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岳陽樓記

讀《岳陽樓記》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岳陽樓記》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岳陽樓記》有感

讀《岳陽樓記》有感1

深秋的一天,我慕名來到位於洛陽以南四十公里萬安山下的范仲淹墓,憑弔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跟文學家。望着松柏掩映的石碑古冢,穿越千年變幻的歷史風雲,一種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瞭解范仲淹是從《岳陽樓記》開始的。范仲淹以其波瀾壯闊的一生與千古絕唱的《岳陽樓記》,在史冊上留下了關心國家命運,情繫百姓憂樂的光輝形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他憂國憂民情懷的高度概括,是他追求社會跟諧的理想經典,實在難能可貴。堅守這樣的文化信仰跟精神追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正是當代青年熱愛祖國、奮發有爲所應有的擔當嗎?

我沒有到過岳陽樓,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卻早已使我心嚮往之。透過《岳陽樓記》酣暢淋漓的文筆,那臨江的春色,秀美的風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與自然跟諧相處的歡愉,彷佛盡收眼底,如臨其境。“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會理想,正是自然界萬類霜天競自由,天人合一的跟諧歡暢,是榮辱皆忘的博愛與奉獻,是社稷民生的繁榮與平跟。看如今,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更加重視環境建設與保護,歸根結底是爲了全體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憂國憂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幾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終堅持以造福天下蒼生爲己任,爲黎民百姓謀福祉。他爲官清政廉潔,體恤民生疾苦,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但不改青雲之志。個人的榮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雖窮困潦倒,其心繫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灑脫,憂國憂民的情操,像一面鏡子,在歷史的長河裏熠熠生輝,令人敬仰。

自強不息,奮鬥不止,范仲淹終其一生踐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神聖的使命感與榮辱觀,如今已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的無價之寶。理想,是一面旗幟,有了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一定會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視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漸漸模糊的字跡,咀嚼範公留給我們的《岳陽樓記》,一任自己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想,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是值得我們當代青年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讀《岳陽樓記》有感2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鑑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是否應該學習“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侷限。但是現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心態去看待國家,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心繫天下,關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爲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爲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讀《岳陽樓記》有感3

《岳陽樓記》由景抒情,重點突出喜與悲這兩個字。喜則萬物俱明,悲則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爲了千古名句。

作爲一名中學生更應該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個情緒化的動物,能因爲周圍的事,環境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而中學生也不例外,面對學習,我們承受的壓力十分大,這樣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快樂。但對此人們通常就認爲,這樣先憂後樂的觀點只是國家領導的事,與人無尤,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國家是由好多人們組成起來的,而國家領導只是引導我們前進的指明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推開,那麼一切將會變得混亂了。每個人都處於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況下,那最後只會損人不利己。我們作爲社會的主人,就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許我們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們可以關心國家的事,萬事從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變整個國家。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也刻不容緩,就才我們從現在開始,承擔起這樣一份責任吧!

《岳陽樓記》讓我成長了,從中我明白到了人是應以大局爲重,時刻關心國家。我的確是受益良多。

讀《岳陽樓記》有感4

《岳陽樓記》讀後感《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敘作文原因後,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透過寫環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悅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雲密佈、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後,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境變化而心情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裏。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該時時刻刻惦念着國家,以國家大局爲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一定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不管不顧,那麼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衆,這個國家也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爲國家擔憂,爲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後,可以跟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起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纔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後,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該心繫國家,從而折射出應該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紮實,玩得開心。

讀《岳陽樓記》有感5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跟當時的背景,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第二,三,四段多爲寫景,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爲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爲議論,其中表現作者的思想跟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鑑出一些思想跟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是否應該學習“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讀後感《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侷限。但是現在人人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心態去看待國家,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應心繫天下,關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爲己任。

如果,每個人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爲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讀《岳陽樓記》有感6

“樸素而清雅的樓閣前有一片靜謐的湖泊,點點沙鷗在幽靜的湖面上輕輕掠過,劃破了水面的寧靜,五彩斑斕的魚兒在清澈見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與水底融匯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現實與幻境、無奈與欣喜在盡情的交織、旋轉、昇華……”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詩人范仲淹的一篇傳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從開頭到結尾,從電閃雷鳴到風跟日麗,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岳陽樓的搖曳多姿。每當我讀完《岳陽樓記》,這一幕幕真實而久遠的曠古美景總會情不自禁的浮現在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壯之情。不僅因爲岳陽樓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爲作者發自肺腑的真實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緩緩地流出……

正是因爲這種憂國憂民的急切心情,才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他的先憂後樂,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滿腔熱血與風雨中屹立的岳陽樓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多麼美麗的畫卷啊!

