地看着她,她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情,把硬幣推到我面前,說:“這叫‘傳遞好運’,祝你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在“海納百川”的現代崑山,我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味,可是飽含着長輩祝福的米酒湯圓的味道纔是我心目中家鄉的年味,也是最美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0

喝完臘八節的那碗臘八粥,就進入春節了。

臘月二十,大人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年貨,就可以開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諺曰:“切白糖,擔白糖,娘想囡來囡想娘。白糖切好好過年,份份人家福壽長。”米泡糖代表了親情、平安、長壽。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穀在臘月初就已經被蒸好,晾乾。待到二十,有些店鋪已經關了門,平時安靜的小巷已經熱鬧起來的時候,便可以用細小的沙石炒晾乾的糯米稻穀了。濃濃的米香引來了我們一羣嘴饞的孩子,在大炒鍋邊來回溜達。“奶奶,米泡糖什麼時候才能做好?”“你急什麼呀,這纔剛剛開始,大概還要個三四天吧!”奶奶笑着回答。看着那扁扁的米漸漸變成了一顆顆白胖子,我早已經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後便是“切白糖”,爺爺花很多的時間熬麥芽糖,熬成滿意的粘稠狀,然後在一個專用的木桶裏倒進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乾絲,把熬好的麥芽糖倒進去使勁攪拌均勻,倒到一個木頭框框的模子,用一個滾子壓緊,壓實,慢慢等待,冷卻。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孩子們已經開始着急的不行了,圍着切白糖的臺子,香香甜甜,滿嘴酥脆的米泡糖實在是誘人。每次切白糖,爺爺都會把一圈的邊角切下來廢棄,而這些“邊角料”就是我們孩子們圍着期待的最好獎賞。剛剛切好的糖,溫溫的,鬆脆鬆脆的,這就是我們年年期待的美味。

爺爺把糖切成一小條一小條,分成一塊塊,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圍成一桌,用花花綠綠的糖紙,把米泡糖包好。奶奶這個時候會和很耐心的教我們,怎麼樣包的平整,美觀。“今年的米泡糖很香,很脆,切的平平整整,來年是個好運年!”奶奶滿懷歡喜的對我們說,“嗯,我們新年考個好成績!”我滿足的望着奶奶。

是啊,家鄉的米泡糖,年年寄託了奶奶對我們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紅紅火火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1

我的家鄉在岳陽,那裏瀕臨洞庭湖。是一片魚米之鄉。更有我家鄉特殊的年味—豐鍋。

豐鍋,顧名思義就是豐收後才能吃的一鍋菜。做法也極其講究,而且是一場盛宴!先是將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變得黃澄澄時,將其他“佐料”例如:臘肉,白菜,粉絲,胡蘿蔔等放入鍋中,無需加其他的油鹽,讓它們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後再端上桌,絕對讓人垂涎三尺。

我老家還有個特殊的習慣就是:豐鍋中的臘肉不能小於兩釐米厚!尋常人可吃不慣這豐鍋肉,因爲實在是太厚。不過當地人很喜歡這樣吃,我曾問過他們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卻讓人很驚訝:“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沒有大肉過癮!”

我也這麼覺得:的確,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塊肉過癮?吃大塊肉才叫吃肉!

還有一種菜在我家鄉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經不急得了,但是卻很霸氣:整整一個大碗,只裝一個肘子,大到嚇人。雖然我沒吃過,但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我覺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厲害。

家鄉的年味永遠在我的心中佔據別樣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見到家鄉菜,可終究不是家鄉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懷。

或許我們每天都在品嚐家鄉的味道,其實吃上媽媽奶奶親手做的菜就是家鄉菜餚中最美味的菜餚!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2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過年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年味也不一樣。我們河南也有自己過年的習俗。

春節前幾天,大家就開始備年貨,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雞鴨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過年人就特別多,擠都擠不動。超市的話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笑臉,因爲馬上就要——過年啦!

