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思鄉作文

實用的思鄉作文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鄉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思鄉作文9篇

思鄉作文 篇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走在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桂花樹開花了,淡淡的花香鑽進我的鼻孔。不!那不是桂花的香味,而是我家鄉的味道。我不禁回想起了童年的時光!

從前,我都住在外婆家,每當到了桂花開的時候,早上醒來,一開啟窗戶,一陣陣桂花的香味飄進了屋子。瞬間,滿屋子都是桂花的氣味,多香啊!來到餐廳,拿出只剩下一勺的桂花幹,全部倒進了沒有任何佐料的白粥,原來平淡無味的白粥立刻變成了又香又甜的桂花粥。每當到這個時候,外婆就會對大傢伙們說;“今天大家又要開工了,不然小彤就沒桂花粥吃了。”話音剛落,大家都站了起來,走到外面工作起來了。

大家分工很明確,搖桂花的搖桂花,挑桂花的挑桂花,忙得不可開交。搖桂花的時候,頑皮的桂花娃娃如同下雨一樣不斷地落了下來,正好落在搖桂花人的身上,如像給搖桂花人洗了一次桂花澡。挑桂花的人一心一意的挑着更加頑皮的葉子娃娃,因爲葉子娃娃鑽進了桂花娃娃的擁抱中,所以挑桂花的人要從中把葉子娃娃給挑出來。挑好之後,這些桂花娃娃還要在陽光下曬成桂花幹才好。

曬好的桂花幹一定會有多餘的,那外婆就把多餘的桂花幹做成又白又香的桂花糕。大家坐在一起吃熱騰騰的桂花糕,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些回憶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唉,多想回到那曾經的時光。

思鄉作文 篇2

又是一年清明雨上,又是一年春華盡。不知道,那屋旁的老梨樹是否還在,曾經在那裏,看過花落,聽過鳥鳴;不知道,那屋後的槐樹林是否還在,曾經在那裏嬉戲打鬧;不知道,站在晚霞中望着遠方的老人,在那裏可好……

把醞釀已久的思念交給春風,讓明月演繹相思的旋律,將期待團圓的心放飛到天空,在異鄉斑駁的夜空下又想起你。

你永遠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地方。余光中的《鄉愁》,每每讀來,總是鯁在喉中。讀着這位老先生“在這頭“,望着”在那頭“的大陸,有着揮之不去的鄉愁鬱結於心中,也不知多少次,獨自一人迎着餘暉飲酒,卻消不去心頭的憂愁,便只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唉!

你永遠是我們靈魂的歸宿。一枚小小的棗核,承載着無盡的故鄉夢。蕭乾筆下的老華僑事業有成,心中卻牽掛着故鄉。久居異鄉的她種下了故鄉的棗核。每到夕陽西下時,她徜徉其中,似乎回到了故鄉,嗅到了故鄉泥土的芬芳。在那裏,靈魂似乎也找到了歸宿。

你永遠是我們心靈的牽絆。衆人皆知的魯迅先生也有二十餘年未歸家鄉,等他到那,已是蕭條淒涼,物是人非。於是,他遠走異鄉,拿起了他那匕首鋒利般的筆,用他那犀利如刀的目光,雕刻着他那故鄉的改變,心中依舊是對故鄉滿滿的牽念。

一段段模糊了又清晰了的畫面,一場場停止了又下起了的綿綿春雨,讓我憂從心起,思念着你。

舉一杯思鄉酒,吟出思緒萬千;唱一首念故曲,鳴去悲愁蕭索。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於因爲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至於因爲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思鄉作文 篇3

旅愁思鄉,神繞夢牽

人生有親情、感情、友情、第四感情,還有一種感情便是鄉情,這種神繞夢牽的情感總是讓人心裏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悵,多了一份守望和嚮往。沒有人逗留他鄉時會忘記自我的故鄉,會總是因爲某件事、某種物品、聽到一首久違的歌聲或音樂,或在街上偶爾聽到親切的鄉音,都會讓自我心緒難平,甚至淚光盈盈。

