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愛家鄉的什麼作文

1我愛家鄉的蜜柚

我愛家鄉的什麼作文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愛家鄉的什麼特產?”我將不假思索自豪地答到:“當然是家喻戶曉、名揚四海的國優產品——館溪蜜柚。”

不知不覺中,春姑娘已滿載着濃濃的氣息,悄悄地潛入人間,彷彿一夜間,春的使者奉大地母親的神聖使命給大地披上了綠色的新裝。這時,家鄉的空氣中到處瀰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當你尋香四望時,便會發現不管是房前屋後,還是山上田野裏,都有蜜柚鬱鬱蔥蔥、蒼翠挺拔的身影,宛如一頂頂綠色的帳篷。那蒼翠欲滴的葉子密密匝匝,綠得鮮亮,像一片片碧玉。微風吹拂,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瞧!那擠擠挨挨、潔白如雪的小花綴滿枝頭,猶如綠海之中的片片白帆。濃香撲鼻,引來成羣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熱鬧非凡,彷彿在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此時,田野裏一片繁忙的景象,辛勤的家鄉人民正忙於給蜜柚施肥、鋤草,臉上流露出對豐收的期盼。

驕陽似火的夏天到了,茂密的葉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拳頭般大小的蜜柚躲在裏面捉迷藏呢。茂密的枝條給大地帶來了一片片的綠蔭。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金秋邁着輕盈的腳步降臨人間。這時,蜜柚樹上掛滿了一個個沉甸甸、黃澄澄的皮球大的蜜柚,它們壓彎了樹枝,垂到地上好似偎依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碩大的果實猶如一盞盞黃燈籠,如同一個個調皮的小娃娃爭先恐後地在枝葉中探頭探腦。摘下一個,剝開薄薄的皮,頓時,柚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愛不釋手。只見十來個月牙形的果瓣,像親兄弟似的緊緊地抱在一起。剝開內膜,一顆顆水晶般晶瑩剔透的果肉宛如鑲在白玉里的珍珠,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咬一口,酸甜可口,一直甜到心窩裏。此刻,忙於收穫的家鄉人民洋溢着豐收的喜悅,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有說有笑,個個像捧着金元寶似的,去建設家鄉,繁榮家鄉,譜寫幸福生活的詩篇。

冬天,寒風中的蜜柚還是呈現出一片生機,它們默默地守侯在田間地頭,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親的營養默默地蘊藏着力量,準備着明年的豐收。

蜜柚因果大皮薄,無籽多汁,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青睞,還遠銷日本、美國等國家呢。蜜柚還可以作藥,有去痰舒氣、消食美容等功效。蜜柚真是全身都是寶啊!

啊!家鄉的蜜柚,你真是棵致富樹,你無私的奉獻,繁榮了家鄉,致富了家鄉,你讓人歡欣、陶醉,使家鄉美麗富饒,我愛你——家鄉的蜜柚。

2我愛家鄉的四季

我的家鄉地大物博,景色宜人,家鄉的四季更是美不勝收,下面就讓我帶你們走進家鄉的四季:

陽春三月,家鄉中的萬物都充滿着勃勃生機。瞧那絢麗多姿的花兒,逐漸露出它們瑰麗奪目的笑臉。快看,那一簇簇,一團團的花朵藏在翠綠欲滴的葉間被襯托得格外嬌美、迷人,它們芬芳的馨香,會使你聯想到春天裏稱心如意的事,別有一番說不出的動人風韻;不只是花,樹也一樣,在春風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潤下,樹木們也抽出了一棵棵嫩綠的新芽,特別是柳樹,新芽萌發不久,它們被風一吹,就悠悠地飄蕩起綿綿的柳絮,家鄉被披上了一層透明的薄紗,真是韻味十足啊!家鄉的春潮就由柳絮拉開了帷幕。

夏季時節,所有的植物都長得茂盛十足,各式各樣的花開得更旺盛了,單看那國色天香的月季花,不但色彩多得數不清,而且朵朵清香四溢,猶如爲火暴的夏日送去一絲清涼;仔細瞧那醉人的花朵,你會發現家鄉的月季不單單色彩斑斕,而且連一朵上也五彩繽紛,與山茶花不相上下。家鄉夏天的焦點是烈日,酷熱中的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叫,好象也不喜歡這土地被烤焦,河邊的水燙手的環境,正像人們訴苦呢。沒錯,在這暴熱的炎炎夏日,把蒼翠的樹木也曬得無可奈何得低下了頭,。家鄉的一切都沉浸在太陽毒辣、夏樹蒼翠的盛夏時節。

