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希望作文

初中以希望爲話題的優秀作文

導語:寂寞的荒山披上了綠袍,千年裸露的山岩,結束了烈日的煎熬。一棵棵樹苗就是一個個美好的希望,它寄託着給祖國增添一片綠色的願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希望的作文,歡迎查閱與借鑑,謝謝。

初中以希望爲話題的優秀作文

篇一:綠色的希望

我向往綠色,嚮往那鬱鬱蔥蔥的樹木,嚮往那綠油油的草坪,可是這綠色的希望卻常常被打破。

當你走在大街上,一陣狂風咆哮着刮來,黃沙飛揚,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漫天飛舞。人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雲彩,只見灰濛濛的一片,綠色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外。

當你漫步在小河邊,突然一陣惡臭撲鼻而來。放眼望去,河面上漂浮了許多垃圾,河岸邊髒亂不堪。河水不再清澈,小溪不再歡騰,小河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我的心沉重了。

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我們嚮往綠樹成陰,碧空如洗的理想世界,我們追求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的美好生活,我們美麗的家園要靠我們自己去保護,去建設。

植樹節那天,全國上下響應號召,種下了一片片綠色的希望。

寂寞的荒山披上了綠袍,千年裸露的山岩,結束了烈日的煎熬。一棵棵樹苗就是一個個美好的`希望,它寄託着給祖國增添一片綠色的願望……

羣芳吐豔,百鳥爭鳴;風吹楊柳,草長鶯飛。小河唱響了歡樂的歌謠,大地披上了綠色的衣裳,花朵舞動着繽紛的短裙。“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一切是多麼的美好!

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植樹造林、保護環境。讓我們一起爲我們的家園建立起綠色的希望!

點評:作者先揚後抑再揚,表現出現在人們對環保的不重視,以及環境的惡化後人們做出的努力立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運用對比式結構,層次清晰結構明朗。是篇好文章。

篇二:播文明之種,獲希望之果

當文明之花綻放,你是否會爲曾經感傷?

播一顆文明之種——孝

百以孝爲先,自古便有黃香溫牀的佳話流芳百世。而今倪九,周拔的故事層出不窮。是誰的錯?養不教,父之過。古代便提出了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孟母三遷換得之後的一代天驕孟子見梁惠王時的處變不驚。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孟母卻演繹出了現代家長的典範。孩子是新時代的花種,作爲父母要細細的培育,讓孩子遠離溫室的美好,即使作爲一顆小草,也可以頂天立地。

灌一片文明之芽——敬

當我們細細品味,才發現我們已經在校園裏邁過了八個春秋,從當初那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到而今的少男少女。我們每天都在相遇着不同的老師,或許只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老師好。”這背後也包含着對老師教育事業的肯定,是自身文明禮儀養成的體現。尊敬老師,只是見到老師時的一句問候,老師在班上時的一句“報告。”然而這一切一切都向世人們展現禮儀之邦的素養。我們是新中國的下一代,是新中國能否向前邁進的.重要保障。從現在起,做一個由內向外散發出文明的中學生。

品一陣文明之香——德

走出校園,才覺曉我們已不是孩子,駐足於社會,我們不僅代表了自身,更是代表了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乃至於一個國家。或許這些扯得有些遠了,但這就是現實。我們應從學生時期開始培養自己,做一個懂文明,關禮節的中學生,一個知書達理的中國人。最起碼當我們走出國家,不丟了中國人的面子。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文明古國”的美稱。倘使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講文明在自身體現,那麼我們不負禮儀之邦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是合格的中國人。

讓我們攜手努力,努力多播一顆種,讓我們的人生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斑斕。

點評:本文以“播文明之種,獲希望之果”爲題材,流利貼切,描寫佳妙。“滾滾歷史大河,悠久流長,充滿韻味,恰似一杯香茶一樣越品越濃,越品越烈。”淋漓盡致,頗切題意。

篇三:生活需要希望

挽救

好冷的一個冬天。我雖然已“全副武裝”,但依然有些顫抖地跟着姥爺踮着小碎步來到姥爺精心打理的小園子裏,去照看那些無花果樹。姥爺細細打量着他的這些小寶貝兒們,一會兒修修樹枝,一會兒摸摸樹幹。我的目光則落在了一棵又細又矮的樹幹上,它的枝幹顯然已經枯黃,樹皮裂開了,打着卷兒脫落下來,幾根細枝在寒風中瑟瑟顫抖,發出的“嗖嗖”聲就好像是在生死之間掙扎呻吟着。

“姥爺,您看這棵小樹,都枯成這樣了,是不是死了?這麼小,乾脆拔掉算了,省得佔地方。”我一邊用腳點着這棵小樹,一邊轉回頭對姥爺說。姥爺走過來,用手撫摸着它,微笑着說:“嗯,說不定它正在養精蓄銳呢。冬天,不能砍樹,或許冬天過後,春天來時,它會抽出新芽的。”

是嗎?我疑惑着,等待春的來臨。

復活

再次跟着姥爺進入小園的門,溫暖的春風已悄然飄來了。眼前是一棵棵挺拔的無花果樹。我立刻開始尋找姥爺冬天時保留的那棵小樹苗。“天啊!”我瞪大了眼睛,是真的,果真不出姥爺所料,它活了,在衆多的`無花果樹之間,而且枝繁葉茂,綠色宜人……

選擇

姥爺病了,很重。醫生給了我們兩個選擇:這樣下去直到生命完結或者一個危險性很大但能夠挽救姥爺生命的手術。我們選擇了那一線希望。

在姥爺被推進手術室的前一天晚上,我伏在姥爺身旁,望着姥爺瘦瘦的面頰,那張臉上卻依然是微笑。我輕輕地對姥爺說:“姥爺,還記得您努力挽救的那棵小樹苗嗎?它復活了,還那麼強壯,因爲您給了它生存的希望,不是嗎?”姥爺微微點點頭,也輕聲對我說:“是啊,它堅強地過了冬。我說嘛,冬天過去,春天總會來的,那時希望便會成真。所以說,不能輕易放棄,要對它抱有希望……”是的,姥爺,要抱有希望……

感悟

舊地重遊。依然是冬天,依然是姥爺和我,依然是那些無花果樹。抱着那棵被姥爺救活又給姥爺帶來希望的果樹,閉上雙眼,想到我起初對它的無理,想到姥爺對它的關愛,想到在姥爺病重時它在我心中高大的形象……我的天使,你帶着生活的理由——無限的希望!心裏是慚愧,是珍愛,是感激……抑或是別的什麼情感:一棵小小的果樹,給了我太多太多的思索。

此刻,我頓悟:生活真的需要希望。

點評:這篇文章別出心裁,構思巧妙,結構清晰。作者選取了四幅畫面來寫小樹苗由枯而榮的生長曆程,同時穿插爺爺的故事,每幅各用兩個字做小標題:挽救、復活、選擇、感悟,這樣的構思,讓讀者讀起來層次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