除夕早上,天還沒亮,爺爺奶奶就開始準備飯菜了(因爲我們是中午吃團圓飯),切菜、燉肉、蒸排骨,煎蒸燜炸頓,各種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滿屋的香味,可誘人了。

在開飯前,爺爺現在神像前燒紙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後再放上飯、菜、肉。弄完之後纔可以吃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飯的時候,還要燃放煙花鞭炮。

在晚上睡覺前,要把家裏所有的燈都開啟,到晚上十二點,也就是剛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開始。就要燃放煙花,放完後纔可以睡覺。

初一早上,孩子們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準備和爸拜年,媽媽就留在家裏,因爲也有人到你那兒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鄰居朋友拜年,後幾天就去親人家拜年,吃飯。

拜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最高興不過了,可以領紅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們就喜歡買菸花爆竹,女生就喜歡買扎頭髮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興好幾天了。

河南人的過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時代的變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們一些特有的習俗繼續傳承下去,這樣年味就會更濃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3

今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戶戶開始貼對聯,貼福字。我們家也不例外,準備着過喜氣洋洋的春節。

不一會兒,就到吃年夜飯的時間了。奶奶和家人們,燒飯的燒飯,炒菜的炒菜,忙得不可開交。過了一會兒,奶奶把香噴噴的菜端上來,有酸菜魚,豬蹄,餃子,各種各樣的菜,使我們迫不及待把它吃掉。接着,爸爸拿着手機,大聲喊:“拍全家福了!”我們便都對着鏡頭,咧開嘴笑了笑,等爸爸拍好了,我們便開吃了。香噴噴的飯菜讓人垂涎欲滴,禁不住就夾一口吞下去。美味佳餚讓人聞着總感覺是特有的家鄉的年味。

大年初一,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家家戶戶燃起了煙花,放起了鞭炮。這家放完那家放,真是熱鬧。爺爺也點燃了鞭炮和煙花,那鏗鏘有力的旋律開始演奏起來……

清晨,隨着鞭炮聲的平息,心裏想得到壓歲錢的願望愈來愈高了。妹妹忍不住,起先跑到我房間,用她那天真可愛的腔調對我的媽媽和我的爸爸說:“祝嬸嬸、叔叔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吉祥如意。”隨即,我爸爸媽媽對着她笑了笑,立刻把各自的紅包塞到妹妹懷裏。我們便都起來,小孩子給長輩說祝福語,長輩給小孩子紅包,頓時,屋裏沸騰起來。

給屋裏的長輩拜完年,我們穿上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到親戚家去拜年了。我們去了舅公家,我對舅公說:“祝舅公新春吉祥,長生不老。”接着,對舅公笑了笑,只見舅公也朝我笑了笑,把紅包塞到了我懷裏。我又走過去對舅婆說:“祝舅婆狗年旺旺旺。”手裏又被舅婆塞了一個紅包,領完紅包後,我們高興得不得了,激動地回了家。

家鄉的年味可真濃呀!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4

在鄉下過年,比在城裏更有趣,爲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今年春節前夕,爸爸媽媽早早地把我帶回了農村老家,着實讓我體味了一把跟城裏與衆不同的年味。奶奶帶我去了一趟新農村廣場,那裏真是熱鬧啊!

廣場四周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美味可口的小吃、各式各樣的玩具、還有可愛調皮的小動物們。我們隨着擁擠的人流邊走邊看,真是目不睱接。

突然,前方有個攤位前擠滿了人,我費了好大的勁擠了進去,原來是套圈遊戲。但是你們知道套的是什麼嗎?——是嘎嘎叫的大白鵝!這真稀奇啊!我也買了幾個套圈,真希望在我套圈時大白鵝能配合我的動作,如果我投的圈向左偏,大白鵝的頭也向左邊靠靠那該多好!可五個圈都套完了,大白鵝一點都不配合,甚至還躲了兩下,它不想和我一起回家。

“咚嗆、咚嗆……”我又被不遠處一片鑼鼓聲吸引了過去。遠遠看見了兩條威風凜凜的大金龍伴着一顆大龍珠在人羣中上下飛舞,原來是雙龍戲珠啊!走近一看,可熱鬧了!還有兩頭可愛的大眼睛紅獅子,正搖頭晃腦地給人們鞠躬拜年,後面還跟着一隊穿着紅紅綠綠亮麗衣服、頭上帶着大紅花的奶奶們,她們划着旱船、挑着花擔、走着歡樂的秧歌步,最後面還跟着憨態可掬的豬八戒揹着漂亮的媳婦呢!大家連連叫好,人羣都沸騰了!

