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月是故鄉明350字

月是故鄉明350字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常理,讓我不敢有絲毫苟同。或許是作者那日精神抖擻、壯志滿懷,才吟下這豁達的詩句吧!自古秋就是一位幽怨深深的姑娘——悲而涼!

月是故鄉明350字

故鄉那扇熟悉的門,不知道被緊閉了多少春秋。門口黃葉簌簌飄落,在地上積了厚厚一層。那棵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杆,任風所左右,發出吱吱的聲音。於是,我將這所有的一切都珍藏記憶,不敢有絲毫的差池,以致使“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因爲今朝此去又不知幾時能歸,只恐“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八月十五應是花好月圓,而今卻只能“千里共嬋娟”。遙望明月,思念故鄉,爲那頭的母親送去我輕輕的祝福。或許她也在做同樣的動作吧!思念故鄉成了我們的共同的主題。於是,故鄉之家就成了我們之間的情感結點。

月是故鄉明350字2

回到家,這已是第三天。

在外求學的路總是很漫長。每次回來坐到自己的書桌前,捧起以前的讀物,有一種複雜的思緒,在心中糾纏不休。

窗外的月,很亮,有一種光暈,環射四周。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不同於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是一個“人節”。他的形成最晚,但也最能表達人們的心願——平安幸福。

母親,依舊操勞,也一如以前那樣嘮叨;父親,依舊忙碌,也一如以前那樣應酬;妹妹,依舊刻苦,也一如以前那樣清純。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麼變化,物依舊是物,人依舊是人。可是我卻變了,變得頹廢,迷茫。不懂,爲何上了高中之後如此放縱自己,是宣泄亦或是消沉?我苦苦追問自己,竟一無所得。

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漫步於夜晚的校園,更喜歡在雨中哭泣,卻沒有任何理由。或許囤積在心中的已經太多,我早已麻痹了。所有的過往,我再也放不下,是成熟?不,這不是我。

有很多人,不,有太多的人,已經摧毀了我的好多的夢。那本該定格在只屬於我的天空中的煙花,卻散在了別人的天際。我怕,怕自己沒有勇氣,沒有理由,去面對一切看似平淡卻突如其來的“打擊”。

靜謐的天空下,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不知是誰在吹簫,宛轉悠揚,纏綿悱惻……

故鄉的月,明的讓我沉醉。

月是故鄉明350字3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汾河的水與空中的那一輪明月交相輝映,散發着一種清淡的香氣,伴着河水中月亮的倒影,在寂靜的空中久久不散……

我想到了記憶中的故鄉,一條小河旁邊長滿了綠草,在綠草中點綴着幾朵忽隱忽現的小花。我坐在那棵大柳樹旁,擡頭仰望月空,此時,它是那樣的幽靜。

皎潔的月光悄悄灑向人間,它身披銀紗,爲大地萬物撒上一層白燦燦的銀色,光彩奪目,好像仙境一般。月亮是淒涼的,在寂靜的夜空中,孤獨地望着人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優美的詩句不正是表達古代詩人對月亮的情思。月光如水,情深如詩,在清涼的月光下,我靜靜的沉思着……

月兒,像一位溫柔的母親,靜靜的陪伴着我,失落和焦慮一刻間煙消雲散。

月光如畫,它是多麼的美麗,筆畫都難以描繪出她的漂亮,月亮如歌,它猶如一個五線譜,裝飾着一個個如音符的星星,譜成了一首又一首優美的樂曲。

看着潔白的月亮,想起了月亮上的嫦娥娘娘,她抱着玉兔,看着遠在人間的后羿,聽着吳剛的一聲聲砍樹聲,每發出一聲,就又過了一個夜晚。他不停砍着,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春夏秋冬。

月亮,美輪美奐,散發着多少童年記憶,記載着多少美好的回憶!

