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遊子吟

【精】讀《遊子吟》有感

遊子吟1.9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遊子吟》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遊子吟》有感1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曾幾何時,這一首詩深深地打動我的心絃。曾幾何時,我爲這首黯然下淚。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由古到今一直被人們所讚頌。怎樣才能報答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愛?正如這首詩所說的寸草新怎能報答陽光給它的溫暖呢?爲人子女,我們很少時間能夠照顧母親,而母親卻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照顧我們,教導我們。一句嘮叨,一聲憤斥也表現了母親對我們的愛。“上學記得小心騎車啊!”“天氣變涼了,快加點衣服吧!”……每個星期回家,母親總是一遍又遍地對我說着這些話。起初,我總覺得很厭煩,而現在卻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回到學校再沒有聽到媽媽的嘮叨反而不習慣。每次我的衣領沒翻好,媽媽總會溫柔得幫我翻好,然後再來一句“大個女啦,還讓媽媽擔心?”每當我的鞋子髒了的時候,母親總會趕緊幫我洗乾淨,而每當我說自己來的時候,母親總是那句對白“小孩子,什麼都不會幹,你去玩吧!”每當我聽到這些熟悉的話時,我的鼻子就像PH值<7時,酸酸的,眼淚奪眶而出。

記得小時候,我總愛向媽媽撒嬌:“媽媽,你如此對我,我長大後應怎樣報答你呢?”媽媽總是愛憐地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好孩子,你好好地學習,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對我的最好的報答。”啊,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超越世上一切凡囂的最純潔的愛!

我們應該在母親的有生之年,好好地孝順母親,別讓她操心,別讓她勞氣,讓她老人家安安樂樂地度過晚年。

然而,世上總是有兩面性的。一些不孝子女竟不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愛,反而罵母親,甚至打母親。哎,真是狼心狗肺呀!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存在着這樣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我就親眼目睹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趕他年邁的母親走,自己和老婆一起生活。要知道老人家需要的不僅是物質,還更需要精神的撫慰!退一步來講,如果有朝一日,他也爲人父母,被子女這樣趕走,心裏又是怎樣的滋味呢?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讀《遊子吟》有感2

今天晚上,我讀了《遊子吟》這首古詩,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

這首主要寫了一位母親手裏拿着針線,爲將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走前的行裝,縫得密密實實,怕的是兒子短期內回不來,在外地沒有人給他縫補。誰能說短短的小草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恩情呢?孩子們同樣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惠。

這首詩清新流暢,詩味醇美。我最欣賞的是詩中體現母親對孩子的愛的句子"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我感覺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多麼的偉大啊!雖然母親有時候會訓孩子,可是仔細想想這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爲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只要是爲了孩子成長有益的事,母親都會不怕辛苦的去做。

母愛是偉大而崇高,我們又要怎樣去報答母親這種普通的愛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讀《遊子吟》有感3

唐詩,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雖歷經千百年而魅力不減。“明月鬆間照”的清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柔美,“海上生明月”的寧靜……

當我還在呀呀學語時,就在奶奶的懷裏就學會了吟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多麼至高無上的愛,多麼獨一無二的母愛,在大詩人孟郊的心裏,母親愛他勝過一切。他即將要遠遊他鄉,就在上路前,他那慈祥的母親還將對兒子的愛千針萬線地縫在兒子衣服上。擔心孩子遠遊遲遲不能回來有感吧 ,多麼令人心酸的母愛呀!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

現如今呢?當自己坐在教室裏聆聽老師的講課時,當自己坐在飯桌前吃着可口的飯菜時,好像從未想到過從哇哇啼哭的嬰兒成長成今天的自己,母親要付出多少心血?我很小的時候,也不知道母愛是什麼?在這個美妙的世界裏,人人讚頌的母愛到底是什麼?直到那一次我病了,媽媽把弟弟交給了奶奶,徹夜陪伴在我的牀邊。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母愛的真諦:犯錯時,媽媽的教誨;學習下降時,媽媽的鼓勵;遭遇挫折時,媽媽的安慰……一件件,一樁樁,往事一起涌上心頭。

