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四年級作文:童年的發現

  導語: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洋溢着歡聲笑語。而童年的發現,又是那麼令人留戀。下面,我就講一講我童年的發現吧!小編整理童年的發現作文,歡迎閱讀。
 

四年級作文:童年的發現

第一篇:童年的發現

在我的相冊裏,有我的回憶。果實的回憶是花兒,大海的回憶是浪花,大樹的回憶是樹苗,我的回憶是就是那本厚厚的相冊,我最喜歡的那張,正是我最開心的一次。

時間推移到2012年,太陽像大火球似的掛在空中,烤着大地,知了在樹上叫着“熱……熱……熱”。這時節,也是螳螂神出鬼沒的時候。我看到朋友的寵物——蟑螂有眼睛,但螳螂的呼吸器官在哪兒呢?真奇怪,一切生物都有呼吸器官,我決心探索這個奧祕。

那天下午,天氣不錯。我和斌斌找好長棍子,和斌斌一起去捉螳螂。

斌斌在那邊人熟地熟,所以她就當“小嚮導”,我們到處找,就是找不到,螳螂到底藏在哪呢?我們只好問叔叔,在叔叔的指點下,終於找出來一隻,我一跳,撲了過去,竟然沒撲着。“哎喲,哎呦……”腿上青一塊,斌斌跑過來說:“沒事吧?”我忍着痛說:“沒事。”又出來了一隻,我用兩根棍子往它的前後一插,我用手捉了起來,圓圓的眼睛下面有一個圓圓的小鼻子。原來螳螂也有呼吸器官呀!

這件事,我永遠也忘記不了。

第二篇:童年的發現

在漫長而有趣的童年中,我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小祕密,當年最難忘的是那回發現方形西瓜的祕密。

那是發生在不久前的事情:我從電視上看見一個西瓜。你可能會問西瓜有什麼奇怪的?可那是一個正方形西瓜。我感到稀奇的同時,腦袋裏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號,有圓形的西瓜,也有橢圓形的西瓜,可方形西瓜是如何種出來的呢?我帶着疑問的心態去問媽媽,媽媽說:“要想得到知識,就要靠自己的力量。”說完就走開了。

我回到臥室左思右想起來,如果這是不同的品種,那以前怎麼沒有。我否定了第一種想法。如果是模型西瓜,怎麼會有瓤。我又否定了第二種想法。最後想啊想終於想出來點眉目了有可能是一種瓜皮,之後把西瓜瓤放進去,就成了一個方形西瓜。

我去問媽媽,媽媽說:“可能吧,可能有的人是這麼想得。可科學家不是這麼想的。”

之後這幾個月裏,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有一天,我在看電視電視裏又在播方形西瓜,有一位種瓜的叔叔告訴我們,方形西瓜是在小瓜苗時,套上一個大方形外殼,之後結出來的掛就是方形的了。

第三篇:童年的發現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洋溢着歡聲笑語。而童年的發現,又是那麼令人留戀。下面,我就講一講我童年的發現吧!

那時,正值6歲的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有一天,我正在田野裏玩耍,突然覺得手癢癢的,我擡起手一看,一隻小小的蟲子正爬在我的手上,我把這個小東西放進塑料袋中取出小蟲子,滿心歡喜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年,我抓了一個小蟲子呢!”媽媽見了對我說:“孩子,這是螞蝗,它專門吸人的血,不能玩,快把它扔了。”我不相信,便疑惑地問媽媽:“螞蝗這麼小,怎麼會吸血呢?”媽媽二話不說,從我手中奪出螞蝗,把它扔進了垃圾堆。螞蝗正好掉進鹽袋裏,身上沾了一點兒鹽,使勁掙扎了起來。我好奇地拿起鹽袋,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把鹽灑在螞蝗身上。過了一會兒,我發現螞蝗一動也不動,已經死了。我十分驚奇,爲什麼螞蝗會被鹽毒死呢?