月是故鄉明350字4

月是故鄉明 我曾經無數次地望着那輪明月,或許我一直都不曾明白明月有代表什麼,也許只有他們懂,懂得那輪明月又意味着什麼。 “古道邊,今宵夜,誰堪回首見,只憐人圓,月更圓。”這是我送給那位望盡天涯路的蘇大學士。從他的眼中,我讀出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思”與“念”。他一個從官場的窄門中走出的大文豪-----蘇軾。月是故鄉明,哪裏又是他的故鄉?或許他的家就是他的祖國,他仰天長嘯譜寫一首“鬢微霜,又何妨“的壯歌。”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的寂寥。 “豔陽天,今孤日,倚樓望天路,只道人殘月更殘”這是我送給那位孤苦無依的婉約派詩人。從她的眼中我讀出了什麼叫做真正的“苦”與“悲”。

她一個從悲苦的國門中走出的奇女子------李清照。月是故鄉明哪裏又是她的故鄉?或許她的家就是她的故國。她“欲語淚先流”用她的心唱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苦,“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壯志 誰又知道他們心中的那月是故鄉明月,月爲何圓,爲何殘。原形只有他們懂。 生亦無念,死亦牽悲。望月,望人,望事,,此時又是何昔,望盡天涯路,誰又站在天涯間,望月惜嘆。

月是故鄉明350字5

月是故鄉明,花是故鄉豔,山是故鄉秀,水是故鄉甜,我的家鄉處處風景獨特,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常去的森林公園。

春天,森林公園百花齊放,空氣中瀰漫着一絲清香,鳥兒在樹上大聲地歌唱,大家欣賞着美麗的花朵,有桃花、玉蘭花、鳳仙……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

夏天,樹木長得高大挺拔,許多人在樹林中,遊戲,乘涼,大人們在樹林中下棋,談笑風生,小朋友們在空地上豎蜻蜓、摔跤,草地柔軟又有彈性,比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就像一個純天然的體育場。

秋天,森林公園一片金黃,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落了下來,就像一個個飛舞的金蝴蝶,給森林公園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如果你站在下面,它還會落到你的手上、背上、頭上,還有你的心裏。

冬天,是小朋友們最歡快的季節,鵝毛似的雪花給森林公園穿上了雪白的大衣,小朋友迫不及待的.穿上手套,戴上帽子,衝出家門,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樂乎。

“家鄉美,家鄉美,最美的是那柔柔的家鄉水,家鄉美,家鄉美,最美是那家鄉人天天都歌唱,年年都欣慰……遠方的遊子請你快快回”每當我聽到這優美的旋律,總會浮現出家鄉的美麗畫面,更加熱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

月是故鄉明350字6

一眨眼,二十年過去了,連我都不可思議。我居然在遠離家鄉的、豪華的法國呆了十年。中秋佳節,面對豐盛的晚餐、望着圓圓的明月,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家鄉,想起了家鄉的明月。

記得十年前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非常熱鬧,也可以說是閤家大團圓。那天晚上外公、外婆、舅舅一家、姨媽一家、阿姨一家以及我家歡聚一堂共度中秋佳節。那晚的菜非常豐盛,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雞腿、白切雞等。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開懷暢談,外公外婆開心的笑不攏嘴;舅舅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老是笑來笑來的,好象被人點了笑穴一樣;六歲的表弟更加可愛,他一邊吃雞腿,一邊說好吃好吃,一邊向我們扮着鬼臉。那一天,天氣晴朗,非常適宜郊遊、賞月等戶外活動。我們一家人到中州公園賞月,來中州公園賞月的人很多,有老有少。沿着環洲遊佈道一路走去,經過合歡林繞過猴山、兒童樂園、觀魚池等。每到一處那個地方都會留下我們的歡聲笑語。那個中秋節我過的非常快樂。

“丁零零,丁零零……”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這時我更加了解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含義。