被風雨瀰漫的岳陽樓,好似一隻暴雨中振翅欲飛的海燕;春光煥發的岳陽樓,宛如一個喜笑顏開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將歡笑散在每個角落;如詩如畫的岳陽樓讓我時時刻刻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將心中的感受與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嘆詩人那種對祖國前途的憂慮,一切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無限熱愛化成了詩人奮鬥的動力!讀一本有價值的好書,不僅要讀更要去品跟做,我一定要有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去更多的瞭解國家大事。雖然我能力還有限,但我一定會用我的努力證明一名炎黃子孫應有的力量與雄姿!

經典是來自博通古今的絲絲靈感;經典是壯懷激烈、憂國憂民的情感跟對未來希望的結晶,它深沉而凝練,久遠而美好,它滋潤着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無數人在它的激勵下獲得了新的希望,這是歷經千年但從不爲世人所棄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這個浩瀚的大海里,有無數像范仲淹這樣的名人志士,力求爲國家貢獻畢生的力量,也有無數像《岳陽樓記》這樣流芳百世的曠古佳作,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凝聚了作者發自肺腑的情感。

同學們,中國傳統文化是華夏五千多年曆史的積澱,是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的文化根基。我們只有更多的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的經典文華,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纔是真正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爲了使中華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寶更加發揚光大,爲了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讀《岳陽樓記》有感7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慶曆四年春,範文正受好友滕子京之邀,前往巴陵郡爲岳陽樓之重修作詞。詞的第一段描述了背景,交代了寫作時間,慶曆四年春;寫作內容,重修岳陽樓;寫作原因,屬予作文以記之。

詞中第二、三、四段均爲寫景,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着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有時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而最後一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更是將全詩的意境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詩人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有着胸懷天下,悲憫世人的胸懷。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我們也應有遠大的志向,將來能報答社會。願大家也能向範文正一樣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天下爲公。

讀《岳陽樓記》有感8

讀完《岳陽樓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固然讓人敬佩,然而讓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對同一美景,遷客騷人們卻有着不同的情懷,爲何?是啊,因爲他們沒有忘記,忘記過去的興衰榮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記的。20xx年,鹽湖城冬奧會冠軍大楊洋選擇了退役,儘管這一年,她幾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參加短道速滑項目的金牌,然而她依然選擇了離開。她說,她贏得委屈。其實,她是沒有忘記,沒有忘記自己過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勝利的光罩之中。一年後,大楊洋又回到了冰場,沒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壓抑的心,又一次快樂了,盡情地在冰上舞躍,才發現生活如此美麗。的確,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話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

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一顆平跟之心面對眼前的一切,生活也纔會因此多姿多彩。當然,我們還需要忘記過去的失敗。過去的.失敗在生活中猶如一道陰霾,它擋住了明亮的陽光,它讓啓明星無法閃耀光輝,讓黎明永藏於山的那一邊。忘記失敗,爲陰沉沉的牢籠開一扇窗,陽光會爭先恐後地進來,讓生活的牢籠變得如此敞亮,它們能照亮成功的路。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爭鬥,忘記過去的不跟,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事態萬千,斤斤計較只會讓你的生活越發頹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說,生活需要懷舊。可是,我們不能生活在過去中,因爲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未來纔是我們真正的目標,生活需要忘記,忘記過去,讓過去成爲一張白紙,一切從零開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一切,平跟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吧!

讀《岳陽樓記》有感9

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與題詠它們的詩文有關。而岳陽樓則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最負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慶曆新政失敗,由參知政事被貶爲鄧州知州,正當他鬱悶之極時,接到好友藤子京爲岳陽樓作記的請求,於是便借題發揮,抒發了自己博大的胸襟跟遠大的政治抱負,並與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誕生。

提到岳陽樓,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爲有了洞庭湖才造了這樣一座名樓。范文正公認爲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於是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盡這一句,可與“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的詩句相媲美,活現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壯闊,可見作者恢弘的氣度,不凡的才識。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勢極雄豪”的句子來的。

