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思鄉作文

故鄉情懷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鄉情懷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情懷作文精選6篇

故鄉情懷作文1

故鄉似水,透過種種屏障頑強且不可斷絕地流過來,滲進腳下的土地裏,且於腳下長出不明的蔓系來。

我的故鄉在溫馨的白石小鎮,連着樂清樂成,隔着兩座半環形的山、兩條河、纏繞交錯的路、近千畝田、如美術線條般交織的小溪。一片說不準的天空把兩個地方分出了東南西北,拉扯成了遙遠。

千萬盞燈,幻化千萬個千萬不同的夜,有多少多少的人熙熙攘攘推推擠擠在不同的街上,其中零零落落也有我在白石小村的鄰鄰舍舍吧。這些都林林總總算是我在一片天下對於故鄉的瞭解和……有與我相同情感的人不計其數,但不知怎麼的……唯有和我同一山同一水的人才進地去我腦中主體清晰的故鄉,聽得見故鄉略帶渴求的呼告:不要走得太遠。

不是遊子眷戀故鄉,像極了是故鄉渴慕着歸來的遊子,那些是從百萬裏外帶來的氣味,與故鄉的香---還或是“鄉”,我道不明瞭。兩相混合在一起,另添新趣,但怎麼說還是那個“故”於往事卻不斷考驗我們的熟悉的故鄉。我們應將故鄉照亮。故鄉的太陽蓬蓽着衝動,像即刻飛過的鳥吸引了我們的好奇。又像鞭子策打驅趕我們,讓我們有力氣奔去,刺着我們不要回頭,沒有故客的故鄉卻如同鬚髮花白的老翁——只記得這一點了,別的溶解在記憶的墨水裏。老翁只說:不要走得太遠。

故鄉只是那禾田,那外公瘦弱的身形。和水田。水田裏有鶴和鷗,麻雀貪食種子,一如故鄉貪食我們的心,一如我們貪食故鄉的土地,只要故鄉挖去我們的心做報酬---真的嗎?故鄉從未走遠,不勝羸弱的我們從未離開過我們,是在某一片肌膚處烙下印痕——真的嗎?故鄉的情景,是無法忘卻的,哪怕你忘了那錦繡五彩的水墨畫會在何處,無妨。開始想吧,想吧,使勁想吧,你想到的便是故鄉,也許是突然尋到的版畫或水彩畫吧。故鄉頃刻間成了一個狹小的衚衕,又可以摺疊成更爲狹小的空間,以至於只佔用腦部很小的一片土地,像豆芽一樣倔強的挺起來……莫不是要開花?故鄉的花早已開過了,故鄉的風揩來的故鄉的種子細密細密,播種在血液裏,長出——永遠也不會,長出的根莖。故鄉不會冷卻,它永不熄滅。

故鄉是棺材安置的地方,即使你走得太遠了。走吧,走遠些——吧!故鄉的塵土會安撫你---我一樣的靈魂,一樣地在棺材裏長眠。

故鄉的希冀只是你——我,不要走得太遠……這或許是與生俱來的“詛咒”或“葬歌”——“藏”在深處的歌罷……

故鄉情懷作文2

美麗的風景,似乎總在遠方。於是,許多人選擇在這個季節,信步去看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一路風塵,赴時光之約。有人將閒雲裝進行囊,有人講故事揹負身上。他們都在尋找那個屬於心靈的原鄉,可匆忙之間,又忘了來路,不知歸程。

我不知道我所觸及的這個城市——廈門,是否就是他們尋找的那個屬於心靈的原鄉。但對於我來說,這個觸手可及的廈門,便是我心靈的家鄉。

在這個瀕海的城市,每天早上能叫你起牀的不是似上海那樣大城市所擁有的車水馬龍的聲音,每天早上能叫醒我的或許是隔壁阿婆下樓買菜時關門的聲音,又或許是樓下那凌晨捕完魚,清晨就開始在樓下叫賣魚那種帶着閩南語的阿婆樸實的沙啞的叫賣聲。