離開了故鄉的人有的是榮升高就的人,多數人則是爲了生活才選取了遠去異鄉爲異客,我屬於後者,理解這些人的切身的感受。走在自我戶籍不在的城市裏,我們很難、或者沒有資格昂起頭,只能在人行道上遛邊走,隨着外鄉人流入城市裏從事各種生意,我們在購房、買車等、在一些社會福利面前受到了種種限制而只能後退三步,我最有感觸的是,在甲流蔓延時,防疫針供應有本市戶口的居民使用,我們外地人在生命平等的嚴肅話題面前不得不黯然神傷,好在甲流病毒被控制住了,我們算是在天意的幫忙下躲過了一劫。其實,外地人在他鄉遭遇的歧視何止是這些,我們除了忍耐、淡定之外也沒有其他別的辦法了。也應了老人們常說的“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這句老話。本身離鄉是爲了生活,能夠掙點錢,有一天回到故鄉有飯吃、過上富裕一點的生活就是我們唯一的心願。

思鄉的情結裏也有着我們對生命中逝去的時光的眷戀,我們的童年、少年一般都是在自我的故鄉里度過的,在回憶中我們也能重溫父親的慈祥、深沉的愛,母親那包容、溫暖的愛,總是能夠激勵我們在異鄉敢於吃苦受累、堅強奮進,那怕有一天在異鄉我們受傷了、落魄了,我們在自我的父母親面前也要強歡笑顏,聲稱自我在那裏過的很好,那裏的本地人熱情好客,錢也好賺,吃住便宜,氣候風景俱佳等,善意的謊言背後我們也只能強嚥淚水,我們長大了,不能讓自我已經年邁的父母親爲自我牽腸掛肚,這也是我們回報父母恩的一種簡單無奈的方式吧。讓遠在故鄉的父母親能安心,甚至認爲我們有了作爲而感到驕傲。

當每年的各大節日到來時,我們倍加思念家鄉和家中的親人,除了寄點錢、打電話問候之外,我們更多是在心中涌滿了祝福,孤懸在這個陌生的都市裏,看到節日璀璨的燈火,市場裏熙熙攘攘購置生活用品的人流,看到本地人親情融融地在一齊吃團圓飯,讓我們夢醒淚落、情以何堪,也讓我們深深地覺得命運難違的無奈,需要心中有一種充實的心態來應對背井離鄉的生活,因爲我們還有夢,還有對生活的完美的熱望,還有一個用心進取的心。每當春節臨近時,我們能夠放下手中的一切而回到故鄉,儘管我們在時光上、經濟方面都有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我們值得其所,能夠在辭歲迎新之際與自我的親人在一齊祝福明天、心向未來,這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習俗和中華民族的自古到今的傳統。

而我慘了,因爲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沒有痊癒,春節正是東北最寒冷的時節,我只能有家難歸,在異鄉聆聽爆竹聲聲辭舊歲,只能坐在自我臨時的家裏看電視、上網,沒有心思購置年貨讓自我在春節吃到可口的飯菜。我只能期望有一天我真的有錢了,把我的親人們從故鄉接到我居住的城市,我能和他們在一齊。而這舉家遷移只能是一個幻想。

從李中的“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溼巾”,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作中,理解了古人思鄉之情也是如此地迫切,我們這些爲夢想而流浪的人也感同身受,是的,沒有誰逼着我們離開自我的故鄉,只是我們在思想上有些不安分,不想過着那種近於平庸的傳統生活,於是,我們想到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勵志之言,期望自我去外面的世界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擠進一個陌生的城市也是一個侵略者,可能會影響到人家本來寧靜祥和的生活環境,我們也不應有更多的怨言,只能默默地勤奮工作,尊重本地人的生活習俗和感激人家能夠善意接納我們,懇望有一天我們本地人和外鄉人能親如一家,相互幫忙,讓生活變得更加和諧完美。

旅愁思鄉,需要我們忍耐、努力,需要我們銘記親人的囑託,也需要我們用文字、歌聲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

思鄉作文 篇4

《鬆的香》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用凝練而質樸的文字,表達對往事的追憶,對故鄉的眷戀。“我”把所有的情愫都寄託在松香和馬尾松裏。那麼,在這背後,“我”要寄託哪些情愫,我們又該如何去解讀這些情愫呢?這就需要我們抓住三個關鍵詞:童年、遊子、故鄉。