這個問題在我腦中迴盪了很久。後來,我從書中得知,螞蝗的身體表面由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膜來保護體內各個器官。一旦遇到鹽,螞蝗體內粘液就會往外冒。鹽一遇到水就會溶化,在螞蝗體內形成了濃厚的鹽溶液,由於滲透的作用,使它體內的液體流了出來。這時,螞蝗的身體不斷收縮。不一會兒,體內粘液被擠淨了,身體乾癟導致螞蝗很快就死了。

這個有趣的發現更加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新知,追求大自然的一切奧祕!

第四篇:童年的發現

童年生活五彩繽紛,有開心的趣事,有傷心的往事,還有驚奇的發現。

記得8歲那年,我在外婆家和哥哥姐姐玩。想了半天,我們也沒想出什麼新的玩法。我耐不住性子,便滿屋子找起來,找着找着,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在了外公的放大鏡上,身子慢慢停了下來,“也許這個東西挺好玩的呢!”我嘀咕着。於是,便拿起放大鏡翻來覆去地玩了起來。我一照,呀!外公的眼睛變大了!低頭一照,我的手指有胡蘿蔔粗了。又一照,橡皮大得我都看不清了!我興奮極了,連蹦帶跳地跑到屋外照了起來。

“這是什麼呀?這麼亮!”我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亮點,在牆上晃動。我放下放大鏡,亮點沒了,再舉起來,又出現了。重複玩了多次後,我“弄明白”了,這個亮點是由放大鏡變的!爲了更加清楚地觀察它,我隨手撿起片葉子,用放大鏡照在了上面。哈哈,亮點又出現了!我看了一會兒,有點沒耐心等了,正準備“收工”,突然發現了葉子上出現了一個黑點,上面冒起了青煙,這黑點和剛纔的亮點位置一樣的!我看着這一切,呆住了。

“哇!”我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聲,哥哥姐姐急忙跑來,以爲我出事了。見我一手拿着放大鏡,一手拿着被燒焦的葉子,奇怪地問:“你在幹什麼啊?”“我用放大鏡把葉子煮熟了!你們知道爲什麼會這樣嗎?”“哈哈,等你到高年級就知道了!”我絞盡腦汁地想着這個問題,終於有了點眉目:放大鏡用太陽光把葉子燒熟了!於是,似懂非懂地說:“太陽光熱,放大鏡用太陽光讓葉子熟了!”“嗯,不過老師說得會更加好!”“哦!”,得到了認可,我信心十足。

看來生活中真的有許多事情等着我們去發現哦!

五篇:童年的發現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寶貝,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來進行一個徒步走進春天裏的活動,去尋找春天的蹤跡,怎麼樣?”我說:“好啊!”於是,我們出發了。

路上媽媽總會提醒我:“看,迎春花開了,你可以拍下來,回去發給你爸爸看。”我剛拍完,沒走幾步,媽媽又說:“你看那幾棵樹怎麼那麼黃?是不是缺什麼元素?你們科學課學了沒?”遇到開花的樹,我們就停下來欣賞。我走着走着,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是玉蘭花,我們走的這一邊這幾棵花開得繁盛,而對面的那幾棵就顯得花型瘦小,其實只是幾株花苞。這是爲什麼呢?我看看這邊的花,再望望對面,還是不明白。我就問媽媽:“媽媽,這是玉蘭花,那也是玉蘭花,怎麼這邊的花開得又大又多,對面卻還只是小花苞呢?”媽媽回答說:“你看,這邊是不是陽光很充足啊?你們不是學過陽面與陰面的區別嗎,這是不是就是個例子?”我想起來了:“朝陽的這面陽光充足,溫度也高;背陽的那邊陽光不足,溫度也低。所以這邊玉蘭開得絢爛,對面卻還是花骨朵。”媽媽笑了笑,:“是啊,花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說話啊。”我點了點頭:“嗯,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童年時的一個小小的發現。它是我成長過程中幸福和歡樂的記憶,是我對未來想象和憧憬的出發點。童年的發現,平凡,真實,卻使童年變得如歌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