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思鄉作文

【精華】思鄉的作文合集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思鄉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思鄉的作文合集10篇

思鄉的作文 篇1

我靜靜的坐在草坪上,看到足球場周圍邊上的那一排排樹木搖拽着的綠葉,她們被那柔和的陽光照在身上,那陽光將他的影子印成一片片的斑駁,仿如水墨畫。此時的我,在與風姑娘輕輕的商量着,問她可否將我那對家鄉的思戀,帶到家鄉的上空。

一場雨的來臨,讓家鄉不知所措的進入了新的一年;一場雨的來臨,讓萬物復甦了;一場雨的來臨,讓我不得不思念這座城市的夜晚。我的家鄉雖然不大,不算繁華,但每一個來到這裏的遊客,對這裏的印象卻是很深的。

興義,也許有很多人沒聽說過,但只要提到萬峯林和貴州醇酒廠的春天,無人不知。在春天,迎春花在道路兩旁的迎接,像是帶着笑臉的女孩在歡迎大家的來臨。柳樹發芽了,有的更是長出了枝條,風一吹便好像在梳頭髮。各種花,爭奇鬥豔的,讓人目不暇接,採擷幾朵,不知不覺也已陶醉其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像這樣的春天是充滿詩意的,詩人愛春,贊春,正是因爲春景美,春天醞釀着不少大自然的詩。這樣的美,怎麼會讓人不喜歡,不留戀?

初夏,擁有美好回憶的季節其實我個人是比較偏愛夏季。7月,透藍的天空,掛着火球似地太陽,炎熱像一條鞭子,把行人都去感到樹蔭下。蟈蟈與蟬的叫聲嘈雜的混在一起,春隨落花而去,夏呢,也披着一身的綠葉從暖風中蹦跳的走了出來,故鄉初夏的陽光,透着淡淡的暖意。夏天,最宜下棋在那荷塘月色下輕搖着扇子,是再美妙不過了。“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在家鄉,我時常擡頭仰望星空,我將手擡起,彷彿星星在我指尖,我喜歡這種感覺。在小時候,我在夏天的回憶最多,夜晚捉蟬,白天到小河邊看小朋友“咕咚”一聲跳下去。這些回憶,是最美好的。秋高氣爽可以說秋天在我的家鄉是這樣的一個季節,睡覺的時候,秋風時不時地吹過來,紗窗明明很髒,可是透過來的風還是那麼純,吹得枕頭都涼了。在夜晚,有許多老年人和小孩都出來散步,跳舞。

秋天,樹木脫去了綠裝,一片片葉子落下來,宛如漫天飛舞的蝴蝶,鋪成一條條金色的小道兒。而楓樹的葉子卻是殷紅的,像一團火在秋風中燃燒,一些鮮豔的花兒凋落了,可菊花卻迎着朝霞,爭妍開放。黃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潔,紫色的深沉,紅色的熱烈……絢麗多彩、千姿百態。雖然看似寂寞,荒涼但卻預示着收穫,它慷慨的將自己的果實毫無保留的獻給人們,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晶瑩透亮,一顆顆紅瑪瑙似的山楂光彩奪目,一排排沉甸甸的稻穗金光閃閃。農民伯伯們滿載着豐收的果實,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多麼的懷念,在秋天時與小夥伴們一起在田裏,偷已熟了的農作物。那個場面,讓我原本思鄉的感情味道便得更加深了。

不一定要銀裝素裹才最美在我家鄉興義這個地方很少下雪,有時可能會羨慕那些被雪覆蓋的景象。但是我還是認爲不一定銀裝素裹纔是最美的,雖然沒有春天迷人的鳥語花香,沒有夏天壯觀的閃電雷鳴,沒有秋天誘人的豐碩果實,可是它卻可以散發那種出自然含蓄的美。對於家鄉的冬天,我沒有華麗的語言來描繪它。我只認爲,它像一個性格乖戾的男孩,時而溫順伶俐,時而搞些惡作劇。他高興時陽光普照,不高興時烏雲蔽日。讓人琢磨不透。