童年:松香是“我”童年記憶的一份承載物,“我”因爲喜歡松香的味道而零距離接觸松香:“我禁不住那芬芳的誘惑,伸出自己的無名指蘸了一滴眼淚。眼淚在我的手指上晶瑩了許多日子。”“我”由香味而動心,由動心而接觸。文章沒有對這次接觸的感受直接陳說,只說“眼淚在我的手指上晶瑩了許多日子”。“晶瑩”是描繪松香的色澤,也是理解“我”感情的外化詞語。松香,是“我”童年生活的一份美好記憶和溫情回憶。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有一種對過去經歷美化提煉的習慣,即對過去的經歷,在歷經時間的篩選後,會自動存放下那些溫情而美好的記憶和情愫。這種兒時的快樂事件隨着時間的積澱、情感的美化,已經變成一份唯美的情愫。

遊子:從文章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我”是一個離開家鄉的成年遊子,在異鄉有了新的住處,現在爲了生活又在各地行走。文章儘管未直接寫出“我”的境況,但是作爲讀者的我們,可以藉助想象得知,“我”在異鄉的打拼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要想回到童年,回到故鄉,就只能夠像馬尾松那樣做“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我”無力讓自己回去,於是對故鄉的馬尾松有一種豔羨的情感。馬尾松的矮小,本是一種生理上的不足,卻被“我”故意美化。這豔羨和美化的背後,恰恰是“我”對自己遊子身份、遊子生活的刻意強調。

故鄉:對故鄉的記憶和眷戀,是中國文學作品裏常見的寫作題材。在寫作中,有一個通行的做法,那就是摒棄直接抒情,採用借物寄託的方式。在文章中,“我”對故鄉的依戀之情寄託在故鄉的松香和馬尾松上。爲了讓讀者讀出含蓄表達背後的情愫,文章特意用小興安嶺“高聳的紅松”,花園裏被人工精心照料的松樹,來和故鄉的馬尾松對比。如果只從外形上比較,前面兩種松樹更能夠激發起我們的美好感情,只是故鄉那“矮小”的馬尾松作爲物的形體特徵已經弱化,而直接進入“我”的情感世界。所以,無論是高聳的紅松,還是被精心照料的松樹,都只能夠以客觀的外化方式存在,與“我”的情感不能夠發生任何碰撞和對接,故鄉那矮小的馬尾松和它散發出的香味,纔是“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故鄉記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在寫作中,以松香的味道、故鄉的馬尾松爲情感的寄託體,把“我”的思鄉情愫寄託其中,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思鄉作文 篇5

在一個晴朗的午後,任陽光盡情揮灑在身上,漫步在安靜的校園,嗅着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漸漸想起故鄉的風景……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冰城哈爾濱,小時候每到過年,我的親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這裏,準備着一年最重要的幾天。我最喜愛家鄉的雪,她是那麼潔白,純淨。那時,我和哥哥弟弟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裏打滾,我們玩的無憂無慮,直到凍得手腳發麻,才拖着疲憊但依然快樂的身體回到家裏。黃昏,大人們在廚房忙碌着,準備豐盛的晚餐,孩子們在屋子裏嬉笑打鬧,玩累了,就陪着姥爺姥姥說說話,嘮嘮嗑。直到傍晚時分,一桌期待已久的晚餐做好了,拌涼菜、排骨湯、炸雞翅,我們這幫熊小子留着口水,用綠豆色的小眼睛瞅着桌上的飯菜。當然了,要先給姥爺姥姥拜年,拜過年後,我們便開始狼吞虎嚥……雖然這頓晚飯不是最豐盛最完美的,但這卻是家的味道,也是我最愛吃的美食。今年,當我抱着萬分期待的心情回到家中時,故鄉卻已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到當初那份悸動和家人團聚時的滿足了。但我不會爲此感到難過,因爲比起他人,我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雖然今年下的雪不多,但這也不能阻擋我喜愛冰雪的熱情。現在想起,那時的我們是多麼天真和快樂。的確是這樣,只有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兒時的故鄉,纔是記憶中最刻骨銘心的那段。

