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記憶作文

小學生童年記憶作文600字

 篇一:

小學生童年記憶作文600字

記憶中的童年是歡樂的,無憂無慮的.雖然我的童年已過,但那幾件童年美好的往事,像一顆顆五彩的小石,總閃爍在我的心底.

記憶中的童年是和表姐一同度過的.那時,我們兩家是鄰居,所以我和表姐天天在一起.記得我九歲的時候,那時表姐十一歲.有一天,我們在學校的院子裏玩兒"警察抓小偷"的遊戲.我們跑着跑着,跑到了院子的西邊兒,我看到地上有十元錢,於是毫不猶豫地對錶姐說:"姐姐,我撿到了十元錢,走吧,我們用它來買好吃的吧!老師說過:拾到東西要交公,我們還是去廣播室讓廣播員播一播,現在失主一定非常着急."我聽後倔強的說:"我纔不去呢."姐姐搶過手中的錢就向廣播室跑去.說到:"你不去,那我就只好自己去嘍!""姐姐,等等我,我也去".我說着和姐姐一起走了.我們來到了廣播室,讓廣播員播了音,播完後.我們一直等到失主來了我們才走.失主對我倆說:"謝謝你們."這時我倆會心地笑了.姐姐這種美好的品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姐姐不僅拾金不昧,還樂於助人.

有一次在我家大門口的人行道上.我正要過馬路,可看見馬路對面有一位老奶奶.這位老奶奶戴着一副墨鏡,手上的小棍兒不由地試探着前面的路,以我的推測,她是一位盲奶奶,當我正想着要不要過去扶她過馬路的時候.這時有一位紅領巾扶盲奶奶走了過來.咦?這不是姐姐嗎!姐姐走過來對我說:"妹妹,你要學會樂於助人.

這就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兩件小事,雖事不大卻充滿了人生的啓迪,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一道光彩.

 篇二:

幼年時做的事情,現在回憶起來,總是覺得那時是那麼的傻,那麼的幼稚。

記得還是在幼兒園時,我識字還不多,只是認得出“水、火、土、上、下、左、右、布、石”等一些簡單的字。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南昌,一路上要經過好幾個縣市,每到一縣市都能在路口看到一個特大的字牌,上面寫着“XX市;XX縣”。

在高安市的大道口,堵了車,閒着的時候,爸爸也教我識字,“知道嗎?那是高。”我也跟一句:“高。”“那一個是安。”“安。”爸爸對着我會意地笑了。我喜笑顏開,第一次充滿自信地大聲念起來:“高安布!”車子裏頓時有些騷亂,大家都笑了,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而我卻不知他們 在笑什麼,只是自顧地繼續大聲念着路邊的每一個字。

經過一上午的顛簸,我們好不容易到了南昌城,我又大聲地叫起來:“爸爸,南昌布到啦!”車子裏,爸爸和他的同事們又是一陣說笑。直到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把“市”字念成了“布”字。此時的我真羞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

當時的天真、幼稚,每當我想起此事都會忍俊不禁。其實說來也並不可笑,只是由於自己當時年幼,識字不多而已。然而,我卻從中悟清了一個道理,正如古人云:“君子博學……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童年的回憶就像一本令人懷念的日記,不輕易地一翻會讓你感到留連忘返,有的讓人哭笑不得,有的讓人記憶猶新,但更多的還是帶給我們童年時無限的歡娛與喜悅。

篇三:

夢中,總聽到那山的呼喚。

從小,熱愛山,熱愛水,熱愛自然那渺無邊際,不可捉摸的神奇與旖旎。

童年時,在故鄉湖南的鄉間,曾有那麼一座山,使我喘息過,使我迷惑過,使我喜悅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縈繞於我的腦際。那山並不高,遍佈着松樹,高大的直入雲霄,小的只有半個人高,泥土是紅色的,土質鬆而軟,沒有雜草,沒有荊棘,只是,遍地散佈着一顆顆的松果。而我穿梭於那松林間,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瀕連,樂而不疲。玩累了,我會選擇一棵巨大的松樹,倚着它坐下來,讓那如傘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閉上眼睛,我靜靜地傾聽那風聲穿過鬆林發出的簌簌聲響,幻想着它在訴說些什麼。我一直是個愛做夢的孩子,我就在那兒製造着,醞釀着,堆積着我最初的,童稚的夢。長長久久地聽着那山的傾訴,山的聲簌,和山的呼喚。(瓊瑤《山的呼喚》)

獨對一山青

獨對一山青,相看兩不厭。一個人,坐也好,站也好,躺也好,叫也好,唱也好,無人干涉,也不用顧慮自己失禁後會出什麼洋相。一個人,盡情地領略着自然的俏麗,那“山路原元雨,空翠溼人衣”的韻,那“陵嶺聳逸峯,遙瞻皆奇絕”的豔,那“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的幽,無不給你立體的感染。你看,你想像,眼前無不是動的畫圖。那,風怕寂寞,追得山谷的霧滾滾流動;樹怕寂寞,伸出多葉的枝幹拍打空間;巖怕寂寞,任泉水流過巖縫叮咚地吟唱;鳥怕寂寞,穿梭於樹林,嗚叫於空間,成了流雲的音符;花怕寂寞,晝日吐出芬芳,讓蜂蝶在其間跳舞;草怕寂寞,保留着晶瑩的露珠,以反映遲到的陽光作自娛……這一切,不足以迷醉你的性靈麼!(莫少雲《獨對一座山》)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山從四面疊過來,一重一重地,簡直是綠色的花瓣——不是單瓣的那一種,而是重瓣的那一種——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覺,那種柔和的,生長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嚴和芬芳,你竟覺得自己就是張橫渠所說的可以“爲天地立心”的那個人。

不是天地需要我們去爲之立心,而是由於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將我們抱起,而且剛好放在心坎的那個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們遂挺然成花蕊。

回首羣山,好一塊沉實的鎮紙,我們會珍惜的,我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屬於我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