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思鄉詩

思鄉懷人詩集

思鄉詩1.27W

引言:古今中外,“思鄉懷人”是人類共同的情感,離愁別緒也就成了詩歌永恆的主題。尤其是在古代通訊落後的情況下,漂泊之苦與羈旅之思催生了“思鄉懷人詩。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思鄉懷人詩集,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思鄉懷人詩集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

作者: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唐]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踏莎行

北宋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子夜吳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拓展閱讀:思鄉懷人詩常見意象

1.月——思鄉的代名詞。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思鄉懷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筆法,還可表現親人的團圓、分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磧(沙漠)裏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茫茫沙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擡頭望着東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爲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爲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爲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

2.杜鵑鳥(子歸)——淒涼哀傷的象徵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爲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爲淒涼、哀傷的象徵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3.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A、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B、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爲傳送書信的使者 2 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C、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鴻雁:音信、消息、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4.鷓鴣——羈旅鄉愁

古載“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聞之思家”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5、柳

A、“柳”、“留”二字諧音,折柳又是漢代惜別的風俗,漢樂府就有《折楊柳》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別懷遠之意,經常暗喻離別,表示留戀、傷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懷念。

B、“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C、“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標籤:懷人 詩集 思鄉