在八維學校學習的這兩年多時光,我學會了爲人處世的原則,有了堅定的夢想,明白了生活就是應該單純而簡單,平和而執着,過去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萬般留戀,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抱怨生活的種種不幸。曾經的棱角,都已被現實磨平。而面對夢想,更是要腳踏實地,永不言棄。今天,在這裏種下希望的種子。未來,我將收貨勝利的果實。現在的我變得堅強,沉穩而樂觀,雖然在慢慢長大,但依舊年少輕狂。我認爲,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它永遠無法束縛人們爲追逐夢想強而有力的心跳。八維學校,成爲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這裏讓我獲得新生。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畢業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只想在離開這裏之前,爲這所學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來感謝它爲我帶來的這一段快樂的時光……

想着想着,已然到了黃昏,夕陽的光芒,像熊熊燃燒的烈焰,映照這充滿希望的世界。輕輕地合攏乾澀的眼睛,做了一個深呼吸,生活就像一場單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遺憾,也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與其糾結無法改變的過去,不如微笑着迎接未來,從不斷的奮進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傍晚,當我擡起頭,仰望那璀璨迷離的星空時,晨星便已承載了我的夢想與希望,飛向遙遠的故鄉……-致北京八維研修學院

思鄉作文 篇6

“鄉愁”是一個寬敞卻又充滿溫情的詞語,“鄉愁”是外面漂泊遊子心中的避風港,“鄉愁”更是人們靈魂的歸宿。

“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學老師帶領我們朗讀《靜夜思》這首詩的情景依稀在目,當時不懂事,並沒能領會這首詩真正的含義,只是跟着老師大聲朗讀,讀得好有獎勵。到了初中,自以爲對這些淺顯古詩手到擒來,其實只是表面上對這首詩爛熟於心,卻沒有真正領會遊子漂泊在外,一天忙碌之後,夜晚對着皎潔的月光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那種感情。

步入高中的校園,代表着漫無天日的住宿生活開始。由於學校離家很遠,甚至就不屬於東臺市,因此家裏人一個月就來一次。正是如此,讓我懂得了思鄉時的無奈、惆悵與悲傷之情。正如王維的“鄉書達何處,歸雁洛陽邊”的擔憂。我的牀鋪在靠陽臺的一邊的上牀,晚上寢室熄燈後,我躺在牀上,玻璃門外的夜景盡收眼底,遠處高速上一排排燈照亮了天邊,偶爾有幾輛車呼嘯而過,夜空中星星依然眨着眼,月亮似乎進入了夢鄉,只露出了部分,像香蕉,又像鐮刀。此時,此情此景讓我想到了李白的經典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着皎潔的.月光,周圍安靜得可怕,怎能不令人想到遠方的故鄉和親人,他們是否也在擡頭仰望,思念着他們親愛的孩子?

學校生活索然無味,整天面對就是幾何體、英文單詞等,看得我昏天黑地,天旋地轉。更加令我想起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讓我愈發地對故鄉產生思念之情,想念故鄉美好讓我心情舒暢的事物。還有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句句深入心中,表達了我對親人的牽掛。

“露從今夜白,夜是故鄉明”,等待夜晚,獨自對着月亮,暗自吟誦思鄉之詩。

思鄉作文 篇7

塞外,濃郁的月色籠罩着大地,征戰沙場的戰士伴着寂靜的月夜遙望着千里之外的家鄉。

聽,樂聲響起,連綿起伏,柔剛並重。似高山流水,如溪水潺流,無不令人陶醉。琵琶偏偏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調,如詩那般幽靜,極富有意境,讓人沉醉在清幽曠遠之中,想象這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怎樣呢?應該如琵琶曲那般富有詩情畫意!此刻詩人的心情也許會隨樂曲平靜嗎?不過樂曲多聽也會乏味的,曲調此時聽得人們心煩意亂。這奏不完,聽不盡的曲調讓詩人王昌齡又怕聽,又愛聽。哎,北方邊患末消除,尚不能盡息甲兵,怎能不心煩呢?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如巨龍臥地,等待騰飛,秋月高照,似乎免不了秋日淒涼的感覺,免不了秋月嫵媚冷落之情。景象壯觀而又悲涼。此時此刻詩人是無限的鄉愁;立功邊塞的雄心;對於現實的憂愁;還是。爲了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早日能夠平息這些大大小小的戰爭。