兒女們在一天天長大,而母親的姣好容貌卻在一天天逝去,那一聲聲的叮嚀,那一句句的囑託,那一針針的縫補,無不是母親的青春,無不是母親的心血?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愛,是清新的空氣,瀰漫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愛,是普照大地的太陽,讓黑暗無處藏身;愛,是熱情奔放的火焰,融化兒女心中的殘冰……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遊子吟》有感4

父親您是我最重要的人。您的愛是那筆挺的大樹,我是那弱小的幼苗,是您爲我遮風擋雨,讓我茁壯成長。父親,您總是不放心我,時常溫柔地問上一句。“學校的`飯夠嗎?”“吃得飽嗎?” “成績怎麼樣?”“上課專心聽講沒?”此時,您肯定恨不得同我一起上學,這樣就能知道我在學校的一切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父親,您雖然文化不高,可您的字很好看,每星期回到家都會看到小黑板上寫着:“大女兒李馬香,小女兒李萍萍,學習進步、身體健康、認真讀書。”不到30字的一句話,讓我體會到父親對我姐妹倆的想念。每當週五回來,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恨不得自己變成天使,飛到家中去,家中總是有父親迎接我,有父親爲我做好吃的。

母親,您在我心目中和父親一樣重要,也是我最愛的人。您的愛就像從天而降的雨露, 我便像那幸福的鮮花,吸取着甘甜。您總是對我說:“您已經長大了,有些事是自己可以解決了的。”爲此,父親每次在清理飯桌時都會說我懶,而您爲了我學會更多的東西就用一天的時間教我該怎麼做好孩子。母親我對您的愛是默默的,已經不需要用太多語言來表達了。

每當讀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的心就會憂慮:父母親對子女的恩情,我們報得完的嗎?你們的愛不就是春天裏的光暉嗎?而在吸取陽光的小草,是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自我從降在這世界是,父親每次照顧我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怕我凍着,就千方百計的讓我穿的暖暖的;每頓飯,總是關心地詢問着吃飽了嗎?好吃嗎?等等……

天下父母親都一樣的偉大。

讀《遊子吟》有感5

其實,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他們總是默默無聞,爲子女傾注着他們所有的愛和關懷,我的父母當然也不例外。我爲自己能做我父母的女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成長都傾注着父母的心血,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失敗的時候,有人在一旁陪着,爲你打氣;傷心地時候,有肩膀懷抱讓你靠着依着;成功的時候,有人和你一同分享;犯錯的時候,有人給你包容,給你及時指正……那會是誰呢?當然是我們最親愛的父母親了。

生病的時候,照顧我們幾天幾夜沒閤眼的人是誰?我們的父母。遇到困難想打退堂鼓時,給你勇氣,爲你吶喊助威的人是誰?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並不會很在乎長大以後的我們做的職位高不高、掙的金錢多不多、乾的事業大不大,他們在乎的就只是我們做子女的身體好不好,衣服暖不暖,吃飯好不好……要知道,我們的健康平安就是給父母最大的安慰!最大的滿足!

因爲我們是有良知的少年,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父母,用我們最純真的心去愛我們的父母,儘管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從不求回報的。親愛的同學們,請一定要記住我們父母的生日,就像他們從不會忘記我們的生日一樣。愛我們的父母吧!哪怕是在我們父母生日時,一盆溫熱的洗腳水;哪怕是在父母疲勞時,我們這一雙不專業的按摩小手;哪怕是在父母流汗時遞上的一條毛巾……