金秋九月,秋水盈盈,秋菊盛開,家鄉迎來了一個滿懷豐收喜悅的璀璨金秋,百花都已凋謝,但素有“春蘭秋菊”的菊花卻恰恰相反,在金浪滾滾的秋季綻放了。多彩的顏色和婀娜多姿的身材,加上蛟龍爪子般的花瓣,在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一幅足以使人陶醉不已的菊花圖。更何況還有那清香逼人的菊花特香,可以稱的上是金秋最燦爛的焦點了。當然秋季的天空也算得上最明淨的了,整片天空找不到一片白雲,在秋光的照耀下,藍天被籠罩上了一層金紗,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嫵媚動人。綿綿秋雨中,天空像一塊晶瑩透明的水晶,溫柔而又澄澈,家鄉的秋天就是這樣,秋高氣爽。

十冬臘月,天地間是白茫茫的一片,完全融入了一個片片潔白的銀裝世界。家鄉的雪總是這樣,紛紛揚揚的沒有順序,但這樣卻勾起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想象。雪是什麼呢?它來自何方?它原來是仙女撒下的碎玉,是嫦娥打翻的胭脂,是漫天飛舞的銀蝶……當然,雪花是沒有氣味的,但家鄉的碎玉飄落到我們面上時,我們卻似乎聞到了世外桃源的清新的氣息,公園中馨雅的玉蘭花的氣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氣息等。輕小的雪花似白蓮,似柳絮,似梨花,似瓊汁,輕輕盈盈,無聲無息地將家鄉裝扮成一個粉妝玉砌、銀裝素裹的皚皚世界。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擁有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圖的可愛的家鄉。

3我愛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基長堯蒙,是個山區,她並不個是很出名的地方。可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她變化得特別快。變得有點讓人認不出了。

在以前,通往鎮上的那條獨荔公路是一條泥沙路,車輛和人行走很不方便,下雨的時候,泥漿淹到小腿肚。而在晴天,只要有一部車走過就滿天的灰塵,跟在後面的人或車根本就看不到前面是什麼。從遠處望着那條公路,還真的很像戰場上那瀰漫的硝煙。從家去趕基長,才短短几公里的路,往往要走上三四個鐘頭。而現在你看,一條墨黑的柏油路,連着獨山和荔波,去趕場時,出門就有車,幾分鐘就到了基長,二十來分鐘就到了獨山,交通方便得很。而且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有車走過會滿天的塵灰,把路旁的人家弄得灰不溜秋。從這條路可以看出我的家鄉變化有多快了,僅幾年的時間就變化得這麼好,真令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家鄉。

路好了,人們自然也跟着富起來了。以前我們村哪裏有什麼樓房,就連用電的人家都沒幾戶,而現在不僅家家用上了電,有的人家還住上了高大的樓房,用上了高檔的傢俱,很多人家已經看上了彩電,那曾經炫耀一時的黑白電視機已經銷聲匿跡。什麼VCD、DVD、音響差不多樣樣都有。年輕人沒閒暇的時候就唱唱卡拉OK,引得那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們也圍攏來,混濁的老眼裏眨動着驚奇和喜悅。以前哪有這樣的生活?你們年輕人多幸福啊!他們感嘆着說。

我的家鄉變化了很多,但是,她有些地方一點都沒變,你看那山,還是那樣的碧綠,再看那水,還是那樣的清甜。

有人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沒錯,我們這裏的山以前除了松樹,就是帶刺的灌木,而現在你看,那山上出現了好幾個果園。不過,發展歸發展,這山啊,一年四季還是那樣綠,那幾個果園只是讓她增添了幾分色彩而已,還沒讓她換掉那件她最喜愛的綠衣裳。每當微風拂來,撩動她的綠色衣裳,她就翩翩起舞來展示她的嫵媚風姿,好像在向風說:“你看我又添了幾件漂亮的新衣,這纔是我最愛的衣服。”

山腳下的那條河雖然不是很大,可是這水很清很涼。每天早上在河邊洗衣服的婦女們有說有笑,她們說:“這河水真涼,又清,連河底的魚都可以看到。再熱的天,這手一到了河水整個人都涼爽了。”在夏天的傍晚,你常會看到很多小孩、青年漢子在河裏玩得很開心,很盡興。而那個時候就好像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了,一天的勞累一下子就跑到九霄雲外。洗澡回家時一身輕鬆,晚上聚在一起談天說笑,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那樣的愉快和與世無爭。

我的家鄉多好啊,她把該變的地方都變了,不該變的地方她一點都沒變。這裏的山,這裏的水,還是那樣讓我喜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家鄉一定會變得更美,更好……

4我愛家鄉的龍興寺

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有許多名勝古蹟。而在山西也是,在我的家鄉,也有許多的名勝古蹟,比如說:絳守居園池、文廟,龍興寺,鐘樓、鼓樓、樂樓等。在這些名勝古蹟中,我最喜歡龍興寺。你知道我爲什麼喜歡它嗎?