詩人王昌齡遙望家鄉,想家的心情一刻也末停止。他心潮澎湃揮筆寫下千古流傳的名詩《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淚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

高高秋月照長城。

思鄉作文 篇8

欲吟:“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山嶺光入扉”,卻見黨前月色清愈好,咽咽寒蜚鳴露草”,仰望“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卻又思起:“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悵觸客愁鄉”……

中秋的大街小巷燈火璀燦,十五的浩渺夜空星漢燦爛,一輪皎潔的月亮高高懸掛在半空中,看着眼前的景色,我又一次想起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名句。古人真是有才啊,望月抒懷,出口便是一篇名文,我不能作詩,但心中那沉甸甸的思念,卻如王建的思緒一樣飛到了九宵雲外,我想起了遠方的故鄉,想起了故鄉的月夜。

快擡頭,“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這是故鄉的月呀,故鄉的月是童年的心——天真無瑕;這是故鄉的雲啊,故鄉的雲是童年的夢——自由自在。而今,這月怎麼多了惆悵,這雲怎麼少了份閒適呢?

快看那兒,“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故鄉那排樹。故鄉的樹見證了我的成長,它們是我熟識的親人;這是故鄉的那片池,故鄉的水養育了我,它就像甜美的浮汁,而現在,這深秋的樹怎麼那麼陌生,這靜靜的河怎麼也透着醺味呢?

快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走故園情”,又憶起故鄉的那片月亮地,盈盈地像積水空明,我就那樣歡呼着踩着滿地的月光跳躍。宛轉的曲子像故鄉的風鈴,搖動着,聚起我無限的遐想。

快聞:“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這是故鄉的味道吧,那溫馨的氣味是媽媽手中精緻的餅兒,總以爲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那一縷縷的香味曾多少次填平過我那受傷的心靈啊!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故鄉啊,你看見現在的月亮了嗎?你是否還像當年一樣用你寬容的胸懷裝滿了銀光呢?月兒是否落進了那院前的水塘裏?你是否還記得,我唱着“明月鬆間照,清泉上流”在涼風中數星星的場景呢?故鄉啊!此時此刻你是否也如我想你樣回憶起我了呢?“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故鄉啊,我是漂泊的遊子,這是思念的淚水。“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心直到夜郎西”,希望你收見我這深沉的思念,度一個溫暖的月夜。

不知不覺,夜已深了,那盈盈的月亮更高了,盯着她我彷彿又看見故鄉的影子,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啊。

四川省馬爾康中學高一:煙雨瀟瀟

點評:“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詞名句的使用,體現了作者良好的積累,同時增加了文章生動的意蘊;引用的詩詞和情感的抒發結合得比較準確,看、聽、聞三段帶來了良好的節奏美感,總之,該篇是在形式上取勝的範例。不足之處,太多的引用凸顯出修辭手法上單調。

思鄉作文 篇9

讀了《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之後,我千頭萬緒。是啊,思鄉之情人人都有。冬季的雨兒不是雨而是淚,是那身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人們的淚珠。人越是老就越想回家看看,思鄉的淚珠化作雨兒打落在人們的臉頰上、手上、身上、心口上……

此時此刻,我又想到了季羨林先生。我彷彿見到季羨林先生在國外的視窗上,孤身一人看黃昏;彷彿見到季羨林先生,獨自坐在沙發上回想着在國內的往事……十一年!這十一年季羨林先生就是在懷念中度過的!

“我的中國心”唱響了每個海外遊子的心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出了身在他鄉的人民對故鄉的思念……不論什麼地方,都沒有“家鄉”這般溫暖;不論什麼人,都沒有“家人”可親;不論什麼戲,都沒有“故鄉”的原味……

錢學森先生在美國人的拷打下,經受了白般折磨,但他以堅強的信念,奇蹟般地回到了中華的懷抱!錢學森先生大聲說 “祖國!我回來了!”之時,心中百感交集,激動的淚水流出了眼眶。

是啊!思鄉、懷念是人的本能。人能拋棄一切,但永遠都忘不了“家!”

這是一篇《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讀後感,作者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礎上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思鄉、懷念是人的本能”。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爲生動。

標籤:思鄉作文 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