這就是我家鄉的四季,在這四季中留下了我許多快樂的回憶,在我成長的14年中,我也明顯的看見,它也在成長,我和它一起經歷,長大。

思鄉的作文 篇2

中秋,是一種相思。或許這就是月圓的美好願景。而每到一個節日對於遠在他鄉的人兒來說,一種思念足以令人魂牽夢縈。

——題記

窗外,下着小雨,帶着一絲絲涼風。和往年一年沒有月亮掛在天邊。明天就是中秋,月亮——寄託着每一位遊子的相思。今夜,無人能聽懂我心低泣的聲音,只能一人坐在教室裏用鍵盤敲打自己寸寸的思念。

中秋,團圓、賞月。或許這些只能在我的夢裏面纔有。在我的印象裏自我上高中後就再也沒有在家裏度過一箇中秋。而對於自己的父親,由於家裏的生計,我卻從來沒有和父親度過哪怕一箇中秋節。而現在自己也遠離家鄉,每到一有節日,或者自己父母親的生日,心裏就十分難過,因爲我不能和父母親在一起享受美好的時光,因爲那時我會格外的想家。而中秋就是遠去的遊子日夜思家的一個情感的藉口,因爲每次,心就會疼。自己孤孤單單一個人,或許在外面什麼都不害怕,就是害怕着過節日。外面的氣氛越濃,我的心就會越疼。

來到成都求學已三年,或許我應該早就忘了當初念家的那一份苦楚,記得當初害怕給家裏打電話,因爲害怕父母看出我在外的不習慣,我不想讓他們擔心,我就逼着自己去熟悉周圍的一切陌生。三年前當我背上行李,獨自一人踏上火車,我的母親就在外面看着我的背影,我沒有轉過身,我知道我的母親在流淚,而我還未走出十米的距離就早就成了一個淚人,我怕母親看見,我怕母親擔心,所以所有的一切以後我必須自己去面對。或許我就是一個感性多於理性的人,一個心思有時候比女生還細膩的人。每當想着家、自己的父母,總會默默地流幾滴淚水。而中秋,誰解我這份癡情的苦楚?

中秋,應該高興纔對啊?可是那不是對於我而言。今晚我也知道家裏會給我打電話,我就坐在電話面前靜靜地等着。不是我不想給家裏打電話,而是這樣子讓我知道自己的父母一直想念這自己,這種等待,感覺好美妙。雖然每次電話裏都是說“還有沒有錢啊?”、“多吃點飯啊”、“多和朋友交往啊”這些話,或許按照常理我早就厭煩了這些話,可是我知道我這幾年來還沒有,父母都是不愛說話的人,雖只有簡短的幾句話,但是裏面卻包涵了對我的無限關心。這些就是家裏人對我的全部的愛。

中秋,是另一種殤。不到一年後我就要畢業了。而我至今仍不知自己的未來在哪裏,自己會跑向哪裏。從小就沒有在中秋和家人團圓的我,只能一聲悲嘆!這幾年回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越來越少,少的我用手指就數完了,而未來每年我還能有多少時間和父母親在一起?這問題我還真不敢往下想。都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可是再怎麼樣,你得有根啊。

秋夜,旖旎成殤。男人不該如此多情,可是誰又規定了男人不能多情,我沒有哭,只是心裏有那麼些酸楚,恨天不能讓我回家相聚,因爲我還得爲了我的未來辛苦打拼,放棄外界的一切雜念。(如果思念是一種雜念,我寧願讓她留在我心中生生世世)。

思鄉的作文 篇3

葉飄落到了樹下,那是樹的呼喚。——題記

秋,一個悲傷的季節,漫步在大路上,一片片落葉像被撕碎的音符,又像一個個回到淨土的人……

“飛走了,飛走了,你悠悠的音色像一首歌,在我心中最柔弱的角落,輕輕唱着,讓人割捨得……”

一首《飛走了》彷彿唱出了秋的哀傷,唱出了秋的憂愁,傷感的季節,傷感的人,微風吹過,天彷彿落下了雪,棕葉像讓人心碎的旋律打入了人們心中,一片葉落在了肩上,仔細一看是銀杏的葉,我不禁嘆了口氣,葉落了,我拾起肩上的銀杏夾入書中,放遠望去,人來來往往,秋說不上讓人討厭,也讓人說不上喜歡,比起其他季節,它要悲傷的多,或許是秋的傷感吧,連人和天也忍不住哀愁起來,就連那葉也禁不住風吹,葉沒有了以往的生氣,但回想起來,秋也許真是天的嘆息,爲何連葉也落下,擡頭看了看頭頂上的老樹,纔會想起葉終究是會落的,人不也正如那葉一般,終究是要回到自己的歸宿嗎?秋的哀愁也許只有我懂,那是一種,淡而又值得去回憶去深思的感覺,想到這,我拿起書中的銀杏葉放飛了它,也放飛葉的一個夢……