若當早晨第一縷陽光透進屋裏的那刻,你正好出門的話,下樓時,便會遇到提着菜籃剛從樓下菜市場賣完菜回來的隔壁阿婆,他會用流利的閩南語跟你打招呼,下樓一開啟門便看見樓下小區內正在打太極的阿公們,他們的動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曾變過。有時,若陽光正好,也會看見幾個阿婆在樓下跳舞,音樂的聲音正好,不大到吵醒還在睡覺的人們,卻也能讓人一下樓就聽見,然後,你在出小區大門時便會向門口的保安打個招呼,或是露出一個微笑,然後他們也會微笑的衝你點下頭,幫你開門。有時若開啟門時,隔壁送小孩的阿姨正好在後面不遠處。若時間還充裕,便會頂着門,等她一會兒。然後路過一個菜市場,聽着菜市場裏阿婆買菜時的砍價聲,豬肉鋪老闆的叫賣聲,看見清晨叫賣魚的阿婆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如果還沒吃早餐,便會到菜市場的盡頭的那家賣海蠣煎的店前。如果用閩南語找那個賣海蠣煎的大叔,他會多放幾個海蠣,多加幾個雞蛋,又或許幫你多擠一點番茄醬。邊吃海蠣煎然後闖過這個混合着海水味,和蔬菜腐爛味道的菜市場,去坐每天6:45都會來的那班去學校的公交車,然後,每天早晨便這樣匆匆忙忙的結束了。這樣的清晨,每天都在這個觸手可及的城市上演着。

這個觸手可及的城市經歷着時光的提煉、過濾、沉澱,存在我的時光裏,若多年後,我不曾離開這個城市,那麼這個城市與我的故事就永遠沒有結局。

願廈門這個觸手可及的城市守着剩下的流年。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在這個城市,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廈門。

故鄉情懷作文3

家鄉,聽上去是那麼親切,它就是默默立在我身後的靠山,是我飢餓時的飯菜,是我生病時的膏藥,是我心靈最深處的溫暖。家鄉的食物,曾餵養我長大,它是那樣的香甜,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豆腐和板鴨。

家鄉的豆腐

我們家鄉的豆腐十分好吃,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我對這句話非常讚許,一塊普通的豆腐能做幾道菜,十道、二十道?可在我的家鄉,廚師們卻像變戲法似的把普通的豆腐做出了兩百多道菜。例如百花豆腐、繡球豆腐等。各種各樣的新鮮水豆腐被烹製成不同造型,色調、口味的豆腐菜餚,看在眼裏,造型奇特,吃在嘴裏,麻辣酸爽,各有風味。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婆豆腐。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要有一塊上好的豆腐,就必須要有精湛的製作技術,我家鄉的豆腐都是自家做的。首先把泡了一晚上的黃豆放到機器裏打碎,磨成豆漿,找一塊乾淨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將豆漿隔篩網到入棉布中,過濾出豆渣,再把豆漿放到鍋裏,慢慢熬。將內酯液到入鍋中,迅速展開,蓋上鍋蓋悶十多分鐘,舀到模具中,用水盆壓在上面,壓三十分鐘,豆腐就做好了。就可以製作麻婆豆腐了。首先把豆腐切好,五花肉切末,往鍋裏倒油,炒肉沫,炒好備用。再往鍋中放油,放豆瓣醬,倒入溫水,放調料,煮一會兒,放肉沫,再放豆腐,最後放水澱粉,攪勻。煮好後,放入盤中,這樣,美味的麻婆豆腐就做好,因爲我們家鄉豆腐很出名,故有“豆腐之鄉”之稱。

家鄉的板鴨

在我的家鄉不僅有好吃的豆腐,還有美味的板鴨。這個製作過程十分艱辛。做板鴨要選上好的鴨子,太瘦的不行,太小的不行,鴨愈肥愈好。並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最佳。首先殺鴨退毛,去除內臟,從胸脯開始洗,再吊起滴乾水分。接着給鴨擦鹽,把鹽放在鍋中炒幹,並加入少許茴香,炒至水蒸氣後,取出磨細,用鹽均勻地抹在鴨子上,抹完後,放在抽缸中,經鹽漬12個小時後取出,用棍子撐開肚子,使肚子的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爲扣滷。然後再疊於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滷。扣滷後,再放一次調料,然後置於缸中漬十小時,中間翻一次。鴨子出缸後吊起滴乾鹽水,用兩根竹子架成十字形撐在鴨腹中,壓成板形,晾乾水分,最後用穀草引火,撒上糠殼,待初燒青煙散去,將鴨子反覆薰烘至金黃色。這樣,板鴨就製作好了,是不是很想吃啊?歡迎來到我的家品嚐!