龍興寺,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龍興路北端高阜之上。該寺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稱龍興寺。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於武宗大興滅法運動,拆寺毀佛之風盛行,寺內建築幾乎毀之殆盡,唯有塔院得以倖存。宋時,太祖趙匡胤寓居於此,改寺爲宮,後僧人佔居,恢復龍興寺之名。原存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和龍興寶塔等。20XX年,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援下,新絳縣委、縣政府向社會集資,組織義務勞動,搶修了龍興塔基和寺院,修建于山門,建起108級青石臺階,修建了碧落碑亭等,使龍興寺面貌煥然一新。

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着三世佛,中間爲“毗盧佛”,西爲“釋迦佛”,東爲“盧舍那佛”。佛像面容豐滿,神態安然,均爲宋金時期的彩塑珍品。殿前殿後還陳列有許多的石碑,著名的有“碧落碑”,爲唐代皇室李氏家族所立,碑文集各家書法之長,獨具特色,是古代書法作品中的精品。

大殿後就是龍興寶塔。據碑文記載龍興塔始建於唐,原爲八級,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並增高至十三級。塔呈八角形,高約43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成,塔身各檐下的斗拱等均爲仿木結構,塔的每級上均有額題,自下而上依次爲:一柱擎天、兩莖仙掌、三汲龍門、四大躋空、五雲獻瑞、六鰲首戴、七星召應、八風協律、九陌看花、十園蓉境、十方一覽、十二碧城、十州三島。該塔結構精巧,體態秀麗,頗有“欲與天公試比高”之雄偉氣勢,登上寶塔頂後,絳州古城一覽無餘,景色如畫。令人更感神奇和迷惑的是,該塔曾多次“冒煙”。據《重修新絳龍興寺碑記》載:“光緒乙亥(公元1875年),塔頂冒煙,僉爲青雲直上,爲發達科名之徵兆”。這年大旱。之後20XX年、20XX年、20XX年等時間老人傳說也亦冒過“煙”。最近一次是20XX年8月份,塔頂“冒煙”,觀者有萬餘人,連冒七天。其原因至今仍爲一個謎團,相信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定能解開此謎。

我不僅愛我家鄉的龍興寺,而且更愛我的祖國。

5我愛家鄉的老子山

在我的家鄉——融水,有一座名山,叫老子山。據說道家創史人老子曾經到半山腰的山洞裏休息、傳教,老子山這個名稱就這樣叫開了。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回到老家,便決定第二天一早去看看我日思夜想的老子山。

天還沒亮,我們便起了牀。洗漱完畢,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向老子山進發。

白茫茫的晨霧籠罩着路邊的房子和樹木,彷彿給它們披上了一層既溫柔又神祕的面紗;“知了、知了……”、“唧唧、唧唧……”、“喔、喔……”……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在我們耳邊縈繞。

伴着歡快優美的節拍,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老子山腳下,遠遠的就聽見了從竹林中傳來的銀鈴般優美的音樂,那音樂輕靈悠揚,令人如癡如醉。我們沿着石子小路在竹林裏四處尋找,那婉轉動聽的音樂聲越來越大,走到竹林的邊緣才發現,原來是一條涓涓細流在輕輕的拍打着岩石,在寧靜的竹林中敲出了美妙的樂曲。

竹林深處是隱蔽極深、銀白色整齊的石階。踏上石階,躍入眼簾的是兩旁300多尊活靈活現的佛像。這些佛像,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斜躺着,有的闊步走着,或慈眉善目,或醉眼迷離,或哈哈大笑,或怒氣衝衝,或冥思苦想,或極目遠眺……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向人們展示出出家人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風采,也讓我們領略到道家文化的寬容和博大精深。

我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撫摸着石像的臉頰,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壽星洞。一進洞裏,一陣陣涼風迎面撲來,彷彿進入了道家的清涼境界。洞的中央趴着一隻大石龜,如果你運氣好把一枚硬幣投入他的嘴裏,它便會幫你實現願望。在石洞深處,有一座既高大又明亮的寺廟,裏面的觀音菩薩和四大天王吸引了更多的遊人在這裏求神拜佛、燒香許願。

假如你對求神拜佛之類的事不感興趣,那麼你可以去觀賞那裏不屈不撓的樹木及柔弱百態的花草。老子山上長着許多各式各樣的樹木。這裏有偉岸的樟樹,在炎熱的夏天伸開寬大的枝葉,爲遊客送來徐徐涼風;這裏有慷慨的各式果樹,在涼爽的秋天爲人們奉上各中甜美的果實;這裏還有堅強的榕樹,把自己的根深深紮在岩石下的泥土裏,向人們展示出它自強不息的力量。更難忘的是那些野花野草,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欣然怒放;有的含苞待芳……不管它們樣子如何,都自豪地告訴人們,它們是老子山天然的主人。

我愛老子山,不僅愛它的寧靜,更愛它承載着的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