鄉村的年味可真濃啊!小夥伴們都來鄉村過年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5

我的家鄉——湖南隆回,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最讓我難以忘懷、最牽動我情思的莫過於家鄉的年了。

臘月一到,在外打拼的人們陸續回鄉,小村莊越發熱鬧,年味也越來越濃,處處瀰漫着年的喜悅。

家鄉的年味濃,濃在圓圓的餈粑裏。

臘月二十八,舂餈粑。在老家,家家戶戶舂餈粑可是春節前的重頭戲。那天,奶奶早早就起牀蒸糯米飯,再把蒸熟的糯米飯倒入粑臼(像石缸一樣的器具)中。這個時候,爸爸和大伯就出場了,他們先用粑槌不停按壓糯米飯,直至糯米飯黏成一團爲止。接下來,便是他們大展身手——舂餈粑的時刻了。他們你一下,我一下地猛力交替着打糯米飯糰,配合默契,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驚歎不已。十來分鐘後,原本顆粒清晰的糯米飯糰便魔術般地變成了又白又軟又黏的大粑團。最後,爸爸和大伯手扶粑槌,圍着粑臼轉兩圈,大粑團便牢牢地粘在了粑槌上,他們再齊力把它舉起,送到一個鋪了細米粉的大笸籮裏。

接下來,就開始製作粑團了。奶奶用繩子把爸爸和大伯送來的大粑團勒下來,揪成一個個小粑團。這時,就輪到我們出場了——幫忙做餈粑。我們把熱乎乎的小粑團揉捏成圓餅狀,放進雕了花的粑印中,均勻按壓。幾分鐘後,餈粑便漂漂亮亮的,像待嫁的姑娘似的,圓圓潤潤、嬌嬌羞羞地出現在我們眼前。這些精緻的餈粑,或烤或煮,或煎或炸,味道都是極好的。

家鄉的年味濃,濃在紅紅的春聯裏。

過春節,咋能不貼春聯?只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不管是老房子還是新房子,都會變得光鮮亮麗起來。貼春聯這項光榮而神聖的任務,我有幸全程負責過呢。去年除夕,爺爺說他年紀大了,不能爬梯子,而我長高了,手腳又靈巧,是貼春聯的最佳人選。我真是受寵若驚,激動無比!大年三十吃過早飯後,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刷子蘸“膠水”,仔細地往牆上刷起來。說起這“膠水”,還是奶奶親自用紅薯澱粉調製的哩!“膠水”刷均勻後,我拿起對聯,一邊小心翼翼地左右小幅度挪動,一邊問媽媽:“正了嗎?正了嗎?”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我終於把春聯貼好了。紅豔豔的春聯給老房子增添了無限生機。爺爺開心道:“‘金狗唱出千家喜,春貼換來萬象新。我們孫女貼的春聯喲,那是一個棒,呵呵呵……”

家鄉的年味濃,還濃在豐盛美味的年夜飯裏,濃在五彩斑斕的煙花裏,濃在舞龍舞獅的鑼鼓聲聲裏……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6

當春節來臨時,鞭炮會爆開,成千上萬的家庭會被裝飾,空氣中會瀰漫着濃濃的新年氣息。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每年春節,每個家庭都會燒一個竹筍和肉來邀請菩薩,其餘的會吃東西和招待客人。奶奶總是很早就開始計劃這件事:"今天是元旦,我們要燒一大鍋竹筍和肉。"整個春節都要慢慢吃。”大約一年左右,我第一次陪奶奶和媽媽去菜市場買竹筍。這竹筍也很精緻,不會太長,所以要儘可能的嫩。幸運的是,奶奶是主要力量。奶奶經驗豐富,當她仔細挑選那些令她滿意的石筍時,她總是稱讚她的精明,甚至稱讚她的老闆。稱重後,我也會趕緊去拿。把它帶回家後,我洗了竹筍,把它們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桶裏。這是第一種成分。

大約一週後,我們第二次去蔬菜市場買豬肉。我們在許多肉攤前踱來踱去,所以我疑惑地問我奶奶,“奶奶,買豬肉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奶奶笑着告訴我,李竹筍做的豬肉一定是五花肉,這樣既耐嚼又不太柴火。然後將五花肉的油脂和李竹筍的汁液混合在一起,美味可口。我一邊聽,一邊開始流口水。奶奶看着我,笑了。

配料終於來了,你可以開始烹飪了!