秋,是葉得迴歸,是樹的期盼,是人的回憶,葉兒隨風飄飄啊飄,飄到了遙遠的淨土——故鄉。

思鄉的作文 篇4

說到自己的家鄉,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湖邊採風,要求回來每人寫一篇作文。我當時還埋怨自己的家鄉爲什麼沒有人家杭州西湖、安徽黃山那樣如詩如畫的景色,只是那麼簡單的幾棵樹,那麼樸素的田野,實在沒什麼可以作爲作文的素材。

隨着自己離開家鄉的時間越來越久,對家鄉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厚。那天看關兄拍的山西,也就是秋日的荒草、幾棵沒有樹葉的樹,以及藍天白雲,看着看着就有了淚滴......

想想是什麼原因呢?一是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很大部分來自於家鄉的影響,也就是地方文化的影響。記得剛上大學時,一個宿舍有各個省份的同學,在一起就有比較,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爲人處事的方法。那麼我和同學不同的地方是怎樣形成的?是地方文化的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受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你會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深深懷念和感恩。

二是離開家鄉後對家鄉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了家鄉的歷史、人文,知道了每一個普通的村莊都有着久遠的故事和傳說。比如一個熟悉的開柵村,竟然是樑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流連過的'地方。那是讓樑林和村人一起驕傲的地方。一個普通的上賢村,是孔子學生子夏到山西后在隱唐洞中講學的地方,開設了子夏書院。由於這裏的人接受了他的教育,紛紛以“賢”命名自己的村子。上賢則是子夏來後取的名字。

三是不管家鄉是貧窮還是富裕,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都依然生活在那個地方,依然在那個地方生活着、奔波着。那是你的血脈、你的根。抗日戰爭期間,山西汾陽的銘義中學南遷至詩人流沙河的老家四川金堂縣,流沙河對這一批山西老師印象很好。教物理的,教化學的,都是一派民國範兒。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多會兒問問題,就沒有不耐煩的時候。中學時代遇上一個好老師,往往終身受益。流沙河時常感念少年求學的好運道。只是不理解,四川那麼好的地方,怎麼留不住山西人。一次說起故鄉山水阻隔,老師禁不住背過臉流淚。那一刻,流沙河理解了山西人的戀家。再窮再遠的老家,山西人都有無盡的牽掛。

所以無論我看到家鄉的照片,還是聽到那一聲聲山西民歌,都會讓我想起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那羣人,就會潸然淚下。

思鄉的作文 篇5

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只有零星幾片還掛在枝頭,深黃乾枯的的葉片訴說着對枝杈的留戀,秋深了,早晨濃霜和霧氣遮住了大地。我走在路上心裏一陣傷感,今天是給去世的爺爺奶奶上墳燒紙錢的日子,我在千里之外,只有在心裏默默祈禱,祝他老人家在天堂安息,兩行淚珠滾下來,落在我的腳下,我的心飛回了老家。

來青島很多年了,我已經在這個城市安家落戶,這裏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很欣慰。但是在特殊的節日裏,我的內心深處思念最重的還是魯西平原上的那個小村莊,那裏有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裏有我風華正茂的少年時代,那裏更有我十年寒窗的青春年華。那裏是我的第一故鄉,也是記憶最深刻的地方。童年的我最受爺爺的疼愛,入學前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給我留印象最深刻,爺爺不僅在生活上照顧我,我記得他經常帶我去聽戲,《穆桂英掛帥》、《打金枝》等很多古戲,到如今我還能唱上幾句,都是緣於爺爺的愛好所影響,記得上次回老家,我還特地跑到集市上買了幾盤戲曲磁帶,這些聽起來雖然沒有搖滾樂時髦,但是這裏面有對老人家的一種思念。