月是故鄉明350字7

早已忘懷了曾經是怎樣的離別,也許,多年之後的坎坷我方纔發現,其實…月還是故鄉明。

隨着歲月的輪迴,慢慢地,我明白了何爲鄉愁,也懂得了何爲情感。有過之後的感懷,多了幾許感傷。就是這樣的夜晚,就是這樣的明月,一切依舊如初,或許,八年前的我根本不會懂得什麼纔算是去美好的事物。就像是走在夕陽西下的人們不會理解清晨朝陽光輝的燦爛。其實,走過了也就懂得了,懂得了也就理解了……

年少之時我不知道團圓的含義,懵懂之初我未曾體會過聚散離合。一笑而過之餘像是在感嘆人生的浮華。猛然間發現其實,我一直活在牽掛之中。很想暫別七情六慾,算是曾經的祭奠,也算是自我的救贖,不知怎樣的情感才能刻畫此時繁雜的心緒,像是漣漪泛起的思念,隨風搖擺。多年之後,可能會是另一種心情,但不變的還是那個月是故鄉明的心。是啊,誰都不能擺脫縈繞心頭的那種鄉愁,漂泊其實也算是一種孤獨,思念其實也是一種情愁。如影隨形,如夢隨心,曾經的是非如今都已畫上悲傷的句號,雖已留下傷痕,卻也停止了傷悲糾纏,心中僅存的只有親情。今以吾情化思愁,望穿明月照鄉安……

月是故鄉明350字8

中秋節到了,我獨自一人在異國其鄉,坐在天台的搖椅上賞着月,吟唱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寧,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滴?滴?,幾顆無色液體從我眼眶中流了下來,我知道,那是思念家鄉的淚。想想,我已經二十年沒回故鄉了,明天我就帶着我最新的研發成果回家。

上午九點左右,我的私人飛機到達目的地。在寬闊的草坪上停下,那是?小河!我的天哪,以前那條被垃圾覆蓋的河呢?現在居然這般清澈見底,小魚在河水中歡快地游來游去。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臭水溝也都乾乾淨淨的。這一路上汽車、自行車、公交車都沒看見,這是爲什麼?原來它們都長“翅膀”飛起來了,只有人在馬路上走着。尾氣也聞不到了,因爲汽車改用太陽能了。

我走着走着,來到了我的母校——二十四小學,現在改叫科技小學。門口站着四個智能機器人,微笑着向我打招呼,向我介紹學校。操場頂頭有一層空氣牆,步梯也改用電梯,教室的每一張桌子上都有一臺小電腦。高科技遍佈着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出了學校,我終於到達家裏,三房兩廳的家不見了,變成四層小洋樓,爸、媽都在門口迎接我。哇哦!故鄉的變化真大啊!

我愛你故鄉!也許以後變化更大,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月是故鄉明350字9

金秋時節,秋風陣陣。不知覺間,已從熳熳的夏天來到華麗的秋天。

秋天來了,中秋也來了,就連天上的月亮都知道了人間有這等喜事,所以也來人間湊湊熱鬧。可月亮似乎有些心急,十三四就開始打扮了起來,生怕別人忘了她。

靜靜佇立,吹着秋風,望着月亮,心中幾分歡喜,幾分愁。心中暗歎到,就這樣,靜靜地凝望着高懸在天的玉盤,心早以到了六百公里外的故鄉。

若在故鄉,月亮會更亮吧!的確,高懸於天的銀盤襯在繁星漫天的夜空中閃耀着,的確,高懸於天的星星加上月亮的確很美,如今身在異鄉,也許只能在異鄉遙望那輪明月罷了。

又逢佳節,秋風又至。月還是那麼圓。我望着月亮,月亮對着我笑。她笑的是那麼沒心沒肺,笑得我心生疼。

月是故鄉明,不錯!月在故鄉特別明朗,月光潑灑在地上,風吹着樹葉,靜靜地搖着,那輪明月還是那麼明。明的是月,更是遊子對家鄉的赤子之心啊。月愈明,心愈疼。因爲花好月圓時,自己卻在異鄉。

心中的無奈,感慨,感嘆,望着明月,一切化成爲灰,指望我們進行奮鬥,望着明月,含蓄一個夢,待功成之時,回去看看故鄉的明月。月光指引着前進的道路,因爲月是故鄉明啊!