然後,作者透過“遷客騷人”在觀看兩幅迥異的景象時產生的兩種迥異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與“古仁人”的不同心境來駁論,他們不因外界的好壞跟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這應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祿、超越榮辱得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們卻積極入世,在他們心裏裝着國家的興亡跟老百姓的苦樂。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爲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當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爲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跟朋友。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當一個先憂之士建立了功勳之後還能後樂,更加難能可貴。

我喜歡作者用細膩逼真的筆觸刻畫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於其用意義深遠的文字所傳達出的終極價值高標。讀《岳陽樓記》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

讀《岳陽樓記》有感10

讀完《岳陽樓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固然讓人敬佩,然而讓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對同一美景,遷客騷人們卻有着不同的情懷,爲何?是啊,因爲他們沒有忘記,忘記過去的興衰榮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記的。

20xx年,鹽湖城冬奧會冠軍大楊洋選擇了退役,儘管這一年,她幾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參加短道速滑項目的金牌,然而她依然選擇了離開。她說,她贏得委屈。其實,她是沒有忘記,沒有忘記自己過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勝利的光罩之中。一年後,大楊洋又回到了冰場,沒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壓抑的心,又一次快樂了,盡情地在冰上舞躍,才發現生活如此美麗。的確,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話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一顆平和之心面對眼前的一切,生活也纔會因此多姿多彩。當然,我們還需要忘記過去的失敗。過去的失敗在生活中猶如一道陰霾,它擋住了明亮的陽光,它讓啓明星無法閃耀光輝,讓黎明永藏於山的那一邊

忘記失敗,爲陰沉沉的牢籠開一扇窗,陽光會爭先恐後地進來,讓生活的牢籠變得如此敞亮,它們能照亮成功的路。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爭鬥,忘記過去的不和,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事態萬千,斤斤計較只會讓你的生活越發頹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說,生活需要懷舊。可是,我們不能生活在過去中,因爲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未來纔是我們真正的目標,生活需要忘記,忘記過去,讓過去成爲一張白紙,一切從零開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一切,平和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吧!

讀《岳陽樓記》有感11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遷客騷人多會於岳陽樓。我們無法再現當年的景象,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深深的遺憾跟無盡的思考。

岳陽樓雄偉壯觀,洞庭湖南極瀟湖,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有着街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的雄偉,有着朝暉夕陰的無窮變化,再加上遷客騷人華麗詩篇跟萬船感慨,使得岳陽樓更加神祕。

歷史已經過去,當我們五次回憶歷史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滕子京,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少年不識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輝煌,也有着墜落的遺憾。於是滕子京遭貶而你又受牽連,但你並沒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嘆,真是“卻道無涼好個秋”。或許辛棄疾也跟你一樣“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歲族旗擁萬夫”。但最後也只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鄰家種樹節”的遺憾與無奈。《美芹十論》、《九議》也隨之成爲歷史泛黃的一頁而後十六十年則讓人頓覺悲哀。

或許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你,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髮。於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了你無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態度。你的精神、品質永遠活在後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恆。相信若干年後仍然能夠聽到你那豪邁的壯語!

讀《岳陽樓記》有感1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千古名句,大家一定知道,但大家是否有過更深的思考?

這句話不僅僅表示爲國家,爲人民作貢獻,也表示着勝利。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老兒,在他統治的前期有“開元之治”,後期卻有“安史之亂”,原因何在?就是因爲在“肥”與“瘦”之間。有一天,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佞臣,裝做關心皇上“龍體”的樣子說:“韓休爲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但這時的李隆基還比較清醒,答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爲社稷耳,非爲身也。”那時唐玄宗只想着人民,由此看來“開元之治”與此必有關係。這“開元之治”便是取得的勝利,而後期他聽信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追逐聲色犬馬,將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置社稷與腦後,於是“安史之亂”替代了“開元之治”,這便意味着失敗。這難道不足以證明憂國憂民便是勝利嗎?

又如,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帶領共產黨,吃苦吃在人民前頭,享樂享在人民後頭,與之相反的是j介石與他的g民黨,整天花天酒地,經不起風吹雨打,在人民前面享樂,若非如此,說不定現在還有他們的半壁江山呢!但他們不替人民着想,所以永遠不可能取得勝利。

我們是21世紀的生力軍,肩負着富國強民的光榮使命,任重而道遠,所以我們更應該從現在就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爲祖國的騰飛好好學習,爲祖國的建設早日添磚加瓦。

標籤:有感 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