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參觀故宮博物館九年級作文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爲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小編收集了參觀故宮博物館作文,歡迎閱讀。

 

參觀故宮博物館九年級作文

第一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爲了增廣見聞,老師爲我們辦了一次春遊──去故宮博物院參觀。我們搭上車 ,一路上我們從車內眺望窗外,發現了一幢與衆不同的建築物。屋頂的形狀長得很像廟宇,但是青綠色的。一開始我還以爲要來這裏拜拜,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並垂頭喪氣的下了車。

我們在又長又寬的樓梯上走着,我走得汗流浹背,好像這階梯永無盡頭一樣。好在,不必爬得很高,就可以到“廟門口”了。我從室外往裏頭一看,發現裏面根本沒有什麼神像,看起來比較像是博物館。左顧右盼後纔看到在一面牌子上寫着“故宮博物院”幾個字,而且門外也有好多人在排隊等着參觀呢!一走進院裏,第一個投映在我眼前的是古代戰爭時所使用的頭盔,雖然已經過了好幾百年了,但它們仍金光閃閃。

接着我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了以前的書法,那些優雅的文字就像美麗的天鵝似的,姿態萬千。還有古代的畫,畫上的景色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到了古埃及區,見到了人人懼怕的木乃伊,那恐怖的模樣真讓人心驚肉跳。走着走着,忽然發現我們迷路了,這使得我們心慌意亂。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一塊朽木,我心想:“這種破破爛爛的東西竟然也敢擺出來展覽?”在一陣慌亂之中,發現了老師,才讓我們喘了一口氣。我們深怕再次迷路,所以趕緊溜出了“迷宮博物院”。

結束了這趟旅程,我回憶起來,真是非常的慚愧。不管怎麼說,院裏的物品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貴寶物,實在不能說是破破爛爛的東西呀!

第二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雄偉壯觀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建築羣之一。

走進天安門,經過端門,午門,就來到太和門,一座高大的宮殿展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皇上辦公的太和殿,經過太和殿就來到中和殿,過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個殿都有硃紅的宮牆和大門,屋頂上蓋的是黃色的琉璃瓦。過了保和殿,再拐個彎,就看到一個小門,進了門,向右看,就看見九龍壁,九龍壁上刻着九條龍,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白,藍,黃,黑四種,它們的`形狀各異,沒有哪兩條是相同的。過了九龍壁,再從左邊小門進去,就來到鐘錶室。當我進入鐘錶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鐘的王國,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琅滿目,有紅木人物風扇鍾,銅鍍金綠鯊魚皮天文鐘,銅壺滴漏,硬木雕花自名鍾等,一共有鐘錶1000多種。過了鐘錶室,轉個圈兒就來到御花園,御花園景色優美,四季都有花開,這一種花還沒有謝,那一種又開了。花園中間有個假山,在周圍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第三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暑假裏,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北京世紀明德夏令營。在豐富多彩的夏令營生活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宮之遊了。

走近故宮,寬敞的大紅門展現在我們眼前,只見川流不息的遊客在空地上走來走去,人山人海。不過,這些絲毫沒有影響我遊故宮的心情。

走進大門,導遊姐姐開始講解關於故宮的傳奇故事和故宮的文化。聽導遊姐姐說,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9999間,宮廷爲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都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碧輝煌的色彩。故宮曾有24位皇帝陸續在此居住,故宮也極爲壯觀。

接着,導遊姐姐又帶着我們去參觀了許多宮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林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太和殿了。那是皇帝上朝和批奏摺的地方,也叫外朝。太和殿內有無數的珍寶,建造時,明代所用的木材大多采自川、廣、雲、貴等地的。太和殿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它高5.05米,佔地面積2377平方米,有72根柱子。太和殿內不但空間大,而且裏面的用具非常精緻和實用。我特別喜歡的就是皇上坐的那把龍椅,現在雖然有些陳舊了,可依然有着當年那樣耀眼的光芒。

這次北京故宮之遊,不但讓我感受到了古代時宮廷裏的繁華,同時也讓感受到了宮廷裏雖然過着奢侈的生活,但也有鐵一般的紀律,一旦違背,後果相當嚴重。下次有機會再來北京,我一定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故宮的歷史和故事。

第四篇:參觀故宮博物館

星期天,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進了午門,就是太和門,太和門前還有金水橋。太和門在明朝,特別是明朝前朝的時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也就是上早朝的地方。所以,太和門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穿過太和門,望見了太和殿,簡單的說,太和殿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是舉行最進階別的儀式和大典的地方。

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銅香爐,象徵着清朝的18個行省,龜、鶴在傳說中都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兩邊擺上龜、鶴,象徵着國運永昌。每當大典時,就在龜、鶴的肚子裏和香爐里加上香料,然後點燃,於是龜嘴,鶴嘴和香爐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祕、莊嚴。太和殿東西兩邊分別是日晷和嘉量,在等級最高的太和殿兩邊擺上他們,表明皇帝有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

太和殿地面鋪着磚,是一種亮亮的帶有一點墨綠色的方磚。那麼,它是怎麼燒製的呢?首先是選土,工匠們將泥用水浸透,再反覆摔打,讓它變得結實,這道工序叫“練泥”。泥練好後,裝入模具,還要進一步踩實,才能製成磚坯。剛製成的磚坯還不能放入窯中,需慢慢地陰乾,再入窯燒製。一燒就是130天,燒出磚,還要用桐浸泡49天。經過這麼複雜的工藝燒成的磚,還要經過嚴格的檢查,要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才能使用。

鋪磚也很講究。據記載,一個瓦工加兩名壯工,每天只能墁5塊磚。太和殿共鋪磚4178塊,整個紫禁城用了10萬多塊!你能算出這一項多麼巨大的工作量!又是一筆多麼大的費用嗎!?

後來我們又參觀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宮殿,我在感嘆故宮的雄偉之餘,不禁讓我聯想到:這中間既包含着工匠們多少的汗水、淚水和鮮血,也包含着他們多少的聰明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