月是故鄉明350字10

我的故鄉——安吉。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山峯就像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那裏風景奇特,環境優美,民風純樸。那裏有我心愛的外公外婆和兒時的夥伴。

爲了能學到更多地知識,我和爸媽來到了杭州,不離鄉不知思鄉何滋味,每到週末看到爸爸高高興興的回家,我好羨慕,心裏總是想,爲什麼我不能回家呢?

我想念外婆的麪條,那熱騰騰的,看着就讓人流口水的麪條,每當我肚子餓的時候,外婆總是大展好的廚藝。

有一次,我生病了,躺在牀上無精打采的什麼都不想吃,外婆爲了讓我填飽肚子,特意炒了一碗麪條,那細細長長誘人金黃的麪條,讓人垂涎欲滴,可是我好像沒有什麼胃口,外婆把麪條端到我面前,故意大聲說:“啊,好香的麪條!又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還發出嘖嘖的讚歎聲,我不經被吸引過去了,叫到:“我要吃,我要吃。”好像把生病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慈祥的外婆看見我來了胃口特別高興說:“好,好,給你吃。”就一口一口的餵我吃。

等我吃完了,病好像好了一大半,又回到了以前活蹦亂跳的我。

外公抱着我坐在搖搖椅上,悠悠的搖啊搖,還給我講許多小故事……

八月中秋,借皎皎圓月遙寄思念,看見圓月,就像看見了一家人團圓,看見圓月,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公,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我的故鄉。

月是故鄉明350字11

那是一個淒涼的夜晚,詩聖杜甫放着桂花美酒,卻不理身邊的朋友。獨望這美麗的月亮,思念起家鄉的兄弟。是你覺得在異國他鄉的月亮沒有家鄉的月亮漂亮嗎?是你覺得身上穿着柔軟的絲綢,沒有母親的氣息嗎?爲何在這美麗的白露時節,要獨對夜空呢?

這就是爲什麼遼闊的大海,卻不及家鄉的小河碧波潺潺;峯巒雄偉的泰山卻遠不及家鄉的小土坡和藹可親;四海之內美味的飯菜卻不及母親端來的一碗白米飯;遼闊無垠的草原,卻不及家鄉鬆軟的青草地,因爲這是家鄉的味道。

透過月亮,我能看見李白在深秋的季節,望着明亮的月光,一絲淒涼環繞肩頭。於是便有了千古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師王維,重陽登高,也禁不住想起了家鄉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千古名句傳唱着多少思鄉的情節。

我也有過一次思想的經歷。那年,我在長春玩了五天,可是剛到第二天的時候,思鄉的情感便在心底升騰,我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我想念家鄉的親人朋友,我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家。

月是故鄉明,因爲熱愛家鄉,所以他鄉再美麗的風景,他鄉再香甜的味道,他鄉再動人的傳說,都不及自己家鄉的所有。只因爲熱愛,所以才永遠覺得“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350字12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寫道的,也是我這個中秋夜內心最深處的感受。

一到杭州便連着七天課,好不容易放假,卻又不得不在杭州住下,好在與媽媽一起。又是一年中秋,家人團聚卻辦不到。我不禁要思索:在我們眼中,中秋究竟是什麼?

其實不用問也知道,對於中秋仍要在外奔波的爸爸而言,中秋不過是與家人講一句話,對着月亮吃月餅;對於遠在他鄉的我和媽媽而言,回家便是奢求;對於鄉下的外公外婆而言,他們是多麼渴望與兒女、外孫見一面,更不必說已經失去老伴的奶奶。

想來也是左右爲難,爲了未來的人生,我來到杭州求學,卻不得不與家中的親人分開。中秋之夜,古人有月亮能微寄心中的相思之情,可今夜竟是雨夜,連月亮也不肯出面。我所能做的,唯有與媽媽相倚靠。

