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關愛作文

關愛老人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愛老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愛老人作文3篇

關愛老人作文1

老人是人類的財富;老人是國家的資產;老人身上有着大智慧;老人手裏握着真本事。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此,我們應該尊敬老人,關心老人,給老人一片豔陽天。

說到尊敬老人,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一個國家對老人不敬,把老人趕出了國家,只有一個大臣不捨家父,便偷偷藏在家中。一天,一位天神降臨,留下三個問題,答對有獎賞,答錯或答不出就滅了那個國家。那臣子回去請教父親,父親給了他答案。次日,臣子把答案告訴天神,國王賞賜了大臣。國王知道了真相後,當着全國人民的面說:“我現在下令把所有老人都接回家,老人是國家的財富。”

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是啊!尊敬老人多麼重要啊!現在我們國家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有兩億多。我們作爲光榮的少先隊員怎麼能夠不繼承發揚敬老愛老的精神呢?今天正是九九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於是,我起了個大早,叫爸爸上街買東西,自己趕忙換好衣服,飛奔下樓,對爺爺奶奶說:“節日快樂!”之後,我拿起掃把,準備清掃院子裏的垃圾,擡頭看見角落的蜘蛛網,決定先將其毀滅。我拿來一根很長很長的棍子使勁捅,可那蜘蛛網頑固至極,仍然呆在牆角紋絲不動。我有點着急了,突然腦子閃過奶奶清掃蜘蛛網的情景。於是拿來掃把,想把它綁在那根長棍子上,可它倆就像天敵一樣始終不肯親密合作。我灰心喪氣,心想:我太廢物了,這點事都做不好,奶奶腳有點不靈便卻能做那麼多事,爲了讓奶奶少做一些事,我又燃起了鬥志。我使出全身解數:讓長竹竿躺在地上,掃把靠在它旁邊,用一根繩子繞幾圈,最後使出喝奶的力氣把線拉得緊緊的,然後把線綁好。這次它倆終於親密合作了。我舉起掃把各個角落的蜘蛛網打掃乾淨。再低頭看看被我和弟弟玩耍弄得亂糟糟的院子,我又動起手來,把那四處散落的易拉罐一個一個撿起來放進塑料袋,舊報紙一份一份撿起來疊好,送到到雜物存放處。奶奶看見了,連忙走過來說:“不要你收拾了,奶奶自己來。”我笑眯眯地說:“奶奶今天是您的節日,您就讓我爲您做一回吧!”幹了一個小時,院子變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奶奶摸摸我的頭說:“楊堉真是長大了。”聽了我心裏美滋滋的。這時,爸爸一大早上街,買回爺爺最愛吃的大肉包和最適合老人吃的柿子餅。我親手送到他們面前說:“爺爺奶奶包子還會熱,快點吃吧,涼了口感不好,味道就變了,還有柿子餅是我送給你們的禮物。”爺爺奶奶接過禮物笑得合不攏嘴。

晚飯後電視中中央三套正在播重陽節晚會,晚會的主題是預防老人摔倒。看後我深有感觸:是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身體不像以前那麼硬朗了,我們晚輩要多關心他們了。我決定爲他們買預防老人骨質疏鬆的鈣片--——鈣爾奇D,並聽取了媽媽的`意見買鞋底粗糙的防滑鞋和衛生間防滑墊。第二天,我和媽媽買好東西。我把防滑墊放在衛生間,然後把鈣片和防滑鞋送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您年紀大了,容易滑倒,這些東西對您有幫助。”奶奶看了搖搖頭說:“我身體我自己知道,我會小心的,你們不用當心,別浪費錢,買了我也很少用。”我見她那固執勁兒,趕緊說:“奶奶這沒花多少錢,您就放心用吧,您想萬一摔倒了,那就麻煩了。”奶奶覺得這是子孫的一片孝心,就樂呵呵地接受了。

尊敬老人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說說,更應該付諸實際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孝敬老人。

關愛老人作文2

今年重陽節期間,各種慰問、關愛老人的活動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僅筆者收到的採訪通知,便不下二十餘項。

在這樣的節日裏,電視全天放送着老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相關部門或走家串戶送上重陽慰問品,或舉行聯歡活動共慶節日、或推出爲老實事惠及困難羣體,還有子女們膝下承歡盡顯孝心……這一頓重陽的“滿漢全席”,不可謂不豐盛。

藉着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透過濃墨重彩的慶典活動,來呼籲更多的人把目光投注到老年人這個羣體上,非常之有必要。然而,當佳節過去,我們還應當再追問一句,這節日裏泡的“茶”,是否還熱乎着?畢竟依照老人的脾性,“滿漢全席”固然難得,但平日裏的“家常便飯”,更對他們的胃口,也符合養生之道。

“茶”要熱乎,“飯菜”要可口,離不開烹飪者的用心。這當中,子女“第一責任人”的身份毋庸置疑,也不容迴避。筆者在社區與居委會幹部聊天時,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感慨,“子女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有什麼事就讓找‘居委會’,吃飯、看病,甚至老人要洗個澡,子女還要在電話那頭反問一句‘居委會爲什麼不幫忙’。”讓人哭笑不得。工作再繁忙、再脫不開身,對於含辛茹苦撫育自己的父母,是否真的連打一個電話問候,回一次家看看的時間都沒有? 與之形成的鮮明對比,在今年評出的十大壽星中,幾乎每個老人延年益壽的背後,都有孝順兒女的身影,上海目前最長壽的李素清老人,就是在女兒女婿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即使110歲的高齡,依然腦清目明,精神矍鑠。