這就是我家鄉的美食,十分美味可口,美味的豆腐,可口的板鴨伴隨着我成長,家鄉,這個在別人眼裏是普通的地方,在我眼裏是最美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

故鄉情懷作文4

有的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愈來愈醜,現在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裏,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肩而過都不知不覺。

從未發現老家是如此可愛。直到上了高中,經歷了月假制度,過久不與老家親近,讓我不由得在月假時欣賞老家的美,並享受在老家爲時較短的生活。

老家門前,有一條溪流,“水尤清冽”,還頗有些“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意味。在進門小路的拐角處,矗立着一棵頂天的枇杷樹。據父親的描述,這樹啊,是從很遠的地方移植而來,在這竟沒有因水土不服而變得枯黃瘦小,相反,他挺拔有力,枝節蔓生,“亭亭如蓋”。父親說這枇杷樹比我還長几歲嘞,但我看他並不老態龍鍾,細細看,反倒覺得有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

自古便說“俠骨柔情”,其實呀,在枇杷樹蔥鬱的枝葉中,還躲藏着玲瓏的小花呢。小巧的花,帶着淡淡的黃色,微風輕輕拂過,便散發出一股幽靜的清香。這花呀,雖不似桃花灼灼,在我心中卻兀自美麗着,有些“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味道,着實可愛。

挺拔的枇杷樹守護着的是年過半百的老屋。

在老屋中,一家人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晚上,在昏黃的燈光下,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都找到了歸宿,有了家的依靠。每當奶奶端出綠油油的青菜,白花花的豆腐,我便會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總是被燙得齜牙咧嘴,這時奶奶便會嗔怪道:“真是猴急!你說說你,咋不是個屬猴的嘞”!

感受着老家嫋嫋升起的.炊煙,老家色澤可人的美食,那一張張洋溢着幸福的臉,走在田埂上,恍惚間,竟覺得這是一條走不完的路。望着無邊的土地,彷彿置身於荒野,而我便是簡媜口中那隻即將高飛的鷹。

我認爲老家是美的,但是美又沒有定義,也不能詮釋。奼紫嫣紅是美,落英繽紛也是美;小橋流水是美,大漠孤煙也是美;河牆煙柳是美,而雪域荒原也是美的。所以美並非是用眼睛攝取到的,而是來自心靈的意境。

月假的那幾天,待在老家,過着雲淡風輕的日子,心事像湖泊中輕輕搖擺的水草。恬靜的氛圍已使我忘記了不久前的考試,也讓我明白了生命中還有許多無法預料的時刻,我不必追尋存在過往的門,往前走,還有許多門等着我開啓。

人的一生大多以缺憾爲主軸,在時光中延展,常常,我們愈企求之人事,愈不可得。面對老家,我欣喜於我並未錯過這場似有規律的陰差陽錯。

三日期到,我認識到老家的歡愉,無論如何也抵不過離開那一瞬的痛楚。雖說不是永久的分離,但終是淚眼婆娑,竟有肝腸寸斷之感……

故鄉情懷作文5

我的家鄉在閩北,那裏盛產棗子。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總會叫嚷着要上街買棗乾兒吃,解解饞。

不記得是哪一年,外婆從後山上移植了一棵棗樹在院子裏,這棵棗樹很快就長得枝繁葉茂,異常俊俏。小時候,我總喜歡與外婆坐在棗樹下,和外婆聊聊天,聽外婆講講故事。可以說,這棵棗樹,就是我對故鄉的記憶。

春天,經過一個嚴冬的寒冷冼禮的棗樹,在春雨柔和的滋潤與安撫後,光禿禿的樹幹上抽出了新芽。這些嫩綠的芽兒彷彿早已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好奇與激動似的,迫不及待地從枝幹裏鑽出來,驚喜地仰望這個世界。而我,總愛在飯後搬把小椅,坐在樹下呆呆地望着這些生機勃勃的小芽兒,一天天看着它們成長 ,心裏也在爲它們生長的迅速感到喜悅。

夏天,棗樹上的芽兒們早已成長爲繁茂的綠葉,夏日的陽光普照在樹上,這些綠葉彷彿爲棗樹鑲上了一層金邊。這些葉子又像一顆顆綠寶石,在枝椏上閃爍着光芒。過了一段時間,枝幹上開出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彷彿給這位棗樹姑娘戴上了素潔的花環。走到棗樹下,便能聞到一縷縷清香。漸漸地,棗花兒也凋謝落下,樹上慢慢結出了一顆顆青色的小棗兒,它們如同一個個害羞又淘氣的娃娃,在繁茂的綠葉間捉迷藏。而我呢,經常偷偷地爬到樹上去,摘下一顆小青棗兒,一下樹,立馬囫圇塞進嘴裏,結果,一股濃烈的酸味兒涌上味蕾,“呸!”可真酸啊!儘管如此,我還是經常趁着大人們不注意,爬樹摘棗兒,樂在其中!