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朋好友都讓我想念。小村莊在地圖上小的連個點都佔不到,在我心裏卻很大很大,村東邊高高的金堤上,每年秋天樹葉落光的時節,堤坡上卻還有厚厚的草覆蓋着,草根深紮在了堤坡的泥裏,保護着村莊不受黃河水的沖刷,因此人們稱它爲金堤。村西邊有一條彎彎小河,秋天從黃河主幹流過來的水比夏天還要多。小時候隨父母去地裏摘棉花就經過那條小河,秋天河裏的魚兒也長大了,時不時地露下頭,向辛勤的農民友好示意,可惜沒多久它們便成爲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了。

我的家座落在村東邊,從金堤上走下來,就能看到,簡簡單單的平房,院子裏有兩棵棗樹,房前一棵,房後一棵,每年秋天都會掛滿甜甜的棗,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這兩棵棗樹不是普通的棗樹,村裏人都稱她爲“笨棗”,又大又甜,爺爺每年都會分給村裏的鄉親們吃。母親還會帶一些給親戚。在大門口有兩棵老槐樹,最粗大的一棵,兩三個人拉着手才抱過來,枝繁葉茂,它的葉子覆蓋了大半個院子。每年的春天四月份,我和家人都能吃上槐花;每年夏天,院子裏很涼爽,沒有酷日的直射,被老槐樹葉擋住了陽光;每年秋天,樹葉落下來,厚厚的一層,掃在一起有一大垛,這麼多的葉子是羊兒過冬的美食。家裏的井水甘甜甘甜的,勝過山泉水,就像放糖一樣。很多親戚和同學喝過我家的水,都誇甜。後來我去聊城上大學,來青島工作,去濟南等地旅遊……喝過很多地方的水,都沒有我老家的水甜,這是真的,不是主觀臆測。

家鄉的一切都令我想念,秋天更有我濃濃的思鄉情。

思鄉的作文 篇6

你應該時時刻刻珍惜身邊的所有東西。珍惜一粒米、一縷陽光、一些時間、一種愛。總之,珍惜一切你永久擁有的和暫時擁有的。

你在抱怨,你什麼也沒有。沒時間,沒金錢,甚至身邊沒有愛。好吧,深呼吸。請你計算一下吧!你在抱怨的時間難道不是時間嗎?你腳下的土地,是你暫時擁有的。如果你站得位置對,那麼沒有人跑過來把你推到別的地方。在你出門時,媽媽輕輕拍了拍你的肩,說:“放學早點兒回來。”這,不是愛是什麼?

你說,這些你都有,但你也有痛苦,這該珍惜嗎?

對,珍惜一切,包括痛苦。痛苦能讓你成熟,痛苦就是蝴蝶突破蛹時的掙扎。望着粗略估計的數字,驚訝佈滿了你的眼睛,原來有這麼多東西值得你去珍惜!感嘆吧!讚美吧!今天天氣很好;今天夕陽很美;今天空氣很清新;今天心情很好;今天一切都好!

說這些話,最多隻會用去你8。33秒的時間!只要有這8。33秒的時間,你就學會了珍惜!說完這些,你會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像老鼠從貓那裏逃出來,抱着一粒大米啃呀啃,那是很專心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啃,這種感覺叫滿足。

去給爸爸泡杯茶吧!去幫媽媽做家務吧!這是珍惜的一種,叫做感激。

像一片綠葉,爲大樹而生。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春天時,葉子嫩綠;夏天時,葉子肥美;秋天變黃;冬日,作爲養料,迴歸大樹地下的根。這棵大樹就是我們的生活。這更是珍惜,它叫奉獻。

其實,珍惜就是愛,珍惜,就是樂觀,珍惜,就是歡笑。現在,你明白了吧!珍惜就這麼簡單,所以,珍惜一切,去獲得一個新的心情,新的生活,新的開始。

思鄉的作文 篇7

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望見一輪明月,但不是那皎潔的一輪皓月,天空中如煙似霧的烏雲,瀰漫在月光下,好像是嫦娥遮面的輕紗,既不疏遠陌生,又有萬般嬌態。

一千三百年前的今天,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把有妙的天枰——、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月似乎可以讀懂人心,它是愁緒,也是寄託;它是傷感,更是思念。