“茶”有味、“飯菜”新鮮,還少不了政府的託底保障與平臺搭建。爲有困難的老人織補起安全網,爲有個性化需求的老人提供相對應的服務,這一點,從上海多年來將爲老實事列入每年的市政府實事項目,到助餐、入托、成立老年志願者隊伍,保障、服務的內涵在不斷提升。隨着上海老年人口突破300萬,想要政府一肩承擔,顯然滿足不了所有老年人的需求,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引入社會參與機制,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向。上海市民政局目前正在探索社區公益招投標的機制,推出一批包括爲老服務在內的社區公益項目,以招投標方式吸引民間組織參與,已在浦東、閘北等區縣街道取得初步成效。

當所有的外部條件具備,對於老年人而言,也要有自我開掘。有一位喜愛釣魚的朋友告訴筆者,在他們的釣魚俱樂部裏,就有這麼一位老人,喜愛釣魚的他獨自一人揹包走遍了中國所有能夠釣魚的地方,別人以爲釣不到魚的地方,他一竿子下去,必有收穫,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不僅實現着自己的夢想,讓年輕人也爲之折服;還有一對老夫妻,不懂外語,不瞭解歐洲的民俗民風卻敢以自助遊的方式在歐洲遊覽了83天,而且僅僅花費了5萬元人民幣,回來之後還出了書。

而筆者遇到過的最積極的志願者,就是那羣“60後”,不是說他們出生在六零年代,而是年紀都超過了60歲,但做起志願者來,兩個詞:頂真、熱情。

這些老人,都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提供了最好的反證。“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即使到了老年,還是需要有一些寄託的,這些寄託,可以放在子女身上,但也可以放在自己身上。誰說晚年生活是千篇一律的,只要自己跨出這一步,就能收穫無數。一位街道老齡幹部告訴筆者,老人一旦走出家門,有了自己的圈子,圈子裏的人便不會遺忘你,有什麼事情會叫上你同去,若是哪天沒有出現,電話馬上打到家……

人人都會老,關愛老人,也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讓我們把這張關愛網織得更牢一些吧!

關愛老人作文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隨着時間的流逝,有些人因爲忙或者其他事而冷落,遺忘老人。但是你們知道嗎?老人也有難過、孤獨、寂寞的時候,他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陪伴和尊重。

奶奶老了,她也有寂寞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我都會講在學校裏令人高興的事講給奶奶聽,把一些不開心的埋藏在心底。我會講笑話,每次都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合不攏嘴。有時候我會變着法的刁難奶奶,可是每次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奶奶總有辦法應付我。我站在奶奶身旁,竊喜的說:“奶奶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你,爲什麼有些橘子是甜的而有些橘子是酸的呢?” 奶奶愣了一下說道:“因爲橘子被陽光照射的程度不同。”“照你你這樣說,酸的橘子也是被太陽曬過的,這又怎麼解呢?”“太陽是公平的,有些橘子,因爲怕熱偷偷的躲在了最陰涼的地方,而有些橘子,經得起太陽那炙熱的暴曬,所以就甜了。像你們也是如此,該奮鬥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而你要向着目標奔跑,何必在意折斷翅膀,只要信心不死就會看到方向;順風適合行走,逆風更適合飛翔,人生路上什麼都不怕,就怕自己投降,而以後你的人生不會辜負你;那些轉錯的彎、那些流下的眼淚、那些滴下的汗水、全都讓你成爲獨一無二的自己,奶奶語重心長的說道。”聽了這番話,奶奶讀的書本來就少,還能說出這番道理,真令我佩服。於是便纏着奶奶講故事,奶奶不耐煩地說道:“就給你講個以前王奶奶的故事吧。”

以前,王奶奶在農村特地帶來了一些土特產去看望在城市兒子,還親自縫製了衣服帶給他的孫女。去到那裏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可是當拿出衣服給孫女的時候,孫女一臉嫌棄,心裏想:“農村的衣服不是大紅就是大紫,這布料特別的土,根本沒法跟城市相比。”孫女一看有些不高興的走進房間,將衣服扔在地上當抹布來使用,在一旁的媽媽也很支援女兒的做法。奶奶知道後偷偷的在廚房裏流淚,不過一會兒就跟自己的孫女說:“這是奶奶在農村帶來的衣服,本來想送給你,可是……”孫女說了一句:“哦,怪不得。”丈夫知道了不說話,沒能住上幾日奶奶便回了家。

到丈夫過生日的時候,女兒和妻子分別送給他一頂帽子和一條圍巾,丈夫一眼也沒有看,就直接扔進了垃圾桶。女兒和妻子生氣的說道:“你不尊重人。”丈夫說:“你們何嘗尊重過我的母親。”聽了,女兒和妻子非常羞愧,特地去了一趟老家,看到了奶奶穿了送給孫女的衣服,她們當場哭啦。最後他們懂得了老人需要關心,陪伴,尊重。其實我知道這不像一個故事,奶奶是讓我明白人也有老的時候,他們年輕的時候爲自己的女兒付出了很多辛勞,爲的是子女長大後盡一份孝心,晚年有你們的陪伴纔是奶奶最開心的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種真摯的回報……關愛老人就像黑夜一縷皎潔的月光,照亮了老人前進坎坷的道路、就像乾涸大地漂來的一場細雨,滋潤着老人那乾燥的心靈、就像沙漠的一片綠洲,使風燭殘年的老人燃起生活的希望……正如俗話所說:“百善孝爲先,萬惡淫爲源。”多多陪伴,關愛身邊的老人,讓孝道在中華大地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