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觀察作文4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四篇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 篇1

一天,我和媽媽一起上街買了一盆含羞草。據說含羞草這種植物的生長很特別,因此把它帶回到家後我就開始注意觀察了。

我先輕輕地撫摸了一下它,它就快速地收回了葉子,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收住了自己的笑臉一般,過了一會兒,那葉子才慢慢地又展開出來。看到這個現象我感到很奇怪,心裏立刻想出了好多的問題來:難道它要枯死了嗎?難道它真的像人們所說的它感覺到害羞嗎?還是它覺得我很可怕呢?……媽媽看到我疑惑的神情,彷彿摸透了我的心思似的對我說:“覺得奇怪是吧,那就好好地觀察它,而要找到準確的答案,還要注意學習有關這種植物的生長知識哩”。

我覺得媽媽說的這番話很有道理。於是,我除了經常觀察含羞草,還讓媽媽幫我開啟電腦,上網去檢視有關的知識介紹,終於找到了正確的答案,解開了我心中的那些疑團。原來含羞草是生長在遙遠的南美洲,那個地方常常有狂風暴雨,又有許多專門吃植物的昆蟲存在,所以爲了保護柔弱的自己,這種植物造就了一種習慣,那就是一有東西碰到它,它就會本能地合攏起自己的葉子,以免被蟲子的.咬食而能夠安全地生存下去。人們觀察到這種植物爲適應自然生存環境而具有的特別現象,就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含羞草”。其實,這種植物它並不害羞,而是爲了生存而生就一種抗拒侵害的一種本領。

“含羞草”真神奇啊!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仔細地觀察大自然的話,我們還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奧祕。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 篇2

在沒有上科學課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鳳仙花,但是三年級時科學老師佈置的一項----種植鳳仙花的作業,讓我第一次對它有了一些認識和了解。

第一天,我把鳳仙花籽撒在了花盆裏 ,它的籽很小很小,肉眼都不太看得清楚,好像一顆顆密密麻麻的芝麻。接着,我用鬆軟的泥土嚴嚴實實的把它蓋住,再澆了一些水,第一步算是完工了。

接下去就是等待的日子。我每天給它澆水,第一天,第二天……好幾天過去了,它都沒有任何變化,我心裏可着急了。正當我着急得想去向老師請教的時候,突然發現一顆小芽冒了出來。接下來又過了幾天,芽頭上冒出一對橢圓形的真葉,碧綠碧綠的,像兩個站崗的小衛士,非常挺拔。大約過了一週左右,鳳仙花的葉子越來越多,越長越大,它們挨挨擠擠地聚攏在一起,像在聚會一樣。又過了好久,綠葉叢中一個個小巧的小花苞讓我一陣驚喜,它們被綠葉包裹着,露出了一點點粉紅,非常可愛。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養的鳳仙花越長越高,花也越來越多,最後還結了很多果實,掛在莖上晃晃悠悠,像一隻只綠色的檸檬,手一碰花籽就被彈了出來。

我的第一次種植植物的經歷,讓我瞭解了鳳仙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也學會了如何觀察和欣賞,我會牢牢記住它-----第一次與鳳仙花的親密接觸。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 篇3

以前我曾養過蠶寶寶,在養蠶的活動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它的蛻皮。

那一天,我回家開啟放蠶寶寶的盒子。“噢,桑葉幹了,得馬上換掉。”我跑到陽臺上,拿來了新鮮桑葉。我把桑葉一張張換下來,蠶寶寶似乎聞到了桑葉的芳香扭動着滾圓的身子紛紛爬了過來,圍着桑葉,“沙沙沙”地啃開了。突然,我發現其中一條與衆不同:身子呈淡黃色,頭上有一個透明的三角形。它仰着頭,不吃也不動。它在幹什麼呢?是不是病了。我馬上把它放在另一個盒子裏,仔細地觀察起來。

不一會兒,只見那條蠶的頭上慢慢地出現了一道裂縫,那道縫漸漸地變粗從中鑽出來一個小腦袋。與此同時,頭前那個小腦袋沒有力氣垂了下來變得乾癟了。對!它是在蛻皮。只見蠶寶寶的頭頻頻地左右搖動着使勁向前伸。可表皮並不很聽話,緊緊地粘住它的身子,蠶爲什麼要蛻皮?我決心弄懂它。我很快在課外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孵出的蠶吃桑葉慢慢長大,當身體受到表皮的限制時,蠶就要蛻皮。一般每隔一週蛻一次皮,一生共需4次。

這時蠶寶寶已經從表皮裏完全鑽出來了。獲得新生的蠶寶寶比以前更白了,更胖了。爲了能吐絲做繭,蠶寶寶不謂蛻皮之苦,真是可敬可佩。

小學觀察作文400字 篇4

蜜蜂,這個詞對我們並不陌生,它不論是天晴還是下雨,都在辛勤地釀蜜。人們因爲讚揚它的勞動,都在誇讚蜜蜂很勤勞,連兩歲的小孩兒都唱道:“小蜜蜂,翁翁翁,飛到西來飛到東……”。

蜜蜂的外貌很奇特,兩顆芝麻似的眼睛吸附在它那又大又圓的頭上;兩瓣小刺合在一起,就湊成了它那小巧靈瓏的嘴;它的翅膀被我緊緊地捏住,但它卻不放棄希望,仍然努力向上飛,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身體上有些黑色的條紋,與它黃色的身體搭配着;六條又細又長的小腿正胡亂地蹬着,猶如在水中漫遊的人。

看着看着,突然,我發現蜜蜂的刺正一點一點地蠕動,心想:蜜蜂的刺被射了出去,爲什麼會死呢?

於是,我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查找答案。終於,在一本《十萬個爲什麼》裏找到了答案,原來,蜜蜂腹部末端的毒針是由一根背刺針和兩根腹刺針組成,針後面連接着毒腺和內臟器官,腹刺針尖有幾個呈倒齒狀的小倒鉤,當蜜蜂的毒針蜇入人體面板後,排出毒液再拔出刺針要慌忙飛走時,由於小倒鉤牢固地鉤住了面板,所以,毒針連同一部分內臟也被拉了出來,這樣,蜜蜂當然會死去。

透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人類雖在食物鏈的頂端,但也要與動物和睦相處,不要輕易傷害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