我建議:現在在外面求學的大哥哥姐姐們,請你們抽出你們寒暑假裏有限的時間,回家多陪陪父母;已經上班的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外地工作的叔叔阿姨們,父母年紀大了,不要再用物質金錢來買孝心,還是多回家來親身陪陪父母吧!要知道,父母最需要的不是你們那大包小包的禮品,而是你們的時常的陪伴啊!你們的陪伴對父母來說,纔是他們最大的幸福。就像那首歌裏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讓我們在父母活着的時候,用我們最簡單的行動——一聲問候,一個擁抱,和父母在一起吃的一頓飯……來愛我們的父母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遊子吟》有感6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雖然不知道講了什麼,但就是覺得心裏酸酸的。老師緩緩地講述着:慈祥的母親親手用針線給即將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

母親怕兒子在外耽擱久了,衣服容易穿破,所以把衣服縫得很緊密。誰說小草的心,報答得了春天陽光的溫暖呢?媽媽我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對不起你:每天,你總是早早起牀幫我準備早餐,喊我起牀,我卻老嫌你煩,不讓我睡多會;每天,你總是在出門前提醒我“東西帶好了嗎?”“路上小心,要聽老師的話!”我卻總想早點逃開你的嘮叨;每天……花草感謝雨水,因爲雨水讓花草生長;鳥兒感謝天空,因爲天空讓它飛翔。我感謝您,是因爲——母親,您的愛像春天的雨潤物無聲,像一首歌綿長悠遠。媽媽,如果沒有您,我甚至不敢去想,我會成爲怎樣的一個我……我輕輕讀着《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眼前出現的不只有孟郊母親,更多的是您——媽媽:對我的每一次讚許,每一次皺眉……母愛是多麼偉大,我怎能報答呢?我只能好好學習,來報答您對我的養育之情。

讀《遊子吟》有感7

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字裏行間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傾訴母愛之魅力。我們如今正沐浴着母愛織成的陽光吮吸着充滿母愛的瓊漿玉露。母愛偉大,父愛亦然,父母給予我們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無私的愛。

看着父母那爬滿歲月的額頭,看着那飽嘗雨露風霜的脊背,看着那飽經艱難困苦的絲絲白髮,一種莫名的淚淌下面頰,我哭了,那是親情的呼喚。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長大,沒有父母便沒有我們,當我們嬉戲於課堂之上,玩耍於操場,我們的父母卻正爲我們的健康成長默默祈禱。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我們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珍惜父母的深情。父母的苦不是我們所能想象出來的,多少次,深夜裏他們將我們送入醫院;多少次,風雨中他們盼望着我們趕快回家;多少次,月光下他們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多少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們要時刻懷着感恩的心,積極地回報我們的父母。

讀《遊子吟》有感8

《遊子吟》一文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佳作,我深深的被這首詩所感動,也被母愛的偉大所感動。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爲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媽媽。媽媽把我養這麼大,風雨無阻的送我上學、放學,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如果把我比作青草,那媽媽就一定是含辛茹苦的園丁,日夜守護着我,助我茁壯成長;如果把我比作小魚,那媽媽就一定是潺潺流動的河水,溫柔的撫摸着我,讓我自由自在的遊動;如果把我比作小樹,那媽媽就一定是明媚的陽光,給我無限的溫暖,長成參天大樹。

那一次的風雨夜,使我明白媽媽對我的愛有多深。那天我發燒了,急性扁桃體發炎,家裏沒有可以吃的藥,外面又下着雨,媽媽怕我淋雨,不敢帶我到醫院,冒雨到藥店給我買消炎藥,吃過藥以後,我漸漸的退燒醒了過來,我看見媽媽正在擦拭着溼漉漉的頭髮,我的心猛然間抖動的厲害,說不出的感動頓時涌向心頭......