開啟電視,用節目分散心中的注意力,儘量不去思念家鄉。可我感覺要做的彷彿是壞事一樣,心裏竟有千百個念頭死死維護着這份鄉思,不能淡忘。哭是辦不到的,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流淚。

月是故鄉明350字13

五一節的時候,家在杭州的姑媽邀請我去她家玩,我便來到了她的家,白天,我和弟弟來到杭州著名景點西湖、千島湖。杭州那優美的景色遠遠的超過了我的家鄉,我真想就在這美麗而又繁華的城市裏生活。和弟弟瘋玩了一天的我,累得已無精打采。晚上睡覺時,看到弟弟摟着姑媽睡覺時那幸福的樣子,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媽媽。睡在牀上,我透過窗戶,一輪明月懸掛在天空,看着那皎潔的月亮,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鹽城,雖然它沒有杭州那麼富裕、美麗,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但那裏有着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家。古人說得好:“月是故鄉明”。不知家鄉的月亮也是那麼的圓,那麼的亮。

我想,此時此刻學習、生活、工作在美麗杭州城裏故鄉的親人,他們看到窗外懸掛在空中的一輪明月,也會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里的親人和朋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他們學業有成,事業成功之時,一定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身到家鄉的建設中去。

望着窗外明亮的月亮,我心中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也來建設自己的家鄉,讓家鄉的月亮變得更圓,更明,更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月是故鄉明350字14

每一夜,當我仰天望那一輪明月,便會想到在別的地方看到的月,回憶着,卻怎麼也不如眼前的這故鄉的明月。偶那個是一輪明月,卻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中秋月圓一家人的團聚是一種幸福,在人團圓的時候有月亮的陪襯是一種樂趣。不論怎樣,那一天人的笑容也是是最甜美的,同樣那一天的月亮最美,最亮。在月光的照耀下,回家的路很亮,使我不會迷茫。故鄉的月,總給我一種安心的感覺。這種感覺正是是我所熟悉的。在熟悉的小路上走着,感受着帶着故鄉的熟悉的月光,浸透着故鄉的一草一木,浸透着故鄉的人們的心,這實質是一種溫柔的舒緩。在這樣的月光下,總有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東西涌上心頭,似冰般的水透徹了我的心。

這故鄉的明月,在它的洗禮下,我明白,故鄉的月有着故鄉的愛,是別的地方所給予不了的,我想:“月,還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350字15

隨着時光的流逝,中秋節來到了人間,月的故事又開始了。

一聲聲甜蜜的問候,一盒盒好禮的相贈,我踏上了歸途,去奶奶家。

也許是因爲幹活吧,奶奶並不在家,我走上鄉間小路,來到田野,大聲喊着:“奶奶,我回來了!”我看見了奶奶,飛奔過去。奶奶挺直了腰,抹去汗水,問我:“怎麼就回來了?”我答道:“中秋節到了呀!”中秋節,也的確不錯,奶奶開了家門,收下了月餅,可不忘,讓我先嚐一個,便取出一個給我。我就剝開,咬了下去,啊!又是那種感覺,童年的感覺,甜甜的,我吃着月餅,好是快樂!

天漸漸暗了,一輪明月掛在了星空,遠方百年古樹發出沙潲聲,模糊得偉進耳朵,此刻,月亮越來越亮,銀白相間,分不出哪個是嫦娥,哪個是玉兔。哦,這個像是,可一轉眼,不,那個也像是。“廣寒宮”一下子是那麼美麗,那麼動人。

今夜,月明星稀,小時嚮往的圓月,又再次出現在我的眼前,不知上面還會有些什麼。是誰又遞給我一個月餅,也是那麼圓,也是那麼甜。

爸爸也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哪個蟲兒在那兒不停唱歌,是在那兒賞月嗎?狗也不敢出聲,家家戶戶的燈亮着,在月光下閃閃動人。月亮不停把月光灑向大地,啊,分不清是月還是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