秋天,棗兒們也長大了,彷彿過了一個夏天,脾氣就變得暴躁了,臉兒變得通紅通紅。我總會纏着外婆拿來竹杆子,往樹上挑棗兒,我呢,就跑到樹下,使出吃奶的勁兒搖樹,棗兒們便像下雨似的往地上落,“下雨嘍!下雨嘍!”院子裏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記得外婆總會帶着我,端着一大盆棗兒,送給巷子裏的左鄰右舍,讓大家一起分享我們豐收的喜悅。

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來到城市生活。當我多年後再回到老家時,卻發現少了些什麼,我衝到院子一看,棗樹沒了!回家的喜悅頓時消逝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落,我的棗樹沒了!這時才得知,去年的一場暴風雨,奪走了我對故鄉最珍貴的記憶。

當我每次回到故鄉,吃着故鄉甘甜的棗兒時,心裏總會浮現出那棵親愛的棗樹,還有我對故鄉濃濃的愛。

故鄉情懷作文6

不曾看過那千年的冰封雪山,皚皚白雪令人仰慕;不曾看過那沙漠中的寥寥綠洲,片片綠色令人感慨;不曾看過那江南的流水人家,陣陣質樸令人神往。亦不曾羨慕、不曾哀怨、不曾嚮往。只是因爲我有着那明麗、溫馨的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的一首詩。故鄉,是一個多麼溫馨、多麼熟悉的字眼。對我們來說,故鄉一切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天、故鄉的地、以及故鄉的人對我們來說都是最美好的。它是落葉歸的根,孤雁歸的巢,是江河匯的海,也是我們的歸宿。

故鄉,我未曾道出對它的感激。就像一隻小鳥獨自站立在湖堤之上,眺望遠方,極度嚮往,卻不知何去何從,直到一天,腳下的湖堤變了樣,纔開始懷念腳下的故土。

愛故鄉水,故鄉的水匯成一條,家門前便有一分支流。故鄉的水是異常清澈,水中的蝦、魚直視無礙,水中數顆鵝卵,石頭圓滾滾的,跟手裏握着顆土雞蛋似的,這是最有趣的。但最喜歡的還是河邊垂釣,在無事時,與夥伴們結伴至河邊戲耍,共垂釣,是比誰釣到的魚多,這是何等雅俗啊!故鄉水明淨,反着光,岸上的各物全給照亮了,就連着水中也是一同的樣子,賊漂亮。這水還可以喝哩!汩汩的,流淌着,舀一勺,喝下去,清涼清涼的,舒服極了。要在夏日,炎炎日灼,喝一口這水,得涼爽上好幾個鐘頭呢!

愛故鄉茶,故鄉茶香四溢,在故鄉,時刻總有着一股熟悉的氣息將我包圍,這是茶香,孰不知是什麼茶,但這卻是故鄉的特產。故鄉的老人似乎也都喜歡泡茶,他們泡茶也都極其講究。我也終歸忘卻了這泡茶的步驟,卻也懷念。只是隱約記得有曬茶葉,亦總有我幫忙。曬茶葉,我鋪開,將茶葉放在日下,曬着,再用手撫摸,手感極好,帶着點暖意,舒服。泡完茶,請我去喝,我總也品嚐不出什麼味來,茶就是茶,還不都是一個味兒!我不懂茶,也不會品茶,但我知道,這茶也是我對故鄉的寄思。

愛故鄉人,故鄉的人有什麼特別呢?不都是人麼?長相相似,風情卻大有不同。故鄉的人總活在一種濃厚淳樸的世界裏,如桃花源,質樸的很。當清晨第一道光落向故鄉大地,人們便開始忙碌,燒水,煮米。半晌,最爲單調的早餐就開了,稀飯、油條、粉幹、包子,雖乏味,卻也包含了故鄉人民的淳樸。遇到熟識的人也總要打聲招呼的,這或許是故鄉的習俗吧,我也早已忘卻了吧,就記那曾幾何時,走在街上總有人打招呼,互相寒暄。

故鄉留給我的,不僅僅只是一點點,故鄉的濃情深深融入我的骨髓,我離家已遠,眺望遠方如一隻小鳥,但已懂得何去何從,懂得去接受故鄉追隨而來的目光。

故鄉的雅俗,我透過感激,透過懷念來表現,爲的只是讓夥伴們共賞。

標籤:精選 情懷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