我在一天天的長大,媽媽卻在一天天的衰老;我在一天天的強壯,媽媽卻在一天天的衰弱;我的知識隨着年紀的增長,一天天的豐富起來,媽媽卻一天天的力不從心,我很慚愧也很自責,媽媽爲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辛苦,由此我想起一句古語——父母恩難回報,母愛是多麼的偉大,我應該怎麼報答呢?用我的努力好好學習,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情。

讀《遊子吟》有感9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的遊子吟;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廣爲傳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句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首詩講的是:慈愛的母親穿針引線,手中託着兒子時常穿着的衣服。母親爲即將遠行的兒子細細地縫補衣服,擔心背井離鄉的兒子遲遲不歸。像小草一樣的兒女即使用一生的情誼,也無法報答有如春暉一般偉大的母愛。也就是說父母的恩情深重,作爲子女的我們難於報答。作者幾句平實而又強有力的話語連接着兩顆心。

首詩爲什麼幾千年來被人們廣爲傳誦呢?我想,有很多人沒有思考過。因爲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和熱愛之情,還表達了詩人懂得怎樣體貼愛護母親`懂得母親對自己的恩惠今生已無法報答.

如果我能像詩人的一半我都會樂不思蜀,能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供我上學.孝敬長輩,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更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一個孝敬長輩的人,才能好好學習.

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金錢,可我說母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金錢也莫過於此.它能比得上偉大無私的母愛嗎?在有生之年愛護我們的母親吧!這纔是美的開始!

讀《遊子吟》有感10

孟郊的這首《遊子吟》使我明白了在人世間父愛、母愛的偉大。

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快樂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自由翱翔;魚兒感恩大海,因爲大海給予它無盡空間;爸爸、媽媽感恩你們,因爲你們付予我寶貴的生命。還記得嗎?媽媽每天您把我送到學校門口時,時常提醒我,上課要認真聽講,在學校裏要聽話。放學時,第一句話就是問我作業記全了沒有?課堂上老師都講什麼課?有沒有不懂得地方……?此時的您恨不得把我透視清楚,一到有空餘的時候,您總是對我說,要努力學習,不怕吃苦,長大了纔有出息。

您的喋喋不休讓我知道了您的良苦用心。爸爸您也是我最愛的人,您用您的愛爲我遮風擋雨,讓我健康而快樂地成長。您總是對我說:“兒子,十歲了,是個小男子漢,遇到事情可以自己解決了。”雖然您工作有時很累,但您還是抽出時間來陪我下棋,我想我和您之間的愛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來表達。

爸爸、媽媽您們的愛就像那春天溫暖的太陽,我便像那沐浴在陽光下的小草,在您們的精心呵護下幸福長大,謝謝您們!

讀《遊子吟》有感1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大家對我國古代詩人孟郊所寫的這首《遊子吟》是不是很熟悉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歸”這句話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首詩講的是:慈祥的母親手上拿着針線,爲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兒子即將離家遠行,她一針針細密地縫製着手中的衣裳,心中掛念着出門在外的兒子,擔心兒子不能及早歸來,唯恐手中的衣物不夠結實。像小草般的子女心意,怎能報答猶如陽光般的慈母的恩情呢?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時,腦海裏都會浮現出詩人孟郊筆下所描繪的母子間濃濃親情的畫面。

像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我的媽媽也對我傾注了無盡的愛。無論媽媽工作多忙,總是不辭辛苦地把我的衣食起居、學習功課等照顧的妥妥當當。從小到大,我最容易過敏了,一般媽媽不讓我動容易引起過敏的東西,但是遇上學校有活動,需要化妝時,就沒有了辦法。每次晚上我幾乎全身都會過敏,只能不停地吃藥、抹藥,再吃藥、再抹藥,每次我都很難受,但看見媽媽焦急、憔悴的樣子,疼痛好像變的淡了許多,媽媽濃濃的母愛沖淡了病痛的折磨,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無私和偉大的。

作爲兒女的我們,需要父母的關懷和照顧,就像小草需要陽光的照耀和滋養才能茁壯成長一樣,作爲小草的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報答父母對我們猶如陽光般無私、博大的恩情,但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要好好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學着自立,讓爸爸媽媽少操心、少擔心,也許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標籤:遊子吟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