月光如一泓清泉,輕輕寫入小屋。倚窗望月。那悽清的光輝照的人心生憐惜。窗外一輪圓月夜色,樹葉稀疏的梧桐在月輝的映襯下將最後幾片枝葉無奈地撇下,落下了無盡的寂寞。明月的清輝照在蘇軾的心上,卻帶不來一點安慰,在無奈的孤獨與深切的思念中,蘇軾揮筆寫下:“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時此刻,也許只有故鄉的月亮可以給他許些慰藉了。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坐在月下,月餅的香味也融入在對鄉愁的遐思中。是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了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思鄉的作文 篇8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爲何物。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菸波浩渺之勢。

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擡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頗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纔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四十多年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此地有山,有水,有樹,有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靈,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見月思鄉,已經成爲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惘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思鄉的作文 篇9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夜空皎潔的圓月,窗下竟有人未眠。兒子依然握住手中的鋼筆,緩緩地寫着一封長長的家書。黑夜中漆黑的樹枝,在月光的照射下,影子想得如此的孤單。兒子的眸子遠遠地眺望那座深遠的鄉城。樹杈伶仃地掛在樹上,也掛起了她對母親深沉的愛,字裏行間,滿載着濃濃的思念……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他,坐在緩緩前進的輪船,窗外南飛的大雁一路與他同行。海浪的顛簸,擾亂了他的思緒,他的心早已飛到了他久違的故鄉。那裏有他新婚的妻子,爲了生計,他不得奔走他鄉,但無論他走得多遠,家鄉都一直牽着他的心。船停了,他迫不及待的走下船,在岸邊的大榕樹下,早已站着他的妻子,脖子上圍着他送的那條紅絲巾……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秋天,葉子紛紛落下,把母親的墳頭遮蓋得嚴嚴實實的。那些在微風中呻吟着的落葉,遠遠望去,像一羣疲倦了的蝴蝶,靜靜地收擾着它們一生的美麗瞬間。兒子在紛飛的落葉中站着,手捧着一束素白的菊花,對着母親的陵墓訴說着曾經的溫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靜靜地,他站在海岸邊緣。他眺望着,眺望着與水隔絕的那一邊。臉上充滿了渴望與憧憬,朦朧的那雙眼眸在微微的海風中泛起了溼潤。海鷗從他的視線中飛過,只見海鷗飛得很遠很遠,到達大陸的另一邊,與它的親人飛翔着,嬉戲着。海潮涌上一朵朵燦爛而雪白的浪花,彷彿要將海岸狠狠地衝刷,但小小的風浪無法阻擋他對海峽兩岸愛得深沉。

思鄉的作文 篇10

夜,早已來臨。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各家的房屋裏,照亮了人們的心房。就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正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團圓的喜悅中吃着月餅,在月餅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輪圓圓的明月。

也在這個時候,又有多少的遊子們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過,在他們眼裏出現的並不是一輪圓圓的明月,而是親人們微笑的臉龐。在他們心底燃燒的並不是與親人團聚的喜悅,而是濃濃的思鄉之情。

中秋,是讓人思鄉的日子。

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濃濃的鄉愁,因爲我每天都與親人在一起。在我看來,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無論是晴天、陰天、還是雨天,我總能感到溫暖的親情,總能看到一輪圓月。但我卻希望可以體會一下思鄉的感情。因爲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時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並不是思鄉的愁緒,而是親情的溫暖。

那些遊子們呀!在這中秋之夜,只要你們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溫暖,那麼我相信一輪圓圓的明月也會在你們的心中升起,一種團圓的喜悅也會在你們的心中燃燒。

十五的月亮仍然掛在天上,在夜色的襯托下,是那麼的明亮。

牀前明月光,疑視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這首詩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說的是坐在井牀上看天上明月灑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這首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遊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讀到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姥姥,回憶起了在姥姥家所度過的快樂的田園生活.古樸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們......每次去姥姥家,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這裏的人們沒有勾心鬥角,有的單單是純樸善良的心.有時路過溪邊,還會聽到孩子們在背誦唐詩宋詞,讓人有一種不想離開的衝動.

在這時我終於讀懂了這首詩所含的真義,讓我真正理解了當時詩人的心境,瞭解了當時詩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