奶奶把浸泡過的竹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乾大小的塊。同時,我們加熱了鍋。然後在鍋裏翻炒肉,去掉豬肉上的油。大約五六分鐘後,把切碎的竹筍放入鍋中,用豬肉煸炒,直到鍋裏的竹筍被油覆蓋。這時,加入了料酒,煙霧立刻被填滿了。豬肉和竹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加入一大鍋水,加入適量醬油、糖、肉和竹筍燉。直到筷子可以很容易地插入肉中,這意味着燉肉差不多完成了。開啟鍋蓋,香味溢出來,充滿了整個廚房。再嘗一次,嗯,味道正好。這表明你可以出鍋了!我們把肉和竹筍放進一個大盆裏,盆裏裝滿了一個大盆。棕色的豬肉和竹筍有一個很好的顏色層次,上面有閃亮的油層,看起來非常美味和有吸引力。故事到此結束。每次你想吃的時候,就用勺子把它加熱。

但是,我認爲它應該是新鮮的,更好吃,所以我向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溫柔地對我說:“在過去,每個家庭都缺少物質。在新年期間用竹筍燒肉已經是一種罕見的美味了。一個客人來了,他拿出一個勺子和一碗熱肉,作爲每個人的主菜。現在時代變了。雖然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好,但竹筍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蕭山人的口味。“正如老舍的祖父在他的讀書《北方的春節》中所說,臘八節必須喝特別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用竹筍煮肉是一年中的代表。吃美味的筍肉是爲了品味生活的簡單之美和家的溫暖。有了這種經歷,我會仔細咀嚼,重點放在竹筍和烤肉上。嗯,我仍然喜歡這種味道,甜甜的,從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臟的一縷,這就是一年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祖國大江南北,都有着各自獨特的年味兒。

除夕之夜,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新登外公家。杭州的小姨一家,本地的姨媽一家都已早早地趕來了,準備和外公一起熱熱鬧鬧過大年。

二月的天氣雖然寒冷,卻擋不住春節的喜慶。樹梢上的紅氣球,屋檐下的大紅燈籠,地面上火紅的鞭炮屑,還有家家戶戶門口貼的紅春聯,都足以見證春節給我們帶來的喜悅。當然,年味總離不開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我等吃貨們回老家的最大理由。竈門那邊正擴散開來的油炸香味,早已充滿了我的鼻腔。衝進廚房,油鍋裏濃濃的年味肆意地翻滾、升騰着。姨媽知道我們要來,正在給我們炸金燦燦的肉丸子、松花肉、野菜春捲呢。春捲素有黃金萬兩之稱,因爲炸後的春捲顏色和形狀上酷似金條,寓意着來年的財富。我顧不得燙手,迫不及待咯嘣咯嘣地品嚐了鮮香的春捲。外公又給我端來的一大盆五香豬頭肉扒給我吃,豬頭肉油而不膩。正吃着,姨媽又捧來了一蒸籠的手工米餜,咬一口米餜軟中兼韌,白醃菜冬筍肉餡吃起來鮮辣爽口。吃着外公精心爲我們準備的土味零嘴,我覺得這纔是家鄉特有的年味,更是祖輩們對兒孫們濃得抹不開的親情味!

大概四、五點鐘,客廳的大圓桌上就陸續擺滿了各種我們平時吃不到的土菜。上香拜過祖先放完鞭炮,大家圍坐一起給外公敬酒拜年,年夜飯開吃了!外公不停地往我們碗裏夾菜,可我的肚子竟然裝不下更多的美味了。外公感嘆道“你們真是幸福的一代啊!平時都是想吃什麼有什麼,而過去的我們是有什麼吃什麼。偶爾吃上一頓用肉炒的菜,那可算是莫大的奢侈了。”邊吃邊聊着過去的貧窮和艱辛,聊着現在的富足和幸福。讓我瞭解了不曾瞭解的歷史,明白了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生活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看着大人們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樣子,感慨是祖國的強大賦予了我們這美好的生活。

吃過晚飯,外公端來了木炭大火爐,我們暖意濃濃。村莊裏到處瀰漫着淡淡的柴禾味道,滿足而祥和。

我愛中國年,更愛家鄉的年味兒。

標籤:精選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